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1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倩儿看了自家一眼,对哥哥说:“这样吧,日后等我嫁进朱家了,我就出钱给家里翻新一下怎么样?这样看着也气派!”
  她嫂子忙说:“倩儿,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
  赵倩儿没好气的看了她嫂子一眼,连回都没有回一声,带着张沁儿他们就去村尾找崔家人谈事情了。
  张沁儿一路和赵倩儿说了不少话,觉得这张倩儿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把自家哥嫂说的没话说,而老爹也是站在她那边的。
  到了崔家,和崔家的人一谈租佃的事情,崔家人自然是满口答应,因为是按照先前的规矩来,又是他们熟悉的地,倒是方便的很。
  于是把事情说清楚之后,黄大安就带着张沁儿去县城把红契的事情办妥了去。

☆、164。第164章 :蚕蛾

  “娘,你看,这是地契!我们家有二十亩良田了!”张沁儿兴奋的把地契递给杨氏看,那上面写着她张沁儿的大名,还有官府的印章,确保了她的所有权。
  杨氏接过那张地契,细细的看过,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问着:“这就好,等我们家再买一些地,加上自己的荒地,也快要成为小地主了。”
  每个农民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地主的梦,在他们的世界,不知道那些富商和官员们的生活,但是却是知道地主的!
  青砖大瓦、穿红挂绿、家有余粮、长工一堆、奴仆成群这便是大家认为地主的生活!
  不过以已经有佃户的标准来看,张沁儿如今已然是一个小地主了!
  张沁儿把这次买地的事情和杨氏一一说了,然后才把地契交给杨氏保存。
  杨氏却说:“还是放你那保存吧,你房间里可安全的多。”
  张沁儿没有推辞,拿着地契朝屋子里走去,打开秘密的匣子,将地契和几章大额银票放在一起。
  这次去县城办红契,顺带也去拿了赏墨轩和陆家的分红,赏墨轩的有三百两,而陆家的则有五百两!
  不要做任何事情,就能够每月拿到这么多的钱,说出去都得吓死人了,细细的将银票放下,又严密的收拾好匣子,这才出了门。
  日子如流水般慢慢的流逝,天气也越来越炎热起来,山里的花卉已经过了最佳时期,而精油和干花瓣也收集了不少,不过张沁儿依旧很少动手做肥皂,因为去年榨的那些乌桕油早已经用来了,要是再做的话,就需要用猪头菜油和豆油代替,虽然杨氏不会直接说,但是用这些油时,就能够感觉到杨氏的心疼。
  肥皂再好,用可以吃的油,就让人觉得舍不得了,而张沁儿也在试图收集其他的油脂,这一点已经托给陆家的联系人了,让他们去南方找一些别致的油脂回来,最好能够弄到椰油棕榈油等。
  进入夏季之后,日子就休闲了一些,不过张沁儿每日都会去张乐儿家走一走,如今乌桕蚕喂养四十天之后,已经开始吐丝成蛹了,除了家里养着的那些,放在树上任由野生的乌桕蚕也要捉回来,这样方便结蛹。
  冯氏僻出一间屋子用来放乌桕蚕,拿竹篾编织成山一般的架子,放在养蚕的簸箕之中,这些簸箕每个都有一丈大小,是冯氏特意编织出来的。
  乌桕蚕犹如不知疲倦一般,日夜不停的吐丝着,把山架子上预留出来的空间逐渐黏合起来,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白色的细丝。
  冯氏仔细的端详着,说:“这乌桕蚕的丝果然比家蚕的要粗一些,连蚕蛹也大一些,这些日子我兢兢战战的,总算把这些蚕给养成了。”
  听着她的口气还有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张乐儿也说:“是啊,我娘为了这些蚕,半夜都不睡非要看过蚕之后,才肯去睡觉的,有时候蚕吃的叶子多,家里没有准备好,还得赶紧去山里摘回来,要我说啊,这放在家里养和放在外面养都不省心的很!家里人累,外面又有鸟吃了去,要是有什么东西把乌桕树林全部罩住,可就好了。”
  张沁儿可知道什么东西可以罩住,不过那样东西在现在可是没有的,于是她问着:“那你们做了对比没有?究竟是放在家里养的蚕好一些,还是放在树上养的好一些?”
