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 第2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本汗要的就是你们这份团结的心。”颉利冷冷的扫了一眼众部落的首领,然后将目光移向了支持自己,为忠心的一个部落的首领脸色,语气缓和的道,“纳威达,突厥的左贤王伏真已经被斩杀,但是,想要治理好我们突厥部落就不能没有左贤王,今天本汗就任命你为突厥左贤王,希望你不要让本汗失望啊!”

“多谢大汗,纳威达绝对不会让大汗失望,纳威达愿意做大汗的先锋,率兵踏破定襄城,攻入云州,杀到长安。”纳威达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身体高大,脸上一脸横肉的中年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任命为突厥左贤王,先是一愣,便明白了颉利的意思,欣喜的同时不忘了跟颉利表忠心。

“恩——”颉利对纳威的表现很满意,而颉利的威严和一言堂的原因,使得这次让他任命纳威达为突厥左贤王的坐在帐内的其他部落的首领都不敢反驳。

听完颉利的任命,帐内个部落首领的脸色都很难看,他们都知道纳威达是颉利的心腹,而突厥左贤王在突利部落里是一个位高权重的王。颉利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继续铁血的统治突厥,继续实行他的一言堂。另外让众部落首领比较忧心的问题就是突利,他们已经相信了颉利的话,都相信现在突利已经有十五万精骑,十五万精骑啊!这不能不使得曾经只会颉利讨伐突利的部落首领心惊和担忧。

第五卷第三百一十五章汉王的担忧

李恪大军又奔袭了三天的时候,渡过了图论河,他这命令大军驻扎在河边,静等苏定方、张公谨、杜君绰和李孟尝等人,想汇合大军做再一步的商议。毕竟,这里已经远离了大唐,深入了突厥腹地,在没有苏定方和张公谨两人的粮草辎重支持的情况下,李恪也不敢在冬季的漠北草原深入太远。

整个大军在孙贰朗的指挥下扎营,李恪就在帅帐里开始跟几名心腹将领商议具体的事宜,现在帅帐里的人都是李恪的心腹将领,像孙贰朗、陈其、郭侍封和许敬宗、孟山、王中长等人。

首先,李恪对许敬宗问道,“延族,给朝廷的奏报已经发了吧?”

“回殿下,两天前已经发了!”许敬宗回道。

李恪点头,又向负责情报的孟山道,“苏烈和张公谨他们到了什么位置?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回殿下,苏将军和张将军已经全歼了突厥残部,正在率军正向殿下靠拢,估计两到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跟我们汇合。”孟山回答道。

“突厥颉利那边有什么情报吗?”李恪又问道。

“还没有详细的情报,可能路途遥远的关系吧!”孟山说道,他被李恪任命待在漠北,关键就是负责突厥的情报工作。

所以,孟山的话李恪还是很相信,他也没要多问,只是想许敬宗,“延续,你看我们是否想朝廷禀明我们的意图呢?”

“殿下,微臣认为还是发一份奏报为好啊!”许敬宗分析道,“这次大唐跟突厥交战,涉及到今后数年之内的军权格局,很多人都想着争这份功劳,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是想用极少的代价打败颉利,减少朝廷的损失,可别人不这么想啊!”

“呵呵”李恪微微一笑,倒不是他觉得许敬宗说的不对,而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像许敬宗说的这样伟大,“现在的长安城,可能已经为了大唐向突厥交战而让谁统领大军争吵不休了吧?延族你认为我们是否再添一把火呢?”

李恪想许敬宗问这么句话的时候,脸色露出了一丝坏坏的笑意。

“殿下的意思是?”许敬宗问道。

李恪也不避嫌,帐内都是他的心腹,他不想隐藏自己想法让这些人觉得跟自己生分。所以,他停顿了一下,分析道,“大唐可是为了跟突厥交战已经准备了四年,包括长安城外训练了四年的十万军。现在,本王歼灭了突厥十万铁骑,突利又投向了大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突利战力低下,大唐这个时候跟突厥一战取得胜利的机会很大。所以,不少人就把这次战争当成了自己升官的捷径,而也有那么几个人想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渗入军中。”

李恪话说道这里,看了认真倾听的诸人,继续说道,“所以,统帅全军的主帅就成了为耀眼的职位,毕竟他指挥全局,只要战争胜利,就有他的功劳,可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战争肯定会胜利。所以,这份功劳的板上钉钉的,不会出什么差错。而且,只要担任了全军的统帅,再通过自己的权利在必要的战场上安排自己的部下,让他们获取军功,只要战争胜利了他们就肯定能够升职,还会得到一部分军权。所以,不少人会为此争的头破血流。”

“殿下,那你想怎么添把火啊?”陈其不由的问道,只要对李恪有利,他就觉得对,只要李恪说的话,他就认为是正确的。

“现在主帅的人选有不少,但集中在三个人之间,李靖、李绩——”李恪话说到这里,他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孙贰朗又很不识趣的问道,“那第三个人呢?”

