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0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50区- 第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上级领导也不知道怎么挑选的连队领导,第一次突击破城之后,他们竟然遇到鬼子围攻就把抗日自卫军甩了自己跑掉,让连队蒙受这么大耻辱,我丢了炮也有他们的责任!”

    写完了还在后面又加了两个惊叹号。喘口气,憋了好久的这段话,不能跟别人说,写出来感觉就痛快了很多。但是想一想,将来自己负伤或者甚至牺牲了,这样的文字难免会被别人看到。对自己和连长指导员都没啥好处的。然后就停了一会儿,又让这段文字在世上活了几分钟,撕掉了,撕得很细致很粉碎,不能让别人看到。

    没有什么好记录了。就合上笔记本,收拾好墨水,和封来希指导员打了声招呼,然后向大队部走去。武器弹药的问题在下一次作战之前一定要解决的。八路军总参谋部负责计划东进的部队带多少武器弹药,115师参谋部负责提出补充要求,他们已经经历过十年内战的考验了,但也不可能具体到汪洋一个变成了游击队的排需要携带多少武器才能适应未来扩军的需要,能有半数配上山区带来的新枪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这些参谋们实际上也在逐渐的成长过程中呢。

    回头看看光秃秃的树枝,光秃秃的田野。西方天际隐隐约约似乎还能看到太行山脉,其他方向则是一眼望不到边大平原。

    自己的家乡没有这样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坪坝子。区小队在野地里围坐成很多小圈圈,他们在按照大队的要求讲课,学习,训练。

    大队长性急,想让新战士很快具备战斗力,不让小队住在村里。要用野外宿营的艰苦锻炼他们。这大冬天的啊。

    ……

    冬天肃杀的石家庄城内,两名买卖人打扮的青年拎着皮箱走出火车站,他们公开身份是上海大名鼎鼎的“东京煤公司”来的煤炭采购员,来这里的远志煤场采购井陉煤炭的。

    他们都有住上海皇军宪兵发给的良民证,身材高一点的名叫谢方图,身材矮一点的名叫狄逸夫。

    远志煤场已经开业了,开始有各种各样的马车驴车骡子车在这里来来往往装货。谢方图和狄逸夫不做这种驴马车的小买卖。他们走进煤场柜台房间问柜台里的掌柜的,“老齐,齐兄?还认得我吗?”

    老齐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看到来人左手拿着联络暗号,知道是来人联络了:“呦,这不是谢兄狄兄吗,你们这一来,又要把我们场子里的煤全吃空了吧?”

    那老齐请二人到屋里坐下,这里不像外面到处是煤炭的黑色,到处是脏兮兮的。显得干净一点。

    老齐自己在一个脏脸盆里洗了洗手,一脸盆水立马变得乌黑。然后又用个黑兮兮的白毛巾擦干手,给二人用两个玻璃杯子泡了两杯茶。

    “来来,远道而来,一定渴了吧,喝茶喝茶。”

    老齐坐下,笑吟吟地看着二人说:“谢兄,狄兄。这大东亚圣战开战了,刘老板(东京煤公司老板刘鸿生)的生意更火了吧?这还不一下子签个十万八万吨煤?上海滩上的煤炭生意,你们家该包了吧?”

    谢方图忙摇手道:“哦,不不,老齐,这次我们来,只要三百吨。”

    “啊?这么少?”老齐站起来,安排一下外面的生意,然后关上门插好插销。

    “说吧,这外面听不见。你们不是从上海来吧?”

    “阿拉怎么不是上海来的呢?”谢方图用上海话笑着反问一句。

    狄逸夫则说:“老齐,我们怎么来就不管了吧,我们先住几天,和你谈生意,这次刘老板的吩咐,最后就和你谈定一个比往年少得多的数量,上海现在很多人跑到上江去了,加上鬼子的株式会社也开始卖煤,我们生意很萧条。确实煤炭不好卖了。你这几天引我们和‘远志’接上头,然后对外就和我们谈判生意就好。”

    “我这就安排伙计带你们到大名旅馆住下。和远志接头的事情,我这就办。”

    几天以后,一个贩卖苹果的小贩进了他们在旅馆里的房间。来人拿掉毡帽,却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在对上接头暗语以后。小贩对他们说:“我就是远志,你们的任务我知道了。”

    谢方图问:“哦?目标情况现在怎样?”

    “不怎么样,二号目标现在一般都在特务机关里,很少露面。一号三号目标随日军去了无极。要办他们,不是需要两名刺客,而是需要两个团的八路军。我建议你们取消任务。做完了生意立刻撤离。”

    说完,这位“远志”同志卖给他们几斤苹果走了。

    狄逸夫拿起一只苹果,擦了擦,咬了一口,他站在窗边,从窗帘的缝隙里看着窗外。他们住在一座低矮的二层小楼,但在当时的石家庄算是高大建筑之一了。远处能够看到铁路的大石桥,能看到日军指挥部的楼房,当然还有海洋一样的平房的房顶。几辆日军卡车从城北开来,向日军指挥部方向开去。狄逸夫看到卡车上不仅有鬼子,还有一些穿各种各样中式便衣的人和鬼子混坐在车厢里。

    他不知道这就是车田斗夫的加强中队。而他要杀死的一号和三号目标,就从眼前一晃而过。

    “我们就这样回去吗?”他问谢方图。

    “当然,听远志的吩咐最好。不能胡乱造次。”

    “不甘心啊。”狄逸夫说。

    谢方图沉静地说,“能了解城里的地形也好,”他笑了一下,“这叫踩盘子。”

