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锦商- 第1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儿笑眯眯道:“严掌柜,这个我不好现在说,因为我娘没有专门养过鱼。严掌柜,谢谢你哦,为我解答疑惑。”

从云客来出来,坐上回程骡车,明笙儿迷惑地问:“好儿,你巴巴地跑来问这些,你家真的要养鱼吗?”。

好儿道:“我家一个长工擅长养鱼,我想物尽其用。现在只是有一个想法,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

如果自家要养鱼塘,水源引流是个关键,毗邻落日河,最好选址是在水田,可以把水田开挖深度……想到这里,好儿突然眼睛一亮。

不一定非要养鱼塘啊,黄炳是种田养鱼好手,不养鱼,就种田,也是不错的嘛。以前一家四口的口粮,花钱不算多,可如今人口增长了,口粮全靠银钱购买,花销可大了。这个时候,是不是该买购置田产了?

想到购置田产,好儿不知为何就想到下晚庄。那是个典型的乡下田庄,庄里有田地、鱼塘、房子、菜园,一应俱全。那样的一个庄子,地处偏远,价格应该不算高吧?

好儿陷入了思考状态,明笙儿在耳旁吱吱喳喳了啥,大多时候她没听进去,就只是嗯嗯地应声或点头。依春是个细心的,忙轻声对主子道:“小姐,好儿小姐又在思考问题了。”

“思考问题?有吗?”。明笙儿惊讶地歪头看了看好儿,伸手眼前晃晃,果然那双透澈的眼睛此时是没焦距的。明笙儿困惑道:“依春,为什么好儿那么多问题要思考啊?”

“小姐,这个奴婢也不知道。”依春摇头说道。

明笙儿轻叹口气,看着好儿道:“这么小就老思考问题,会变成小老太太的。”

好儿惯性地嗯一声,再点下小脑袋。

脑子继续思考:去年净赚差不多两万两,购置几十亩田地或是买一个庄子,应该不成问题吧?

阿旺和小树沐休回来,便带了好儿、小松及明笙儿主仆上山玩。恰逢前两天反复下了太阳雨,山上新长出不少朵朵蘑菌,像一把把小伞可爱极了。

阿旺给明笙儿主仆讲了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的,大伙儿便在一个范围内分散开采蘑菇。

等大家再次集中,各人的小篮子里都装了不少蘑菇,最引人注目的是明笙儿的小篮子,里面夹了不少长相漂亮的小伞,依春的小篮子里也有几个彩色小伞。

而小松,他本就是山里的孩子,对山最熟悉不过了,当即把那彩色的挑出来道:“笙儿小姐,这些吃了会死人的,要赶紧挑出来,如果压烂了会沾到那些没毒的,那这一篮子的蘑菇就全都不能吃了。”

明笙儿吐吐小舌头,把小篮子送到小松面前给他挑,“那么严重啊?我就是看到它们长得太可爱漂亮,忍不住就摘下来了。”

“那你以后要记得不能摘,我爹说,越是漂亮的蘑菇,越是剧毒。幸好它们都没被挤烂,这篮子的蘑菇还能吃。”小松一边说,一边把小篮子给回明笙儿,又拿过依春的小篮子,挑去那些有毒的。

此时的他一副小大人模样甚是认真可爱,阿旺不禁笑着摸摸他脑袋,赞了句:“小松真厉害,懂这么多。”

小松腼腆一笑,他三岁就开始懂得辨认蘑菇了。“大少爷,我们还采蘑菇吗?”。

阿旺看了看各人的篮子,“再多采一些吧,让大家都能吃到最新的蘑菇。”

明笙儿却不想动手了,她把小篮子塞给依春,跑去采摘野花。阿旺暗自摇摇头,到底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孩子啊。

中午的饭桌上,多了两道时新菜:蘑菇炒肉丝、蘑菇炖鸡汤。明笙儿直呼好吃好喝,好儿道:“笙儿姐姐,亲手摘来的蘑菇,吃起来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明笙儿点点头,的确很有成就感,“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两道菜。温姨,我还要再喝一碗鸡汤,多舀几个蘑菇一起。”

小树笑道:“笙儿,你这么吃,很快就会变成小胖妞的。”

“我再胖也胖不过某个小孩。”明笙儿瞟眼小树圆嘟嘟的脸,圆嘟嘟的眼,扬起眉毛说道。

温氏给明笙儿盛来一碗鸡汤,对几个孩子说道:“后天初六,社公诞,阿旺和小树没法回来,一会娘带你们提前去拜拜社公,保佑你们读书上进出息。”

明笙儿好奇地问:“什么是社公诞?”

