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2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21。第321章 :见面不识

  悠扬动听的葫芦丝声从宁静的湖面传了出去,迥于其他乐器的音色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附近船只听到后,都凝神静听了会,却发现乐声时而顺畅,时而凝滞,一听就知道是初学者了。
  郑成凯学了半个时辰左右,就把葫芦丝的入门学的差不多了,因为没有曲谱,一首完整的曲子他还是无法吹奏出来,但是凭借着他的记忆,倒是能够吹出大段的曲子了。
  如今的曲谱和后世的曲谱是有很大不同的,就算张沁儿记住了曲谱,也无法写下来给他,所以只好一段一段的教,好在这两首曲调都不算太难,倒也容易上手,其余的则全部靠他自己的记忆和理解了。
  待曲子越吹越顺畅的时候,就听到一道激扬的琴声响了起来,琴声铿锵有力,让人听到就感觉到一股激扬大气的感觉,仿佛赞扬一片美景,又仿佛沙场作战,一股英雄情怀油然而生,热血沸腾。
  附近的船只听到这道琴声时,各种乐器也渐渐停了声响,无一不在静默着聆听。
  船家和船家婆子都是俗人,不同音律,不过常年在这鄱阳湖上谋生,自然知晓文人雅士们的爱好,此时也垂手静默着,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怕扰了客人听曲。
  待一曲散去,犹给人一种绕梁三日的回味之感。
  “真是好琴艺!听曲调似乎是《广陵散》又觉得有些不对。”郑成凯拍手叫好,《广陵散》曲谱已然消失,今世留下的不过寥寥几段,被人当作《广陵散》传唱而已,郑成凯曾经听过,现在一听就知晓弹奏的人应该在《广陵散》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了。
  敢改这种千古绝唱,这胆量可不是一般的大,而听琴声,虽然不知真正的《广陵散》是何滋味,但是这样也挺不错了。
  “船家,赶紧上前,我去瞧瞧是哪位在弹琴。”郑成凯情绪激昂,赶紧吩咐船家,船家自然听从,手中熟练的操纵着船桨,将船只朝那艘传来琴声的大船靠近,不只他们一艘,附近听到琴声的都渐渐朝那艘大船靠近,待离的近了,张沁儿才看清楚那真是一艘大船!比湖面上任何一艘船只都要大的多,并非普通的画舫,而是上面建了两层的楼房,约十来间房间,一看就知道这是适合长途跋涉所用的。
  楼房两旁挂着一串气死风灯,将整只船照的很透亮,门口处也挂着四盏宫灯,宫灯富贵清雅,映着雕花门房,出奇的古朴好看。
  船只还未彻底靠近,郑成凯也还没有来得及发出问候,大船甲板上立着的小厮就声音响亮的说:“我家公子见今日良辰美景,乐声迷人,这才起了兴致,弹奏一曲,只不过我家公子喜欢独处安静,还未各位莫要上前攀谈。”
  直接的拒绝让人恼火的很,有人不依了,站在船头冷声说:“虽然有才,不过也太傲然视物了些!想必人品一般!”
