《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第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人们都在忙碌着春节的事。地处闵行的新中华机器厂内,驶进了几辆轿车。车停稳后,邓小平等走下车来,在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基陪同下,参观了“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合练弹、部分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
  邓小平知道,20天以前,我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度探空运载火箭——“织女三号”在海南探空发射场首次发射试验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空间领域这一空白。当时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就很高兴。
  此时,邓小平右手拿着导弹模型,耳边听着女儿的说明,两只眼睛紧紧地注视着这几十厘米高、直径为几厘米的模型,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当他听到“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连续两次发射成功一号气象卫星的介绍时,显得非常高兴,说“这是万无一失,能办到了,了不起!”他握着总设计师孙敬良院士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工作。”
  2月17日,春节已过,返京的日期迫近。邓小平和卓琳在住地的院内散步。他身穿咖啡色大衣,手拄拐杖,往前走着,左侧的卓琳不时地手指着前方,靠近他的耳畔讲着。空旷的院落内一片寂静。然而,邓小平的心却难以平静……
  按照日程安排,18日要去浦东视察。今天,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前来住处汇报了浦东开发情况。当时,邓小平就对他们讲:“浦东开发晚了,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可以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他鼓励说:“起点高,关键是思想起点要高,后来居上,我相信这一点。”
  第二天,邓小平一行驱车来到浦东南浦大桥工地视察。他虽然头发已经灰白,但仍旧精神抖擞。工地负责人和工程技术负责人急忙迎上前来,双手紧握着邓小平的手,心中感到格外温暖。工地上人多路窄,有的地段不大好走,邓小平在朱基的陪同下,一边行走,一边听着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南浦大桥是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桥全长8346米,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斜拉索桥。这一年的11月19日,举行了建成大桥的典礼,由邓小平题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就镶嵌在109米高的桥塔横梁上。后来,邓小平视察南浦大桥了解到大桥提前45天竣工,节省投资526万元,而且质量很好时,微笑着问:“都是你们自己干的?”当得知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上海人干的时,他连声称好。此时,他登上了新锦江大楼顶层,俯瞰上海市容。在摊放着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图的桌案旁,邓小平和卓琳坐下来,像战争年代看地图一样,一丝不苟地审视着规划图。两个女儿在身后不时地指点着图上的标志讲解着。平时不苟言笑的邓小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上海这么大,不搞几座大桥不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的失误是搞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3)
邓小平还深有感触地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他像当年命令大军发起大战一样斩钉截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一年后,他提出,搞四个经济特区应当把上海加上。没有加上是自己的一个大失误。
  1992年春节时,邓小平突然站起来说还要讲几句话;1993年春节时,邓小平高兴地说:“上海人民在1992年做出了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1994年春节时,邓小平离沪返京,临上火车前嘱咐上海负责人:“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最后一站是上海。按照他平时起居习惯,原定是1月31日上午8时30分下火车。但他考虑到车下有人等,结果一清早就起身,吃过早饭,在火车7时15分到达上海时就下了火车。这一次在上海过春节,邓小平的活动很多,公开露面的就有6次之多。
  2月10日上午9时,邓小平一行来到上海贝岭公司接待室。他饶有兴致地看完12分钟的公司简介录像,仔细听取公司经理汇报,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看了芯片上的线路,之后认真地说:“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在一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前,邓小平停下了脚步。听着讲解,他沉思了一会儿,出人意料地指着离子注入机问身旁同志:“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
  一时大家愣住了,邓小平却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这台设备现在姓‘社’不姓‘资’。”众人静静地听着,认真地思索着。
  两天以后,邓小平视察闵行开发区时,又谈到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天上午风和日丽,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闵行开发区紫藤宾馆。他坐在开发区巨型模型前,一边听汇报,一边提问题,作重要讲话,不知不觉已大大超过了原计划时间。
  陪同的负责同志怕他太累了,站起来催促说:“我们应该走了。”没想到,邓小平突然站起来说:“我还要说几句话。”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大家说:“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姓‘社’还是姓‘资’?现在不是争论得很多嘛。这是个大原则,要用事实来回答。……实践证明,承包制姓‘社’不姓‘资’。……但这还不够,还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谁也没想到,他的“几句话”一讲就是近20分钟。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报以热烈掌声。
  1993年的除夕之夜,邓小平第六次在上海与上海人民共迎新春佳节。当他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精神焕发稳步地步入会见厅时,大家起立鼓掌。上海负责同志迎上前去,首先转达了###同志向邓小平的电话问候。邓小平笑着回答:“请你们代我向###同志和各位中央同志拜年。”
  接着,上海负责同志又代表上海1300万人民向邓小平拜年,邓小平热情接受,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兴地说:“上海人民在1992年做出了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今年再努力一年,乘风破浪,脚步扎实,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看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邓小平非常高兴。在住地,他和卓琳同特意穿上新衣服的女儿们合影留念。
  1994年在上海第七次过春节,是邓小平晚年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外出视察。春节前,他在寒风细雨中视察了浦东。看见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邓小平笑吟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女儿风趣地问:“爸爸从来不作诗,今日怎么诗兴大发?”邓小平认真地说:“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我的失误是搞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4)
面包车停在雄伟的杨浦大桥上,尽管车外冷风细雨,寒气逼人,邓小平还是不顾劝阻走下车来,沿桥走了几十米。工程建设负责人汇报说:杨浦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桥,并指着邓小平题写的高挂在大桥主塔上的“杨浦大桥”四个大字说:“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十四平方米”,邓小平抬头往上一看,笑了。邓小平深沉的目光缓缓地望着大桥,心中涌动起一阵阵自豪。他高兴地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他握住工地建设负责人的手说:“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1994年的元旦之夜,邓小平由上海市负责人陪同,登上新锦江大酒店43层旋转餐厅,居高临下,俯瞰着上海不夜城的璀璨景色,深情地说:“上海大变样了。”寥寥数语,浓缩了他对上海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寄托了他对上海发展未来的深切期望。正在大酒店欢度节日的中外旅客,意外见到邓小平,情不自禁地长时间热烈鼓掌,向他表达敬意和问候。邓小平也含笑频频招手致意。
  春节过后,邓小平将离开上海返回北京了。火车将要启动。他像想起了什么,又特意请上海市负责同志登上列车,殷殷嘱托:“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邓小平乘车远去,再也未能回来,但他对上海负责同志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的希望,却永远留在上海人民的心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