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从昏迷中醒来,艰难的转动颈部。尚未聚焦的目光里,掠过的是空荡的房间。
木门、木窗……
床很硬,估计也是木的。身体传来的感觉,让他几乎同时的、下意识的这样想着。
当他还想弄清身在何处时,又一袭晕眩侵来。脑仁阵阵生疼,于是只得无奈的闭上眼睛。
“难道我没死?”
耐着性子稍作调息,稍感清醒后的何旭不由如是想道。
那么自己现在被软禁了?
掀开被子,可能是因为长久的昏迷,肢体与意识竟不能很好的配合。这导致他的一举一动间,颇有些婴儿学步般的蹒跚。
低头看看衣服,他不由皱起眉头……怪里怪气的,材质也很粗糙。可当他赤着脚,站起在房间里,才终于发现了更多奇怪的情况。
木门、木窗,还有不出所料的木床。
只是木门显然并非完整的一扇,反倒似由十几根稍粗的树干捆绑在一起,从而制出的极原始、亦极粗鄙的产物。
这扇门能有多少防盗功能暂且不论,单是那些缝隙里透出的阳光,就让何旭不自禁的联想出刮风下雨后的情景。
而连门都是这样,木窗便更不谈了。
原以为还有窗玻璃,他刚开始还心说:擦得挺亮的。但一阵暖风吹入,却吹出他一身冷汗:压根儿就什么都没有!
此外,简陋的床、简陋的桌椅,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供他揣测。尤其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这间房子竟没有半点现代化的气息……
他慌了。
这种感觉在他加入纪律部队后便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是当这种久违的感觉再次出现时,他却丝毫生不出半点“久别重逢”的惊喜。反而在这个颇为和煦的午后,生出一股如坠冷窟的深寒!
他几乎手忙脚乱的疾步走向那扇粗糙而简陋的门,但因为那古怪的、挥之不去的不协调感,竟让他“扑通”的摔倒了。
这声响立即惊动了外面的人。
“大智!你醒了!”这是一道听着就让人觉得憨厚的粗亮嗓音,几乎与他声音同时进入何旭视听的,则一道高大的人影。
“你真的醒啦!”说话的男子一身粗布麻衣,年约二十出头,说话的神情里,带着掩不住的欢喜。
只是何旭却没心情理会这些,瞟了他一眼,抬起手:“扶我起来。”十多年的长官生涯,杀伐果断,早已在他血液里注入了言出法随的上位之威,以致竟让那粗旷男子不自禁的一楞,随即讷讷的将他扶起:“老、老四,你怎么了?”
他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的挣脱他的手,一步一步、一摆一摆,向着那道被推开的门外走去……
“老四?老四!”那大汉似乎终于醒过神来,一边叫着,又朝着屋外大喊:“师父、师娘!老二、老三!老四醒了!醒了!”
随即陆陆续续的有人赶来,让何旭隐约间感到最熟悉的,是其中最先赶到的矮胖子;其次则是一位年约三十的宫装美妇。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三人,他也隐约间感到颇为熟悉。但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之前在哪儿见过。
他甩了甩头,因为脑袋又不自禁的有些疼痛,视线也慢慢变得模糊。但他仍然试图分开那些想要将他拦回去的手,只是最终……却还是被拦了回去。
————————
十天之后,何旭坐在木椅上,泡着茶,淡淡的看向窗外。
他的眼眸在阳光的折射下,散出清亮的光。只是他的心底,却透出深深的迷茫……
通过这些天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已大致将自己的处境摸清楚。
只是清楚之后,他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
他穿越了。
穿越到了诛仙的世界!
他现在的身份,是青云门大竹峰首座,田不易座下的第四弟子——何大智。说起来,何大智在入门前还有个俗名,并且很巧的是,也叫何旭。倒是与他前世的本名相同。
而“大智”这个名字,则是他现在的师父,也就是那个矮胖子帮着取的。其取义,来自于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因此,如果不出意料的话。不久之后,他还会多一个某某“大信”的师弟。届时,也会摆脱目前老幺的尴尬。
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矮胖子师父,显然没有考虑过在五位弟子之后,该给后续入门的弟子取什么名字。
想来,这也是为什么第六个叫“赌必输”、第七个直接就用本名的原因。当然,以上种种,皆是他无聊时的揣测。而当他还在无聊的想着别的事情时,宋大仁却走进他屋里,笑道:“老四,好多了吧。”
何旭从放空中回过神来。见来者是他,脸上不禁添出几分笑容。这十天里,来探望他最多的便是这位大师兄。也多亏了他,何旭才能在人生地不熟下,了解到许多情况。因此对他,便不由多了几分亲近。
于是他淡淡的笑笑:“好多了。”只是他习惯性的淡然表情,却让宋大仁想到了别处,只见他拍拍何旭的肩膀,说道:“还想那事儿呢?”
