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望子成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望子成龙- 第2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分这些东西。

不过软性毒品摇头丸倒是被某个世家赞助的研究所研究出来,因为非常隐蔽而且科技调查局不知道这玩意的危害,所以当有不少年轻人过量服用摇头丸挂掉之后,才开始进行追踪取缔,可这玩意的制造技术已经搞得大部分世家都知道了。

有利润尤其是暴利,就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就算张铭已经明确摇头丸是禁药,必须严格取缔,但地方总有人愿意充当这玩意的保护伞。而更多的摇头丸,最终的目标却是卖到了北方的匈牙利,或者南方的东吴,甚至偷偷走私到了由毌丘俭和司马家后人建立的南越王国之中。

东吴和匈牙利深受其害,不过匈牙利在刘豹的带领下显然对这玩意蛮感兴趣的,走私量可以说逐年上升。而张铭对走私给匈牙利的摇头丸完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走私者更是猖獗了起来。

至于南方的东吴,在吃过了一段时间的苦头之后,诸葛亮已经明确要求孙策严禁这玩意的买卖。

但这玩意后来流行的五石散一样受到士人的欢迎,慢慢的服用这玩意成为士人的一种潮流,所以就算东吴搞严禁,但因为各地要害部门差不多都在世家的手中,所以摇头丸这玩意,依然半公开地出现在各个聚会场合。

颓废流开始出现在东吴,虽不是他专有,但也算是泛滥了。东吴办理的大学之中,大量学子成绩不断下降,第二年就无奈宣布退学,或者因为打架斗殴什么的被勒令开除。

东吴的造血系统开始出现问题,而原本流淌的血液也开始出现病变。由摇头丸带来的**加深、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问题不断拖着吴国发展的后腿。

最后,孙策完全发飙,宣布政府部门谁服用这玩意立刻开除,而且华夏大学在校生谁服用这玩意的立刻开除学籍,私自贩卖的直接砍了。

经过大半年的整顿,孙策才将整个东吴的风气扭转了一半(寒门庶族)回来。剩下的一半(世家)因为是人治的关系,扭转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所幸那一半已经进入了合理范围,对东吴的运转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孙策也只能无奈妥协了。

那灰色的五个月里面,整个东吴的经济倒退了三成以上,税收归零不说,对外贸易的逆差更是使得东吴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流。

可以说,孙策算是终于是明白了,为什么张铭一开始就对摇头丸这玩意实施强力打击,感受过这玩意带来的危害后,他也觉得全国禁毒工作开展是多么的重要了。

张铭那边也并没有太好,因为自从摇头丸以后,一种名叫神仙粉和五石散的东西开始出现在某个研究所里面。受到摇头丸带来的经济效益,那些世家不断暗地投资研究者,秘密开发这些软性毒品。

因为华夏人独特的智慧,这些软性毒品每五个与更新换代一次,可以说几乎查禁了一例,华夏帝国某个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软性毒品。

而最让他感到痛心的是,东吴在安定之后,居然也开始研究起了毒品制造。

只是和华夏帝国不同,他们研究的可不是k粉什么的软性毒品,而是鸦片之类的可上瘾型毒品。虽说张铭已经不断加强了对东吴贸易的监察力度,而且个个重要关口和一些小路也开始密切监视,但依然没办法断绝一部分鸦片和海洛因进入了华夏帝国。

终于,有一个常年负责走私海洛因的瘾君子死在了海洛因上。张铭开始大肆报道这个案例,并且将那个瘾君子死掉时候的样子绘画出来,以此告诫那些吸毒者毒品的危害。

效果不是没有,但任何一个瘾君子,不管是自己要变成瘾君子,还是中招之后变成了瘾君子,已经上瘾的他们,要戒毒非常困难。张铭不得不兴建大量的戒毒机构,帮助他们戒毒,只是他明白,毒品的危害不是**上,而是在精神上。一天精神上的毒瘾没有戒除,那么**上戒除再多次也没什么意义。

所以,张铭发火了。

都是华夏人,为什么东吴要用这玩意害人?

谴责?这太便宜他了!只要一天东吴还游离在华夏帝国的统治范围外,谁也不能保障对方会完全服从自己的安排。

所以,因为毒品战争引发的灭吴之战,正式列入议题,并且在三天的研究之后,确定了灭吴之战的详细计划。

对于毒品这这种不能给华夏帝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将华夏帝国不断拖累的玩意,这些第一代开国功臣当然是感到非常愤慨。

至于那些世家出身的臣子,家族虽偶有投身毒品研究的,但他们更明白华夏帝国不断扩张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毒品的贩卖,所以研究止于软性毒品,对危害华夏帝国的鸦片等毒品自然也是深恶痛绝的。

当然,说穿了其实就是因为东吴大量研究鸦片和海洛因这些玩意,直接导致他们家族个别子弟成为了一个废人,而且大量抢占了他们的毒品市场,在利益的推动下,他们当然要赞成灭了东吴。

利益!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张铭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政治环境,让东吴之地的华夏子民获得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地位。而世家子弟为了他们的家族,为了自己地位的提升,也纷纷支持这次战争。

几乎没有任何争执,灭吴就被定了下来,初步定为分三路攻打东吴。

第一路是由关羽、马超两人率领的三万人部队,从巴蜀之地攻打交州;第二路则是由张郃、张舍等人率领的五万荆北部队,南下攻打荆南,占领了荆南之后,开始向东攻打东吴;最后一路则是由周泰、周瑜、鲁肃率领的破浪海军,自夷州对建业、会稽郡发起攻击,随后由海军陆战队的统帅文钦、泠苞二人对着些州郡的城池进行占领,同一时间张辽、魏延、陈到等人也会在徐州牵制东吴的一部分兵力。

由于华夏帝国取得了一系列可以让世界仰望的成就,所以为了能够给东吴境内的百姓有避难的准备,张铭亲自下达了对东吴的宣战通告。

因为是全国通告,所以孙策很快就接到张铭的宣战书,于是第一时间召来诸葛亮,问道:“孔明,如今我们有一战之力吗?”

