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之奥罗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傲慢与偏见之奥罗拉-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大些,他被卖去码头当劳工。孤儿院太太却被抢钱的人杀死在几步之外的门口。这是第二个遗弃他然后马上死去的人。

  文章写到这儿的时候,大量的寄给“斯莱特林先生”的书信中充满了对主角的同情,也有不少的信件中讽刺她是在描写一个“令人同情”的犯罪,怒骂她颠倒事实的也有几个。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奥罗拉也根本不会让那些信件动摇自己的创作内心。

  Grenouille在码头干活,突然有天工头让他一起到巴黎市区送货。这一行,大开“鼻界”。各种各样新鲜的气味在城市中间向他飘来。他在香水店外隔窗闻了很久。店里生意兴荣,调香师在太太小姐面前晃动香水瓶,飘动滴着香水的手帕,她们则一片痴迷神情。尤其那蓝色瓶子里的香水,更是迷惑众人。

  突然一股特殊的气味吸引了他,他寻香而去,跟踪一个红发少女的背影走过了几条街。他从未闻过这种香味……少女和她那篮柳橙。少女给了他第一份爱--以为他想吃橙,伸手递给他两个--这个善良的女孩,片刻前曾同样送给街边乞丐老太两个橙。

  他说不出一个字,也没有接橙,却是捧住女孩的手,死命闻。女孩吓到,抽手转身逃走。而他那超能的嗅觉,哪怕跑了几里也能够寻找。
  他找到她,从背后出现,继续闻女孩的背。女孩回头,吓了要叫,正好有人经过,他堵住她的嘴。
  第三个因为他而死的人,第一个他杀的女孩。但是是误杀。

  他愣住,那一刻他没有太多想法,既没有害怕,也没有伤心,他一时还没有接受现实。他舍不得那个充满神奇香味的身体。最终他解开她的衣服,嗅遍她全身,很用劲地嗅。最后,尸体冷却,香味不再,他开始不安。

  回去工头那里,挨了一阵打。而那晚,他一直没有睡,他在思考。回味那少女的气味,思考不再存在的气味如何复制。
  香水店没有一个客人,老板兼调香师在内打瞌睡。当年年轻有为的调香师已经江兰才尽,没有灵感,甚至嗅不出那蓝色瓶子里香水的配方。房子时不时地震般颤动一下。

  一天夜里,Grenouille送一批皮料去香水店。他的鼻子第一时间闻过所有气味,辨认和记忆更在瞬间完成。

  老板终于同意他试,只同意配一小瓶。他不认识那些瓶子里东西的名字,但是了解气味。很快,他配好,老板又惊又怒,他说他没有完,又加又配,然后说那才是出色的香水。老板闻也不闻赶他出门,但是同意考虑收他。

  第二天,老板把他从工头那里买回。那个工头开心地拿着钱,却在桥上失足落水。第四个因为他而死的人。也是第三个遗弃他的人。

  香水店因Grenouille东山再起。他实验着他的想法。老板教他各种基础常识,如何将原料(花草)煮沸再蒸得植物浆液,以及香水的前,中,尾三调。每个调4个小瓶子,但是需要非常与众不同的第13瓶压轴。这样的气味才能留得很久很久。

  一天夜里他砸了很多东西,老板赶去看,他实验了丢各种东西进大锅炉(玻璃杯,皮料,甚至小狗!),但是什么气味也没有得到。老板告诉他,这些东西就是不会出来气味的,不存在的就是无法复制。就这么一句话,无法复制物体原有气味,竟让他立即晕倒,差点死去。老板很紧张他的安危,但是不是因为爱,是因为他给他带来很大利益。

  他醒了,喃喃着也许可以换一种方式复制气味。他离开了,于是和老板达成协议。他留下很多香味配方。
  老板拿着那本配方开心入睡,然后房子震动,这次是彻底倒塌。
  这次,是他离弃老板,但是老板还是在他离开之后立即死去。

  写到这里时,所有人都认为Grenouille的本身就是带着Luckless出生的人。很多人从这里开始不再同情他,反而用Luckless命运的解释说着他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

  到此,小说的□还未出现。但是圣诞节已经到来,伦敦的每户人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拉尔卡子爵再次来到伦敦和他的教女一起度过这个神圣的节日。在知道她的决心并看到那些作品后,子爵大人的内疚总算少了很多,却还并没有完全散去。他为他的教女准备了最好的礼物,一条镶嵌着全欧洲最大的绿宝石的项链,它被奥罗拉命名为“希望”,并在两年后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使得奥罗拉在她的第一场社交舞会中成为全场的焦点。










第十八章
   在所有读者的翘首企盼下,故事的□很快就在圣诞节后的第二个星期出现。本来奥罗拉应该在一个星期前就要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篇幅的小说交给出版社,但是想想之后,她决定把所有的故事全部写完后再刊登出来,这绝对不是她懒得多去读一批读者来信了,绝对不是……。

  Grenouille需要远离大城市,找简单,纯净的环境去思考复制气味的方法。他需要复制那个不在存在的红发少女的气味。
  没有地图,没有任何工具,靠着鼻子的辨别方向,岔路口凭着感觉选择。

  他在一个山洞里住了很久,慢慢忘记了自己的计划。一天夜里,他梦到那个红发少女,他就站在她面前,而她却看不到他。他对她而言不存在。他醒来拼命闻自己,再冲进大雨中洗澡,再闻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他害怕自己就这样死去,然后没有谁记得他曾经存在过;更可怕的是,也许他根本就不曾存在。

