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菩萨出于女性的细腻思维, 考虑到吐蕃即将会有众多的尼姑信女,尽派些光头和尚

  大老爷们去, 气氛过于严肃,剃度僧尼也不那么方便,于是便增派了女神白度母一

  同前往。

  白度母的到来, 传法队从性别单一变成了男女混合,天竺佛教密宗入蕃男女混

  合传法队也就正式宣告成立。

  有的看官定会指责在下,尽管是写神怪小说,但也不能编造得太离谱,搞什么

  男女混合, 亵渎佛教呀!啊呀呀!这个罪名,在下可担当不起!请注意,在下说的

  是密宗,“无上瑜伽密”就有男女双修的双身佛(俗称欢喜佛),因此勿需大惊小

  怪,何况这位女性又不是来修双身佛的。

  白度母居住在神仙界,生活条件优裕,三十多了,仍然皮肤白皙, 风韵嫣然,

  她那轻盈的身影和甜美的声音,在荒山野岭间驱走了旅途寂寥。

  这支男女混合传法队后边, 跟着两匹驮马,由一个比丘僧和一个小沙弥照料。

  比丘僧20来岁,受戒习法,也懂得一些飞升遁解之术。他长得天庭饱满,面色黑红,

  路上负责照料水晶马。 小沙弥俗称小和尚,年约十六七岁,光头圆脸,模样还象个

  大孩子,他的任务是看管海螺马。

  海螺马驮着几个胀鼓鼓的经箧, 里面装着全部记述佛祖释迦牟尼生前言教的

  《丹珠尔》 佛经和一些阐述佛经要义的经典大论,那是红袍尊者讲经说法的教材。

  此外,海螺马还驮有舍利金塔和鼓钹、海螺等法器。

  水晶马驮的是佛祖赐给莲华大师的吉祥八宝。 说起这吉祥八宝,那可了不得,

  它是佛陀的化身。到底是那吉祥八宝呢?

  一曰宝伞,乃佛陀之首,象征佛陀教诲的权威。

  二曰金鱼, 乃佛陀之眼。金鱼自由自在地游于水中,象征超越世间,自由豁达

  得解脱。金鱼还象征慧眼,因为金鱼的眼睛可以透视混浊的泥水。

  三曰莲花,乃佛陀之口,象征修成正果的最后的目标。

  四曰宝瓶,乃佛陀之颈(喉咙),内装宝石和圣水,瓶中常插孔雀毛或如意树,

  象征灵魂永生不灭。

  五曰白海螺,乃佛陀之音。白海螺是大贝壳的一种,加工后作为佛事吹奏乐器,

  表示佛陀说法,如海螺之音,远扬三千世界,回荡不息。

  六曰胜幢, 乃佛陀之身。胜幢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军旗,后被佛教借用,表示消

  除魔障, 修成正果的胜利旗帜。胜幢大部分由丝制成,也有用人皮制成的,旗杆尖

  顶常塑有巨鳌和乌龟等动物的头形。

  七曰*,乃佛陀之足,象征佛陀教义的传播。古印度在轮轴上装上锐利的刀,

  凭借其在地上旋转的动力以杀伤敌人, 轮是古印度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后被佛

  教用来作为佛法无坚不摧的比喻, 意味着佛陀说法即转*,无碍无边,消除众生

  烦恼邪惑。佛陀说法不停,如车轮碾转不停。

  八曰吉祥网, 乃佛陀之思维。表示佛陀妙思深邃,代表有关宇宙的所有理论和

  哲学,跟随佛陀之思维,就能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珠。

  你说这八样宝物厉害不厉害!

  山势嵬巍,山道陡险,越往上爬,空气也越稀薄,尽管这支男女混合传法队大

  都是半神半人, 但他们也得靠胸肺呼吸,靠鼻孔出气,爬高山进气少,出气多,同

  样累得呼呼直喘。

  几个缠红头巾, 戴大耳环的人,每人背着一个用藤条编成的大背筐,在前边的

  山道边歇息。 传法队经过时,看见背筐里装的尽是些圆溜溜的竹筒。

  小沙弥好奇,探问,“背这些竹筒干啥用?”

