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征服史- 第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相视一笑,都举起酒杯,异口同声高喝道:“为主公大婚而庆!干杯!”

    曾瑜的大婚订在初春,离现在还有几个月,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内拿出成绩,当成贺礼!对此他们充满信心!

    ……………………

    “哗啦”一根根钉勾挂在城墙上,一个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拽紧绳索往后拉,齐声呐喊:“开!”

    众人齐心合力之下,被挖空了地基的城墙,再也禁不起大力,泥块哗啦哗啦的塌了下来……

    这是曾瑜回师后第一件大工程,将虎策府迁移到成纪县城,在成纪县城现有的面积上,再扩大三倍,经历过敌人入侵,曾瑜下定决心,要将虎策府建成一座铁桶般的大城!至少可以容纳几万士兵的驻扎!

    “还有多久能拆完?”刘彪做为虎策府拆迁总管,问着一旁的李天长。

    “大概还得需要三四天左右,虽然拆完了城墙,城内还有不少现有的设施需要拆除。”李天才有点惋惜看着陪他渡过几年的城池。

    刘彪同样感到惋惜,但是做为主城来说,虎策府在这个地方实在是不怎么适宜,关键还是位处偏僻,这座小城能在外敌入侵坚守住,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位处偏僻,马氏没有集中兵力来攻。

    位处偏僻意味着政令不通,乃至曾瑜必须在成纪处理公务,可远离主城一些系统指令也没办法颁布,幸好主城有迁移的指令,否则的话,日后的都城也要设在这个小角落里面。

    但是曾瑜并不想完全放弃这里,虽然做为主城不太适合,但是做为一个隐藏的兵城,却是挺合适的,还可以与县城互相呼应,防御方面也可以联动起来。别看现在拆城墙,这拆完还得盖过个新的,以前的城墙都是土质的,经历过一场防守战以后,残缺了很多,还不如拆了换成石头的。

    小城中的百姓早就迁移到了县城附近居住,只剩下拆迁的人员,当然用的还是向导军的士兵,向导军通过刘小毛、黄大朗两位得力的军候训导,已经成为虎策府中一道独特的亮点,吃苦耐劳就不用说了,这些拆迁的技艺也学得炉火纯青。

    做为拆迁总管的刘彪和李天长对进度都特别满意,李天长做为工坊的坊主,他是实际的负责人,刘彪不过只是挂着名义的监工,李天长打算在原址上面翻修个城堡,当然是西方风格的城堡,城墙都要换成石质材料,这个要求非常严格,都是需要切割成块的石头逐层砌成城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是看向导军这拆迁的飞快速度,想来建起来也能比预料中节省不少时间,况且李天长还负责了县城的翻建,时间对于他来说,太紧张了。

    轰然一声,城墙彻底倒了下来。

    一阵尘烟而过,两人踏步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排侍卫。

    李天长指着各处地方,向刘彪描述着未来的建筑:“从防御上来说,重建后的城堡,将在城墙的四角上设置塔楼,与之前的箭塔有本质上的区别,塔楼设置在内墙中,内墙设置比外墙要高,这样从塔楼观望外面,视野极为宽阔,塔楼上的垛眼都是精细的小眼,箭矢从里面射向外面极为方便,而外面却难射往里面,四个稳固的射点一汇聚从而形成了交叉火力,再加上内墙城墙上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射箭,很稳妥的保障了城墙的防御。”

    听起来不错,刘彪赞同的点点头,果然是术有专攻,若让自己来,肯定弄的一塌糊涂。

    得到认可的李天长更是兴奋,讲解起来也更为细致了,“城堡内的建筑,我只准备保留粮仓、驿站、校场,其他建筑都得一一去除,包括军营在内!这样城中就可以空出很多地方可以驻兵了,另外校场也可以扩建为很大,让其中的士兵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

    刘彪有点不解,军营都拆了,那招兵怎么办?驻兵也得有兵营啊?便将疑问向李天长一提。

    李天长不慌不忙继续解释:“这位处偏僻,人口流动也比较少,我看过之前的人口增长,一天不过二十个流民,还包括老弱病残,依靠这里建设兵营来招兵,显然不怎么现实。还不如改为帐篷,地方空出来了,还能节省一大批开支!”

    这点刘彪不同意,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能招到人口立即转换为士兵,金钱算得了什么呢?他不会知道空出来的地方,可以多放多少士兵。多出一块放兵的地方,这对于一个兵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李天长只好费尽唇舌再和刘彪解释,直到刘彪听得满意为止。

    刘彪身为武将,对这些内政也着实不懂,到了最后也只好做个甩手掌柜,一切按照李天长的安排来做,如果盖出来的堡垒结实可用,他当这个拆迁总管也有功劳。

    李天长却极想将这个堡垒盖的完美,现在虎策府的人才越来越多,如果把这事搞砸了,工坊坊主的位置也难保,再说他也想通过这个堡垒发扬他们古罗马的技艺,只要发扬的好,不光是军械需要他们来打造,就连建筑也将由他们来总揽。

    或许这个堡垒将成为虎策府日后示范性的建筑物!
第120章 名声
    不光是虎策府旧址热火朝天的干起了建设,在县城里面,同样是一批批光着膀子的大汉挑着担子,来回运着泥沙,这里同样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果有熟悉百姓定眼往里瞧去,赫然发现一城之主曾瑜也光着膀子在里面干着活!真不可思议!

    “嘿!”一声发力,曾瑜用力担起了一扁担泥沙,稳稳得向城墙行过去,旁边的士卒有心相帮,却又不敢上前,心下佩服不止。

    待那并不算高大的身影行得远去,有一士卒壮着胆子说道:“普天下,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主公!为之效死,也是心甘情愿啊!”

