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山文化发现后,直到1951年,才被正式命名。红山文化的玉器跟良渚文化相比有个特点,就是红山玉的出土都是零星的,而良渚玉一出土往往就是几百件,数量非常大。究竟怎么形成的,还没有学者能够解释清楚,可能就是一种习惯,也可能跟当地的生产力构成有关系。
  红山文化的玉器以鸟兽造型为主。鸟有什么呢?有,有鹰;兽有什么呢?有猪,还有中国名气最大的神兽—龙。红山文化中有一种典型的玉器,叫玉猪龙。它的嘴很像猪,身体却像龙,身上有孔可以系绳,是红山玉的一个特色。猪,在原始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比如我们的汉字——“家”,下半部分的“豕”字,今天不怎么用了,本义就是猪。过去认为房子里有只猪,才算成为家。搁今天肯定不行,尤其是住楼房,除了宠物小香猪,剩下的猪都不能进家。可是,早期社会的猪是家里最重要的财产,超过你们家现在的奔驰。由于当时猪的地位高,所以玉器中大量地表现猪。讲汉代玉的时候,会讲到“握”,就是死者手里攥的玉,也是猪形。
  红山玉器的动物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一种原始的动物图腾,比如C形龙。C形龙是红山文化最为典型的品种,华夏银行的标志就是取自于红山文化的C形龙。C形龙是长嘴,长鬣。有人认为它的早期形象是受马的启发,仔细看,它的嘴和毛有点儿像奔跑的马。这个说法比较顺理成章,因为北方养马的历史非常久,而且依赖马的历史也非常久。还有一种说法,说C形龙的形象是从鳄鱼来的。它也确实非常像扬子鳄,尤其是龙嘴噘起的那一块儿,就别提多像了。但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就是在红山文化的区域范围内,没有发现鳄鱼存在的痕迹,那么古人是怎么受到的启发呢?这就变成了一个谜。
  红山文化大量的玉器上都有孔,一个或几个。孔表明玉器可以悬挂,小东西上有孔,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一定是悬挂在身上,不管是佩在腰间,还是佩在颈间。但像C形龙,体形比较大,佩带在身上非常不方便,所以有人推测,它是悬挂于某处进行祭祀的。
  

收藏马拉松
北京藏龙卧虎,民国时有一个收藏大家,终身都在收藏中国重要的玉器。1908年发现了红山文化,内蒙古离北京不算太远,从那以后,有大量的玉就流入了北京的市场,这位老先生买了很多,其中就有两件C形龙,一大一小。大的有多大呢?曲长有60公分,非常大了。所谓“曲长”,就是说如果把C形龙掰直了量,它有多长。他买的时候,还没有红山文化这个概念,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从哪儿来的,不清楚,就知道这是个老东西,就买了,一直收藏。到了他的下一代,才开始对红山玉有研究。解放以后,他的这两件C形龙,一个捐给了国家的博物馆。他在一个不举行任何仪式,不需要任何新闻报道的情况下捐给了国家,高风亮节!让我们听了都非常尊重。另外一个小一点儿的,他为了改善生活,就通过拍卖行处理掉了。这两件C形龙属于同一个时期,一个捐给了国家,一个改善了生活。话说回来,老先生都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改善他后代人的生活。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收藏是一个马拉松。历史上多数收藏都是跨越几代人,最终有一个归宿。研究它同样是一个马拉松,红山文化从1908年发现,1951年定名,到今天整整一百年了。所以收藏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不见得下一代人也看不懂。
  

沙里淘玉
我认识一个台湾的藏家,他对红山玉情有独钟。有一次他来北京,给我打电话:“你到宾馆来吧,我不能去你那儿,因为我买了很多红山玉,拿着不方便,所以你得到宾馆来看我。”盛情难却,我就去了。到了宾馆,我一推门进去,就看见屋子里两张床,一张是他睡的,另外一张码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红山玉,个头都比较大,一块一块的,有人形的、C形龙、猪、鹰,什么都有。两张床,一张床他睡,一张床玉睡。他说:“怎么样?都是我最近几个月收集的。”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因为跟他熟啊,我就直说:“你这里一件真的都不会有。”他非常不服气,坚定地认为这些全是真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买这些玉费尽千辛万苦,专门跑到内蒙古去。人家告诉他:“这些玉全部是挖沙子淘出来的,你如果投资的话,会挖到更多。”他就问:“怎么投资呢?”人家说:“你买一个挖沙机,用机器挖沙子,里面的红山玉就会很快筛选出来了。”
  他对我说:“马先生你没去过,我去过那现场!那挖沙机一会儿‘咚’喷出来一个(红山玉),一会儿‘咚’又喷出来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看过在农村场院里扬场,扬场的时候沙子飞得最远,粮食飞在中间,谷壳都在近处,依据的是空气阻力的原理,凡是重的都扔得最远。所以他说挖沙子的时候,隔一会儿就“咚”出来一个,形容得很生动。
  那么他这些红山玉都是哪儿来的呢?我跟他说:“一定是挖沙子的人事先埋进去的,怎么可能隔个十分八分钟,就能喷出来一个呢?”他死活不相信。我又说:“你这些玉,潘家园就有啊。”他特得意地说:“我恰恰是调查完潘家园才去的,潘家园绝没有这类东西。”我问:“潘家园大着呢,你怎么调查的?”他说:“朋友领我去的,我看了一圈儿,一件类似的东西都没有。”我说:“那好,明天就是礼拜六,我带你去。”
  第二天我带他去潘家园,直奔那个地儿,我一指:“你看看,是不是这一堆?”他一看,当时就跟瘪了气的皮球似的,说:“我上回来的时候,怎么没看见这人啊?”我说:“你上回来是有人带着你,那个人在里头转了半天,就把这儿特意给绕出去了。”潘家园地摊上的都是一百多块钱一个,各种样子的都有,跟他床上的一模一样。他宁肯相信他的“眼见为实”,不相信有陷阱。
  主观臆造的红山玉常常超出历史局限。造假的人有时候没那个工夫去研究得很深,大概看看差不多,就开始造了。造的时候,为了省事儿,他可能臆造一些。但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有局限,简单说,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边缘,你一定要知道边缘在哪里。举个例子,比如手机,今天大家都很熟悉,都在用。那么手机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呢?1990年以后,再早一点儿的手机也是1980年以后,1980年以前全国没有人拿手机,撑死了有个步话机。问题是五千年以后,如果有个人拿着“大哥大”手机说:“这是1990年左右的东西。”这个人就是专家,他知道历史的界限在哪里。我们看文物,就是要知道历史的框架。每件东西,历史都相应地划了一个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框在哪里。我这个台湾朋友是一个无框的人,没有拘束,没有限制。所以那些让我看根本不是红山玉的玉,他认为全是真的,真正体现了无知者无畏。
  