  冯氏就指着一个簸箕,说:“倒是看不出来,你看看,这个是家里养的,那边是树上养的,我数了数,当初家里养的大约两千条,其他的全部放在外面树林里,大概有一半多吧,现在鸟吃了一半,还剩下两千多。”
  放在外面养,人省心很多,但是外面天敌多,乌桕蚕的数量自然不能太多,于是她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只好每日多去驱赶鸟了。等这批蚕蛹孵化出来之后,下半年还能养一批,看你们是想全部放在外面树上养还是像现在一样,家里也养外面也养。”
  这一点冯氏早就想好了,她觉得还是稳妥一些的好,就说:“还是像现在一样吧,反正放在家里也就是出门摘叶子罢了,这乌桕蚕的粪不是还可以做鱼的饲料吗?”
  自从知道乌桕蚕的粪是可以做鱼的饲料之后,每天冯氏都会清理簸箕一次,把乌桕树叶残渣和蚕粪一同倒进池塘中,果然看到有鱼过来抢食。
  “既然想好了就这样吧,反正树林就在家门附近,倒也不远。”这事是冯氏她们弄,张沁儿自然不会给她们做主。
  “这大约五千多只蚕蛹,要留下全部做种还是试着卖一些?”
  冯氏说:“我打算全部留下来做种,去年收集的那些蚕蛹太少,这才只有这么一些蚕,等这些蚕蛹成蛾下卵之后,下半年就可以养更多的了,那片乌桕树林蛮大的呢。”
  五千多蚕蛹,听上去似乎很多,但是实际上却不重的,所以就算全部卖了,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关于乌桕蚕,冯氏已经让张志礼去外面打听过了,的确是能够缫丝织布,只不过价钱比不上桑蚕丝的。
  不过胜在它好养方便,冯氏觉得还是专门养乌桕蚕的好,养桑蚕还得特意去寻种,另外这里只有零稀的几颗桑树,远远不足以喂养很多桑蚕出来。
  第一批乌桕蚕很快就能够从蚕蛹化蛾,只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而冬季的蚕蛹则要渡过漫长的冬季,等待乌桕树叶长大之后才会化蛾交配下卵。
  这几十天冯氏也一只忙个不停,如今天气热了,每天都要在养蚕的屋子里洒两次水,保持蚕蛹的水份,另外还去了县城买了一些纸张回来,细细的铺在簸箕上面,等蚕蛾交配时,就好直接把卵下在纸上,方便蚕卵孵化。
  这日恰逢张志仁他们回家休息之日,张乐儿就一脸兴奋的过来了,嘴里叫嚷着:“你们快来看,蚕蛹孵化了,好漂亮啊!”
