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贵娇- 第2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历了左右仆射的一事,蒋钦算是彻底认清了。现在对三殿下来说,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行了。

    朱宣明狐疑地看着他,不明白他的话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怎么说?

    “殿下,我们回头看一看,之前的种种谋划,是不是很多都不必要?既然皇上属意殿下为储君,殿下精心等着便是了。比如现在这样,阻止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是为何呢?将来六部都是殿下的,何必计较现在一时得失?”蒋钦耐心说道。

    此时,秦邑和张龟龄已经渐渐生出了怒气。

    (章外:二更!作者君很消沉~快沉到底了,快来张月票和平安符打救吧~~)(未完待续)

    ps:二更!感谢深雪、迷恋自由的猫、禾树组合、果实在旁边、燕子918的月票,感谢周采薇的打赏~
317章 心思
    (三更!各种打滚求票票!感谢糖糖的盟主!感激、振奋,各种不可名状之心情,大家明日看我的!)

    秦邑和张龟龄怒意骤升,不是因为蒋钦这一番话语对或者不对,而是因为这番话语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这怎么能忍?当下,他们就立刻反驳蒋钦之言。

    “蒋大人离开尚书省之后,就不为尚书省考虑了吧?六部倘让中书舍人监察,那六部有何权力可言?”张龟龄首先出声。

    “中书舍人只是监察六部,但使六部肃整而已,又不是夺六部职权,张大人此言差矣。”蒋钦立刻接话,这样说道。

    他微垂着头,言辞却是一点也不退让。尽管,他面对的,是三皇子的岳父,是朝中三等承恩公。

    秦邑皱了皱眉头,正想说什么,朱宣明却开口了:“不必争论了。此事,本殿认为蒋钦说得有理。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无可无不可,静观其变即可,不必为了阻止这事,而花费大心神。”

    他一直在想着蒋钦说的话:将来六部都是殿下的,何必计较现在一时得失?这句话正中他内心!

    他想接管的六部,是一个肃正有用的六部,而不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六部,他想要的,是六部职权归于六部,而不是握在某些人手中!

    说白了,若是他登位,也希望能真正掌握六部之权。

    怎么能旁人去控制六部?倒不如就这样被中书舍人监察着,使得六部主官不敢专权,更加好。——这是朱宣明真正所想,所以他站在了蒋钦这边。

    朱宣明既这么说了,秦邑和张龟龄便不好反对了。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谨遵殿下心意。”

    殿下心意如此,不插手监察六部这一事,他们便只能如此做了。只是,皇上的心意又如何呢?皇上会允了这个奏疏吗?

    此刻在紫宸殿内,崇德帝看着他前面的奏疏,眉头渐渐拢了起来。

    俞恒敬上这样一个奏疏,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令他愕然。也令他深思。

    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最终是为了什么?虽然俞恒敬在奏疏上说是为了肃正六部,使六部政令通畅、使国朝久安。但崇德帝所考虑的,却不仅仅是这些。

    尚书左右仆射人选已定,他以为纷扰的尚书省之权已落幕,但还有这监察一事。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是不是好事呢?

    身为帝王,他当然希望国朝能够长治久安。但如此一来。六部之权皆受中书舍人所监,六部之权会不会咸集中书舍人之手?中书舍人职权会不会过重?

    他好不容易才分散了尚书省之权,会不会使中书省演变成另一个尚书省?如果允了这奏疏,则和撤尚书令一样。是对朝廷官制的大变更,也是影响深远之事。

    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尚书省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放心。

    不知为何,当他想到这里的时候。忽而想起了沈肃。老师,肯定不会这么想吧?老师认为各握其权、各尽其力,才是最好的。

    但老师没有坐过这个位置,所以不知道,一旦坐上了这个位置,对权力的渴望,就像如蚁附膻一样,怎么都拔不掉。

    龙涎香之中,明亮高烛之下,崇德帝看着这一封奏疏,不知怎么的,出了神。

    紫宸殿没有消息出来,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之事,就这样一直悬而不决。中书省的官员固不想奏请皇上早日决定,尚书省的官员也没有上奏反对,诸寺监台则是远远观望着这事。

    上了这个奏疏的俞恒敬,则连日休沐在家,似对朝政之事不甚理会。——他知道,皇上没有作好充分考虑之前,不会有什么关于这奏疏的消息。

    虽则朝官们努力平静,然而这奏疏所请之事,的确太大。在朝上他们不上什么奏疏,但退朝之后对此议论纷纷。三两个官员聚在一起,首先说的肯定就是这奏疏这事。

    这事,也传到了宫中,传到各位妃嫔的耳中。在这些朝政大事上,淑妃恒站在朱宣明这一边的,既然朱宣明不想插手这些事,她在崇德帝面前,便只字不提了,只专心让他舒适为上。

    这个事情,谢姿早就知道了。监察六部代表着什么,她并不知道,暂时也没兴趣知道。只不过,朱宣明在这一事上的态度,倒令她十分意外。

    当黑袍殿下来坤宁宫的时候,她便巧笑着说道:“没想到,三殿下聪明了一回,没有着急着插手,只是一味地作死了。”

    说到朱宣明的时候,谢姿总是这样一副嘲讽的态度。对待一个想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谢姿认为只是嘲讽,就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三皇子府的能人,还是很多的。或许他也想明白了,少折腾便是好了。”黑袍殿下点点头,回道。

    他赞同谢姿的意见,三皇子府这下终于不再作死了,实在难得!

