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琦史记 新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兆琦史记 新读-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古一帝话秦皇(1)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
    一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关于秦始皇的出身,主要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大概意思是说: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也就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即日后的孝文王)的儿子,曾被秦国派到赵国当人质。由于子楚的母亲在太子那里不受宠,所以子楚被扔在赵国也就不被人重视,生活得很可怜、很寒酸。有个韩国的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说子楚其人是“奇货可居”,预见到在子楚的身上有机可投。《战国策》对此写得还要生动,说吕不韦回家问他的父亲:“种田可得多少利?”其父说“十倍”;“倒腾珠宝可得多少利?”其父说“百倍”;“倒腾帝王可得多少利?”其父说“无法计算”。于是他拿出大量钱财为子楚四处打点,直到打点得秦国的太子把子楚立为了自己的接班人。与此同时,吕不韦又把自己一个怀了身孕的小妾给了子楚,子楚很喜欢这个女人,后来生下了儿子,也就是未来的秦始皇。
  这个故事是否可靠是存在问题的。这分明是站在东方六国的立场,痛恨秦国、故意恶心秦国而编出的故事。意思是说:你秦国有什么了不起,别看你势力强大,耀武扬威,可是你们家族的血统早已被东方六国的人给改变了。类似的故事在后代的王朝里也有不少。例如西晋的皇帝是司马懿的后代,可是到了东晋,表面上皇帝还姓“司马”,但实际上已经变成姓“牛”了。清朝也有一个故事,说某某皇帝生了一个女儿,某大臣同时得了一个儿子。皇帝让那个大臣把他的儿子抱来宫里看看,该大臣抱着儿子来了,结果被皇帝抱进内宫,抱出一个女儿还给了该大臣。该大臣不敢说话,只好把这个女儿抱了回去。后来被抱进后宫的那个大臣的儿子做了皇帝,这样一来,实际上不已经是汉族人在君临天下了吗?这种故事的编造者都是阿Q,靠军队打不过人家,于是便编造出这样的故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司马迁如此具体地把这种故事写入《吕不韦列传》,流露出了他对秦国暴政及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的一些不满情绪。《史记》写战国时代的东方人物往往充满歌颂和同情,如廉颇、蔺相如、魏公子、鲁仲连、屈原、荆轲;而写秦国人则突出其残暴,如商鞅、张仪、白起等等。
  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司马迁大概是也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问题,故而当秦兵进攻赵国,子楚妻子儿子在赵国遇到危难时,司马迁又说:“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赵豪家女”与“韩国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从而给这个故事留下了令人怀疑的缝隙,似乎又根本没有秦始皇的母亲是吕不韦的小妾这一说。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战国策》中得到验证。司马迁写战国人物,很注意采用《战国策》中的资料,但在写吕不韦时却一改常态。《战国策》记有吕不韦帮助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得以回国为秦王的事实,但根本没有写吕不韦将自己怀孕的小妾送给秦始皇父亲的事情。
  我认为这个故事原则上应该否定。
    二 秦始皇平嫪毐之乱与杀吕不韦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继任秦王,历史上称作“庄襄王”。从这时起,对庄襄王上台立有大功的吕不韦开始任秦国的相国,把持秦国大政。庄襄王共在位三年而死,接着就是秦始皇上台继任为秦王,当时的秦始皇只有十三岁,真正掌权的是吕不韦。
  《吕不韦列传》说,从秦始皇的父亲去世,秦始皇的母亲便一直与吕不韦保持着旧时的关系。吕不韦怕事情泄露对他不利,于是他找来一个替身,送进宫去,此人名叫嫪毐。从此嫪毐受到秦始皇母亲的宠爱,一连生了两个私生子。嫪毐被封之为长信侯,又有封地、又有钱财;飞扬跋扈、盛气凌人。最后在秦始皇上台后的第九年,秦始皇已经二十二岁,开始独立掌权的时候,嫪毐甚至发展到组织政变,要杀害秦始皇,他来做秦王。秦始皇早已侦知其事,暗中做好了准备,遂趁势将这群叛乱分子一网打尽,嫪毐被车裂。事情牵连到吕不韦,秦始皇将吕不韦流放四川,吕不韦自杀而死。
  

千古一帝话秦皇(2)
单就《吕不韦列传》来看,吕不韦的确是一个没做任何好事、没有任何可肯定之处的人。既然嫪毐是由吕不韦引入秦国宫廷的,故而吕不韦的结局也就成了罪有应得。吕不韦还组织人编过《吕氏春秋》,司马迁对此事也不肯定,说吕不韦是想藉此欺世盗名。我觉得司马迁在这里表现得不很公正。
  如果我们想一下,吕不韦在秦国任相国十二年,这段时间正是接续秦昭王对东方六国进行了几十年的大举进攻、大力蚕食之后,最后对东方六国进行彻底扫荡的时期。只要我们看一看《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在这十二年间所记载的事情,应该说凡是秦国的功业建树,便都有吕不韦的份。最明显的就是大幅度地扩展了秦国版图。杨宽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对此归纳说:“先灭亡东周而建三川郡;又攻取韩、赵两国之地,建立上党郡与太原郡;更攻取魏之东地,建立东郡,使秦之领土向东伸展,与齐接界,切断赵与韩、魏之联系,造成包围三晋之形势。”吕不韦对秦始皇的最后统一有不可抹杀的功劳。但司马迁竟对此只字未提,岂不是太片面、太过分了吗?
