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写作第一范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中生作文写作第一范本-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心惶惶时,拥有生命的钥匙,解开那心灵的枷锁。

    摆脱心灵的枷锁,是勇者无惧,在惊涛骇浪中,避过险恶暗礁,直挂沧海;是行者无疆,在茫茫沙漠中,寻找清泉和绿洲,征服自然。

    摆脱心灵的枷锁,是踏过刚愎自用的泥潭,是飞跃“闭关自守”的深渊。翻开史册,是商王的壅蔽拒才使得自己家破人亡,是满洲人“天朝上国”的美梦让清末中国忍辱负重一百余年;同样,是*的雄才伟略让红军独领风骚,是邓小平*远瞩令中国迅速腾飞。

    摆脱心灵的枷锁,是甩开陈年老帐,不愿意气用事。刘备不忍一时之气,却中陆逊之计,被火烧联营,郁郁而终;孙策俘得太史慈,不顾众将相劝,不计前嫌,亲自为其松绑,得一虎将。在别人指手画脚时,我自岿然不动,是凛然之气,是浩瀚之骨。

    摆脱心灵的枷锁,是独具慧眼,是明辨是非。在芸芸众生中,不愿随波逐流,不愿人云亦云。钱钟书博览群书,当年治学之时,总愿另辟独径,其读书手稿竟达八万余页,成为公认的文学泰斗;比尔盖茨创业之时,未随当时“大型机当道”的洪流,坚持自己“微机时代”的信念,终使微软帝国雄霸世界。

    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摆脱心灵的枷锁,在洪波中披刀斩浪,摆脱心灵的枷锁,在漫江中争流!



………【第八十二章 近来的五味生活】………

    又回到了蓝天,很是漂亮了些,有点让人找不着北的感觉,连自己的资料都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放弃了以前“七3九3”的那个有着八百多分的用户名,重新注册了这个。再回来的时候,自己再重新审视自己,不晓得究竟是无奈地长大了,还是因为长大而变得很无奈,特别是在看自己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过得很窝囊,阳光好的日子让多数人心情好,让窝囊的人觉得更窝囊,就像这个上午一样。昨晚在看以前同学的博克,竟还有一两句提到我这个人,好容易让我安稳下来,终于能在今天的生活中找到自信。向前看,还是有希望的。

    不知吉他社的兄弟姐妹们有没有在蓝天上,假如有,我会告诉大家,跟大家在一起能让我感到快乐。在调查表收上来的那晚,我反反复复把大家填写的资料读了个遍,然后认真地把每个人的名字背了下来。让我很吃惊的是会员中竟然还有初三的同学,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和两位兄弟初三的时候。两位兄弟因为成绩不好没考上附高于是相继回老家读书去了,原有的乐队缺了鼓手和贝司手,留我一个吉他手也无力回天。那时尚不知惋惜,今天想起来才觉悟一个道理那便是命运把握在你自己手中。说通俗点就是以我的痛惜忠告那位初三的同学把考试考好了才能在学校里面真正抬头挺胸地玩摇滚。确实地我很想关注吉他社里的每一个朋友,只是我的时间有限。之前我是一个虽然行为很张扬但感情有些自闭的人,在吉他社让我找到跟大家融洽相处、做大家的朋友的感觉。很温暖的。虽然只有几次有头没尾的活动,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必须做得更好,因为自己在支撑着吉他社,同样地吉他社也在支撑着我自己。

    前几天同住长塘山的一个高二同学买了把贝司,于是这个小社区据我所知已有两把吉他两把贝斯,之后将会有一架鼓搬进来。又是夏日,去年的夏日同样是在这个小区,和鼓手一起光着膀子将鼓大卸八块从学堂坡搬到长塘山,如今搬运时用的绳子还系在我的吉他上,这让我想起他们,在闷热的房间里汗流浃背地排练的日子。而今天还是我,但身边又是一群新的兄弟,依旧继续着我们的梦,包括一些零零碎碎让我们满足的事情:演出、印乐队t恤。对于乐队,有着太多的憧憬。

    总有这些激情四射的事情支撑着我的生活,这些事情也是我为我自己的生活一手创造的,不然高丰便不是高丰了。但我也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就在这几天。我珍惜,并且真心并小心翼翼地对待,将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感情全部倾诉。但最后却得不到好的安慰,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在告诉我自己必须变得像电影和小说里面那样酷酷的,对许多事情持无所谓态度,才能不至于沦落到这种窝囊的地步。也许我做得到,但说真话对我来说是种享受,不习惯把自己藏的深。当我自私是我会告诉你我自私,我说谎后10秒内会向你戳穿我的谎言,我狠狠地揭露自己的虚荣心的时候有种比骂人还爽的*。我不必担心我说出来后别人看不起我,因为这些都是人人皆有的,只是我有勇气说出来,所以我比有些人健康一些。让我做不真实的我是很难受的,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于是我才会如此全身心地对待我的朋友,“朋友”的字眼对我来说很神圣的,但“朋友”最终让我失望,也许也是必然的。

