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3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愿再提这件伤心事,杨氏岔开话题:“你家乐儿还比我家沁儿大上那么几个月呢,你应该有打算了吧?”
  冯氏知道她的心意,自然不再提沁儿的事,但是问到乐儿身上,她顿时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苦恼的说:“我哪里有什么打算,先前乐儿说不想嫁,闹着将那些媒婆都赶出去了,得罪了好些人,现在都没人上门提亲了。”
  杨氏倒是知道些张乐儿的心思,说:“乐儿长的好看,一手绣活又好,自然心高气傲,我看她是想嫁到县城,你得选些县城的。”
  冯氏叹气,知女莫若母,她哪能不知道这些,却无奈的说:“我家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虽说可以稍微高嫁,但是太好的人家,却未必看的上咱家呢。”
  还有一点冯氏没有说,张乐儿喜欢的可是刘氏商会的少爷!
  这等身家,简直是云与泥的差距,说出来,真是自己丢脸了。
  两个妯娌就着女儿的亲事,感慨了一番,抱怨了一番,最后自然没有什么结果。
  等到彼此都要去做事情了,杨氏才起身,说:“罢了,说起来我还真舍不得沁儿,且再多留几年罢,没准等明年她哥哥考中了秀才,那也算是秀才妹妹了。”
  杨氏哈哈笑着,算是苦中作乐,有了秀才妹妹这个头衔,好歹能够找一些好的人家了。
  冯氏也衷心祝福:“你放心,晗生那么努力苦读,又拜了何山长为师的,我看一个秀才肯定是不止的,你就等着做举子、进士的娘吧!”
  “承你吉言!”
  冯氏想了想,就说:“要是明年晗生真考中了秀才,到时候我家的地也挂在晗生的名下吧,这样也好省些赋税。”
  这样的小事,杨氏自然一口应下:“这个自然,你也别急,我看你肯定也是舍不得乐儿早出门的,横竖她们姐妹两个都还没有及笄呢。你且再努力一下,没几年家里情况好了,自然也能够找一门好人家了。”
  又说:“其实依着乐儿的意思,嫁到县城里也好,如今她莲儿姐就在县城,县城离咱们这里又近,来回也方便。”
  冯氏点头,说:“这个自然,乐儿她绣活绣的好,但是可不是一个能下地的人,要是把她嫁到普通的农家,还不得心疼死我。”

☆、409。第409章 :怀疑

  一场大霜降落后,草木越发枯萎,天气也寒冷的不像话,空气湿冷刺骨,穿着厚重的棉衣站在门外,都得打着寒颤,抖个不停。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学堂大多也提前放假,夫子布置了诸多作业,让学子们在家完成。
  所以张志仁得知消息后,就去县城将晗生永安接了回来,顺便买了大量的猪肉和菜蔬,以及日常用的杂物。
  县城的宅子正式空置下来,第二天马春花就过来了,旧话重提,依旧是要借宅子,张志仁想了想,还是冷着脸拒绝了。
  马春花闹了一阵,但是看张志仁态度坚决,她也不敢闹的太过了,最后只得骂骂咧咧的离开了,一回到张家老宅,就开始在连氏她们面前说张志仁和杨氏他们的坏话了。
  这回谢氏倒没有附和,完全无视马春花,因为她也听说了,若不是有郑成凯帮衬,刘知县就不止让他们交一百两孝敬银子了。
  看在银子的份上,张志廉和谢氏私底下商量过了,不管怎么样,和二房的关系不能闹的太僵,否则郑成凯不帮着他们,刘知县一句话,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张志廉不像张志仁那般仁义,记着亲情,他和谢氏本质上是一样的,最是吃不得亏,马春花一家过来后,虽然时常从张志仁和张志礼家顺一些东西过来,但是总的来说可是天天住在张家老宅,这日子一久,摩擦自然就多,张志廉已经有些不满了。
  这日,马春花依旧不依不饶的说张志仁坏话,张志廉就忍不住了,说:“大妹,眼看着你到这里也快半年了,你们啥时候砌房子搬出去?”