    “唉,若早遇主公,我这一辈子也值得了!老天无眼,直到这年纪一大把才遇见主公,真是浪费年华啊!”一老迈的士卒感叹道。

    “老刘,我们这行了一辈子,路上也跟随过不少大人,什么袁绍、刘表、张绣,这些都是名闻天下的大人,却半点都比不上主公!个个就知道贪图享乐,目光十足的短浅,若凭借他们的名声,再有主公这样仁义,何愁大事不成?”似乎是这老迈士卒的同伴发言,一样的老迈,却都还在吃着兵粮,卖着老命,这似乎就是乱世的悲哀?

    “喂!”一个身强力壮的士卒喝道:“老家伙,是不是想找死啊!你的意思是不是主公名声不足,成不了大事?”

    此话一出,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周围的士卒都撩起了袖子,围了过来,瞪着凶恶的眼光,似乎这名老卒应个是,就要将他撕成粉碎,敢暗讽他们敬爱的主公,真是找死!

    前面开口的那个老刘见状不好,赶紧站了出来打着圆场:“我这老兄弟,就是不会说话,冲撞了各个兄弟,有怪莫怪,他都一大把年纪了,说不定哪日就进了棺材了,和他计较,不值得!待会主公回来了,看见了就不妙了!”

    惹祸的老卒早就缩在一边,双手抱头,似乎挨惯了打,虽然还没人碰到他,可他嘴里已经哼哼开来,一副可怜凄惨的样子。

    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句,“主公回来了!”

    众人不敢再围下去,赶紧各就各位,自个干自个的活去了,老刘见状无事,也退到一边干活去了。

    “嘿,老头,起来吧,他们都散去了!”一个声音将惹祸的那老卒惊了一跳,抬头看去,却是一个中年汉子,再张望左右,人群还真的散去了。

    好险!老卒一声长吁,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再抬头时,脸色也变得晴朗起来,向这中年汉子唱了个喏,道了声好,便欲回头做事去。

    “你这老儿,毫无礼貌,救命之恩,竟然转头而去,少说也得三跪九叩吧?”中年汉子脸色变得凶恶,向这老卒喝道。

    这老卒可不怕他一个人,回头辩道:“这不已经谢过你了吗?你这汉子,怎么来纠缠我一个孤老儿,好无道理啊!”

    中年汉子脸色又转,变成一副高兴的样子,不顾忌老卒冷淡的模样,黏了上来,“老儿,听你之前的口气,似乎走过很多地方?这不仰慕你嘛!所以救你一救,我跟你说,救命之恩胜造七级浮屠,你这态度可就不对了啊!”

    老卒算怕了他了,囔囔道:“哪来的汉子,这么婆妈?你有何事找老儿?”

    中年汉子嘿嘿一笑:“当然来送你一份富贵喽,鄙人便是官商协会的小柜,无意路过此地,闻得老人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便想邀请老人家入伙!”

    有这好事?老卒也不怕他俇骗他,在这虎策府最为紧要之地,莫说骗子,就算是一只苍蝇也休想飞进来!只是忽然找上门来的好事,着实不敢接啊!

    担泥沙回来的曾瑜恰巧看见这闹剧,嘿然一笑,这官商协会拉人都拉到他旁边了,还真是有点胆大!

    一声清咳,那小柜警惕的回身一看,大吃一惊,赶忙跪下磕头,“不知主公在此,小人罪该万死!”

    这里的变化,周围的士卒注意到了,不由松懈下手中的活,欲走过来,为曾瑜挡住此人。

    曾瑜不在意的大手一摆,制止了众人过来,在自己的地盘,还需要护卫,那实在是无能,虽然曾瑜不认识这个小柜,但是他也不惧此人有鬼。

    “怎么,有胆气拉人拉到我旁边来了,没胆气见我呢?”曾瑜打趣问道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小柜。

    小柜只好抬头说道:“小人罪该万死,不知主公在此,冲撞了主公,罪莫大焉,哪敢见天颜。”

    曾瑜将扁担、竹篮搁置一边,就地盘坐下来,有趣的问道:“那是何事,让你对这名老先生感兴趣呢?”

    这会,那反应过来的老卒也跪了下来,听到曾瑜称呼他为老先生,诚惶诚恐应道:“小人哪敢当先生两字!还请主公收回金口。”

    “自然当得,姜太公八十登台拜将,老先生为何又当不得先生二字呢?”曾瑜看他们两人紧张的样子,吩咐道:“起来吧,又无什么大事,何必如此?来、都起来!”

    两人只得起来答话。

    小柜将前后因果一说,曾瑜打量了这名老卒,果然风尘仆仆,面带霜色,应该是常年在外的人。袁绍?刘表?张绣?这些都是三国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想不到这老卒际遇这么广泛,于是大有兴趣的问道:“老先生贵姓?”

    老卒还是有点惶恐,答道:“小人王云。”

    “嗯,王云老先生!名声两字,中原人怎么看待呢?你行得路广,这方面也懂得比我们多,这方面,你是我们老师,给大家讲讲!”曾瑜鼓励道。

    周围干活的士卒,听曾瑜这样说,又围了上来,爱凑热闹是每个人的天性。

    王云看着曾瑜鼓励的眼神,脑中一热,嘴巴就说开了:“中原人最注重名声,有人云:一呼百应!大概就是说的这些有名声的大人物,中原人通常还将这些人尊称为士族,通常名声都很响亮,袁绍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