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民的快乐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农民的快乐生活- 第1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帅下了小山坡,信步沿着绿色的走廊,向庄稼地里走去。

为什么说沿着绿色的走廊呢,因为庄稼长得太高了,简直就是一片自然森林啊,没办法,村民忍痛割爱,把道路两旁的庄稼枝枝蔓蔓削去一些,以方便走路,这样,道路便成了绿色的走廊了。

大帅站在小山坡上,哪里能看见几个人影,到了绿色的走廊里面,才发现村民们正在深深的庄稼地里劳作。

祖祖辈辈,村民们哪里种过这样的神奇蔬菜,一个个喜得合不拢嘴了。

“30年河东,30年河西,看来啊,这回咱碧水湾,真的要大翻身啦!”

“就是啊,让山西边宋庄子那帮狗日的,再去翘尾巴吧,看他们怎么还翘得起来!”

……

这是近期,村民们见面后的家常话。

大帅一出现,村民们更是喜不自禁地对大帅说着丰收的喜悦。《|Zei8。Com电子书》

基本上没有出乎大帅的意料,庄稼地里,玉米、地瓜、胡萝卜、白萝卜、黄豆、绿豆6个品种,除了地瓜有点异常外,其他5种,长势也非常得好。

玉米地里,玉米杆眼见着往上窜,过去种的普通玉米,高在1、5米左右,玉米杆的直径在3公分左右,就不再长了,而大帅带来的玉米种子,长出的玉米,高在6米左右,玉米杆的直径在10公分左右,整整相差三四倍!

而且,玉米杆子还在往上疯长!玉米叶子,也宽大得多,比一般玉米的叶子长得多,厚得多,像一把把绿剑在小树一样的玉米杆子上斜刺向上。

由于这种玉米杆又高又粗,叶子又大又长又厚,所以在播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就显得比过去普通玉米地里的普通玉米密多了,绿油油的,密匝匝的,风过处,发出刷拉拉的响声。

按照常规来说,在这种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农作物很容易生虫和得病,然而,用大帅带来的种子种的这些玉米地里,没见一棵玉米得病,小虫子倒是有一点,却没成气候。

原因无他,就是这些玉米太壮实了,这么壮实的玉米,就像是壮汉一样,有点小病小灾,也靠自身的力量一下给消灭了。

“不用打药了!这种地不用打药了!”赵村长道,“大帅神仙你不是要生产绿色食品吗,这完全是绿色食品!”

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个年代,一般农作物也要打药的,只不过打的一般是1605之类,比现在的毒性要小得多。

新型玉米,这是典型的绿色食品!

更惊人的还是在玉米抽穗时。

多少年来,碧水湾的农民,一辈又一辈,种的玉米,在长得好的情况下,一般一棵玉米杆子也就长一个尺把长的玉米穗,在这个玉米穗的上面,再长一个半尺长的小玉米穗。极少有长三个以上玉米穗的。一亩地能出现几棵长三个玉米穗的,就算是一种奇迹了。

而大帅带来的玉米种子,破了人们的传统眼光。这种玉米,杆高六米多,长出一个二尺多长的大玉米穗之后,又接着长第二个、第三个……而且,后来长的,比先前那个小不了多少。

长出三个玉米穗之后,人们已经喜出望外了。可是,玉米似乎还有使不完的劲,接着在上面抽穗。玉米杆子上,大大的绿绿的玉米穗上面,顶着一大丛红红的樱子,看上去十分俊俏。

“看!又出来一个!”钱多多指着一棵粗壮的大玉米,对大帅和旁边的赵村长喊道。

“我昨晚上做了个梦,梦见玉米长得像大树。树上,结了一大树玉米。”赵村长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赵村长能做这样的梦,说明他的传统观念要变了。