  马春花一愣,马上哭丧着脸哀嚎:“大哥你这是嫌弃我?要赶我们走?”
  张志廉整张脸都黑了,冷下声音说:“别给我哀嚎,让你砌房子,还是嫌弃你?”
  别给脸不要脸了!
  马春花还要说什么,但是张老头也开口了,他也觉得张志廉说的对,李财宝已经不小了,是该独立门户,整饬一些田地,过两年也该说亲家了。
  “你大哥说的对,眼看着现在是农闲,村里还有许多人手空着,你们要是决定砌房子了,就让你大哥出去安排人烧砖,把地基给挖出来,等明年开春后,也好住进去了。”
  马春花看了李先勇一眼,李先勇眼中有些复杂,一方面,作为一个男人,他也是很希望有自己一个家的,但是一方面又想呆在张家老宅,毕竟在这里啥事都不要做,有吃有喝,还能够随便他去县城玩耍。
  要是自己一家搬出去了,肯定不能再这样白吃白喝,一切都得靠自己。
  想到这里,李先勇有些下不了决心。
  “爹,我们这样的情况,以后的日子……”马春花知道一昧的哀嚎没用,只得可怜兮兮的看着张老头,试图让他掏银子出来。
  “先勇如今赚的钱也不少,你们省着些花,这日子总能够过的不错。”张老头没有松口,这些日子李先勇时常去县城,每次回来,也都会拿不少东西。
  但是张老头是本份的人,对于他来说,他宁可李先勇别给他们买那些贵的要命、又没有必要的东西,而应该把钱攒起来,以后砌房子、买地、娶媳妇等等,都是要花钱的。
  听到张老头说李先勇的钱,马春花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转头看着连氏,撒娇的喊着:“娘……”
  连氏本就喜欢这个大女儿,被她这么一撒娇,心里顿时觉得开心,仿佛自己又回到年轻的时候,几个孩子都绕在膝下欢笑,于是替马春花说话:“你们来了这么久,是该独立门户,不过这砌房子置办田地的事情,也不用担心,不是还有三个哥嫂吗?急什么?”
  这话的意思就是让张志廉三兄弟负责了,马春花露出一抹笑容,伏到在连氏怀里:“还是娘最疼我了。我常常和先勇财宝说娘最好了,所以上回先勇得了银子,就给娘买了一条狐皮坎肩呢!”
  提起狐皮坎肩,连氏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了,马春花说的不错,上回李先勇带回来的狐皮坎肩可真是好的很!
  上好的狐狸毛,摸起来舒服的要命,特别看上去特别贵气大方,连氏穿上后,就特别喜欢,每次别人进来说话,她都要穿着显摆一下。
  看马春花把连氏哄的开心了,张志廉和谢氏的脸色都不太好。
  等从连氏房间里出来,回到自己房间,谢氏就皱眉抱怨着:“娘现在真是越来越糊涂了!咱们家的钱可都是俊峰俊杰的!她一个出嫁多年的女儿,算什么?娘要我们帮她养女儿也就罢了,现在还养了女婿和侄子了,都养了快半年了,也不晓得还要养多久。”
  嘴里抱怨,心里则想着,只要连氏不在了,她肯定就翻脸不认人,想占她的便宜,做梦吧!
  张志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上了年纪后,他也畏寒的很,第一场霜后,就早早的的烧了火炕了,此时屋子里很是暖和。
  “算了,少不得要出点血!原本想着二房三房能够出多点,这样咱们也用出多少,面子也好看,谁晓得老二和老三咋的一下子就变了。”
  谢氏不屑的撇嘴,就马春花那贪婪的性子,就是圣人也得变了!
  她倒是很理解张志仁和张志礼的。
  忽然想起上回李先勇送给连氏的狐皮砍价来,谢氏眼睛一亮,盯着张志廉,紧张的说:“你说你那妹婿是不是……那个?”
