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西来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凯西来了-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听了大笑。
  是的,她极力为了我撒谎。不过我没有必要把撒谎鼓吹为一种办公室策略。在这件事中,瓦莱丽做了权衡,她知道掩护我并不会导致任何严重后果。她知道她的决定对我有好处, 另外,对她自己也有好处。相信我,她是对的——我从未忘记她那次展现出来的忠实。
  最后,不要让你的上司吃惊。如果你有什么坏消息,告诉他(她)。如果你有好消息,与他(她)分享。首先,没有人喜欢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其次,向一个有必要了解情况的人 隐瞒危机,事实上只会让问题恶化。把你的上司想象成森林里的一个小动物——不要对他(她)做出任何惊人的行为或是奇怪的举动。
  我在与阿尔·纽哈斯共事的过程中,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小插曲,不过在此过程中我绝对没有做出什么奇怪的举动。那是我在《今日美国》最尴尬的时刻之一——我犯了一个不该 犯的错误,故事涉及一架飞机、一盘烤排骨,还有某个人出了名的吹毛求疵的个性。听我说说这个难堪的故事吧。
  解决问题,或者承认错误
  我到《今日美国》的第一年里经常要坐飞机,我觉得自己都快长出翅膀来了。那时候报纸刚刚起步,而我的团队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推销报纸并设法拉广告。我 们经常是和阿尔·纽哈斯一起出去。
  我们的日程总是很紧张,不论是参加会议、招待会,还是宴会。我们会飞到一个城市,搭车直奔目的地,随后花几个小时争取广告商的支持。纽哈斯会做“软销售”,向广告商解 释《今日美国》为什么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并把它的吸引力吹得天花乱坠,然后我会使出绝招,让对方答应买我们的广告。即便在宴会和招待会上,我们也几乎顾不上吃东西 ,因为让我们做销售的时间很有限,而嘴里塞满沙拉向人做推销是绝对不会有效果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动力(11)
通常我们会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地回到机场。尽管飞机上通常储备着充足的酒和食物,但那次我们秘密订下了一个我们自认为聪明的计划。飞机在当地着陆的时候有人说道:“堪 萨斯城的烤排骨不是很出名吗?我们为什么不在招待会的时候让司机去采购一些呢?”
  噢,这听起来很好。回到机场的时候我们会饿得要死,那为什么不在返航途中用土特产犒劳一下自己呢?
  不过纽哈斯没有听到这番对话,所以直到我们回到机场,拎着大包气味刺鼻的排骨走上舷梯时,他才知道我们要搞烧烤大餐。我们走进他的飞机,走进他心爱的“湾流”喷气式飞 机那整洁的、铺着白色皮革的机舱。嗯,这么说吧,我觉得我已经预见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了。
  我们纵情地啃着那些排骨,像吃最后的晚餐一样。这真是一顿绝美的烧烤盛宴,拌着浓浓的酱汁、冰啤酒,我们嘬着手指。我们并没有吃得像野人似的——烧烤酱并没有在机舱内 到处飞溅——但我们的确完全沉浸在美味中了。
  就在此时,纽哈斯的脑袋从飞机尾部的私人客舱里探了出来——他喜欢在飞行中在那儿工作或休息。他四处看了看,脸上的表情很奇怪,然后就关上了门。在剩下的飞行中我们再 没有见到他。但他的助手兰迪·乔奈伊说:“我觉得阿尔不太高兴。他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之后没再发生什么事,当飞机在纽约着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吃剩下的残渣收拾干净 ,并准备好回家踏踏实实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纽哈斯打了给电话给我。他说:“今晚5点到航空俱乐部来见我。”那是派克大街一座摩天大楼里的私人餐饮俱乐部。
  “没问题,”我回答说,“有什么事吗?”
  “去了就知道了。”他说。
  此前纽哈斯从来没有请我跟他出去喝点什么,所以我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情了。到了俱乐部,我在一张桌子前见到了他,我还没来得及坐下,他就凑了过来。
  “究竟是谁想出来要带上那些油腻腻、臭烘烘的烤排骨来把我的飞机搞得一塌糊涂的?”他问道,眼睛里满是怒火。
  我吃惊地看着他,马上想到只有一个答案。
  “是我的主意,阿尔。”我说,“而且你知道,我根本没多想。我从来没想到把排骨带上飞机会让你不高兴,但毕竟那不是我的飞机——是你的飞机,所以我很抱歉。”我可以为 自己辩护,但那样只会让情况更糟。我的上司不高兴,这是直接由我做出的决定导致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问题:让你的上司高兴(而且,拜托,你还得知道到底是什么让 他不高兴)。
  后来我们知道,在回纽约的途中,纽哈斯坐在自己的私人客舱里生了一路的气。当然,你可能认为,他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我们吃完之后清理干净了,机舱内也没有留下一星半 点的烧烤酱。但纽哈斯是个很挑剔的人。这是他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这些特点有些仅仅是有点奇怪而已——但有些让他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给纽哈斯画一幅更完整的肖像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他不仅有魅力,还是一个真正的营销行家。那些年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直到现在,这些经验还给我的事业带来莫大的帮 助。
  不要把“不”当做回答
  这条最重要的经验被称为“纽哈斯的咒语”。
  有个古老的物理谜语是这样的:“当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遇到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在《今日美国》最初的时间里,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动力(12)