    谈点轻松的便是,我像一个孩子样总在寻找着新的兴奋点,从现在开始就寻思着下个学期当英语科代表的事情。不知是什么让我对英语有着如此高的热情。昨晚在网上自己弄了一个英语广播博克,从网上找一些有趣的小文章然后自己念出来,一下子又让我满足起来。也许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口音是一个不被人所重视的但很重要的一关。因为不管是记单词也好,背课文也好,都在乎一个“读”。例如我把字练得漂漂亮亮的,于是乎我便爱上了写字,因为在写字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欣赏,于是我便爱上了写作业和写作文以及一切让我写字的机会。同理便是,我自己的口音能让自己听着很舒服(前提是有一大段痛苦的修炼时间),我便能爱上读英语,兴趣来了,学习劲头也来了。



………【第八十三章 我们的脊梁】………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但要问起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知道的人恐怕就没那么多了。

    古代在世界上曾鼎立着三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华夏文明。古埃及建造了气势磅礴、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而古巴比伦王推出了历史上首部法典——《汉漠拉比法典》,但无论如何,脉络不通,体之存焉?——世界三大文明发祥地中的这两条的文字早已在岁月中断落飘零。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以及另外一些古文字都已不知去向,以至于古巴比伦文化和古埃及文化因为失去了文字载体而失传了,惟有汉文化以汉字为载体一直延续。

    在分久必合合九必分的古代与近代中国,汉字不仅没有被岁月湮没,而且从一定高度讲,汉字还曾支撑着整个华夏民族,支撑着整个神州,不向侵略者低头,不向种种磨难低头。汉字不仅内涵博大壮丽,即使单从文字角度来说,汉字也在世界上位居不可撼动的地位。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也是屈指可数的现已进化的表意文字之一。

    而现在世界上现多为拼音文字,也叫“纯表音文字”,其中包括了音位文字(如英文、法文、俄文等)和音节文字(如日文、韩文等),他们的基础是各式各样的字母,然后拼成词句,毫无形象可言。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是先有形象,如象形字部,及演化而来的笔画,然后如构图一般将他们摆到合适的地方,这才有汉字,而汉语拼音是也仅仅是作为汉字的注音工具。

    正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我国又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书法家的笔是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正因为汉字的优美的外在与深厚的意蕴,所以世界上的学者则将这世界上唯一未断流的古老文字列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即使河岸蜿蜒曲折,河道中有巨石当道,也阻拦不住黄河的奔腾、怒吼。在旧中国,汉字与黄河共同架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战火烤不坏,大炮轰不倒;“奴化教育”也不能将他腐蚀。最终,沾满鲜血、寒光露露的武士刀也不得不为其所折服。

    然而当周围环境令人觉得安逸了,国人渐渐只为自己而奔波时,太少有人去关心一下这曾经十分坚强的脊梁。现代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这人呐,一缺钙就容易骨折。”现代社会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网络上,电视上,广告中,流行歌曲中,广播中……错别字、病句等错误的、误导人的信息层出不穷,就像癌细胞般泛滥,甚至连以准确真实为本的新闻节目也被感染。这样看来,如此的传媒不单自己被感染受损,而且自己会成为一个更为危险的毒源,去侵蚀我们的脊梁。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是媒体工作人员职业水平太低,还是他们职业道德缺失?不可否认,二者兼有。如果节目制作者或者是主持人有一定的、扎实的文化功底,怎么着也不可能硬把红的说成绿的;另一方面,媒体的本职是以正确的*去引导群众,其基本准则之一就是求真求正,即使在遇到了自己不能把握的问题,应该也必须谦虚请教、求证,而不能将“连自己都不清楚的药片”随意塞给群众,然后拿着观众、听众的钱想到哪儿去玩儿。“正确的*导向”是媒体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还不如这样告诉大家:“今儿个下午到西四胡同口儿听王麻子说事儿啊。”——不单便宜,还有趣儿——要媒体干嘛?如果媒体不能使我们的脊梁更健康,那也不能害他变得脆弱吧!

    巨龙不能没有脊梁,要再次跃起的巨龙不能没有坚强的脊梁。



………【第八十四章 北国风光】………

    下列车的那一刹那,迎面来的是“嗖嗖”的寒风,可我心里却满是兴奋。其实,我是在黑龙江省出生的,可在此后的17年,我再未看过这里的雪,吹过这里的风,听过这里节日的鞭炮声。尽管顶着高二学习的重压,可为了圆回东北过年这一小小心愿,我还是来到这儿——我陌生却又渴望熟悉的黑土地。

    这个冬天有点冷

    呵,不来到东北这旮旯,你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寒冷,尽管2007的冬天不太冷。

    在长沙,还是十几度的艳阳高照,初春的暖风习习,可黑土地上刮的真是刺骨寒风,0度以下的世界是如此清晰而真实。相比之下,南方的冬风温柔太多,也许它只是传达着冬的到来。可这里的冬风,预报的是冬的侵袭!那风如一把把雪亮的刀子,见缝就钻,见人就“割”,让人害怕得不敢出门。夜幕降临,室内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听听那狂风呼啸吧!在黑夜中,我仿佛看到它们白色的影子,一阵又一阵,伴着越来越大的咆哮声,有让人不得安眠。

    早起出门,眼前只要是热的地方就会腾起白雾;脸也因风吹而变得干而粗糙。水滴到地上,风吹着吹着就成了冰。到了晌午,任凭你太阳怎么照,嘿,它就是不化,仿佛一切都罩上了隔热膜。就算是暖冬,这里的规矩也没变——寒冷。

    领略北国冬景

    即算是现在雪已化了大半,一路上映入眼帘的北国冬景仍令我新奇万分。

    如果说北国的秋是肃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