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次集结。
  据当时现场目睹者回忆:国民党的一支运输大队在美军舰只左右护航下,从马公岛港口驶向金门,美舰与国民党军运输船仅保持2海里距离。
  美舰的卷入,使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指挥部感到情况严重而复杂。打?还是不打?令总指挥叶飞为难,他立即向毛泽东请示如何对应。毛泽东此时在北戴河度假。他接到叶飞的电话,严重而复杂的情况反而激起了毛泽东的灵感。这正好提供了一个检验《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机会。他毫不迟疑地在电话中命令叶飞:“照打不误,但只打台舰,不打美舰,即使美舰开火,也不准还击。我们要看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究竟陷入多深。”
  其实毛泽东还有一番用意,为制止蒋介石拖美国下水、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力求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以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当然,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中午12点,美台混编舰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福建前线炮兵立即开火,炮弹像长了眼睛似地专找国民党舰和运输船,整个料罗湾顿时淹没在火海之中。在这紧要关头,护航的美舰竟一炮未还,不顾台舰的安危掉头逃跑,慌忙撤出中国海域,而台舰3艘被击沉,多艘受创,余者急向外海逃窜。国民党守军官兵见状,气得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原本他们对美舰航行到金门附近死不肯进料罗湾已十分不满,这时纷纷骂起了“美国的娘”。
  毛泽东由此对美国的对台政策得出新的估计:第一,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是有限制的,是防御性的,是给蒋介石“带上辔头”的条约;第二,美国不愿冒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第三,美国想从金、马“脱身”,即逼蒋后撤,通过“划峡而治”减轻自己的“义务”和负担。
  据后来美国解密文件中透露,正如当初毛泽东所估计的,早在1954年底,台美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正文规定,美国将承担“防卫”台湾、澎湖和其双方都认为必须防卫的领土,但美国对“防卫”台湾、澎湖以外的沿海岛屿是有保留的。美国经历过在大陆扶蒋政策的失败后,已不愿再次陷入中国的内战。为限制国民党军队主动挑起对大陆的进攻,美台就条约进行“秘密换文”,美迫台确认美国的义务只限于“防卫”台、澎;国民党当局在征得美国同意前不得对大陆采取任何大的军事性行动。蒋介石对美国这一立场一直是耿耿于怀。这次在金门炮战中美舰为国民党当局护航之所以一炮未还,其原因是华盛顿避免与北京直接发生军事冲突,曾一再严令美军机舰不准向大陆射击。
  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猛轰金门,发炮5万多发。与此同时,在广东澄海以东空域发生大规模空战。
   。。

海峡间一场胜负之外的特殊战争(6)
华盛顿见北京如此强硬,又一次举起了“核大棒”,艾森豪威尔声称:“如果中共真的企图侵占金门和马祖,我将考虑对共产党中国的机场使用战术原子武器!”当时美国国防部已准备由驻日本关岛的战略空军B…47飞机负责投弹。美国空军中已传闻中国厦门将成为第二个广岛!据不久前解禁的美国绝密文件《1945年7月至1977年9月:核武器部署与监护历史》透露:当时美国国防部准备对中国厦门周围的6至8个军用机场实施核攻击。准备向中国大陆沿岸地区的5个机场先投一枚当量为7000至10000吨的小型原子弹后,看看中国的反应。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古德帕斯特建议授权第7舰队司令认为必要时可下令投掷原子弹。
  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中国面临的第三次核危机!”
  美国是一个不能保守任何秘密的国家,当美国准备对中国施用原子弹传闻开来,美国国内掀起一片放弃卷入金门、马祖危机的声音。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和报纸对美国政府在台湾地区的冒险活动,感到不安。他们不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挑衅,担心这会使美国陷入一场战争之中。美国统一独立社会党竞选委员会打电报给艾森豪威尔:“我们呼吁立即从金门和马祖以及这些岛屿四周的海面上撤出美国军队,以防止把美国和整个世界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求政府不要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由一些著名的民主党人组成的“美国人民主行动协会”写信给艾森豪威尔,他们在信中说:“美国没有义务去‘保卫’金门和马祖,美国人不会同意这个问题卷入战争。美国采取军事行动使金门和马祖继续处在蒋介石的控制下,实际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这个行动得不到任何美国的主要盟国支持。”民主党参议员莫尔斯要求美国国会立即召开特别会议来制止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采取“战争边缘”的外交政策。民主党参议员曼斯菲尔德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冷静考虑问题”,并且要求政府在作出任何决定前同国会领袖磋商。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指责政府在向“错误的道路上滑下去”。他说:“看来,我们正在晕头转向或者满不在乎地听任自己卷入和中国的战争中去。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既没有朋友,又没有盟国,为的是政府没有向人民说明而且不值得牺牲一个美国人的生命的问题!”美国广大公众纷纷愤慨地写信给《纽约邮报》等各大报纸质问艾森毫威尔政府:“美国有什么权力决定中国岛屿的命运?难道朝鲜战争的教训对美国还不够吗?!”“为了支持从中国大陆赶出去的卖国政权,你们打算牺牲多少美国人的性命?”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舆论也纷纷扬扬。
