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正少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浴血正少年-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丘上继续呼叫着,依然没有反应。这时,他听到了一阵枪声,知道一排长他们遇上了鬼子,他用望远镜向战斗的地方望去,这一望让他大惊失色,他的镜头里出现了卢杆和小林,他们正在与敌人战斗着。耿营长心头的气不打一处来,骂了一句狗日的兔崽子后,又将镜头对准了通往县城的道路,没有任何人迹。他果断命令通信员快步通知二连长和三连长,留下一半士兵照顾老百姓,其他的跑步去支援一排长他们。

    就在鬼子骑兵包围了卢杆他们正要进攻的时候,耿营长他们及时赶到了,一阵排枪后,鬼子丢盔弃甲跑了。骑兵队长一声唿哨把那些没有主的战马给呼唤了回去,战士们又是一顿乱枪朝逃跑的敌人射去,又倒了几马匹死了几鬼子。

    耿营长见到卢杆和小林就是一顿臭骂。

    卢杆可不管他的骂,带着他来到了一排长牺牲的地方,谁都看了都会哭的场面。

    耿营长让他们将一排长的尸体与其他遗体一起埋在一块,行了礼后悲怆地带着部队向路上走去。

    “营长,这里有条近路,穿过这片林子那里有条河,一条小路,鬼子应该不会追到那里来。“卢杆说。

    耿子堂望着卢杆他们,只见他们的脸上尽是血与泥水,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他听从了卢杆的建议带着队伍朝林子那边走去,果然走不多远,他们见到了一条河,象一条白练般静静地延伸着。此时,夜色已降临。

    6“耿营长,杆子哥说得没错,前面就是我们学校。”小林兴奋地说,“要走不动了,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耿营长没有回答小林的话,他问卢杆:“你跟谁学的武功?”

    “我爹。”

    “你爹?看你爹也不像一个学武的人啊。”

    “他爹好厉害哩,在我小的时候就单身打死过一头疯牛。”小林活跃起来。

    耿营长半信半疑,要知道疯牛发起狂来谁都怕。小林说那是真的,小时候听他父亲说的。有一年村里一头牛疯了到处乱跑见人撞人遇物顶物,谁也不敢靠前。只有杆子哥的爹胆子大,冲着疯牛迎了上去,不知道为什么,疯牛被他吓住了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在这时,他爹一跃跳上了牛背,双拳对牛头猛地一击,牛就倒下了。

    “我怎么不知道,我爹没有告诉我,你怎么知道的?你是瞎吹吧。”卢杆用手中的刀对小林扬着。

    “我爹说的,不信你问我爹去。”小林不改口。

    “难怪,虎门无犬子。杆子,你爹了不起。”耿子堂敬佩起来。

    “营长,别听他乱说。”卢杆说。

    这时,耿营长突然拔出手枪,用手示意大家隐蔽起来,他看见了前面有一堆火光映照在前方。那里正是湖西中学。

    耿子堂拿出望远镜看了看,只见一群人围在火堆的旁边。

    “杆伢子,你看看,那里的人你认识不?”

    卢杆拿过耿营长递过来的望远镜,却不知道怎么用,耿营长告诉他正确的使用方法后,他对前方看了看,突然,他对小林说:“小林,你来看,那不是段校长还有曹青满吗,咦,我妹妹怎么也在那里?”

    小林听卢杆说他妹妹在那里,赶紧拿过望远镜看了起来,“真的是你妹妹哩。”把望远镜一放,“快点走,杆子哥。”

    耿子堂听前面就是卢杆的学校,段校长也在那,收起了枪,手一挥,带领队伍向那火光走去。

    突如其来这么多的人,火光旁的人个个惊恐。还是段校长沉稳,看着面前这些灰头土脸的人,再看看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知道他们是**,他没有看清卢杆和小林,当然咯,卢杆和小林脸上身上尽是泥,别说段校长没认出来,连曹青满和卢苇也没有认出来。一些学生伢儿缩成一团,看着这些拿枪的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全部都围在段校长的身边不敢言语。

    卢杆和小林看着卢苇害怕的样子,觉得好笑,本想喊她,但忍住了,他们心中想的就是看卢苇认得他们不,可是,卢苇吓坏了,并没有注意到面前是自己的哥和小林。

    “你们是什么人?”段校长发话了。

    耿营长一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故意卖着关子,反问道:“你说呢,段校长?”

    火光中,段校长仔细地看了看他们,疑惑地说,“**?!”

    耿营长点点头:“正是。”

    没想到段校长听他这么一说,气来了:“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打不赢鬼子跑到这里来干什么?你们往后看看,南县是不是被鬼子烧了?南县是不是没有守住?为什么要放弃,南县城一破,要知道该会有多少老百姓遭劫万难?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让这些学生伢儿有家不能回。安乡守不住,华容被鬼子占领,你们还是**吗?台儿庄、平型关、忻口大战那才叫气魄,那才叫浴血奋战,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你们却跑到这里来了,那么多的**却连一个小小的城都守不住,我替你们**羞愧啊羞愧啊。”

    耿营长和士兵们无语,但没有一个人低头,静静地仰起胸膛听着段校长发泄的怨气。

    “段校长,在这里我不便多说,我们也是身不由已,一切都得听从命令,这是我们军人的职责,放弃南县,我,还有这些兄弟们也不想这样,也不愿意这样。”耿营长听完段校长的慷慨陈词后,心情也异常的不平静。

    卢杆走上前去,“段校长,我是卢杆,他是李小林。”

    段校长仔细一看,还真是他俩。

    “卢杆?李小林?是你们?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你们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身上尽是血和泥呢?”