“赵村长你太想高产了啊。”大帅笑道。

“是啊,我做梦都想高产啊。”赵村长这是大实话。

“咱们猜一猜吧,这玉米每棵能长多少穗?”钱多多小脸上浮现着烂璨笑,对大帅和赵村长道。

赵村长看了钱多多一眼,道:“叫我说,起码要长五六个穗!”赵村长站起来,收好烟袋锅子,走到一棵玉米旁,用手丈量玉米穗上面还没长穗的玉米杆。

赵村长这是凭经验来猜断。根据他的经验,只要上面还没长穗的玉米杆占到整棵玉米杆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肥料和水分阳光等充足的情况下,玉米就会接着长穗。

而他丈量的这棵玉米,还没长穗的玉米杆占到整棵玉米杆的一半以上。

玉米到底能长多少穗,大帅心中也没个数。不过,他知道,玉米不是树,不可能长成大树,却有可能像小树。

他心里也在琢磨着:这来自未来30年的21世纪种子,究竟要长到什么程度呢?

“我看,能长到6个穗以上吧。”大帅道。

大帅可不是凭经验,他的那点经验,和赵村长比起来,是九牛一毛啊。

但只有他知道桃源的秘密啊。这个桃源,其实是一个他还没完全破译的神秘空间,而种子来自未来30年的21世纪里。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当然就不能凭经验来判断了。

“你俩说得都不对!”钱多多道,“我看,这玉米,能长出10个穗!”

一般,在少年时代,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浪漫一些。她们更敢想,更富于幻想,只是大部分女孩子,到了青年时代,就不行了,往往浪漫退化,理性进展。

听了钱多多的话,大帅很高兴,难得一个农村小姑娘,有这么大胆子说话。他默默地看着钱多多,觉得此时的她,更加生动可爱了。

钱多多今天扎着两条小辫,黑油油的辫稍上扎着红头绳,辫稍正好垂在耳际,衬托着她的小圆脸,上身穿着一件小红褂,下身穿着白色的短裤,裤脚在膝盖以上。两条溜长的腿是麦粒色的,显得十分健美。如今她已经长到1、7米多的个头,就像长势旺盛的玉米一样,大有继续拔高之势。她此刻站在那棵很大的玉米下,亭亭玉立,与玉米相映成趣。

赵村长喜洋洋地道:“嗯,都说孩子嘴里出真言,钱多多,就借你吉言,但愿咱们的玉米能长出10个玉米棰子!”

赵村长说完,率先向离玉米地不远的黄豆地走去。

大帅和钱多多跟着走过去。

一般的黄豆秧,高在半米左右,秧子上长的豆夹,长在5公分左右,每个夹里,豆粒在3粒左右。而大帅带来的黄豆种子。种下后,秧子长到了三米左右高,豆夹长度在30公分左右,而且秧上的豆夹,密密麻麻,要比普通豆秧上的豆夹多出许多倍。掰开鼓鼓的豆夹看看,豆粒在20粒左右。而更神奇的是,豆粒要比普通豆粒大一倍,看上去,共黄豆豆粒就有云豆粒一般大了。

大豆的亩产不是一样的,要看是什么品种,还有产地在那里,不同的土质和天气气候也会对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但总的平均产量在150公斤左右,黑龙江省的最高产量有超过300公斤的。

在粮食中,黄豆的产量相对要低,关键要看选用的品种、管理技术、土质、气候等因素。

桃源,有着未知的独特条件,这就是30年的时空差,这当然是其他产地不可比拟的。

赵村长又凭经验来判断,道:“我估摸着,这块地的黄豆,亩产要在5000公斤以上!比过去村里10亩地的产量还要多!”

赵村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三人来到了绿豆地里。

一般的绿豆,是种在玉米高粱等地里,绿豆喜欢爬蔓,沿着玉米高粱杆往上爬,在收玉米高粱的同时,可收获绿豆,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但赵村长拿到大帅给他的种子后,没有种到玉米高粱地里,而是单劈出一块地,单种绿豆,为的是看看这种绿豆,到底能长个什么样。

三人一来到绿豆地旁,心情又是一个振奋。

农村丰收的喜悦,那真是别一种喜悦啊!

