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养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家养子- 第1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元春因这话脸色回转了不少,这才笑道:“到底是妹妹这里留得住人。”

    两人正坐着说话时,就听莺儿进来道:“娘娘,刘太医来请平安脉呢。”

    宝钗不着痕迹地看了元春一眼,见她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便也不回避道:“请他进来罢。”

    一时莺儿出去叫小太监请了刘太医进来,这里便有几个宫女和嬷嬷请宝钗和元春进幔子里去坐。元春看了一眼那垂下的重重纱幔,便笑嗔了一句说:“我这样的年纪,不说已经大了些,就是还笑着,难道还怕他不成!竟要这些劳什子的东西,我那里是从不要放幔子,都这样瞧的。”众宫女和嬷嬷听了,都不言语,只低着头。

    宝钗倒是抿唇笑了笑,说:“大表姐说的是呢。”转头便对身边服侍的宫女道:“把帐幔挂起来罢,有什么可回避的呢。刘太医都多大的年纪了,偏你们防的这样。”

    几个小宫女低低的应了,便拿过一张小桌来,放下一个小枕头,才命人请刘太医入内。

    一时只见莺儿并两个相貌平平的宫女将刘太医领了来。

    王太医不敢抬头,一路低着头躬身走着,到了阶矶上,早有两个太监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嬷嬷在屋内导引进去,又见莺儿迎了出来。

    宝钗今日穿着一斗珠湖绿色的对襟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旁边又斜坐着一位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刘太医不敢抬头,先上来请了安。

    元春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也便含笑问:“供奉好,这位供奉贵姓?”

    宝钗笑看了莺儿一眼,莺儿会意,忙上来回道:“回贾妃娘娘,姓刘”。

    元春又笑道:“当日太医院正堂王君效,好脉息。”

    刘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回说:“王太医年事已高,去年已经致仕。”

    元春听了,笑道:“原来这样,我还说呢。他原是个有手法的,每逢他请脉时,都是最谨慎不过的了。”一面说,一面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枕上。“不知刘太医的脉息诊的如何,本宫从未见识过呢。”

    莺儿见元春老大不客气的样子,不由地多看了一眼。只见宝钗含笑点了点头,莺儿忙命老嬷嬷端过一张小杌放在小桌前,略偏些。

    刘太医余光瞧了莺儿一眼,见她微微点头示意,这便屈膝坐下,歪着头诊了半日,又诊了那只手,才忙欠身低头退后几步。

    元春见状,便笑说:“劳动了。本宫原是多叨扰的,刘太医不必放在心上,倒是很该为妹妹好好诊脉才是呢。”

    刘太医忙答了几个“是”,复又上来给宝钗请了脉,这才退到外室写方子。

    莺儿轻轻地走了出来,只留了一个药童在门口守着。莺儿低声地问了宝钗的脉息,王太医说:“娘娘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娘娘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待吃,也就罢了。”说着吃过茶写了方子。才写罢宝钗的方子,就听莺儿又问起元春的脉息,只叹了一声说:“两位娘娘原是金尊玉贵的人,虽有些凉意伏在体内,究竟也无大碍。”

    说罢,刚要告辞,只见旁边的偏殿走出一位奶嬷嬷,笑说:“刘太医也请来瞧瞧六公主。”一边请,一边道:“公主这几日只嚷着腹痛,睡也睡不安慰。好容易哄着了,到底是娘娘心里也放心不下,务必请您看上一看。”

    刘太医听说,忙起身往偏殿去,就着奶嬷嬷抱着六公主的姿势,左手托着六公主的手,右手诊了一诊,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笑道:“我若说了,只怕公主心里又该怪我了。公主原无大碍,不过是腹内积了食儿。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也不必吃煎药,我回去后命人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两天里准好的,请娘娘不必担心。”说毕作辞而去。

    莺儿拿了药方来,回明宝钗原故,将药方放在桌上出去,不在话下。

    这里元春和宝钗见大夫出去,方又说起了先时的话来。一时见莺儿回来了,带了药方儿,又听她说到刘太医的医嘱,便笑道:“我原还说,自打王太医回乡去了,这太医院便也少了有能耐的太医。如今瞧着,妹妹这里请平安脉的刘太医倒是很好。”

    宝钗笑了笑,“大表姐若喜欢,便让刘太医日后也在大表姐宫里请平安脉便是了,左右不过小事儿。何况,刘太医的医术,就连老圣人也是称赞过的,想来,很是信得过。”

    元春一听,眼中飞快的闪过几丝郁色,很快便笑道:“妹妹说笑了,能在太医院做事儿的,哪里有医术不精这样的笑话呢。原给我请平安脉的太医便很好,妹妹自己这里受用罢。”说罢,只略坐了坐,便起身告辞了。

    等元春一走,莺儿这才小心地服侍着宝钗躺下。只见宝钗脸色微白,额头上冷汗密布,连唇色也失了血色。

    原来自打生了六公主之后,宝钗的身子便似掏空了一般,这两年来,只靠着药物调理着,却是难以根治。宝钗自知身子不如从前,又因从胎里带来的热病一年重似一年,连冷香丸都失了几分药效,心中也是惶急。

    今日元春来说话,宝钗虽有几分不耐,却也不得不强撑着应付。她身子如今也不耐久坐,陪着元春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这便有些架不住了。元春才一走,宝钗便由莺儿扶着躺下了。见莺儿忙着服侍,宝钗无力地挥了挥手,“公主那里如何了,刘太医怎么说?”