何旭一愣。
宋大仁见了,却只道自己猜个正着,便自顾自的说道:“老四,不是我说你。你在入门前,就是中了秀才的。论学问,只怕比师父还要多些。但怎得到了自己身上,却连‘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都看不透呢?再说了,败在萧逸才手上又怎得了?他可是掌门师伯的亲传弟子,通天峰的首徒。说不得,将来就是要当青云门掌门的人物。莫说是你,我不也三招两式便败在了齐昊手上。而那萧逸才比齐昊还要厉害一筹,你输在他手里,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何旭目瞪口呆的看着宋大仁在面前喋喋不休。开始的时候还好,但说着说着却又转到了他自己身上。
而在何旭看来,虽然宋大仁嘴上劝他输给萧逸才乃是“兵家常事”;但其实对于自己输给齐昊,却颇为不忿。
只是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那个“只知道到处招摇的小白脸”(宋大仁发牢骚的原话),无论是悟性、资质,都远胜于他不止一筹。
但奈何两人都是一峰首徒的身份,如此明显的差距,却颇让他抬不起头来。更重要的是,还在心上人文敏面前丢了脸。这才是让他尤其懊恼的关键。
于是,一个发牢骚,一个当听众。直到听众都受不了了,声言自己“大病初愈”亟需休息,才好歹将宋大牢骚给赶了走。
“老四啊,你可不能再把些许胜败之事放在心上啊。我等修士……唉唉唉,行了行了,我走还不行嘛!你推什么!”
………【002。太极玄清道 上】………
……
说起来,对于宋大仁口中那个将“自己”打下擂台的萧逸才,何旭心里还是颇为感激的。不出意料的话,若没有那个青云二代第一高手,将以前的何大智一剑扫下擂台,又巧无又巧的使他撞伤了脑袋。那么现在的何旭,只怕还不一定能够存在于诛仙的世界。
而毫无疑问的是,在何旭生前的世界里,他已经在一场SSS级军事任务中,光荣牺牲了。所以,能够在坠入黄泉之外,投生于一个充满仙侠味道和未知机遇的世界。
何旭自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起码,他保留了原本的记忆。更节省了重新投胎后,学习、成长、自我塑型的过程。尤其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还有着“知前晓后”的雄厚资本。至不济,亦可凭借《太极玄清道》活个长命百岁。
种种利好,都不由让他原本迷茫的心,愈发开朗起来。
说起太极玄清道,从何旭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入门已逾十年的何大智,已将这路法诀修炼到了玉清境第三层。
值得一提的是,太极玄清道共有玉清、上清、太清三个境界,青云门诸多奇术秘诀,皆需依赖此法为根本才可得以施展。
尤其二千年前,青云门开派祖师自无名古卷上将其领悟而出后,又经过历代青云门宗师精研,时至今日,太极玄清道实已是夺天地造化、玄妙无匹的无上道法。
而青云门下近千弟子,能将此法由玉清境突破至上清境的,以掌门道玄真人为首,也不过十人出头而已。其他聪明才智之士,终其一生,也可能突破不了玉清境。不过饶是如此,只是玉清境顶层的修行,亦已是世间罕有。
至于其他十数位上清境高手的存在,则更让青云门成为了当今修真界中实力最强最深的门派之一。而传说中无上境的太清境界,相传只有当年不世出的奇才青叶祖师修到过。
另一方面,在何旭翻阅了前任的记忆后得知。
太极玄清道的修习过程,可谓从易而难。
玉清境第一层境界,大多数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后开始,艰深困难处便显现出来。
第二层,一般人便要修习五年;第三层,更是个分水岭,资质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滞于此,好一些的修习个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而很不幸的是,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也被划分在了“资质稍差”的那一类中。
只是让何旭感到奇怪的是,以前的何大智在修习第一层时,仅用了半年;第二层稍长些,却也只有三年而已。但堪堪修到第三层后,却楞是生生停滞了八年!耗时乃是前两层总和的一倍!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
说起来,这十天里。他一方面固然混混沌沌的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但闲暇时最重要的事,却是花在了回忆太极玄清道的功夫上。
而这太极玄清道在前任何大智的脑海里,可说极致深刻。玉清境的三层口诀,一句一逗、一丝一毫,无不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围绕每一句口诀,还有大量相关的个人经验和注解。
如此一来,倒是让毫无经验的何旭大省功夫。因此,当他带着疑问想要着手开始自己的第一次修炼时,竟是不费半点功夫。
只见何旭盘膝坐在床上,相貌于清俊中带出几分肃然。不肖片刻,他面上便已泛起朦朦毫光。
此刻若有同门在旁护法,便可晓得他是在修习玉清境第一层的法诀。
这第一层在太极玄清道中,本是最粗浅基本的修习法门,功用只在两个字:练气(亦称引气)。
修炼之人,静坐之下,放开心念、禁制诸般烦恼,引天地灵气入体行大周天运转,借此与天地一息,进而感悟天地造化。若能引入灵气在体内连行36大周天,则自身经脉已然稳固,可修炼更高境界。
这一层,以前的何大智早在入门半年后便已练通。此刻的何旭仗着前任余荫,虽然对于修真可谓全然不懂,但顺着熟悉的筋脉路径,一路磕磕碰碰,倒也顺利的将一个周天行得完整。
一周天行完,何旭不禁暗感欢喜。虽然第一层法诀被所有青云门弟子誉为“最粗浅”的法门,但对于前世同样修习过一些简单吐纳之法的何旭来说,却已不谛为“绝世神功”了。
甚至在他看来,前世那些在军中被设定为最高级别的不外传心法,即便只是换在第一层的玉清心法面前,却是连给对方提鞋资格也不够。
而照他前世修炼的口诀,要想行满一个周天,至少要从小苦练二十年以上才能达到。可前任的何大智,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