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十二种高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的十二种高贵-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故,百事诸顺,不如断臂。以断臂自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为人道,不可不察!
  厕所里考博士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反复地做一个十分奇异的梦:躺在地上,到处都是屎与尿。满脚都踩的是屎。
  1999年,刚刚从芬兰回国的我被公安大学派到山东某派出所挂职锻炼。
  从美丽的北欧一下子到了我国最基层的派出所,反差很大。虽然是去锻炼,我就和派出所普通的民警一样,负责一片儿的治安,每天白天都要巡查值勤。但一到晚上,保安的大通铺异常吵闹,我不会喝酒,不爱热闹。于是写了一本专著《中西警务改革比较》。当时我就想,怎么才能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呢,不如准备考博吧。派出所的居住环境非常差,三十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因为晚上需要换班值勤,那些等待换岗的保安就聚在一起打扑克,这种环境根本没法学习。
  派出所也很为难,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多余的房子。后来他们说,“有一间废弃的厕所,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凑合着住吧。”其实,我明白,有一间厕所住已经很不错了,没办法,为了学习,我搬进去了。
  我简单地布置了一下这个所谓的家,我实在没有心思去冲刷厕所,就找来很多报纸,把厕所里的便池都糊了起来。厕所有一扇窗户,却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那时正好是冬天,冷风从破碎玻璃缝里钻进来,使原本就没有暖气的厕所更冷了。没办法,我自己花了八十多块钱,把所有的玻璃都安好了。等我躺在厕所里,才省悟为什么老做这个踩屎的梦。
  一盏台灯、一张桌子、一张床,就在这几平米的厕所里,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攻读教育法学。那一年,我四十二岁。去北师大报到。老师对我说:“学生家长到那边排队。”
  奇怪,自从考上博士后,那个奇怪的梦一去不复还了!
  傻子挖人参
  我小时候,姥姥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那时候我们山东人,都上东北去,叫闯关东。到东北去干啥呢?挖人参。挖人参怎么挖呢?十个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手,这十个人一组,大家就低着头往前这么走,怕找漏了。这十个人里有一个是村子里的傻子,他就问这些人:“人参长在哪啊?”这九个人就骗他说:“人参长在树上。”傻子问:“人参什么样。”别人告诉他,几个叶,几个瓣,开一个红花。这九个人拉着手低着头走。就这个傻子天天仰着看树,可是这些人参呢,多年挖来挖去,地上已经没有老人参了。就这么走着走着,傻子说:“哎,站住!我看见一棵人参。”“在哪儿啊?”“在树上!”真在树上发现了一颗千年老人参。怎么树上能结出人参来呢?是这个树有一个树洞,很多年了这个里边都堆上土了。风把一粒人参籽刮到树洞里了。别人都在地上找人参呢,可地上的人参都没了,早让人挖光了。偏偏这上千年的老人参,让这个傻子给盯上了。所以我们说教育孩子,上大学走正道这是对的,但是,大家都低着头去上大学,都低着头去考试,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真有点什么特长,你也要发现它。敢于抬起头看看星星,看看月亮,没准就会发现一个更美好的前程。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1)
——读《弟子规》论礼仪养成
  礼仪之邦,就是中华民族的别称。中国自古称华夏,自古称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朝鲜、日本,或敬仰,或臣服。就连英国、法国,也称赞中华的礼仪盛典。
  中国人更是以君子自居,大英博物馆,英文注释中有一句:儒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培养“MAN OF CULTURE”,即谦谦君子。温良恭谦的君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或富可敌国,或身居寒微,都掩饰不了他们的恭谦矜持,从容大气。或一王爷,或一农夫,古时中国人让人敬佩赞叹,心存敬意,像黑夜中一盏清灯,传递着我们文化中最美的香火和温暖的希望,提醒人类告别动物的蛮荒。
  有一本书叫《弟子规》。
  《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之一。
  礼貌是为大事做准备的小事
  斯蓬维尔说的好:“礼貌是为大事做准备的小事;礼貌是一种素质;礼貌是首要的美德,或许是一切美德之源。”
  大老板学学《弟子规》,会挣多少钱
  学生回家与兄弟姐妹友爱相助,不争食物、书本,不打架,缘于“兄友弟恭,言忍忿泯”。
  以前饭菜一做好,自己先动筷,现在明白了请父母坐好再一块儿吃,出电梯请父母先走,缘于“长者先,幼者后”。
  上车主动让座,缘于“长者立,幼勿坐”。
  以前直呼长辈名字,现已改,缘于“称尊长,勿呼名”。
  以前与师长讲话眼光漫游,凝视着师长眼睛,缘于“视勿移”。
  主动问候老师和客人,缘于“路遇长,急趋揖”。
  看着爸爸的汽车开远才回,缘于“过犹待,百步余”。
  如果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的领导,小时候学学《弟子规》,会为企业挣得多少利润呢?