    “刘太医说了,公主不过是因着腹内积食儿,饿两顿,清一清肠胃便好了。”

    宝钗这才放下心来,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也松懈了几分。“莺儿,劳累你了。”说着,又叹息道:“等再过两年,我定为你寻个好人家,风风光光地让你嫁出去做个正头娘子。”

    莺儿笑着福了福身,“谢娘娘为奴婢打算。”说罢,却转头偷偷地擦了擦眼角滑落的泪水,宝钗的身子,不说她自己已经觉察到不好了。就是莺儿也能发现,如今听见宝钗的这句话,心中更是酸楚无限。“奴婢不想出宫,求娘娘给个恩典,让奴婢就服侍在六公主身边吧。”

    宝钗只摇头笑而不语,这话便暂且撂开不提。

    却说林泽在承乾宫里待着,早有些不耐烦。又因身边连个说话的人儿都没有,越发的烦闷了。这日午后,才歇了午觉,便听屋外有人声细语。林泽踮着脚走到窗下悄声听着,只听到有细细的人声说起“要见小公子”,“若老圣人高兴……也是造化了”等等,云云总总,却模糊不清。

    林泽蹙眉思索良久,又踮着脚跑回榻上,扬声道:“来人啊,我起了。”

    说罢,果然老太监立时就打起了帘子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满脸笑容的白面太监。林泽看了他一眼,就听他笑眯眯地上来打了个千儿,笑道:“给林公子请安了,奴才叫小安子。”

    林泽也笑着点了点头说:“公公好。”

    “哎呦,林公子真是俊俏非凡呀!”小安子笑着上前凑趣了一句,又见林泽在老太监的服侍下穿好了一件玄青色交织绫绸衫,越发衬得面若冠玉,眉目清雅。因忙讨好地笑道:“林公子,老圣人让奴才请您过去呢。”

    林泽“哦”了一声,眉梢微微一挑,便带出了一丝笑意来。“如此,还请公公在前面带路了。”

    小安子忙不迭地应了,林泽便跟着他往老圣人的寿安宫去。察觉到身后传来若有似无的目光,林泽微一侧目,就对上了老太监微露忧色的眼睛。心中微微一动,到底也没说什么。这老太监说到底还是老圣人的人,于自己……纵有几分关心,只怕也不能全然当真。

    想到这里,林泽眸色微沉,脸上的笑容却无端的温和起来。

    小安子偷眼儿一瞧,心里不由地低叹这林公子生的好皮囊,只微微一笑,不知要多少姑娘为之心碎了。

    且不说这二人一前一后的走着,心中百转千回,心思各异。等到了寿安宫,林泽便被太上皇宣了进去。才一进屋,就见太上皇站在偌大的书桌后面,桌上是铺陈的巨大图纸。林泽看了一眼,那上面画的似乎是园林平面图。林泽眨了眨眼,自觉无甚趣味。

    太上皇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眉目宛然,不由地微微出神。却无意瞥见林泽嘴角一抹笑容,心思微顿,难得的露出一抹勉强算得上“温和”的笑容。

    “你来看看这幅画。”

    林泽走过来,看了好一会儿,才道:“微臣看不懂这画。”一副平面设计图,有什么好看的?

    太上皇也不着恼,只笑了笑说:“你只说说,这园子好不好。”

    林泽又仔细地看了看,才说:“微臣是不懂画的人,实在是看不懂。若太上皇真要微臣说,微臣便直言了,这画在微臣看来,不过是几笔写意。这园子若要画得好,只怕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不能成画。这园子若不当作画作来看,单瞧着它的构造,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

    “依微臣拙见,竟不必把它当画,只当是个图纸看也就是了。”

    太上皇眉头一挑:“若由你来画,该如何呢?”

    “微臣已经直言,微臣并不会作画。”

    谁知,这话也不知为何竟似触了太上皇的逆鳞一般,惹得他骤然暴怒起来,挥手便摔碎了一只成窑小钟,只怒喝道:“朕既问了,你就该好好的答。纵然不会画,也须得答出来。否则,朕便命人拖你出去砍了!”

    林泽看了太上皇一眼,他年迈的脸上皱纹横布,此刻骤然暴怒,双眉倒竖,青筋微凸,十分可怖。林泽眉头一蹙,“微臣并未犯错,太上皇是明君,必不会以‘莫须有’的罪名责辱微臣。”

    太上皇定定的看了他好一会儿,却冷笑道:“好一张伶俐的口齿,我原不知道你是这样字字珠玑的人。只是,你须知‘慧极必伤’,朕若要怪罪你,多的是理由,岂容你轻易分辩。”

    林泽无力地耸了耸肩膀,既然太上皇执意如此,他也无谓做口舌之争。说白了,还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身为识时务的俊杰,林泽可不会傻得往枪口上撞。既然硬的不成,曲线救国也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林泽沉吟片刻,才答道:“若是微臣作画,虽画技拙劣,却也有几分想法。”

    “微臣想着,若作画,头一件事儿,便须得先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么……”

    林泽刻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