    谢姿看了他一眼,嘴角勾了起来,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尾甲护指,笑道:“三殿下折腾,你的日子不好过;三殿下不折腾,似乎你的日子也不容易过。殿下,本宫真是为你担心。”

    这些话语,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是警告,警告黑袍殿下要早些改变现状,就像上次说的那样。

    这一番话,非但没有令黑袍殿下有任何恼怒,还令他笑了起来,然后说道:“母后说的是,儿臣心中也忧虑。所以这一次来找母后,就是有一事相求。”

    谢姿一双晶眸上下打量着黑袍殿下,过了半响,才淡淡回道:“殿下说说看,是什么事?”

    这一次,是为了何事?

    “母后所在的陈留一地,离太原府并不远。对郑时雍这个人,母后有什么把握?”黑袍殿下说话了,却不是说监察六部之事,而是问起了郑时雍。

    那些个蠢人,才会将目光放在监察六部上。他志在皇位、志在天下,有了整个天下,还用担心什么监察六部?

    听了他这个请求,谢姿目光流转,巧笑道:“郑时雍这个人啊……”

    (三更!)(未完待续)

    ps:三更!感谢周采薇、sh090、妗瑜熙的月票,谢谢大家!
正文 318章 无定
    (一更!周日求票!感谢糖糖盟主,今日我会十更,敬请大家期待!请大家支持!)

    郑时雍啊……怎么样呢?谢姿和黑袍殿下最终说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

    大家暂时也不会关注郑时雍,现在人人都在讨论的,是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事。就连宫中的小孩儿朱宣知,都对此事无比关注。

    这事,他是从宫中师傅那里听到的。那会儿正好去了书库,便听到了师傅们的议论。

    “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荒谬!中书舍人本来就是天子近臣,再有这个监察之权,那还得了?”赵师傅气鼓鼓地说道,胡须都抖动起来。

    “就是就是,皇上还没有决定。如果真的允了这奏疏,那六部就不安稳了,唉,唉,唉……”钱师傅抚了抚胡子,留下几声无奈叹息。

    听到“中书舍人”这几个字,朱宣知的耳朵动了动。老师,就是中书舍人。师傅们说的事,对会老师有什么影响吗?

    果然,接下来他就听到孙师傅狠狠咒骂道:“都是中书舍人沈度上了那个奏疏,说什么撤尚书令,尚书省无主事之人,才会有六部今日的局面,可恨!”

    孙师傅是方集馨的远亲,又曾在尚书省任过职,对撤尚书令这一事充满了怨气,此时正好发泄出来。

    李师傅则是摇摇头,一副“国朝有难”的样子,只露出苦笑,什么都没有说。

    朱宣知听了这些话,暗自心惊,不由得开始担心沈度。连书也没心思找了,匆匆去皇宫东北角等着沈度,想问问是怎么回事。

    可是,这一日沈度并没有进宫。直到第二天午后,他才见着了沈度。

    他都没有开口说话,沈度就被他憔悴的样子吓了一跳,急急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可是皇子所发生了什么事?若是有急事。可令六艺去沈家找我!”

    朱宣知双眼通红。眼底有深深的乌青,整个人没精没神的,似遭受了什么重大打击一样。

    听到沈度这么说。朱宣知心里反而一松,长叹了一口气才说道:“学生没事,只是担心老师会不会有事,昨天晚上都没有睡。”

    朱宣知不让六艺送消息。是担心沈度正在忙,自己送消息去反而增加麻烦。但他也想着。若是今日再见不到沈度,就让六艺送消息去沈家了。

    他将自己在书库听到的话说了出来,最后还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老师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没事吧?监察六部之事。并没有对老师有害吧?

    他这一番憨直的话语,满是担忧和关心,让沈度心中震动不已。这个小人儿啊!

    沈度本想笑他一番。此刻却怎么都笑不出来,只得为他正了正衣冠。简单地回道:“为师没事,放心吧。”

    他对这个小孩儿的照顾,收获了这个小孩儿的担忧与敬慕。欲有所得,必先所出,天下事理应如此,却不见得全会如此,他多么幸运!

    这个小孩儿心诚,我以后所遇到的事,定不会像父亲现在所遇到的一样。——沈度如此想着,再一次坚定先前的想法。如蚁附膻,只是人心中的欲/望,而不是权力本身!

    这一点,眼前这个小孩儿也一定会懂得的!

    “老师,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宣知一双黝黑眼睛看着沈度,眼中流露出不解。

    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为何会引起那么大的动荡呢?听说就连父皇也迟迟没有主意,那么这事是好还是坏?

    沈度席而坐,伸手招呼朱宣知也坐下,缓缓开口道:“殿下,所谓易必在前,难必在后。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容易的,不会有什么问题;越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难,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尚书六部存在已经快八十年,也应该鼎新了……”

    他说得很慢,每说一两句,便稍有停顿,见到朱宣知有疑惑,便为其解释清楚;直到朱宣知点头表示理解,他才会继续说下去。

    师徒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