  他要继续他的计划,他要寻找和尝试他的方法。

  又是一个红发美少女,因为这个美少女的体香,Grenouille来到这个小城。小城开始了不幸。他继续实验他的想法,煮了一个女孩,但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之后他花钱找□回来,想把发膏似的那个东西涂在她身上,然后用类似保险膜作用的布裹起来,隔上一夜再刮回来,这样会有女人的体味。结果那个□怕了,于是他开始了蓄意杀人。

  小狗证明了他这次实验的成功。
  这以后,接连12个女孩遇害,被发现时候都是被剪了头发的裸体。小城开始恐慌,骚动。
  不过他的嗅觉太灵敏了,别人在哪里,在干嘛都不能逃过他的嗅觉。

  那一排准备前、中、尾三调的小瓶子被装满。剩下最后一个。最重要,最特别的第13瓶香。那个红发少女一共逃过3次。她聪明的又极爱她的法官父亲要求搬家,知道那个坏人要在这些女孩身上得到什么才会完结。他预感最后这个人就是他最爱的女儿。

  他还故意兵分两路,让仆人上女儿的马车,自己带着女儿单独逃跑。
  父女二人在一个家庭旅馆住下,父亲将女儿锁在窗口对着海的悬崖的房间,自己在隔壁。但是,钥匙,居然放在床头柜!女孩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觉得委屈。

  夜里,Grenouille从房东的窗口爬进,他去父亲房间,拿走了女孩房间的钥匙。

  第二天清晨,当父亲打开女孩的房门,女孩像其他女尸一样被剃了头发裸体躺在床上。父亲的哭痛彻心扉。不远的山坡上,Grenouille在专心蒸煮这最重要的第13瓶香。用最快速度加入已经调制好的香水里,藏进贴身衣袋。然后被捕。

  女孩的父亲将Grenouille倒吊,置于水桶中再抽上来。他神情呆滞地苦苦逼问Grenouille,为什么要杀他的女儿。
  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苦求完全没有意义的答案,只因为他已经不知道缺失的生命要如何继续。
  回去那个小城,全城人都恨他,都要看着他死--那种叫嚣、那种痛恨。
  可是,Grenouille把香水通过手绢点在自己的大动脉上。他用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调:人们感动地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中调: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时几乎要昏厥;
  最后,他把那块滴了香水的水帕抛了出去。
  尾调:人群全像着了魔一样,开始脱衣,开始乱伦。有异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Grenouille也嗅着这个香味。他自己也从前调走到中调再到尾调。人群踢翻一箱橙的时候,他想起最初那个红发少女。。34柚由《傲慢与偏见之奥罗拉》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这时,他的幻想里出现的是少女向他伸出手来,他们拥在一起……相爱相吻,身体接触,气味并和。
  然而所有人都被香水迷惑了时,他却清醒。他清醒记得她僵硬地躺在地上,她死了,那个体香不再,眼泪滚下他的脸庞。

  这瓶香水让人都有爱的错觉,就是让人得到最想要的。哪怕是幻境,也至少存在。所以那些人疯了晕了迷糊了,但是那个状态应该是幸福的。
  唯独他,错觉只是片刻,始终清醒所以痛苦;他意识到他的爱已成风,于是绝望于是消失。
  原来Grenouille还是有爱的。
  第13瓶香的那个美少女的父亲向他走来,他也还清醒。可是当他走近,也还是跪倒在这个香味里,抱着Grenouille痛哭……因为失去儿子,无比珍惜女儿。当都失去,心已跟着死去。
  这瓶香水让他得到他最想要的环境,所以他跪倒,抱住Grenouille哭……

  Grenouille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在难民区那样的地方,将整瓶香水从自己头上倒下。那些身上破烂肮脏并且饥饿的人们冲来围着他,要吃掉他。对于这些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不再饥饿。他们闻着那个香味时候的神情就好似一块巨大的可口肥肉近在眼前。然后,他就这样消失。只剩下衣物和那个倒尽的空瓶,如同他出生之时,一无所有。

  他至少来到世上做了一些事,出于爱。
  第一位完全读完这本小说的是斯特林伯爵。当他放下手中的草稿之后,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女儿。

  “Dad,我知道你想说这个故事的结尾和现实并不一样,”奥罗拉看着正在组织自己语言的父亲,“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真的和罗拉(书中的女主角,最后那名死者)一样不听从的自己父亲的话,那么我现在已经死了不止一次了。Dad,不是我有意想让你伤心,是我在用书中的主角来警醒自己,我的父亲爱我,我不能再让他伤心了。”

  “奥罗拉,”斯特林伯爵欲言又止,看向她的眼神带着欣慰又有些难过,她还这么小就要面对这一切。他起身抱住自己的女儿,“我爱你,我的宝贝。”
  “我也爱你,Dad。”她回应道。

  如她所愿,当结局出现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英国进行激烈的斗争。有人认为她把故事写的太悲剧了,而事实上那名犯人并没有杀死所有的女孩就被抓住了,这已经不再是真实的“一个杀人犯的故事”。那些人强烈要求萨拉扎·斯莱特林修改最后的结局,罗拉应该幸福的和她的父亲继续生活。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篇小说很好的揭示了社会上的黑暗和人性的变化,这比斯莱特林之前的小说都更有意义。他们不同意再修改任何情节,因为这样会破坏故事的主旨。

  这两匹人在各大报纸上进行剧烈的争吵,甚至,在伦敦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两位绅士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的而打出手。《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更是让这场闹剧的火星变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