  “防备人熊。”

  据说, 喜马拉雅山北边有人熊,人熊人面熊身,力大凶猛,抓住了人的手臂就

  休想跑掉。 但是,人熊有个毛病,一抓住人的手臂就笑,一直笑得晕过去,要等到

  醒来才会咬人。 于是,当地人外出时就在手臂上套个竹筒,万一给人熊抓住了也不

  要紧, 趁人熊笑得晕过去的时候,再轻轻褪掉手臂上的竹筒,遛之大吉。山北边冰

  雪严寒,不长竹子,所需竹筒,都得从南边背运过去。

  爬呀! 爬呀!尽管大汗淋漓,气喘嘘嘘,但传法队终于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爬

  上了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一个马鞍形山脊。翻过这个山脊,就进入吐蕃境界了。

  一爬上山脊,陀陀罗汉立即高举双臂,长长舒了口气,“阿哈!这座山怎么这么

  难爬呀?灵鹫山、普陀山、须弥山我都爬过了,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

  白度母说,“灵鹫山、 普陀山、须弥山那是仙境,这是什么地方,红尘凡间。”

  陀陀罗汉嘿了一声。

  马鞍形山口两边矗立着暗灰色风化岩石, 参差如犬牙,冰雪斑斑,一派寒冽景

  象。鞍脊正中的岩石上,摆放着几具灰白色的牦牛头盖骨,那是行人经过时堆放的,

  意在祈愿山神保佑过山平安。

  下面就是前往传法的蕃域, 红袍尊者也不禁兴奋起来。他顾不得休息,立即选

  择一块扁平岩石, 在上面镌刻了“嗡嘛呢吧咪哄” 六字真言。 他对莲华大师说,

  “留个纪念吧!”

  莲华大师合掌称颂,“功德无量!”

  六字真言系佛经的精髓, 大众化的口诀,音译为嗡嘛呢吧咪哄,意译为赞美莲

  花中的宝珠。 原来佛学经典浩如烟海,一般平民百姓看不懂什么经典,也没有多的

  时间去做修炼。 信徒一生只要时刻念诵六字真言,循环往复,就能修积功德,得到

  解脱。

  红袍尊者在马鞍形山口镌刻的六字真言, 后来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刻印和念

  诵六字真言这种简便易行的修行方式, 便在雪域高原风靡开来。人们把刻着六字真

  言的石块放在山顶路旁, 就成了玛尼堆;把印着六字真言的经幡挂在高处,让风吹

  动, 代为念经;把刻着六字真言的经幡拴在水磨上,让水转动,代为念经。于是,

  雪域高原到处经幡飘飘,成了六字真言的海洋。

  传法队站在山脊上向北眺望, 蕃域的山真多呀!无数雪岭冰峰象海洋中的白色

  浪花,一个连着一个,一直汹涌到遥远的天边,在蓝天红日映照下,真是壮观极了!

  。 白度母、比丘僧和小沙弥从未见过如此晶莹美丽的雪山景色,一个个欢欣雀跃,

  看得入迷。

  莲华大师和红袍尊者尽管也为眼前的壮丽风光惊叹不已, 但他俩更多的是在考

  虑传法任务。蕃域的自然风光虽然很美,可是正如佛陀所言,芸芸众生,茹毛饮血,

  多贪多杀,不向善缘,以致造下无边之孽,将永堕轮回地狱之苦!正需要传佛兴法,

  广结善缘,利用佛陀的无边法力,教化雪域众生,超脱苦海,往生极乐。

  他俩想到这里, 不禁心怀慈悲,口念弥陀,发下由佛陀智慧和菩萨慈悲形成的

  菩提心愿。

  何为菩提心愿? 菩提心愿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让佛光普照雪

  域, 让众生解脱疾苦。为此,他们将不畏艰险,学佛陀舍身饲虎;不辞辛劳,效先

  贤摩顶放踵,用双脚走遍雪域高原,走进蕃域众生的心里。

  这时,夕阳衔山,暮色四合,莲华大师一行就在山顶露宿,准备明早下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回、遨游高原顺路同行 学抓粘粑尽出洋相
第二天一早, 莲华大师一行在喜马拉雅山马鞍形山顶上喝早茶。他们也学吐蕃

