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7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公主很惊喜,拿在手上仔细把玩了一下,突然说道:“大将军第一次到洛阳的时候,送给我的也是这个礼物。”

李弘蓦然想起了先帝。当年自己第一次到洛阳,先帝特意准备了一份厚礼让自己送给太后,送给公主和小董侯的礼物也是先帝事先准备好的,是两个端牛角号。长公主突然提起此事,让李弘心中十分难受。先帝临终前把大汉社稷托付给了自己,可自己却辜负了先帝的信任和重托。大汉社稷何时才能中兴?

李弘黯然魂伤,良久无言。

正月初六,大将军召集三府大吏议事,议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土地和流民。

李弘在议事上郑重告诉三府五十多位官吏。土地改制之策必须在四月春耕之前拿出来。在这三个月里,河北只讨论此事,其它事一概不问。

由于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社稷根本,牵涉到赋税和徭役,继而又牵扯到诸多重大国策,所以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讨论的人也超来越多。到正月底的时候,河北诸府近百位大吏、硕儒、名士陆续赶到邯郸行辕,就土地制度如何改制展开了通宵达旦的辩论。

在华夏大地上,最早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井田制始自夏商,成熟完善于周。关于它的较早且为完备的记载当数《孟子 滕文公》:“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从孟子的描述中可知井田以方块为形共九百亩,由八家共用一井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孟子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百亩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公私田之分和劳役地租。井田制还采取了定期调整轮换份地的安式,以消除因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而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的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的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秦以“名田制”而强国。

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此所谓名田制的由来)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土地可以买卖。

按户藉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一统六国。

本朝承袭了秦的制度,秦的“名田制”得以沿袭。

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因此强国,创造了令后世艳羡不已的繁荣与昌盛。

名田制开创了土地私有制。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

到了孝武皇帝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几乎到了“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程度。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的土地便是军功土地。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名田制渐至名存实亡,加之后来国家不再以军功授田宅而开始以金银实物为赏赐,名田制终至消亡。

土地兼并最终败亡了名田制。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

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王莽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但为何这样一个能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改制方案最终失败了呢?导致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禁止土地买卖。

王田制仅实行三年即被废除。

今天河北三州实行的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孝武皇帝,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是指组织军队开基荒田以给军粮。民屯是指招徕流民耕种屯田为军队或朝廷提供粮食。

屯田为国家所有,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兵客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屯田制给军队和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军粮给养,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但屯田制随着屯田的成功和屯田区常年的稳定,诸多弊病越来越严重。比如已经屯田八年的并州,屯田三年的冀州西部郡县都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土地制度的改制势在必行。

三月中,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后,河北诸府大吏在总结了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最终提出了“计口授田制”。

计口授田制就是按户籍计口授田。这个田是指朝廷所有的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朝廷把这些田地的使用权按人口分授给所有的人,也就是大黑最希望得到的终身租种。

此制坚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门阀世族富豪的田产宅院还是他们自己的,保护他们的土地权益。同时,他们也参加授田。

计口授田制既包指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既能让各个阶层的百姓受益,又能保护门阀权贵们的利益。此制在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基础上,可以让贫穷的农民迅速摆脱门阀豪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赋税收入。

(注:南北朝时,北魏颁布的均田令,就是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演变而来,本书中所引用的即是这个“计口授田制”,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均田制”前身。)

****

大汉国兴平初年(公元194年)四月。

征西将军徐荣八百里快骑急报邯郸,长安三度兵变。

去年十二月辛丑日(二十二日),长安发生了第二次地震,关中形势极度恶化。但就在这个紧要时刻,黄河封冻,北疆的赈灾物资无法运到关中,关中局势随即进一步恶化。

征西将军徐荣和武卫将军玉石虽然竭尽全力,但面对随之而来的连场大雪,也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几十年罕见的大雪和严寒侵袭了整个北疆和西疆。