  “罢了,听琴声就知道是清高冷傲之人。”
  “走吧,能听这么一首曲子已是幸事。”
  隔的很近,张沁儿能够听到各家船只上传来的声音,也能够看清楚大船上的小厮,在宫灯下,小厮穿着一件崭新的冰丝绸子衣裳,神态贵气,打扮的干干净净,头发上用一根白玉簪着,看上去不像谁家小厮,倒像是谁家的公子哥了。
  这模样一看就知道是真正有家底有权势的人家,所以大家纵然不悦,也不过暗地里牢骚几句,倒也不敢强求,纷纷离去。
  郑成凯打量了那艘大船片刻,默然无语,见那艘大船渐渐朝湖心而去,才叫船家靠岸,打算回去休息了。
  “以前总觉得古琴弹奏麻烦,哀音缠绵,都是女子常爱的乐曲,所以不耐烦学,今天听了这人弹奏的,才觉得这是真正的琴音啊!”郑成凯望着越来越远的船只,低语说着。
  船只渐渐靠近岸边,岸边灯火通红,已经有不少船只在排队,船家不急,就在边缘等待着。
  张沁儿对古琴不太熟悉,这会儿自然搭不上话,只觉得这样的曲子真好听。
  此时她的心思倒不在曲子上,而在船头甲板上的那名小厮身上。
  总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实在想不起来了。
  待排队上了岸,郑成凯和张沁儿就带着石榴朝客栈走去。
  此时已经不早了,许多不在船上过夜的人都纷纷靠岸回去,倒是热闹了一番,路边上还有不少做生意的贩子,在售卖着今天最后的生意。
  回到客栈,沐浴清洗之后,上床便休息。
  一夜好梦。
  第二日早晨并没有在客栈吃东西,而是打听了附近有名的小食,去吃了几样,因为风光大多在湖面上,所以倒也没有怎么逛了,直接往码头赶去,打算在中午时回到家中。
  因为游玩已经尽兴,所以这回船家划船十分给力,一片扁舟顺风顺水,沉浮在宽阔的湖面。
  红彤彤的日头高高挂起,水面被烈日蒸起一片蒸汽,缓慢上升,渐渐和天上的云彩相融合,人置身在湖面,仿佛身临仙境。
  正午的时候,总算到了昨日登船的地方,郑成凯把船钱结算了,和张沁儿一块儿上岸,就在码头边上叫了一辆两轮的小车,将他们送到郑家。
  在外面游玩了许久,又正是太阳最烈的时候,刚进家门,和林氏打过招呼,就回房歇息去了,郑成凯精力十足,又跑出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午睡醒来,日头已经不再那么炎热,石榴并不在身边,拿着脏衣服给婆子洗去了。
  懒懒的在床上闲做了片刻,不甚清明的脑子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那个大船上的小厮是陆泰宁的!之前曾经见过,难怪昨天看到时,总觉得怪熟悉,又一时没有想起是谁来!
  轻拍了一下脑袋,张沁儿感慨不已,没想到陆泰宁又到江西这一带游学了,还以为这样的大人物今生该是再也见不着了。
  又想到他的琴声如此的好听,其中蕴藏的豪气和锐气昭示着他满腹才情,有着欲要一飞冲天之势。

☆、322。第322章 :准备待客

  乱想了一会,张沁儿梳妆打扮,朝正院走去,寻林氏说说话儿。
  林氏的房门紧关着,小巧和钱儿在外头的凉席上安静的做着针线,一看就知林氏这会儿还没有午睡起来呢。
  小巧看见她,忙小声的说:“今天夫人睡的晚了一些,怕还要一会儿才起身。”
  张沁儿又无要紧事,自然不在意,坐在旁边看她们做针线。
  小巧做的是一面绣花扇子,上面绣着一朵大红牡丹,牡丹底下是碧绿的叶子,在枝上却停着一只画眉鸟,嫩黄的嘴正在啄着花瓣。
  钱儿做的是一个香囊,水蓝色的缎料上绣着几朵白色的栀子花,显得越发小巧可爱。
  庭院的石榴树花开似火,空中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水汽,先前张沁儿并不觉得,但是在湖上待了一天之后,对这种水汽熟悉了,大老远都能够辨别的出来。
  瞧了一会,张沁儿也来了兴趣,知道自己绣活一般,也不敢去绣她们已经绣了一半的,生怕给毁了,见针线篓里还有几样裁剪好的手帕,并未绣花。
  询问这些手帕是否有大用,小巧说:“没有呢,只不过现在天热,多做几个帕子放在身边擦汗罢了,沁儿姑娘要是想做一条手帕,就选一块吧!”
