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斤左右,柿饼到昨天为止共得了50万3920文。
脆柿加上柿饼。到目前就共得了122万8320文钱。除掉所有花销掉的60万7140文,还余钱62万1180文。
明后天付掉村民们27万382文的柿子钱,也还有35万798文。加上这几年我们兄妹一起存的6万多文钱,我们兄妹几人就有41万多文的存款了。算成银子也是320多两的存款。
才一说完,大哥就已经惊叫道:“这么多?芽儿你算清没?是不是把成本都除清了?”一连问了三下。
我还没来得急说话,浩清哥就已经笑道:“这就吓到你了,平时你都没细看帐本吗?就是家里那几大坛子的钱,你也应该能猜到大概是这数嘛。芽儿算的你还有什么不放心,告诉你啊,我们家仓库里现在还有十几万斤饼没卖呢,院里还晒着的柿饼做成,又是5~6万斤。算算,那就还有20万斤左右的柿饼。10文一斤,不又是200来万文,换成银子是多少?1600两左右啊。哈哈,哈哈。”
浩清哥这么一说,说到最后他自己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大哥一听。更了不得,不可思议的瞪着我问道:“芽儿,是真的?这可太夸张了吧,从初做柿饼到现在才两个来月呢,我们就比家里这些年卖盐菌和粮食都挣的多?”
直到他见我点了头,愣了那么一会儿,才是拍着桌子笑了起来。
其实我也很是意外呢。之前估计柿子最多能收到四五十万斤了不得了,结果这周围几个村的人都有人来卖柿子,加上外公他们又去远处收柿子回来,才一个多月竟然收到了70多万斤柿子。
不过后边柿子也别想收到太多了,再十天就过年了,现在柿子一天比一天少。每天都1万斤不到,应该不到过年收柿子就能结束了。
见哥哥们高兴劲过了,我才笑道:“大哥,浩清哥,要不咱们家这次修完了作坊。把家里也给修修吧,反正都要修围墙,不如一次到位的修了。就我们来出钱,大人们想来不会太多反对,说不定还高兴呢。就算花完了,明年咱们再挣。”
家里的正房却是都太破旧了,这些年家里虽然挣了些钱,便大人家穷怕了,有了钱都不舍得花,就算是家里如今置办下的棉被垫絮什么,都是我们几个孩子软磨硬泡,大人们才舍得买回来的。
两个哥哥一听我这话,没有半点犹豫就都点头答应了,只说下午也通知三个哥哥一声,但得把晓晨哥兄妹的那一股分红留出来。
兄妹三人商议完,已经是十点过了,我还得去外边看看开荒的情况,招呼一声就往跑了去,但才跑出几步我又不放心的转身道:“大哥你们可别乱嚷嚷啊,这事咱们自家知道就行,晚上吃饭时再给家里讲这好消息。还有,今天你们也通知下卖柿子人,让他们后天吃杀猪饭,还领柿子钱。今天起来卖柿子的,大哥你们都给付现钱吧,反正也收不了多久了。”
三兄妹自是又因此打趣一翻不提,等到后山时,50多个乡亲已经在永红哥的带领下忙活出不少活了,明天不用下午,一定就能开荒完。
后山因为比路下方陡一些,所以没有开田,都开了了一块块的山地,山地开得也很是稀疏,留出了大片大片的空地埂,柿子树也都留了下来,有的留在地中,有的留在了地埂上。
每个山梁最顶上,和山森子交界的地方,都学路下方一样让乡亲们挖出了个小山溏,水沟也是必不可少的都挖上了。这样不管是灌地还是将来灌果树,都很是方便。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作坊竣工
见我走近,乡亲们都跟我客气的打起了招呼。
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我是能理事的,对我的态度却和原来有些不同,像是多了些恭敬,没再把我当孩子看待了一样。
自从上次四个极品来闹了一场后,我的名声虽然没怎么坏,可大家基本都认定我是个从小就厉害的女娃。虽没听大人们传出什么话,但从几个孩子的嘴里,我已经多少知道了他们家大人的看法。
无意中,我成了一个:小小年纪就聪明、能干、有成算、有主意、泼辣、败家的丫头。
对于前边几点,我觉得没冤枉我,但最后那个“败家”真是让我伤不起啊,我都这么能挣钱的,竟然被说成败家?唉,被贴上这些个标签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已经管不了了。
埋头干活的永红哥听到声音,也歇了锄头和我说目前的进度来,他现在已经是我认命的工头了,每天都是他带着这大群人干活,工钱给他开了100文一天。
听他说完后,我正色道:“永红哥,明天要是真像你说的中午就能干完,那之后你就带着大家把路下方山梁和后山梁的野菊花种上吧。野甘草就先不管,种了菊花后把没后山梁种树的坑也挖出来,和下边一样,把那些留起来的杂草烂叶放塘子里,到时就做树底肥了。”
“嗯,我记下了。(。pnxs。 ;平南文学网)”永红哥点头应着,然后道:“明天下午应该就能种好野菊花,还能顺便浇上水。后山要挖的树塘要多些,后天开始挖,可能还得挖三四天。”