  人那样, 搬来三块石头搭个灶,用火链咔嚓咔嚓的打出火星,烧起牛粪火,再用羊

  皮风箱煽风熬茶,入乡随俗,适者生存嘛。

  朝阳初升, 天空一片通明,银白色的雪峰更加璀璨夺目。莲华大师跌坐卡垫

  上,凝望着对面的雪峰。突然,雪峰上两个移动的小黑点跃入他的视野。起初,小

  黑点还像蚂蚁似的大小,模糊不清,慢慢的黑影越来越大,变成了两个清晰的人影,

  朝山下走来。过不多久,两个陌生的妙龄少女,出现在他面前。

  年纪稍大的那个,向莲花大师深施一礼,很有礼貌地动问,“请问上师从何而

  来?将去哪里?”

  莲花大师转动法眼, 见绿珠和白玉既非怪也非人,她俩胸怀善意,心地光明,

  身后呈现一圈淡淡的光晕, 不是六道轮回中人。便相还以礼,合掌作答道,“我们

  来自天竺, 受吐蕃赞普的邀请,前往蕃域弘扬佛法。我们将走过蕃域的山山水水,

  广泛接触高原的百姓众生, 先去岗底斯山朝觐,然后再去“逻些”(今拉萨)拜见

  吐蕃赞普,敢问女施主因何动问及此?”

  绿珠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正需要这样的伙伴,一路同行,遨游雪域。

  她诡称,她们在朝觐途中,姐妹俩与父母走失,茫茫冰雪,举目无亲!今巧遇上师,

  机会难得,她们想一路同行,前去寻找失散的父母,恳请上师垂怜!

  莲花大师心想, 谎言随你编,目的无恶意。如果拒绝了两个少女的请求,荒山

  野岭,路途艰险,让其独行,比丘僧和小沙弥还会以为传法队有失扶弱济困之德哩。

  略一沉呤, 便允诺道,“传法队乃传法之人,一路上幕天席地,衣食无着,女施主

  既愿与我们同行,不怕艰苦,那就结个善缘吧。”

  绿珠和白玉见大师颌首允诺,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不禁高兴得蹦跳起来。

  莲花大师把红袍尊者、陀陀罗汉、白度母,比丘僧和小沙弥一一给绿珠和白玉作

  了介绍。

  绿珠见白度母仙风道骨,别具神韵,不觉肃然起敬,相见恨晚。传法队原来只有

  白度母一个女的,现在有了女伴,又是两个天真活泼的小铃铛,途中不会再寂寞,白

  度母自然也非常高兴。

  莲花大师说,“那就一起喝早茶呗,喝了早茶,我们就准备下山。”

  绿珠生性好动, 三块石头搭个灶,生火熬茶,抓酥油糌粑,她都没见过,没吃

  过。这一切引起了她的兴趣,特别是煽羊皮风箱更是好玩。

  羊皮风箱是用羊皮做成的一个皮囊, 口上钉着两根木条。使用时,左手抓住两

  根木条往上一提, 让空气进入皮囊里,跟着再顺势朝下一按,把空气从皮囊下部插

  入火膛的铁皮管里压出去, 这样一提一按,凭着巧劲吹风煽火。

  绿珠从比丘僧手中抢过羊皮风箱说,“我来帮你们煽风烧火吧。”

  煽羊皮风箱,道理很简单,操作也不难,可绿珠一时半会儿掌握不好这个巧劲。

  偏偏她又是个犟脾气,越使不好越要使。 提几下,按几下,坏啦!往上提时一下用

  劲过猛,风没煽出,反倒从铁皮管里吸进去一块火炭,把羊皮风箱烧了个窟窿。

  比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