  毛泽东手摇蒲扇坐在北戴河别墅阳台上谈笑风生,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金门、马祖打这样几炮,我就没料到现在这个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这就是人们怕战争。美国侵略者那一套,只能征服那些时刻准备着向美国的原子弹、氢弹和美国的小麦、美国的金元屈膝投降的机会主义者,而在我们创造着新历史的大无畏的人民看来,美国侵略者手里的一切法宝,不过是在人类前进道路上一些还没有扫除,还在散发着臭气的垃圾罢了。”
  已领教过美国两次“核讹诈”的毛泽东,对美国的第三次“核讹诈”也是一笑置之。
  其实,就当时而言,远东局势紧张,在台海爆发一场美国介入的激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这必然引起世界性的震荡。
  美国的一些主要盟国,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害怕被美国拖进战争,纷纷表态,不愿卷入台海冲突。
  一些中国的友好国家,亦对中国面临的险恶局面深表关切。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致电毛泽东,电文说:“鉴于台湾情况之紧张,美国态度之顽固,请您告诉我们:可能不可能发生美华战争?我们越南应该有什么准备?”当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亦对中美是否发生直接冲突十分担心,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先后两次来华摸底,询问中国政府对台海时局是否发生直接对抗的估计,亦想了解中国对苏联是否有什么要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海峡间一场胜负之外的特殊战争(7)
毛泽东综合国内外的时局,经深思熟虑,以超人的胆识认为:“对直接对抗,中美双方都心存余悸,都害怕战争,但是他们(帝国主义阵营)比较怕我们多一点,因此中美之间的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他即复电胡志明:“美国人怕打仗,就目前说,很少可能大打起来。贵国似可以照常工作。”同时中国政府亦根据毛泽东的推断,明确地向葛罗米柯表示:中国自己完全能够驾驭局势,不需要苏联也牵扯进来,更没有让苏联用核武器来支持中国的想法。苏联有了底。好事的赫鲁晓夫为了弥合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以来中苏两党已出现的分歧,竟自告奋勇地再次写信给艾森豪威尔,强硬地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发动核攻击,那么,侵略者就将立即遭到应有的、同类武器的反击!”
  当时苏联的表态,对美国在台海行动持慎重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9月11日,国民党海军以抢滩方式向金门补给军需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猛轰金门。
  面对金门被严密封锁,人民解放军随时可能占领金门的危急时刻,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古德帕斯特会晤,讨论下一步怎么办。杜勒斯再次强硬地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如果我们要保卫金门、马祖,就必须使用战术原子弹,只有这种武器才能有效打击中共。我认为当我们决定把这些武器包括在我们的武库之中时,我们已经承认使用这些武器要冒政治和心理上的风险。当情况危急时,如果我们由于世界舆论的反对而不使用它,我们必须修改我们的国防部署。”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最高决策者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对使用原子弹犹豫起来了,他坦率地对杜勒斯说:“假如我们使用原子武器,共产党很可能用核武器来报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准备批准使用原子弹的。”这时一直持强硬态度的美国军方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也改变了态度,不想支持国民党固守金、马。古德帕斯特干脆认为国民党军应撤出金、马,中共占领这两个岛屿只是时间问题。艾森豪威尔很欣赏这个建议,认为现在是美国实现“划峡而治”预谋的最佳时机。而这时中东黎巴嫩危机还没有解决,共和党内要求艾森豪威尔政策的主要制定人亚当斯辞职处于高潮,美国民众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支持率急速下降,艾森豪威尔已是捉襟见肘,焦头烂额。为迅速改变艾森豪威尔政府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当日艾森豪威尔向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虽声称“对远东的紧张局势绝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绝对不能损害美台关系,准备根据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和‘台湾海峡决议案’采取行动。”但再三表示“美国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我决不要求美国男儿仅仅为金门而战”,愿意恢复中美谈判解决分歧,而谈判的道路是“畅通的和准备好了的”。后来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第二卷《开展和平运动》一书中洋洋得意地写道:“这次讲话之后,美国公众对他的支持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
  自1955年8月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由于美国要求在台湾地区拥有“单独和集体的自卫和固有”权利,也就是要中国承认美国霸占台湾的合法地位,而又不愿就两国建立文化交流、贸易关系等方面进行会谈,至使在第77次会谈后,于1957年底始中断了一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方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是美国最早进行火箭技术研究的6成员之一,经周总理和陈毅外长多方交涉加巧妙安排,于1955年10月离开美国途经华沙回到北京。他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上书周恩来提出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规划和设想。毛泽东蛮热情地接见钱学森,一开口就问他:“中国能不能制造原子弹?”钱学森肯定的回答道:“能!”毛泽东眉开眼笑幽默地用双手打着比方以浓重的湘音说:“原子弹就这么大个东西嘛,没有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