    耿子堂正想说话,卢苇却从人群里冲了出来,走上前瞧着他们,再一看果真是哥哥卢杆和小林,心头一喜马上跑上前,一把抱住卢杆,边哭边叫着哥,“哥,你怎么在这啊,爹娘都急得要死,一天都没有回去,到处在找你呢,我和曹青满也来找你们来了,以为你到学校来了呢。满哥哥,快来,我哥和小林哥都在这呢。”

    曹青满走了过来仔细端详他们,捅了他们俩一拳又一把搂住他俩,说:“这下好了,你们都在这,这就好了,我可以回去交差了,你爹娘要我出来找你们,你妹也要跟着来,到了学校你们不在,段校长说这里没有看见你们。”

    “我们去打小鬼子啦。”小林神气十足地说。

    “真的啊?唉!”曹满青遗憾的摇着头。

    “怎么?不相信?你看我们这一身,再看杆子哥这把刀。”小林还想继续说被卢杆给拉走了,一些同学围了上来,吱吱喳喳地问个不停。

    段校长与耿营长聊了起来。

    “段校长,这里不太安全,你还是带着这些学生一起走吧。”

    “晚上不好走啊,准备明天天不亮就往南走,到汉寿或者益阳去,听说那里比较安全。这些学生在这里没有亲戚可投,找县政府帮忙,也难,我作为校长我当仁不让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过,你们来了,我也就不担心了。”

    段校长的话让耿营长听了真不是滋味,他想起了自己远离家乡也是为了躲避鬼子的杀戮,如今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江南自己又将亲历着一场不可预料的灾难,这场灾难会不会发生,他不清楚,但有一点的是出自他内心必须是要保护他们的,可万事难料,鬼子气势汹汹的杀来,绝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想到这些百姓如果落到鬼子的手里,他就不寒而栗起来。

    “段校长,刚才打走了鬼子的骑兵,我们也损失了二十多个兄弟,估计明天鬼子就会来报复,我看你们还是趁黑走,离县城越远越好,要不,找一个大户人家,让这些孩子们休息睡一觉也行。”

    “那你们是不是跟我们一起走?”

    “不了,我们人多,就在这些教室里休息一下,一来,可以清洗一下身体,二来如果鬼子来了,我们还可以抵挡一阵。”

    段校长听耿子堂这么一说,想想答应了,忙招呼师生带上行李准备出发。

    耿子堂突然想起来什么,来到段校长身边耳语了几句,段校长听了点了点头。

    “卢杆,李小林,过来。”段校长喊了起来。

    段校长告诉他们耿营长要他们跟着这些学生走,开始卢杆不答应,但段校长一句话把他们说得没有话说了:“我是校长,你是我的学生,我得对你们的安全负责。在这里听我的,跟我来,去洗个澡换件衣服,洗完后我们马上就走。”没办法,他俩只得跟着段校长往办公室走去,段校长各自让他们选了一套衣裤,然后进了澡堂。

    7与耿营长告别正离开时,耿营长叫住了卢杆,把他的大刀要了过来,卢杆不愿意,耿营长说:“没有鬼子了,你还拿着大刀干吗?就你一个人要真是碰上鬼子,你能打得过他们的枪弹吗?一连长。”他一愣停顿了一下,又喊声二连长,让他去把卢杆手中的大刀给下了。

    卢杆无奈,只好依依不舍地把刀递给了二连长,跟着段校长他们走了,一路上什么话也不说,还在惦念着那把大刀,心里窝着火,连妹妹的问话也懒得搭理。

    就这样,临近半夜个个都感到疲倦时,一行人遇到了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大户。主人是一个老人,见这么多的人站在外面,二话没说让他们进来。

    段校长吩咐男生将行李放到屋内,然后将几张晒垫搬到每人房间铺在床上,女生则打扫卫生。

    段校长与房主人攀谈了起来。

    “老人家,你家怎么就你一个人?”

    “我儿子媳妇孙子都走了,早几天就已经奔益阳或者桃江安化的亲戚去了,我一把年纪,不想离开这个老屋。”

    “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南县已经失守,被鬼子占领了,您老人家明天跟我们一起走吧?”

    老人摇摇头表示不会走。他说:“没事,我一把老骨头了,鬼子不会把我怎么样,倒是你们还有这些伢妹子还是趁早离开,据说从岳阳出动了鬼子,从水上来的,不赶快走的话来不及了。”

    段校长深思了一会,又问他有没有船可以借用一下,房主人说,船倒是有二只,但坐不了几个人。

    “有就好,我们一只运行李,一只坐小孩和妇女,可以减轻负担,加快赶路的速度。老人家,这二只船我们租用了,这是租金,等鬼子走了,我们再派人还给你。”

    老人家执意不肯收,段校长还是硬塞给了他后叫来那些老师一起商量了起来。

    “现在我们唯一走的方向就是往南,只有尽快地赶在鬼子到达沅江之前去益阳后就安全了。”段校长说。

    “我们的东西太多,又有小孩妇女,那得要走多少天啊?”一个女老师说出了担忧,她自己有一个小孩,二岁半。

    “船的问题我已解决了,有二只船,一只船拖行李,一只船坐女老师和女学生,我们这些男人就轮换着拉纤,肯定会快些。”段校长安慰大家,“明天一大早起床,吃完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