阿尔·纽哈斯就是无法抗拒的力量。由寡母在南达科他农场上带大的纽哈斯绝对有着获取成功的动力。从南达科他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他在美联社做了两年记者,随后办起了自 己的小周报——《南达体育》。这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并且一开始比较成功。但两年之后,羽翼未丰的报纸停刊了。顽强的纽哈斯又接受了《迈阿密先 驱报》记者的工作,并搬到了佛罗里达。
  在7年的时间里,纽哈斯在《迈阿密先驱报》一路升到了副总编的职位。随后他跳槽到了《底特律自由报》,做了总编,然后在1963年加入了甘尼特公司,担任公司在纽约州罗切斯 特的两份报纸的总经理。纽哈斯是一个能干的经理,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现在,他能够在甘尼特尽情释放自己企业家的一面了,这是从他在佛罗里达北部办一份新报纸开始 的。
  纽哈斯发现,在佛罗里达的“太空海岸”连一份日报都没有。这个位于棕榈滩和杰克逊维尔之间的地带有着卡纳维拉尔角和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和承包商。于是纽哈斯创办了 一份名为《今日》的日报,后来改名为《今日佛罗里达》。这份报纸成功了,但对纽哈斯的宏大理想来说,这只是一个起步而已。1979年,他升任甘尼特公司董事长兼CEO。他打算 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日报——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他决定把它叫做《今日美国》。
  从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人就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印刷、发行一份四色报纸,而且保证每个工作日在全美各地都能买到它?这不是白日梦吗?但纽哈斯能在大多数 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看到机会。当时所有的报纸都是黑白印刷,纽哈斯率先使用了彩色,彩色头版的效果着实让人震惊。而且他知道新技术能够通过卫星把报纸内容传送到各地的 印刷厂,这样就可以向报纸中插入最新的突发新闻和比赛结果了。身为一个体育迷的纽哈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体育迷们终于能够及时看到 自己所支持队伍的比分和实时赛况报道了,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只要在美国就行。
  但人们还是认为纽哈斯太疯狂——不过他似乎很喜欢别人这样评价他。他一向都游离于报业精英的社交圈之外,而且他刻意地强调这一点。他喜欢穿光滑的丝绸套衫,经常戴着一 副黑色的飞行眼镜,这种打扮很适合去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他戴着一枚宝石戒指,大得可以用来打人(据我所知,它确实派过一两次这样的用场)。纽约的大多数媒体精英们喜欢 开着黑色林肯城市车跑来跑去,纽哈斯却喜欢开着白色加长豪华轿车兜风。
  纽哈斯有很多怪癖。在餐厅里,他会像黑手党成员一样拒绝背对着门。他用自己老旧的“皇家”打字机和特制的桃色纸张给同事和下属打印信函。不管想到什么,他都喜欢打个赌 。看球赛的时候,他不仅要赌本场比赛比分,还要赌那个演唱《星条旗永不落》的歌手能不能在“自由”这个词上唱出那个超高音。如果有人赌输后没能付清赌债(一般为5~10美 元),纽哈斯会在3天内发出一份催款通知——不论是对朋友、下属,还是广告商。
  最奇怪的是,纽哈斯既不把家安在纽约,也不安在华盛顿,而是选在了佛罗里达死气沉沉的可可海滩镇。他这么做有他的理由:他想创办一份改变报业生态的新报纸,而且想在远 离批评者们视线的地方干这件事。纽哈斯不想处在他们的监视下,也不想让编辑和记者囚禁在纽约的媒体圈里,因为他觉得那儿有一种对新闻的偏见。有一次他对我说:“这些势 利的纽约报纸编辑们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俯身向着世界布道,说着自以为重要的事情。但《今日美国》是一份读者的报纸。我们报道人们最关心的事情——那些影响他们的社区 、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工作的事情。”

第一章 动力(13)
《今日美国》现在非常成功,所以人们很容易忘记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它会失败。当时的媒体评论家们对它简单的语言和五颜六色的图片大加嘲讽。评论员们取笑它是“快餐 报”。其他报纸也纷纷取笑它,以至于纽哈斯说:“新闻界是除了老鼠之外唯一喜欢吞噬幼崽的东西。”但他仍然在坚持。事实是,纽哈斯从不考虑失败的可能。
  随着来自各方的批评声,纽哈斯面临一个任务,那就是改变人们对这份报纸的极端看法。这对他来说是“超级考验”。他能赢得足够的读者和广告商的支持吗?他能将《今日美国 》变成一份在财务上能生存下去、在新闻上受人尊敬的报纸吗?还是他最终将会输掉这场豪赌?
  如果那些年里执掌大局的是其他任何人而不是阿尔·纽哈斯,《今日美国》就会失败。但纽哈斯从来不把“不”作为回答。他采取各种方法寻找通往成功的路。在最初的那些年里 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从来没有动摇过:想办法把它解决了。不许找借口!纽哈斯非常擅长利用普通的条件创造出额外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考从来不局限于以前解决问题的 方式。我们都听说过“非常规思考”,但直到近距离地观察阿尔·纽哈斯,我才真正开始明白这种说法的意思。
  《今日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财务黑洞。甘尼特向它注入了数亿美元,对于启动这么大的项目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纽哈斯知道他得尽可能地减少花销,同时为报纸争取更 多时间来取得成功。雇用200个新记者到全国各地做报道太费钱了,所以他设立了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