章节 第229章 丰收的田野,烂漫的小姑娘

但见这一大片绿豆地里,绿压压的绿豆秧盖住了地皮,像是在地上种了绿绿的一片万年青一样,一点也看不到地面了。通常的绿豆秧,茎蔓细细的,只有半个厘米粗,软软的,弱不禁风,要靠玉米或高粱杆撑住它的身体,而用大帅带来的种子在这块地里种出的绿豆,长出的秧子,根部直径要有3厘米,秧子爬出去,简直像小葡萄秧,它们相互纠缠着,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而它们结出的绿豆夹,也比普通绿豆夹长好几倍,粗好几倍,像一根根长长的筷子,顶在它们的蔓上,在大帅的眼里,就像是自己在网上看过的时装模特头上插着的小棍棍。

大帅掰开一个绿豆夹,只见里面的绿豆粒,也要比普通绿豆粒大得多,晶亮晶亮,润绿润绿,大帅把绿豆粒放嘴里嚼嚼,这半成熟的绿豆生吃都有一种清香。

“就这一大块地,也够这全岛的人喝绿豆稀饭了。”赵村长显得有点陶醉,道,“像这样的绿豆地,村东和村南还有六块!”

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个年代,绿豆,红小豆,农民们一般是舍不得吃掉的,要一粒一粒拣出来,用布擦得油亮亮的,上交给国家,据说是用作支援友好国家。

大帅听了赵村长的话,心道,赵村长不知道时差的奥秘,所以他不知道,这样的绿豆地,产量要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三人越看越高兴,特别是钱多多,从打进入地头,小脸蛋上的笑容就没退去过。

兰花也默默地来了,她跟在大帅身后,默默地看着看着,嘴里竟不自学地哼起了从大帅给她的MP4里听来的《城里的月光》。

这首未来许多年才有人唱的歌,此刻唱在兰花的嘴里,真是让大帅浮想联翩。

赵村长仄着耳朵听了半天,问道:“你唱的这是什么歌啊,听起来就像是过去的戏院子里唱的。”

文革前,人们可以听戏院子,46岁的赵村长,大概进过戏院子吧。

兰花一听,知道自己无意中唱走神了,赶紧打住,不好意思地看了大帅一眼,回答赵村长道:“我哪里会唱戏院子呀,我这是从梦里学的一首歌,随口瞎哼哼呗!”

接下来,大帅和赵村长等人,又看了萝卜地和胡萝卜地,那长势自然也是谁见了谁眼睛放光!

看完了村外的田地,几人向村中走来,他们的目光又转向各家各户的巴掌地。

所谓巴掌地,就是利用宅院的边边角角,种瓜种菜。就像是过去儿歌里唱的: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自从各家各户种上了大帅发给的种子之后,偏远海岛上的这个古老小山村,一下完全变了样子:绿色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种菜的人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就连孩子们,也都参与到种菜上来了。

这样一来,几百人的小村子,凭添一片片勃勃生机。过去只见春风杨柳万千条,如今除了杨柳万千条,还有畦畦菜地,把个小村庄点缀得一片绿汪汪。

山村里的沙土地,过去裸露的时候,风一起,尘土飞扬,种上菜后,天天浇灌,尘土渐渐飞不起来了,小村空气焕然一新。到绿色蔬菜把所有地皮全部覆盖住之后,哪里还见沙尘,村民们的衣服,十天半月不洗也不脏。

勤劳的农民们,天生爱种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啊。在种地上,他们具有天然的极大的创造性,在他们那一双双手背上累积着厚厚的皱纹、手掌上结满层层老茧的勤劳之手的*作下,铁锨锄头所到之处,哪怕是饭桌面大的一小块地,也能鼓捣出大名堂来。

何况,大帅发给村民们的种子又是那么神奇。

这里也有个互动作用,种下的作物长势越好,农民的干劲越大;农民的干劲越大,作物长势越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