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回 抢购一空】………
孔先生磨好墨水,已是成竹在胸,手握毛笔在纸上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告示文稿一气呵成!
让我们来瞧瞧孔先生写的告示内容:
卖鹅告示
呜呼白鹅,来自外邦;
体毛如雪,红鼻黄掌;
肉嫩鲜美,骨脆生香;
食肫补气,吃肝血旺。WEnXUeMi。CoM
呜呼白鹅,最有营养;
常吃延寿,不得脓疮;
鹅血健脑,鹅汤润肠;
养心舒胃,肝强胆壮。
呜呼白鹅,读书儿郎;
常食其肉,多喝其汤;
耳聪目明,考试不慌;
之乎者也,过目不忘;
呜呼白鹅,品种优良;
烧炖煨煮,塞如仙汤;
女吃美容,男吃体强;
老少皆吃,生活小康。
呜呼!此鹅乃是外邦进贡优良品种也!著名的小算师,因经常食用,头脑聪慧,上能算天文,下晓知地理,阳能神机妙算,阴能替鬼伸冤,累助官府破案立功,为民排忧解难……君子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小算师甚是体恤乡邻,如此珍品不忍独自享用乎!现向父老乡亲优惠出卖,望各位乡邻欲购从速者,莫失良机也!
接着,孔先生手不停笔,照此样本写第二张、第三张……一气写了五十张才罢手。老先生停下笔后才发觉夜过五更,顿感上下眼皮打架,头脑昏昏沉沉。于是脸不洗,衣不脱,一歪身躺上床,赶紧入梦乡。
第二天,丁大吃过早饭便来到孔先生家。瞧见孔先生睡意未醒,一脸霜打秋茄疲惫的样子,知道先生昨夜写告示下了不少心血!于是,拿起孔先生桌子上厚厚一叠写好的纸张,向老先生谢了又谢,然后告辞回家。狗蛋母亲接着,抽出一张从头至尾细细看了,脸上渐渐露出惊喜。本篇开头曾介绍过,狗蛋妈生在大家,从小受家风文化熏扰,识得些文字,所以对孔先生写的内容尚能瞧出个眉目。果然,女人瞧后,对孔先生的文辞赞不绝口。马上吩咐丈夫出外邀上几个村人,带上孔先生写好的纸卷和早已熬制好的浆糊,去邻近各村张贴。
一天工夫下来,小算师家卖外邦鹅的消息便像过山风似的吹遍周围几十个村庄。有些村庄没有一个识字断文的,村人便去请一位先生来村给大家对着告示指点。当人们明白告示上所写的内容后,庄稼人心下便合计起来:什么肉嫩脆香,吃了身强体壮!咳,咱庄稼人天生就是一副铁板身材,只要一天三顿白米饭吃饱,挑个二百斤小担保管唱着哑哑油一路小跑。至于说到女人吃了漂亮,更不适合庄稼人的口味。常言道:丑女贤妻家中宝,美貌妻子愁烦劳!庄稼人看重的是过日子,谁也不想把“家中宝”变成了“愁烦劳”,这不是吃饱饭撑的自讨霉头倒。
看来孔老先生是从群众中来,没到群众中去,虽然身处乡村,却是两耳不管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对庄稼人的心思没摸透,可惜费了许多心血,写出的文辞却与庄稼人的心思不合拍。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孔先生的功劳,如先生写了读书儿郎若吃了此鹅肉,读起书来过目不忘这句话就极有号召力,引起许多村人关注。
要知道,望子成龙是天下做父母的天性!只要有什么东西对孩子读书学习有益,家里就是一贫如洗,砸锅卖铁也要弄些来给孩子补脑。因此,一些商家便是瞅准这个赚钱的机会,专门开发出如脑力丸、聪明液、开窍囊、益智膏,还有蚂蚁腿、王八爪、冬天虫、夏日草,又从外国引进的黑桃三、挺胸一号、脑白玉、不锈钢搭档等五花八门的营养产品,铺天盖地的宣传如何如何强体健脑!直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让人觉着只要孩子吃了这些营养品,立马变成文曲星。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些做父母的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攒下几个银子,全开销在这劳什上。要知道,孩子们吃了这些营养品,如果真像商家所吹捧的那样,倒还值得。然而情况并不是如此,孩子们吃过之后,不但不像商家拍胸脯保证那样有效果。甚至有的孩子吃了,自以为大脑有了营养,不需要再吃“三更灯火五更鸡”那份苦了。于是,躺在营养品上睡大觉,学习一点不用心了,结果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然而,尽管如此,做父母的还是不信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要听到市面上出现新的营养品,依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借钱背债也要购买点回来。生怕孩子大脑缺少了营养,将来跳不了龙门。真正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呵!