李恪见孙贰朗这么一问,大淡淡一笑,道,“第三个人就是本王——”

“李靖是父皇心中的人选,李绩是长孙无忌想推荐的人选,至于本王吗?”李恪说道这里,举目望向长安城的方向,叹息道,“肯定是李靖推荐的人选。所以,想要让本王能够顺利担任这全军主帅,我们也必须要向父皇推荐一个人行。”

“殿下的意思是推荐李靖?”许敬宗问道。

“恩,就是李靖,父皇心中的人选是李靖,我们就推荐李靖为全军统帅,而李靖有推荐本王,那你想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李恪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许敬宗道。

“结果肯定是李绩别说是全军的统帅,可能连副帅或者某一路的将军到当不上。”许敬宗笑道。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延族你去办吧!”李恪淡淡的笑道,又对身前是孙贰朗和陈其说道,“大军驻扎在河边,要将斥候安排到周围十五公里的范围之内,还要注意苏烈和张公谨他们的动向。”

“诺——”孙贰朗和陈其回道。

“没事了,你们先下去吧!”李恪摆手示意道。

然后,陈其、孙贰朗和许敬宗等人离开了大帐,只剩下王中长和孟山两人,作为李恪的亲卫统领,王中长还身兼亲兵的职责,而孟山负责的情报工作,很多秘密情报他需要跟李恪单独汇报。

“孟山,你给长安的朱童发消息,让他通知马周还有岑先生、褚遂良和孙伏伽等人,要建议父皇,支持李靖担任全军主帅。”李恪语气浓重的说道,现在的他倒是没有了刚的洒脱,颇有大帅的威严。

“末将明白!”孟山领命。

“还有——密切注意吐谷浑的动向,本王就不信大唐采取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他们就能无动于衷,还能坐得住。”李恪冷哼道。

“末将遵命!”孟山道,他见李恪没有什么吩咐,便离开了大帐。但脚刚迈出了大帐的门口,见听李恪喊道,“派人暗中包括侯若依,还要查清楚金城坊会昌寺有个叫辩机的和尚,将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收集汇总,等的本王回长安后再看。”

“诺——”孟山答声道,只是他不知道为何,当李恪说出后一道命令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所谓的辩机的生命可能就要到尽头了。

李恪见孟山离开,让王中长出去候命,而他自己也陷入了沉思。特别的对长安近的情况,他有点捉摸不透。他总觉得长安城表现的太平静了,太安逸了,太诡异了!而在李恪的影响中,越是平静、安逸的时候,越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让他心里不安的一个因素就是他口中所说的金城坊会昌寺。他总觉得这个会昌寺肯定藏有秘密,不然怎么自己一想起它的名字,心头就布满阴冷之意呢?。

第五卷第三百一十六章朝堂上的战争

长安城。

两仪殿,大唐重臣们已经为了任命谁为唐军出师突厥的主帅而争执了好几次。主要争执的是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党和王珪为首的魏王党。而且,其中还有李世民依为左右手的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被牵涉其中。当然,像魏征这样的谏臣肯定也会参与其中,而保持沉默的就是李恪一派的汉王党。

毕竟,李恪在朝堂上的根据不稳,魏征还不能算李恪的心腹。所以,中枢大臣之中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心腹。

长孙无忌是想让李绩为统军大总管,统帅整个大唐军队跟突厥交战,而他列举的关于李绩在军中的威望和资历都足以说明李绩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但是,李世民心中为倚重的自然是大唐军神李靖,而且他绝对这场大唐对突厥的战役非同寻常,用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的话他很放心。可是,李世民在长孙无忌提出李绩为行军大总管的时候为了照顾他的面,不想当面反驳了他。所以,他的意思只能通过杜如晦和房玄龄委婉的表达了出来。

而长孙无忌在杜如晦和房玄龄提出李靖的时候,他心里就清楚了这可能是李世民的注意,不然依房杜两人的性格和心性,他们是不会跟自己起争执的。只是,他也不反对李靖担任行军大总管,可是有一点他心里很清楚,李靖举荐了李恪,要是李世民非要让他担心行军大总管的话,他选择副总管的第一人选肯定是李恪,而李恪在漠北军方的势力很大,只要他担任了副总管,这参加突厥大战的功劳基本都是会被他和他的手下收入囊中。所以,长孙无忌就是知道房杜两人举荐李靖是李世民的意思,在看到李世民没有跟他亲自点破之后便他就装作不知情,愣是跟房杜二人争执,他想让李绩担任行军大总管。

长孙无忌敢于触犯李世民而跟房杜相争,并且不惜得罪李靖的主要原因是,他清楚的意识到一旦李靖担任行军大总管,要是让李恪为副总管的情况下,李绩的处境会很尴尬,别说是他能够但任某一路的将军,估计就连参战的机会都不会有。

还有一个让他理直气壮的跟房杜二人相争的原因是,李靖始终不敢担任行军大总管,这就使得长孙无忌非争不可。毕竟,李靖的推辞可以看成是他对举荐李恪当行军大总管而不受李世民同意的一种怨念。

只是,长孙无忌据理力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另一方面的盘算,他这次要是失败的话,他的威信会下降一个台阶,他在朝中的人望会再次降低,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长孙无忌喜欢权力,他喜欢众人仰视他的感觉。

长孙无忌有这样的想法是源自王珪一派的魏王党,刚开始李泰和王珪是支持他的建议让李绩担任行军大总管的。但是,当房玄龄和杜如晦提出李靖的时候,王珪从其中扑捉到了一些信号,立即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这使得长孙无忌很愤怒,他觉得导致王珪见风使舵的原因是自己的威望不够高,权利不够大。

其实,长孙无忌这是当局者迷,王珪自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改变立场,像王珪这样的辅佐了两代帝王的人,房杜敢跟长孙无忌据理力争,他能清楚的意识到这可能是李世民的意思,也就是说李世民中意的人是李靖。既然,他知道了这个信号,自然不会冒着得罪李世民的危险支持你长孙无忌。再说王珪和李泰跟长孙无忌只是合作关系,又不是从属关系,王珪不觉得对长孙无忌落井下石有什么不对。毕竟,相对于得罪李世民,他喜欢得罪长孙无忌。

至于,魏征,他是很支持李靖,但他认为除了李靖之外,李恪常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