熬过了最艰难的正月和二月后,三月终于来临。西凉的韩遂和马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天子和朝廷上书,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赈济。但关中灾情同样严重,天子和朝廷只好一拖再拖。

天子和朝廷拖得起,但西疆拖不起,韩遂和马腾无奈之下,只好出兵攻打长安,抢一点是一点。

马腾的大军就在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几百里,转瞬及至。

太尉朱俊和车骑将军李傕一面据城死守,一面急告河东,请求徐荣出兵救援。但徐荣此时被袁绍的大军缠在了关西战场,急切间无力西进。

大将军此时正在和三府大吏商议“计口授田制”的事,突然接到长安兵变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个袁绍,竟敢伸手关中,心思太大了。”

第十二节

关中形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绍出兵关西,攻打北疆军,其目的显而易见。李弘甚至怀疑韩遂和马腾的叛乱就是袁绍做的手脚。西疆和关中今年受灾严重,马腾出兵攻击长安,他的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西凉的军队靠吃人打仗吗?韩遂和马腾肯定得到了袁绍的帮助。

徐荣在书信中催问李弘,是否急调晋阳玉石和临汾杨凤的两支军队渡河杀到长安,保护天子?

徐荣是征西将军,督领关西和河东两地兵事,负有拱卫关中和保护天子的重责。他自己就有权力征调临汾的杨凤、张白骑出兵关中,但他此刻不但没有立即出兵支援长安,反而千里迢迢急书邯郸,显然别有用意。

“徐荣大人这是在征询大将军,是不是要趁机入关勤王,占据关中?”朱穆放下书简,看着怒气未息的李弘,低声说道,“如今关西有袁绍的大军,武关方向有袁绍和刘表的联军,西凉有韩遂和马腾,长安有李傕、郭汜,潼关有张济,这么多军队集中在关中内外,勤王难度非常大。一旦勤王失败,轻则丢失关西,重则祸及天子,所以徐荣大人根本不敢贸然出兵。”

“从今天关中局势来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田畴接着说道,“徐荣大人可能认为,既然大军无法入关勤王占据关中,那还不如不出兵,以免大军进入关中后,激起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引发更大危机。”

“当前北疆边郡救灾赈济的负担很重,再加上我们还要给关中提供钱粮,所以河北财赋非常紧张。如果此时我们再征调三万到五万步骑大军入关作战,河北财赋恐怕无力承担。”李玮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这勤王之事不能急,也急不来,越急越乱。以我看,我们还是想尽办法利用关中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尽可能化解这场危机,以稳定关中的局势。”

李弘拿着案几上的地图看了很长时间,颓然长叹:“这个时候勤王,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子烈无力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难题踢给了我。看样子,这个坏人我是做定了。”

帐内众人哑然失笑。

“我亲自去向长公主解释。”李弘说道,“不过,勤王的姿态我们还是要做的。让玉石大人率军南下河东,让右将军张燕大人率军进驻晋阳,你们看怎么样?”

“大将军是不是有意让张燕大人到晋阳避一避?”李玮笑着问道,“其实,大将军回到邯郸,把麴义大人调到东武阳负责黄河驻防,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大将军好象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吧?”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谢明说道,“大将军,目前关西、河东、晋阳三地共有四万大军。如果张燕大人把于毒、郭大贤、刘石等两万黑山黄巾军带到晋阳,太行山以西就有六万大军了。现在河东和并州两地的财赋有些紧张,如果一下多了两万军队,财赋会更紧张。”

“冀州这边尽可能支援一点。晋阳必须要派驻大军,这对威慑和稳定关中大有好处。”李弘笑道,“和前几年的困难相比,这点困难算什么?”

李玮、谢明等人连连点头。

“如果年初没有北疆边郡和关中的灾祸,我们财赋紧缺的局面已经缓解了,可惜……”李玮叹道,“这几年战乱灾祸接踵而来,我们有点应接不暇了。大汉苦啊。”

“会好的。”李弘信心十足地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