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刻意停顿了一下。满座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杰嫔天真烂漫地拍手笑道:“还真是呢。林贵人活泼,何常在乐天,纳兰小媛沉静,欧阳贵人冷艳,说是春夏秋冬,只是贴切了!”
凯婕妤以手托颔,也点头道:“不说就不像,一说还真是的了。我们就是不若路妹妹察人敏锐,交往这么多日都有了些感觉,就是概括不出来。”
二人一说,连皇后都信了几分。满座就更是啧啧称是了。
而这场讨论的直接关系人——四位秀女——更是神色各异。
凝云微微观察她们——林若熙一张俏脸写满了不屑,嘴里还嘟囔着什么,似乎不喜欢这种比喻;何溥畅看上去却觉得新奇,微笑地瞧着凝云;纳兰婉依神色涣散,好像并不关心封号这种琐事;欧阳流莺眼中带着得体的关注与严肃,昂首听着旁人的回应。
佳容华见无人反对,便站起来道:“路姐姐的话正是,这四位妹妹正有此特点。可这次以‘春、夏、秋、冬’为号,以后‘日、月、云、雨’也可用了,改明儿再晋新人,叫‘花、鸟、鱼、虫’好了,这不是太过儿戏了吗?”说罢似是自己也觉得有趣,哈哈笑了起来。
众人一听,也觉得有理。是啊,什么春贵人秋小媛的,听起来是不太象话。
皇后闻言,也找到了漏洞似的,皱眉道:“况且,封号贵在歌咏其人的德、容、言、工,怎可凭性格就赐号呢?也太轻率了。”
作为最高决定者,龙胤一直未言语,眉宇间的笑意却一层浓似一层。他含笑地瞧着这场辩论,让人觉得有些神秘古怪。
凝云竭力克制自己,不去猜想龙胤的意图。她怕自己会瞻前顾后,不敢继续下去了。
“皇后娘娘和容华妹妹误会了。首先,臣妾只说四位妹妹可比作四季,并未说就以春夏秋冬为号。其次,虽然以性格为凭来赐号未有先例,但意义之深远,不亚于德容言工。”
“你倒说说看,何来的深远意义?” 皇后嗤之以鼻。毕竟只是二十左右的女孩,装了一会儿端庄便耐不住了。
“古人有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如今新年将至,皇上得‘春、夏、秋、冬’四姬,是天佑天朝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新岁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正是圣上英明动天!”凝云一语有理有凭,且甚是动听。
龙胤尽管心中还对她存着气,也不得不暗赞她才思敏捷。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出自《左传》,本是贬义,是说反话。冬季太过寒冷,才说“无愆阳”,即没有过于温暖的太阳。夏季太过炎热,因此没有寒冷。后两句也如此。然而她将这四句话妙用在这里,倒是因了语境不同,转化为褒义了。
他的笑意本来又要舒展开,却在眼角里瞧见凝云在悄悄地观察他,于是故意又皱起了眉头。
“妹妹的心意倒是甚好,”皇后无奈道,“那么可否请妹妹明示到底是以什么为号?”
凝云微微一笑,像是好戏即将要开场似的,清声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臣妾就先从林贵人开始。春者,万物始之时也。所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从古至今无数文人用‘芳菲’来代喻春季,盖其义作‘美盛的花草’。臣妾还读过‘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这类的诗句。由此可见,‘芳’是春之美极。而林妹妹柳眼桃腮,明艳青春,正是‘芳’之注解。”
一番话下来,众人都是啧啧称赞,只是这赞的,也不知是林若熙的貌,还是路婕妤的识了。
身边的洛贵嫔也来了兴头,眉眼飞扬地道:“可不是么?‘芳’有美德之义,也不负德言容工了。”
六 四时佳人(3)
杰嫔性急,抢着喊道:“那何常在呢?”
凝云抛去一个感谢的眼神,清了清嗓,朗声诵道:“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话罢,她故意停住了,卖关子似的瞧着底下。果然,不知谁接了一句:“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正是。何妹妹眉若夏之远山,苍翠而欲滴,兼有生性天真无暇,一个‘晴’字正衬她心地澄澈,一尘不染。”
“还有呢,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小时被那恶毒先生逼着背的,没背错吧?”杰嫔兴冲冲地接道。
这话说的烂漫好玩,帝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眼见一场沉闷的宴会在凝云巧妙点染之下,成了妙趣横生的赛诗会,龙胤欣喜之余更是佩服,皇后气愤之余有些兴奋,佳容华嫉恨之余更是害怕。皇后刚想站起来说些什么,佳容华轻按住了她,开始了新一轮的窃窃私语。几句话后,皇后低声唤来了霁月,吩咐了几句。很快,在别人未察觉的情况下,霁月悄悄离开了宴席。
这时凝云已说到了“秋”,这一次她干脆不说出心目中的封号,只逗得后宫嫔妃们以诗相逼了。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这是杜甫的诗句。人人都言秋日朴素自衿,‘素’好吗?”凯婕妤道。
“凯姐姐提议甚好,但臣妾心中的却不是这个。人言秋乃‘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清’……”
“那么说来,是‘明’还是‘清’呢?”
“我瞧‘清’更佳。”黎芬仪虽与皇后和佳容华一派,站在凝云的对立面,但也被此情此景感染了,“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嘛!”