  手帕的料子就有好几样,有滑溜的冰蚕丝,也有纯棉的素布,还有一种湖绿色的轻罗,张沁儿打量了一下,选了那块纯棉的料子,纯棉吸汗,这才实用,别的帕子都是瞧着好看,配衣服出门做客罢了。
  针线活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张沁儿没打算绣太过于繁杂的花卉,只打算在一处角落绣上一丛兰花,大多是兰花叶子,只有一朵盛开,两朵将开未开的花骨朵。
  算是简单的,却也绣了大半个下午才绣了不到一般,里头传来起床的窸窣声音,小巧和钱儿就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轻手轻脚的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张沁儿没有跟着进去,而是继续做着手中的活,待会林氏梳妆打扮妥当自然会叫她进去,或者一块儿出来说话。
  等又绣了一片叶子,林氏就出来了,因为睡足的缘故,双颊气色很好,无需胭脂上妆了,眉眼有种一分疏懒的意味。
  “伯母,你起床啦!”张沁儿放下手中的活,站起来打着招呼。
  林氏嗯了一声,伸头去看她先前的绣活,夸赞了一句:“这兰花绣的不错,都说你不擅针线,我看倒也未必,只不过人懒吧!”
  这是虚夸,张沁儿自然不会当真了,她的兰花单看不错,但是一旦和小巧她们的绣活放在一起,高低立马就见了。
  “趁着现在不热,咱们去院子里走一走。”因就在家中,不打算出门,所以林氏又吩咐小巧钱儿自己去休息一会儿或者接着做针线。
  林氏携着张沁儿,两个人慢慢朝院子里散步着,下午的阳光洒落在身上,不炎热却晒的人暖暖的。
  穿过一丛石榴,林氏就问起这次游湖的事情来。
  张沁儿细细将所见的风景都一一说了,除了隐瞒了自己拉着郑成凯逛温柔一条街的事情。
  林氏听了之后,不由得感慨着说:“这才是真正的游湖呢!上回在人家自家的湖里游玩,就算精致装扮的再美,也失了天然野趣了。”
  又看着张沁儿略小,却显得娴静的五官,笑着说:“好在你年岁不大,还能够有机会出门玩玩,过几年可不太行了。”
  张沁儿含笑不语,她如今虚岁十三,在前世这还是小毛孩一个呢!在如今却是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两个人随便说着闲话,就说到了葫芦丝,张沁儿并没有呆在身上,在外头买的小东西小物件都被石榴收着,就说:“待晚上我再吹奏一曲吧,我会的也不多,总共就那两曲,连个曲名都不知道呢。”
  “在我面前,就别谦虚了,也不用等到晚上。”林氏瞧见竹林中有人影,看着像是石榴,赶紧招手示意她过来,石榴见林氏吩咐,赶紧小跑着过来,待离的进了,才放慢些脚步,省的冲撞了。
  这规矩学的不错。林氏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才吩咐:“你去房间里把你家姑娘的葫芦丝拿来。”
  “哎!”石榴应着,又转身小跑着去拿东西了。
  不多时,石榴就拿着葫芦丝来了,张沁儿新得的乐器也颇爱,又将《月光下的凤尾竹》和《梁祝化蝶》这两首曲子吹奏了一遍。
  新奇的乐器配上新奇的曲子,吹奏出一种别样的风情来,乐音欢快,林氏的心情也不由得随着乐音变得轻快而喜悦起来。
  悦耳的曲子从竹林中远远的传去,悠扬的声音令整个郑家的下人们都能够听到,不觉放慢了手中的活,竖起耳朵聆听了起来。
  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刚吹奏完,林氏就夸赞着:“这曲子若是夜晚在这竹林中吹奏倒是十分不错。”
  张沁儿一听,就抿嘴笑着,知道林氏也是通晓音律,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却也明白这份意境了。
  “这曲子果真有意思,我听许多讲缠绵感情的曲子,都哀婉动听,长情中带着一份伤感无奈,倒不似这首曲子,既能够给人一种欢快喜悦的感觉,又能够让人感受到曲子中的美好感情。”
  张沁儿暗笑,葫芦丝的音色本来就偏欢快,再加上这曲子有一种傣人的风味,自然越发欢快了。
  因为张沁儿会的曲子不多,谈论几句之后,也就不再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