“一切准备妥当,其实就算华夏帝国没有对我等发起宣战,最多三个月我等也会开始对华夏帝国进行宣战!”诸葛亮带着一丝笑意回答道。

“如此就好……”孙策背靠着龙椅,低声呢喃到。

第二天,孙策正式表示对华夏帝国宣战,并第一时间任命甘宁、蒋钦和潘璋组成踏浪海军,北上攻打华夏帝国沿岸城市。至今,可以说孙策都还没有发现夷州的存在,这算是他的一个败笔。

任命朱恒、凌操率领大军从交州迎击华夏一路军,并且伺机攻入益州;任命孙翊、黄盖、程普抵抗华夏帝国二路大军,并且伺机攻下荆北诸郡。

针对即将随时会南下的徐州、扬州军队,孙策任命全聪、丁奉率军抗击。务必做到半渡而击,将华夏帝**队尽数消灭在长江之中。〖Zei8。Com电子书下载:。 〗

整个吴国的战争机器也开始运转了起来,为了这一天不少武将做了太多的模拟练习,此刻他们总算不需要继续模拟练习了,因为他们可以真正上战场去获得他们应得的战功了!

双方都在准备,而那些百姓也开始大量南迁,他们明白现在时代变了,所谓炮火无情,谁能知道那些呼啸的炮弹会不会打在自家头上?所以能够避免战火,那是当然要快点躲避的。

于是东吴沿岸,接近华夏帝国的地段,每天都有不少居民偷偷南下避难。有条件的直接偷渡到了华夏帝国那边,因为他们知道主战场不会出现在华夏帝国里面。

由此也可以看出,就算孙策自认可以和华夏帝国一战,但他的子民显然并不看好他。而要不是官吏对偷渡者非常严厉,只怕沿岸地区早已成为了一座座空城了。

在这样的气氛下,随着交州桂林郡外的一声枪响,东吴和华夏帝国的战斗哦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八十一章 戏说工兵空中杀手

安静了三年的华夏大地又再次热闹了起来,人们此刻已经都明白了,华夏帝国要对东吴下手了。

华夏帝国的人此刻都在激动之中,因为南边那个碍眼的东吴即将变成历史,华夏大地即将要被华夏帝国所统一。自汉末天下分裂的日子大家已经腻味了,能够获得统一是大家一直以来最大的梦想。

而东吴的百姓则在担心之余,心底深处却也有一点点希望华夏帝国早点南下。他们希望得到华夏帝国子民的权利,哪怕要相应履行一些义务。受到本土世家制约的东吴,百姓们已经明白这个国家一天不来一次大手术,他们的日子都别指望真的好过。

现在和十几年前已经不同了,生存已经不是问题的现在,大家需要的不是活下去,而是活的更好!

而东吴百姓害怕的,则是双方大战殃及池鱼。如今谁都知道那些火器一天比一天厉害,而且爆发之后完全就是不认人的。万一东吴和华夏帝国是在自己家门附近开打,那些炮弹落在自己家里,那么自己不是白白送命了吗?

于是,大量靠近先前的百姓开始想尽办法偷偷跑去南方。而那些守将尤其是那些守城士卒因为都是本地人,父母都在本地居住,也不希望战火伤害到他们,尤其那些逃难的也是向南而不向北,于是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因为他们的放松,逃跑的人是越来越多,转眼靠近前线的几个城乡村几乎都成为了一片鬼蜮。运气不好的,走了五六个村子都不见一个人,当然,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在某个村子发现一两个老得走不动有没有人赡养,只能呆在村子里面等死的老人。

“这些该死的百姓!”行军的路上,黄盖不断大骂,这次已经是他第三十五次叫骂了。

“公覆!百姓知道什么大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小命能不能留着,明明知道我们要开战了,他们逃难也是情理之中嘛!”一旁的程普终于是听烦了,于是抱怨了一下。

“德谋,你说的我知道!只是如今想要征召一些民夫帮我们修桥铺路什么的都找不到,还得我军精锐士兵去做这些粗活,而且一旦要守城,没有民夫的帮忙总是也有些麻烦不是?”黄盖显然拿身边这位老伙计没辙,只能幽怨的说道。

“公覆啊!时代变了啊!你以为还像以前,大家大刀长枪打肉搏呢?那些呼啸的炮弹,什么城墙不能给轰没了?守城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抢占制高点才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没有民夫这点,说真的我也现在也有点不爽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个诸葛小子要建议陛下组建一支专门修桥铺路的工兵了,这个时候没有工兵确实就是一个麻烦!”程普不由得感慨道。

说真的一开始诸葛亮在朝堂上建议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很多将领都反对。为什么呢?因为那么一支说是士兵还不如说是民夫一般的军队,那叫做军队吗?

让国家花钱养一只不能上阵杀敌的军队,还不如就地征召民夫更划算,至少平时不需要给军饷,而给他们的酬劳,战争结束后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呢!

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给诸葛亮反驳的余地,就将这个工兵批判的一无是处,而孙策显然也对这个东西不太了解,听了麾下大臣的话也觉得就地征召民夫更划算,于是也就没有组建工兵部队。

“不说了!距离江夏郡已经越来越近了,不知道孙将军到了没有?”黄盖显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