    “怎么也要认识一下这几个混蛋的脸再走。”狄逸夫还是不太甘心。

    ……

    汪洋在路上迎面碰到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大队政治部的张松富。

    “汪队长,来,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师部来的朝鲜族同志。这位叫郑富恩,这位叫安静。他们都是师部政治部的,来教咱们的区小队唱歌。”张松富介绍说。115师的部队爱唱歌,连美国记者斯诺都知道这个特点。

    汪洋和两位朝鲜族同志握了握手。

    “汪队长,你们打无极打得好啊,听说还授予了你们钢铁排的称号?夺下了鬼子一门大炮吧?”郑富恩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

    “哦,郑同志,没啥的。你们这次带来什么歌曲?”汪洋也对唱歌感兴趣,但是会唱得最多的还是陕北的秦腔,都是三国折子戏里的内容,什么“三国斩将勇,还推赵子龙”什么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

    “大刀进行曲?怎么唱?”汪洋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就会唱了。当然新兵们还不会。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郑富恩唱了起来,那个叫安静的朝鲜族和张松富也跟着唱。

    汪洋听他们唱完,“好,好歌啊。你们快去教我们小队唱吧。总不能抗战开始这么长时间了,还在唱再占遵义,渡金沙江胜利呀。”

    汪洋和他们敬礼握手告别。来到了大队部。

    游击大队的大队部在一个小院子里,华北每个农户不论贫富都有个这样的小院子,院子里的丝瓜藤已经枯黄,几个干瘪的丝瓜囊还吊在上面。

    大队长不在,于政委正好在院子里。

    “政委,”汪洋给他敬了个礼,“于政委,我来汇报工作,提几个要求。”

    “哦,小汪队长,来来,我们的钢铁排长来了,屋里坐。”

    于政委把汪洋拉到里屋让他坐下,看着汪洋还用绷带吊着胳膊,问他:“怎么样,伤口碍事吗?”

    汪洋身上有很多弹片伤还没有好,但都没有伤到要害处,就是这个三八步枪子弹的伤,擦伤了肩部的骨骼。

    “还好,政委,碰了骨头。拼刺刀扔手榴弹别扭,使唤冲锋枪还行,不碍事。”

    “嗯,你如果没有伤到骨头,和那四个鬼子拼,一定不会吃亏。”

    “那是。”

    “小队情况怎么样?”

    “发展壮大了,政委,现在九十多个人,都快一个连了。等负伤同志们回来,就真的够一个连了。”

    “哦,那好啊,另外在告诉你个好消息,大队部的炮兵同志看了你缴获的那门炮,没有问题的,可以打咱们八路军的炮弹。”

    “啊?那是怎么回事啊?”

    “你和大队长,你们俩都忘记安装引信,就把那发炮弹打出去了。所以不会爆炸。所以呢,你丢了一门炮,又夺回一门,还是给你立了三等功,看这是你的奖状。”他说着从一个皮夹子里面拿出一张奖状给了汪洋。

    “唉。原来是这样。”汪洋接过立功奖状,仔细看了看,上面有分区司令兼团政委吴信泉的签名。小心叠好,汪洋很珍惜这样的荣誉,还要通过八路军的邮政系统给陕北老家寄回去。

    “前一次要是搞得好一点,就能是二等功了吧?”汪洋问政委。

    “那当然。不过你也不用老想着那事,以后接受教训就行了。”

    “政委,我们排扩大成一个连了。”

    “那你就当连长呗。怎么样?和指导员配合还好?他是本地人吧?”

    “还好,他是本地人。政委,区小队不像八路军了,根本就不像个队伍,什么队伍也不像。”

    “为什么?”

    “政委,你看我,”汪洋指着自己的冬季迷彩野战服,“我穿的是八路军的军装,可我们连大部分新同志,连誓师抗日时候那样的国民党军装也没有,都是破衣烂衫的便装,有的穷人家的孩子还穿着单衣呢。另外,枪也不够,子弹手榴弹,什么都缺少。我们现在连自卫军都不如了,好多同志空着手,连大刀长矛也没有。”

    “哦,这么说,队长同志是来要衣服,要装备来了?不过嘛,咱们这里离平汉线已经比较远了,离山区更远,拿不到补给呀。另外,你的这身衣服你也不能穿了。”

    “啊?!”

    政委告诉汪洋:“你们区小队距离鬼子太近了,这身伪装服你们用不上,便衣就是你们最好的伪装。你回去要动员山区的老战士们,把军服脱下来,上交上级。给大队穿军装的主力部队用。靴子也要脱。钢盔也要留下。”

    说着,政委就叫来一个政治干事,拿来一套河北当地民间穿的对襟棉袄棉裤给汪洋换。

    “这都成了什么样子呀?”汪洋换上棉袄棉裤,带上一个傻里傻气的傻毡帽。

    “八路军便衣队的样子呗。换了什么衣服,你们也不能忘记,自己是八路军主力部队!”政委说完,又让政治部给他领一百套棉袄棉裤用大车拉回去。



………【第49章 争先之计】………

    八路军没有镜子,汪洋也不知道自己换上便衣变成啥样子了,所以没有和政委在军服问题上继续纠缠,只要有了棉衣,能让战友们安然过冬,管他军服不军服呢,生存要紧。能保温能活着比什么都强。

    汪洋还有事要说:“政委,还有我们小队的装备怎么办?有二十多个人,连刀矛也没有,就空着手能当军队吗?”

    “那个,你找我要,我也没有。你让他们先给掷弹筒和机枪背弹药嘛。”

    “还说弹药?打了两仗消耗了不少,我的枪都只剩下半个弹鼓了。哪有弹药给他们背?”

    “那你这个呢?”

    政委托了托汪洋左边一个弹鼓,沉甸甸的显然不是空的。

    “这个是找光庭借的,说好了还要还给他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