  孔子有一句话叫“礼之用,和为贵”。在过去,旧社会,大家都是见面,点个头,作个揖,很有礼貌。那么礼貌的原则是什么呢?孔子有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礼貌。古人有很多关于礼貌的道理,礼仪的养成,是君子的美德。尚中贵和是中华文化、教育的精髓。做什么事儿不偏不倚,做什么事和为贵,整个宇宙乃至宇宙的万物,都包含着不同因素的和谐的整体。宇宙万事万物,日月星辰都有规矩。只有有了规矩,生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礼貌对于和谐非常重要。
  我祖父活了八十多岁,一个山东老头,一米八五的个儿。老头儿一辈子讲礼貌,他跟我说:“你记住了,送人时一定要往前走,让人家走,你别动,等到人家一走,你就挥手,等到这个人看不见了,你才能把手拿下来再转身。”当然我祖父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他这句话,我受用一辈子。这就是礼数。
  祖父教我的两个“秘诀”
  祖父叫王书皋,活了八十多岁。是我们王家的道德山峰。祖父是石匠,山东文登下徐村人。穿衣简朴,寡言少语。祖父教了我两个“秘诀” 。 想看书来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2)
送人送到看不见。祖父说:“如果送人,一定要挥手,直到车远去,看不见为止。”
  有时出差,接待单位热情接待,安排食宿。可是送行时一进机场,送者马上返身,让人觉得冷冷的,前功尽弃。相反,送者挥手二三,依依不舍,让你觉得情意绵绵,“桃花池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事丧亲送花圈。祖父说:“同事的父母去世了,一定要买个花圈送去”。当时年岁还小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祖父跟我说以后会有用的。我在工作中有好多朋友,比如说有个朋友是刑警队长,关系都不错。突然说:“王老师,你看我妈去世了。”这时候就应该明白了,买个花圈给送去,一个是你真情的流露,再有一个是朋友的友谊。
  男孩女孩礼貌的百科全书
  什么是礼数啊?礼数就是为做大事而做准备的小事。《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教这些小孩如何有礼数。
  对兄长大人的行为顺序: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背诵警句:长者先,幼者后。
  路见长辈: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背诵警句:下车、问候、目送。
  与长辈交谈: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现在学生回到家,有的是兄弟两个或姐妹两个。打打闹闹争食争书,这样不行。上边有段话“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敬着哥哥。家里做好了饭,爸爸妈妈还没坐,孩子上去就开始吃,这样不行。《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长者先,幼者后”。年岁大的先动筷子,年岁小的,辈分小的把筷子放在这儿不能动。现在孩子都娇生惯养,孩子先吃还高兴呢。不行,为什么呢?你要为他好,你得教育他。现在的孩子吃饭,盘子中如果有五块肉,都叼光了。当父母的一笑,可是就这一笑就坏事了,孩子没教育好。坐车的时候让个坐,“长者立,幼勿坐”,这是祖宗说的。我今年五十多岁了,我爸八十多岁,我爸坐在那儿我不敢坐,我得站着。我父亲说:“你坐吧,坐吧。”我才敢坐,但绝不敢躺着。我要在屋里躺着,我爸一进屋,我赶紧坐起来。可是现在有些孩子,在他爷爷面前横躺竖卧,不是好事。也可能大家现在觉得,无所谓,不用讲这个礼貌。不是,孩子将来培养出来,他懂得这些小礼貌非常好。
  “路遇长,疾趋揖,过犹待,百步余”。道上遇到长辈赶快敬个礼,过去是作个揖,现在不作揖了。上去问个好,等大人走了你别急着走。看不见了,你再走。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礼。除读书外,真正的礼貌还来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弟子规》是怎样说的呢?
  对父母的礼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戏彩娱亲》的故事: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3)
《扇枕温衾》的故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最温情的一句话:我回来了
  “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刚当警察的时候在公安部。我们周围都是当兵的同事,所以养成了好习惯。“大伟!”“到!”练出来了,人家一说话,一秒钟不到赶紧回答。父母要是喊,要让儿子辈孙子辈知道,马上回答。倒不一定说“到!”。爸爸妈妈一喊,说“哎!”赶快答应,“我来了!”你看这是祖宗教给我们的好的招儿。
  还有一个“冬则温,夏则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