如今村人听说告示上写着,学童如是吃了外邦进贡的优质大白鹅:笨头脑变聪明,读书识字过目不忘。大家吃惊不小,三人一团,五人一处凑在一起议论:乖乖,这外邦出产的畜生真是太神了!怪不得小算师上懂天文,下知地理,阴阳八卦,无所不及,神机妙算胜过刘伯温、诸葛亮哩。好家伙,原来这小子是闷头驴偷吃豆腐,天天吃着从外邦进贡的大白鹅,还不聪明么!照上面所说,就是蠢猪笨驴吃了也能变成狐狸精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不休。一些家有孩子正在上学堂的父母可就留了心,夫妻俩听完议论,回到家中便商量起来,决计去购买外邦大白鹅。于是,女人下厨给丈夫准备好干粮,男人便带上银子星夜赶往二十头村,生怕去迟一步,大白鹅全叫别人买去了,只能眼睁睁望着别人家的孩子吃了外邦大白鹅,头脑变聪明,读书上进,将来取功名成龙成凤出人头地。而自己的孩子,因为没吃上大白鹅,头脑糊涂,读不进去书,一辈子只能当个修地球的庄稼汉,岂不可惜!
因此,丁大带人贴完告示刚回到家,还没顾上歇脚,就听见有人上门直嚷着要购买大白鹅。于是,丁大和狗蛋忙着进屋捉鹅。狗蛋妈负责过秤。客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直忙到下半夜才断客,几间大屋塞得满满的大白鹅一下子卖去了大半。
(看小说到顶点。。)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一百一十二回 致富动心】………
一家人点数碎银子又忙碌了一个时辰,终于架不住疲困,草草填了下肚皮,上床安歇去了。WeNXuEmI。cOM可是闭上眼一个梦还没做周全,就听见大门被捶得咚咚响,外面有人起早赶过来购买大白鹅。没办法,丁大夫妻只好起身下床接待,没敢叫醒狗蛋,担心宝贝儿子累坏身子骨。
然而,等到狗蛋早晨醒来时,家中剩下的鹅只早已被来人抢购一空。一些人依然围着狗蛋的父母不住地央求,希望给想想办法,再弄些外邦大白鹅卖给他们。那怕是卖个鹅爪带回去也好,不然回家不好向妻儿交差。因为这些人之所以没卖到鹅,全是早晨睡懒觉来迟了一步,鹅只全叫起得早的人赶来买光了。眼下一个个急得抓头搔耳,愁眉不展。
狗蛋瞧见这阵容,心生一计,便将母亲喊到一旁,附耳叮嘱一番。女人随即将丈夫叫过来,依着儿子的吩咐,要丁大去村中养鹅人家弄上十几只鹅来,应付家中的来客。丁大一听,觉得此主意不错,马上挑上箩筐出门去了。
这边,狗蛋妈安抚大家不要焦急,丈夫这就出门去进外邦大白鹅。众人一听,松了一口气个个眉开眼笑。半个时辰后,丁大转来,箩筐刚下肩,大家便等不及一起冲上前,一人抓一只鹅,紧紧的攥在手中。搞得狗蛋家中鹅叫声连连。等打发人离开后,丁大夫妻整理一大堆碎铜钱烂银。最终确认,比先前估算要多赚三两银子。二人禁不住脸上乐开花。
可是还没等乐个够,外面又有一人闯进屋来,开口就要买鹅。听说鹅已被抢购一空显得很是失望。要知道,这家伙是城里一个“老鼠会”小头目,也不知从哪儿得到信息,起早赶来,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小算师家门,没想到还是来迟了。没办法,怎不能就这样大老远跑来空着手回去!最后只好花几吊钱将狗蛋妈还没来得及打扫的几间关鹅房间里落下的鹅毛全给收拾去,不想回去经过传销一捣腾,居然发了一笔横财!