  “哪个?”
  “就是小偷啊!”
  张志廉瞪眼,不可置信,嘟嚷着:“说什么呢?这话也能乱说?”
  “我乱说?”谢氏气的双手插腰,将以前那些疑惑一股脑的说了出来:“他要不是小偷,他哪里就有钱买这么些贵东西?你也不瞧瞧他们一家穿的是什么衣服!那成衣质地好的不像话也就算了,并且有的还小了大了啊!你是男人,心不细,我仔细观察了好久,发现那些衣裳都被改过,改的那人手艺不好,针脚明显的很,应该就是你妹妹弄的,你想啊,要真是自己赚的钱买的,那能不买更合适的?”
  “还有那狐皮坎肩!那东西我以前问过价了,好的要十来两银子,差些也要个五六两,娘身上的那件毛色算不错了,至少也得七八两!这么贵的东西,你妹婿说送就送了?要是你,你舍得?”
  听到这里,张志廉也有些怀疑起来,毕竟李先勇常常拿东西回来,却没怎么拿钱回来。
  谢氏还在说:“二房的钱比咱们家多吧?他们家也不过用兔皮做件衣裳而已,这狐皮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买的下的!”
  张志廉沉着脸,想了好一会,才说:“这话你先别说出去,要是弄错了不好。”
  谢氏点头,这些都是她的猜测,虽然她觉得是十有八九差不离了,但是连氏站在马春花这边,又得了马春花的好处,她要是说出来,没准还里外不是人了。
  她何必讨这嫌!
  不过她得提醒张志廉:“我说当家的,要是你妹婿他真是那样,那更得让他们家砌房子搬出去了,不然以后出了事,咱们可就受到牵连了。”
  张志廉点头,他原本就对马春花一家感到厌恶了,现在听了谢氏的话,越发觉得这一家人留不得。
  下了决心后,张志廉就时常找张老头谈话,两父子商量着村里哪里还有空地,适合砌房子等等。
  最后选中猪头岭的西边,那边空地较多,也离张志仁和张志礼家比较近,可以彼此照顾,选定后,张老头就擅自做主了,张志廉则开始找村里闲着的村民烧砖挖地基,趁着冬闲忙活起来。争取开春让他们一家搬出去住。
  马春花一家见状,知道没法子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是好歹得到一个大房子,还是很高兴的,于是马春花一家三口天天到工地头看情况,因为是自家的房子,难得的动手帮帮忙。
  张志仁和张志礼自然也得了张老头的吩咐,拿出部分银子来,因为是张老头开口,两兄弟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再者张老头比连氏可好多了,至少说出来的银子,都是让人能够接受的。
  张志仁因为家境较好,主动多给了二两银子,这才让不满的马春花脸上笑容多了那么一丝丝。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榨糖作坊已经熬出一万多斤红糖了,张志仁打算将第一批红糖发货到府城去。
  因为晗生永安都不需要读书了,所以这回带着两兄弟一块儿去,让他们也多增长些见闻,叫了车马后,方家人和崔家兄弟都帮着将红糖搬到车上去,去年习惯用竹筐装货,所以需要从村民手中收购一批竹筐,这也算是成本,再者竹筐容易占地方,不太方便。
  所以今年张沁儿想出一个法子,用麻布袋装货,由于怕红糖因为保存不好而融化,所以在麻布袋的内里,缝了一层薄薄的油布,封口也用粗针缝的紧紧的。
  用这种改良的麻布袋装货,既不会让红糖潮湿败坏,又能够装许多货,比起先前的竹筐好的多。
  因为何家在府城码头,所以这次除了带上货物,还带了不少富足村的特产干货,以及自家酿的葡萄酒。
  今年酿造的葡萄酒特别多,所以给何家带了十坛子去。
  杨氏领着张沁儿和福儿目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