良渚文化
刚才讲的是中国早期的北方玉,现在讲中国早期的南方玉。良渚文化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所以就以地方命名。良渚文化的发现时间跟红山文化相差不远,是1936年发现的。红山玉的动物造型非常多,良渚玉的礼器造型非常多,首推就是璧和琮。
  璧,造型是外圆内圆,片状,著名的成语“完璧归赵”讲的就是璧的故事。另一类是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有时候外方还带一点儿曲线。“琮”这个字,很多人念“宗”,是不对的,应该念“从”。
  我很多年前和一个朋友去杭州,在人家里看到一块璧,碧绿,非常漂亮。当时大部分人对良渚文化还不是很了解,那人身处杭州也不了解,就跟我说:“这个东西是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多少年了我奶奶都用它腌咸菜。”这玉重啊,腌咸菜的时候把玉压在上面,能把咸菜往下挤压一点。我就劝朋友:“这是个有意思的东西,你可以买。跟他商量,看他开个什么价,你出个什么价,我给你捏合捏合,你就买了吧,很重要的一件东西。”然后这个朋友跟我说:“这个璧里面的圆孔不圆啊,有一个台阶,我摸着不舒服。”我说:“这恰恰是它的特征。”早期的玉,要在上面打个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可能一次从这边打,打不到头,再从对面打,打通后会错位,中间形成一个台阶状。早期良渚文化的这种玉器,大量的孔都是错位的,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我们在收藏中会时时遇到新问题,按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个缺陷,但在历史上它反倒是一个证据。
  

乾隆皇帝的头
宋代以后,我们的书上对琮有明确记载,但没有画图,人们干脆不知琮为何物。我刚才说了,琮是一个外方内圆的东西,但具体什么样呢?由宋到清没有一本书能画出图像来,不知道,所以人们就一代代误传。到了清朝乾隆的时候,宫廷收藏的琮,乾隆皇帝也不认得。乾隆管它叫什么呢?叫头。这叫法也不是乾隆编的,古人就管这东西叫头。头是什么呢?车轴的一个部件,在记载中也是外方内圆。
  乾隆在宫廷的旧藏中发现一件琮,非常喜爱,然后就写了一首诗,命工匠刻在这件琮的内壁,然后又在里头套了一个景泰蓝的芯,搁在案头插花、插笔。诗是这么写的:“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乾隆这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得解释。他说这个头(琮)比汉朝还古老,入土又出土,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乾隆对汉朝的玉很清楚,他看着这个更古老,但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乾隆还是一个非常有雅兴的帝王,他对高古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当时宫廷有大量收藏品,都是乾隆所不知的,他也愿意去探究。乾隆的这种精神,实际上影响了乾隆盛世的收藏。
  琮的神秘面纱,直到清末民初才被揭开。光绪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大,他对古玉做了非常严谨的考据,从他以后,才知道琮是什么样子。
   。 想看书来

神徽之谜
良渚文化有一个谜,特别有意思,是由图案引起的。良渚文化大量玉器上都刻有一个统一的图案,样子非常奇怪。这个图案有个名字叫“神徽纹”,神的徽记。我们首先注意,这个图案是对称的。我曾经讲过,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或者说第一原则,就是对称。那么,神徽纹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目前大致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人兽合一”,可能代表当时神化了的酋长形象,有着人的头,羽化了的胳膊和腿,脚变成鸟爪形。第二个说法是巫师骑在一个可以上天的神兽身上。上面的是巫师,戴着一个夸张的冠饰,底下是神兽,兽足呈鸟爪状,代表它能飞起来。第三个说法,它整体是个大面具,面具上眼、鼻、嘴齐全,用来吓唬人。吓唬谁呢?就是吓唬自己。人类早期在不了解周围环境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今天有时候也是。比如你一进楼道,倍儿黑,就先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嘿!干嘛呢?!”大声喊两声,其实没事儿,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神徽纹在良渚玉器上大量出现,还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就是它的阴刻线非常细。拿什么工具刻的呢?我们的文明沿着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