以庐州城为圆心,以二十头村狗蛋家为半径向东划圆圈,就能划到有个叫廾岗的村落。这几年,随着庐州城向东扩展,叫廾岗村民们沾了不少光。一些头脑活络不安稳的村民瞅准机会,跟城里人学习纷纷办起了小生产作坊,专门给城里官办的大作坊生产配套用品,大把大把赚了些许银子,比起祖辈们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散一亩三分地赚的钱不知要多多少倍。于是,廾岗村便出现了一些不种庄稼不流汗,夹个小包城里窜,地主不像地主,流浪汉不像流汉,成天吃香的,喝辣的新贵一族。
新贵一族的出现,叫不少村民瞧着眼红。可是大多数村民伺弄黄土地惯了,视土地为命根子,要是叫他们丢下土地去干其他差事,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习惯上都难以接受。再说,那些新贵们的日子也不是人人都过得舒坦,有的人发了财衣锦还乡到处风光,可是没多久就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最后背了一**债,只好又回到田头劳作。
看来干什么行当都不容易,要冒风险!唯有这田里种庄稼稳当。村民们每当看到没落的新贵总是发出一番感叹。不过感叹归感叹,望着新贵们穿戴时髦,生活舒坦,花钱不心疼,特别是将自家的茅屋翻盖成秦砖汉瓦的小楼,村民们还是羡慕不已,眼红得要命!别说一般村民经不住诱惑,就是村上最有头脸,吃半个皇粮的保甲大人也眼红得不行。
自从村上冒出了新贵,确实让保甲大人始料不及,耿耿于怀。因为多少年来,保甲大人一直是村中有头有脸有影响的人物。在所有村人面前权贵不容侵犯,村上人谁见了保甲大人不是点头哈腰,客客气气。要不然稍有不慎,得罪了父母官,今后小鞋可有得穿。然而,现如今冒出的新贵一族,对保甲大人的权威构成了挑战。他们仗着和城里人打交道,见了世面,就对保甲大人表现出“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的态度。平时见到保甲不再是毕恭毕敬了,相反保甲见到他们反而要放尊重些。
最不能叫保甲容忍的是他们兜里有钱,引得村人把他们捧为座上宾,把保甲反而冷落了。这也没办法,这年头有钱便是大爷!你保甲虽说吃上半个皇粮,一年薪俸不及人家半个月赚的银子。有钱是胆,一切向钱看,人家当然不再以你马首是瞻,这叫保甲大人在村人面前丢了不少面子。
保甲窝了一肚子气,可表面上还不能发作出来,要不然人家会说你是得了红眼病,见不得人家富。保甲毕竟是村中的人物,眼见一些自己瞧不上眼的家伙,跑城里捣鼓捣鼓都发了家,自己怎么说也算个人才,难道就这样让他们骑上自己的头,受他们的鸟气。保甲越想心里越不是个滋味,经过反复斟酌,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头上这半顶乌纱帽不要了,也学着人家开作坊搞发家致富。
可是保甲过去从事是管人的差事,对于如何向村民发号施令倒有一手,而对于如何经营作坊确是个外行。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