  “走!去看看。”永安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他赶紧就朝张乐儿家走去,晗生和张沁儿带着福儿跟在后面,就连杨氏和张志仁也一同过去看看热闹。
  到了专门的蚕室,果然看到大部分蚕蛹已经化蛾了,空空的蚕蛹上留下一些咬坏的口子,瘪瘪的感觉。
  乌桕蚕蛾是一种大型蛾类,比家蚕蛾可大的多,并且色彩斑斓,十分的好看,雄蛾的触角呈羽状,而雌蛾的翅膀形状较为宽圆,腹部较肥胖,翅面呈红褐色,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无鳞粉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前翅先端整个区域向外明显的突伸,像是蛇头,呈鲜艳的黄色,上缘有一枚黑色圆斑,宛如蛇眼。
  “哎呀,好像蛇啊!这乌桕蚕蛾长的好奇怪!”永安惊呼了起来,觉得眼前这蚕蛾不像桑蚕蛾那般,反而有种淡淡的霸气。
  “咦,你这么一说,还真像蛇呢!”张乐儿也被注意到了,先前她只顾着蚕蛾好看去了。
  “那当然了,这是野生的蚕蛾,长成这样,就能够恫吓天敌了,否则它还没有下卵,不就被吃了?”张沁儿笑着说,她虽然听说过,但是那不过是理论知识,如今也才第一次亲眼看看这乌桕蚕蛾独特的美。
  “那它们会不会到处飞?要不要把门窗都关好了?”张乐儿看着这些蚕蛾好似不老实,担忧的说着,要是飞走了,不就白瞎了么。
  “不会的,它们翅膀虽然大,但是飞不远,并且也不愿意飞。”蚕类不管是家养还是野生,这一点倒是一样的,它们的翅膀更像是装饰用的,雌蛾一般不爱动,孵化出来之后,就呆在原地,然后身上散发出一股诱惑雄性的气味,等待雄性过来交配产卵就是了,它们的生命非常的短暂,等产卵之后,就相继死去了。
  看过别致的乌桕蚕蛾,大家又动手帮着把空蚕蛹都收拾起来,这些自然孵化被蚕蛾咬过的蚕蛹,价钱又便宜了许多,不过好歹也是可以卖的,收集起来,等着下半年一起再卖。
  看过之后,大家就连续出去了,不打扰这些蚕蛾交配产卵,张志礼心中高兴,提议两家聚一聚,今天就在他家吃饭,这一点大家倒是都欢喜,杨氏就自动进厨房帮冯氏的忙了,两个人商议着要做些什么菜来。
  每次回来张志仁他们都会从县城里带一些肉食和点心,加上自家种的,一桌饭做起来倒也轻松。
  孩子们到处玩耍着,男人们则说着家里的事和外面的事,气氛十分的美好,张乐儿如今有了乌桕蚕的盼头,倒也不惦记着连氏的那手绣活了,整个人显得开朗许多。
  “甜儿,给你吃糖。”永安从口袋中拿出一块糖,递给两岁的甜儿,甜儿已经走的很稳了,这会儿乐滋滋的接过糖,就朝嘴里塞去,吃的一嘴的口水,引得永安哈哈大笑。
  看着他这般逗弄着年幼的甜儿,张沁儿只觉得无奈,一旁的晗生则和她说些书院里的事情,从一开始,晗生就很自然的会将在书院里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告诉张沁儿,也许是觉得张沁儿聪敏,也许是不想让张沁儿和其他村民一般的无知,他总是乐于把新鲜事物说出来。
  当然,关于郑成凯的事情也没少说,晗生和郑成凯走的不太近,主要是一个是认真读书的好学生,一个则是调皮捣蛋的差学生,兴趣点显然不在一个地方。
  “他这样认真读书习武也好,省的总和一个混混一般,说起来他今年也十五了吧。”听说郑成凯如今也愿意稍微读书了,张沁儿顿时觉得欣慰了不少,自从过年时出去一趟之后,郑成凯在五月份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府城的军营待了半个月,问他做什么,这回却不说,没准又是参合了什么隐秘的事情。
  “郑夫人下个月过生辰,你准备好礼物了吗?”
  林氏是七月二十过生辰,这是郑成凯早就通知好的了,让张沁儿一定要过来做客,张沁儿去过郑家几次,也颇得林氏的眼缘,时不时也喜欢叫她过去玩,不过张沁儿因为住在乡下,有些不便,去的不多。
  “还没有仔细想好,一些新鲜事物我都是送过去一些了,现在再拿出来反而不好,实在想不到就送些大众的礼品吧。”如今手中有钱,张沁儿倒不必穷酸,去县城寻几件过的去的礼物便可。
  晗生也就不再多问了,因为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所以晗生拉着张沁儿去池塘边走了走,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池塘里的莲叶已经完全张开了,嫩绿宽大的叶子浮出水面,烘托着几个细小的花苞,带着一些白粉之色。
  “长的很快,居然就已经有花苞了。”晗生打量着池塘,除了这块地已经被修整过,旁边一大片的洼地依旧是洼地,稀泥巴烂地,不适合走动。
  文人似乎总对莲花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譬如周敦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