三四天是必须的了,手脚还得快,我笑道:“行啊,反正过年前能整出来就行,你也别催太急。这都是体力活,太累也伤人。”说完才想起早上的事,忙道:“对了,我爷爷说后天我家杀年猪呢。要把家里四头猪都宰了,你等下跟大家都说说,让他们后天下午都在我家吃杀猪饭,顺便把柿子钱也给发了,让大家过个好年。”
旁边也有干活的人,听到了我说的话,还不等永红哥通知,几人就喊了起来,山上自是一片的笑闹不提。
来到糖作坊时,老爹跟大伯他们带着21个工人都在上梁了。今天应该就可以盖一部分瓦,明天就能盖完,后天就是把面向路的大门这边一部分留下没砌的围墙砌上,安上糖作坊的大门就成了。
糖作坊跟之前规划的一样,靠后山长近200米。宽100多米,整体呈长方形,但从中间又分成两道院,两道院就挖呈正方形。
从家旁边就修了围墙一路过来,一直修到了和大伯家交界的小箐边上。围墙全是用青砖砌成的,三米高的青砖围墙看上去很是气派。
围墙内分成两道院,进大门一道院。靠三面围墙边都建起了连通敞开的棚子型仓库,用来以后堆放收到的甘蔗。靠另一道院的围墙上,门洞两边建了两栋两层都是五间的大仓库,楼下用来以后堆房成品的货物,楼上可以放些东西,也可以给工人临时居住。
另外一道院靠着以后的柿饼作坊。算是制糖的院子。里边除了在后墙一排留出了安装砟子和锅灶的位置外,别三面墙边也建成了敞开连通的棚子型仓库,然后中间留出了大大的院坝,是以后用来晾晒东西的。
所有的墙都是用青一色的青砖砌成,不管是仓库还是棚子都用了瓦片。制糖作坊两道院共占地至少也是2000多平米,真不是一般气派呢。这作坊比起家里现在住的房子,可是高档太多,看得来卖柿子和帮忙开荒建房的人都时时赞叹眼热。
正和院中老爹他们说着话,小虎子已经找来了,这是要去收鱼苗了。
买完孩子们的鱼苗后,通知了十几个孩子后天来家里吃杀猪饭的事,几个孩子笑闹着跟我回了家领了每次的脆柿,又开心的接着捕鱼去了。
吃中午饭时摘柿的人也回来了,在大伯娘家里,哥哥们自是通知了二十二发柿钱和吃杀猪饭的事,自是少不得一翻热闹。
下午时,上前天出门收柿子的外公一行人也回来了,但这次四辆骡车只接回了8千斤不到的柿子,李外公父子俩也只收回了3千多斤柿子。听说是西南边柿子越来越少了,下次就计划要往东北边的东川府(西昌)方向去收。
外公家和李外公家最近是干劲实足的,他们两年这近一个月以来,每家都挣到了几万一文的银钱,这收入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出外收柿常风餐露宿很辛苦,可他们却是想尽办法的希望能多收到些柿子。
晚饭时爷爷自是把后天要杀猪的事给两家都说了,话里话外的意思自是想让两家能尽量赶回来吃顿饭。
两个外公听这话一合计,外公就先笑道:“亲家,我和李大哥商量了下,这次我们就先不出去了,就在你家吃顿杀猪饭,二十三一早再走了。”
李外公笑眯了眼也接着道:“是啊,这阵子都在外边奔着收柿子,我这老骨头都快散架了,今天见到你们家这作坊这也快完工了,我们却都忙着挣钱没能帮把手。红梅她们家荒也快开完了,我和她大哥也没去帮上一锄,说来都惭愧。唉,这次我们也乘机歇歇,在亲家你这呆上两天,后天混顿饭吃再走。”
两外公这样说,爷爷也巴不得他们能留下,笑着跟两人说笑起来:“两个亲家说的什么话呢,你们出门帮忙收柿子,我们感激还来不急,又都不是外人,可别说那些客气话。今天时间也晚了,你们都在这住下。你们明天想会家看看就回去看看,看完回来把家里人都接过来,后天咱们几家热闹的吃顿饭。”
两个老爷子自然也应下了,一群人边吃饭边热闹的聊起了最近的见闻和趣事,饭后自是从堂屋转移到了院中,烧上两盆火,大人孩子围着火盆说笑起来,还烤上一些小土豆,很是自在安逸。
第二天一早。外公他们两家人自是都回了家去看看家中情况,本以后他们会在二十二才会回来,可是才中午不到时,外公和李外公两家又来了。这次外公和舅舅们还带来了外婆和家里的5个孩子,独留了二舅母留在家中饲弄牲口看家。
李外公他们也一起来了,没带李外婆,也没带李舅母,只带来了他唯一的儿子,13岁的李玉山。他和上山村的村民来卖过柿子,所以我是认识他的,一个很能吃苦的老实孩子。他娘生他晚,所以红江舅舅虽然38岁了,但他还是个孩子。
这年代就是这样的。女人基本都是属于留守的人选,不管做什么,家时留下的总是女人。要不是有二舅母顶替,外婆也真是不容易出门的,前段时间就外婆一人在家里忙活。还带着五个孩子,直到二舅母回去,她才轻松了一些。
自从在大伯家门口接到他们,我就急急的带着一行人往家赶。一边黏着外婆说话,一边逗弄着小舅家才三岁半的表弟小康。
老娘在院中见到外婆时,自是欢喜意外得都快流了眼泪,拉着外婆就舍不得放手了。除了二舅家的两个孩子。另外三个孩子见到自己一个多月没见的母亲,想念之情一下就流露出来,自是亲得不一般了,大表姐和小表弟各自抱着自己的母亲,很是哭了一场。连9岁多的大表哥都拉着大舅母红了眼框。
男人们都没多停留,只是把牲口赶进了圈里。打了招呼就往作坊去帮忙了。
其实作坊已经近尾声,人手也是足够的,但他们今天既然匆匆回了家又早早赶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