  司马迁认为是吕不韦把嫪毐引进秦国宫廷,而嫪毐进宫之后又专权跋扈,得寸进尺,甚至发动政变想杀秦始皇,这虽与吕不韦没有关系,但毕竟两人之间是有牵连的。关于此事,《战国策》上的记载与之不同。《战国策·魏策四》说在当时的秦国存在着嫪毐与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而上起朝廷大臣下至民间百姓,都分别属于两大集团的一方。而且嫪毐集团由于背后有太后的支持,所以它的势力要比吕不韦集团的势力还要大。两者水火不容,而根本不存在嫪毐是由吕不韦引进宫廷的这一说。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有些历史学家把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看成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说是吕不韦与秦始皇存在路线之争,说吕不韦是想推行一种杂取百家之长的治国方针,与秦始皇单取商鞅、韩非、李斯等人的法家统治是路线上的不同。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我还认识不了这么高。我觉得这与吕不韦的独揽大权有关,这时候秦始皇已经二十二岁,而吕不韦还把持着秦国的政权不放,你说秦始皇能饶过他吗?
    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半两钱及钱范秦灭六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应该是从商鞅帮着秦孝公变法强国的时候开始,中间经过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不断向东方蚕食、扩张,到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下围棋的“收官”阶段,已经是水到渠成了。用一个形容词说,就是“摧枯拉朽”或者是“风卷残云”。秦始皇(当时还称“秦王”)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实现全国统一。帮着秦始皇的先辈蚕食东方立过大功的人先后有商鞅、张仪、司马错、甘茂、穰侯、白起、范睢;帮着秦始皇“风卷残云”的有蒙骜、桓齮、杨端和、王翦、王贲、吕不韦、李斯、蒙恬等等。
  提到秦国的吞并东方六国,人们总忘不了“残暴”二字,一说秦将杀人往往就是三万、五万、八万、十万;尤其是白起破赵,一次竟活埋赵卒四十多万。所以当时的东方人恨秦国,诅咒秦国,编出故事来丑化秦国,都是有原因的。司马迁同情东方人,谴责秦国一方有其不容置疑的合理性。
  但这种肆意杀戮的政策,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就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许多历史学家都提出了这一点。明代王世贞说:“秦之取天下不以道者,其罪不在始皇,而在庄襄以前之主。”这样说来,秦国政策的转变,或许真的还与吕不韦的思想影响有关。
  秦始皇在这个阶段有几件事情做得非常漂亮:
  其一是任用尉缭。尉缭是来自魏国的军事家,名缭,史失其姓,因其后来在秦国任国尉,遂称其为“尉缭”。著有兵书《尉缭子》。他给秦始皇建议,劝秦始皇不要吝惜金钱财物,要舍得花钱去收买东方各国的大臣,让他们故意搞乱自己的国家,暗中为秦国效力。这样,顶多花不了三十万锭金子,事情就可以搞定了。秦王采纳了他的谋略,对尉缭很是尊崇,给尉缭提供的衣服饭食,都和自己吃穿得一样。但尉缭没有感恩,反而下去对身边的人说:“秦王的鼻子长得像马蜂,胸脯长得像鹰,说话的声音像豺狼,为人残暴凶狠。不得志的时候他可以屈居人下;一旦得了志他就可以肆意杀人。我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他居然能对我恭恭敬敬;如果有一天他成了君临天下的统治者,那时普天下的人还不都成了他的奴隶吗?这个人不能亲近,还是赶紧离远点。”说完就想逃走。秦始皇发觉后,不仅不生他的气,反而诚恳地请他留下来,任用他为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从此一直听取他的意见与建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千古一帝话秦皇(3)
再一个就是表现在对王翦的态度上。王翦是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先是帮着秦始皇平定了赵国、魏国、燕国,下一个是要灭楚国了。秦始皇问王翦要灭楚国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说:“不能少于六十万人。”秦始皇不以为然,他觉得王翦是狮子大开口。他回头问在座的一位名叫李信(汉代李广的爷爷)的年轻将军,李信刚从辽东活捉了指使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李信说:“让我看有二十万人就行。”秦始皇高兴地说:“李将军年轻有为,我很欣赏;王将军大概是年纪大了,显得有些怯懦。”于是就派李信统兵二十万人南下伐楚,王翦则干脆请求辞职,回到老家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去过清闲日子了。再说李信带着二十万人进入楚国后,楚军诱敌深入,后来发起反击,把李信打得大败。秦始皇听到李信失败的消息,赶紧自己坐上车子直奔频阳,找到王翦家里向王翦虚心地做自我批评,请求王翦出山统兵伐楚。王翦说:“我哪行?我已经年老不中用了。”秦始皇说:“您就别再说这种话啦,难道您能忍心看着我不管吗?”王翦说:“您如果派我去,军队数目还是不能少于六十万。”秦始皇说:“一切都听您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秦始皇是个很专制、很残暴、很刚愎自用的人,谁能想到秦始皇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呢?据《陕西通志》和《富平县通志》都还记载着秦始皇将自己的女儿华阳公主嫁与王翦为妻的故事,由于不见于《史记》,不知是真是假。
    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国内外实行的措施
  (一)秦始皇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大致包括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以及修长城、修直道、驰道、兴修水利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方针大政,有的是涉及国家管理,有的关乎边防建设,有些是关乎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百姓的生活日用等等,许多都是带有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