“本宫倒觉得是‘明’更好,”皇后这一开口,恐怕连她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然而话就这样说了出来,“就字来讲,它的意义较‘清’更大气,更丰蕴。”
凝云几乎已经知道事情成了,恭敬道:“娘娘所言极是,秋天有‘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之称,秋山明净而如妆,若美人之修眉,讲的就如纳兰妹妹一样。”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可不是嘛!”洛贵嫔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典故与此有关。”凝云笑道,“汉朝王昭君出塞时,被封为‘明妃’。昭君牺牲一己之幸福,为国谋得了和平安康,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天朝强盛,即使是汉朝最盛之时也不及天朝七分。纳兰妹妹容貌沉鱼落雁不说,性格也若昭君一般娴静文雅。圣上再得一‘昭君’,更是安国定邦之兆。”
于是皆大欢喜。
龙胤又一次用惊讶而佩服的目光来审视凝云,登时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假装耿耿于怀了——她实在是个如此让人惊喜的女子啊。
他亲政数年,大大小小的宴会开了无数,却没有一场如今天这样气氛活跃,格调高雅。而这些,全是因为她。
“臣妾不敢再吊皇上、皇后娘娘和众位姐妹的胃口。欧阳妹妹是大家闺秀,读的书怕是只会比臣妾多,不会比臣妾少。直说的话,臣妾以为‘瑶’字最合适。”
“怎么讲?”皇后疑道。
“试问娘娘,冬日时何物最众?”
“这——自然是雪了。”
“正是。雪白如玉,唐代元稹说‘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更有人将雪降比作是‘天地无私玉万家’。欧阳妹妹晶莹如雪,肤白如玉,真真是个颜如玉的美人儿。书中‘琰、玙、琼、璐、瑛、琳、瑾、瑶’字皆指美玉,臣妾以为‘瑶’字音似‘窈’,有窈窕淑女之义,故而最佳。”
龙胤觉得自己再也端不住了,拍手笑道:“好一个‘芳、晴、明、瑶’!这四字各有特色,意味深远而别具新意。朕这就下旨,从此,这就是你们四人的封号!”
见四人还愣着,皇后提醒道:“还不快谢恩!”
四人连忙起身谢了恩。
春夏秋冬终于是解完了。然而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凝云重又站起,笑道:“值此佳事,臣妾欲赋诗一首,以飨圣听。”
龙胤闻言一怔。凝云知道他是想起了两人感情还好时,他便常作些小诗来取悦她,逗她一笑。
如今,她却要用诗来重夺他的欢心。
“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红烛秋光画屏冷,轻罗小扇扑流萤。
六出飞花入户时,旋扑珠光过粉墙。
四时更替奈不舍,昼夜流转本无定。
日洗凝露徐徐散,薄云何堪羡月明。
柔晶作水盈盈苦,惟愿霁消晴飞丝。
云散宵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前四句是咏春夏秋冬四季,放在这里,便成了赞四姬之语了;而真正的玄机,是在后四句。字字是影射二人当年以“日”“月”对诗,当时龙胤为日,凝云为月。旁人或许糊里糊涂,听不明白,但龙胤却是明白的——她这是叹自己不过“薄云”一朵,哪里有资格去“羡月明”呢?若“日”厌倦了这朵凝云,凝云也不愿纠缠,只求化作“情丝”,还“日”一片澄清的天空。
诗应由心生,而凝云昨夜苦思时,心中念的却是自己的目的。没有了诚心真情,是不可能写出好诗来的。这一首正是如此,文法艺术均是平平,只不过龙胤心中有回忆提点,闻诗忆起了二人当时的郎情妾意,才会感动罢了。
凝云蹙眉瞧着龙胤的表情从佩服转为复杂,继而由复杂转为怜惜,最后由怜惜转为了柔情,她也情不自禁地含了泪水,施施道:“臣妾一时技痒,若有失言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龙胤忆起她往昔的情,再加上今日的才,爱怜还来不及,又怎会怪罪呢?他一双英目此刻脉脉含情,眉间都透着感动,他站起身来,朗声道:“唐代太宗有萧昭容,中宗有上官昭容,均是才貌双全。如今朕有昭容如斯,不逊于古人了!”
☆☆☆☆☆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
六 四时佳人(4)
一语惊众,皇后和嫔妃们都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跟随龙胤多年的小长子倒是先明白了,乖巧地对着凝云作了个揖,恭敬道:“奴才恭喜娘娘复昭容之位!”
此言一出,细察座下各人的表情神态可是有趣——皇后自然是铁青着一张脸,气急败坏的样子;佳容华心中的恨恐怕是不会比皇后少,然碍于位次,不敢太过明显,因此也假笑着;黎芬仪与皇后同仇敌忾,为掩盖气愤的表情装作低头吃着;洛贵嫔素来与皇后走得近,然而敬佩路昭容为人,因此只是微微举杯,表恭贺之意。
凝云此刻的眼中却只有龙胤。
二人默默的对视,似乎都明白彼此眼神中传达出来的意思。
她只感觉自己幸福的要融化了一样,虽然这样的结果她已经料到,但真的发生了的时候,她仍然觉得心砰砰跳着,如同刚刚进宫时的自己。朝那个英俊的天子望去,她心道,好了,他会重新喜欢我的,一定会的。
以后的事情谁都不知道,或许某一天,他就又会听信人家的谗言,或者干脆对她厌倦了,再一次抛弃了她。但至少现下,他又是爱怜她的了。
以后的事情,凝云不愿再想,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