温氏道:“社公就是土地公公,每年四月初六有个社公诞,大家要去拜社公,请他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这是落日村的风俗,在江北老家,是没有这个风俗的。初来时,日子艰难,拿不出供品,温氏就在门前当天燃香拜拜。后来日子慢慢转好了,温氏才在每年四月初六提供品去村头的社头拜神。这个风俗也简单,就是拜拜社公,没别的什么活动。

下午,温氏带阿旺、小树,提了供品去村头拜过社公,回来后便准备晚饭,好让阿旺和小树提早吃了去县城。

好儿说要跟去送阿旺和小树,让明笙儿在家自己看书或跟小安平卉她们玩扑克牌。

吃过晚饭,天色还大亮着,温氏带着三儿女坐上骡车,陈六声坐前头赶车。

往常,好儿有时也会跟温氏送哥哥们去县城再返回,但如今家中有小客人,温氏觉得小闺女这么丢下客人不大好。好儿却笑道:“娘,我是有事要跟你们商量,才特意跟来的。”

☆、152闻声不见人

“这事儿,我早前就想了,既然咱们都想到了一处,那趁早地把这事给办了。”听完小闺女的提议,温氏如是说道。

阿旺和小树点头赞成。

阿旺道:“如果买庄子,我的想法是,不在本地买,到别的县城去买。”

一家人就又点点头,赞同阿旺的意思。若是买庄子,他们不打算让外人知晓。

小树道:“咱们家也像陈老爷家那样,在周围买些好田地,种上稻子和麦子,以后咱们家就不用去镇上买口粮了。”

温氏就笑道:“田地、庄子,咱们都买。先买田地,种上口粮再说。”

把阿旺和小树送到县城铺子后院,温氏又叮嘱一番,带小闺女又往家赶。

林小当这次没跟去县城,他早先透露出想去看看哥哥林大当,阿旺便跟温氏说了,允他几天假去北封县看望哥哥。

第二天,温家要送一批酱泡菜去北封县,正好捎上林小当过去。好儿带上明笙儿主仆一块跟车去,可把明笙儿乐坏了。

到了北封县的酱泡菜铺,苏掌柜和伙计忙上前跟着陈六声把货搬下来,部分摆在铺头,其余的搬到地窖去储藏。

好儿则趁此到账房去将账目过了遍。她认真仔细又快速,让明笙儿主仆惊讶不已,账房先生亦是诧异又疑惑,东家的小闺女不过七八岁年纪,就算真的会看账本,看得这么快,能看出什么名堂来?

“上月又增加了两成销售额,成绩不错。”好儿看完零售的,赞赏地说完,拿过专事批发的账本打开快速阅览,看到专门记录批发的账本上,比上月多了五家客户,高兴地笑问道,“卞叔,这五家新增客户,谁联系的?”

卞账房忙道:“这五家客户,有两家是自己上门,陈、王、曾三家,是苏掌柜通过他人联系,签下的新客户。”

好儿点点头,合上账本,转头看了眼专门装账本的铁柜子,似是不经意地问道:“卞叔,平日里你是如何保管账本呢?”

卞账房忙起身道:“回小姐,账房是重地,平日里除了苏掌柜可以进来,其余人小的是不让进来的。小的平日做事仔细谨慎,账本都放入铁柜子里上锁,钥匙随身携带。小的若是临时有事走开,必会知会苏掌柜,并锁上账房门。”

好儿再次点头,眼含赞许,“卞叔做得很好。不知卞叔对外,又是如何做呢?”

卞账房心里微惊,更加恭敬地回答:“小姐明鉴。近期的确有人向小的打听,巧味道为何人所开,又是如何制作。小的以前便从事账房一职,深知这一行的禁忌。小的当时回答对方,说我只是一个小小账房,具体并不清楚。”

“这样很好。以后再有人问起,你就这么回答。”好儿话音刚落地,苏掌柜从外面过来,对好儿道:“小姐,货物已搬卸妥当,并与陈管家的报数核对无误,已登记入账。不知小姐可有别的吩咐?”

好儿微笑道:“苏掌柜,刚才我看了下账本,你和卞账房都做得很好。如果今年内,能把酱泡菜都打入北封县所有的大中户人家去,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苏掌柜忙道:“小姐吉言。北封县的大中户人家甚多,小的不敢断言今年内能达成,但小的必定带领他们努力,尽力向这个目标靠拢。”

“嗯,欲速则不达。苏掌柜懂得这个道理,甚好。”好儿心里对这两人颇是赞赏,做财务最紧要一点就是要嘴巴严密,卞账房做到了。做掌柜的要踏实不浮夸,苏掌柜做到了。

好儿让林小当去把两名伙计叫进来,让陈六声和林小当暂看门面。对四人道:“虽然我们的店面不算大,卖的产品也实属寻常。你们或许不知道,巧味道酱泡菜之前已在江东县、苗花镇、罗仁镇开店,每家店的销售都很好,各店并已成功与当地所有的大中户人家签订了长期的固定供销合同。”

这最后一句话,令苏掌柜等四人均感震惊,不提零售,单是那些大客户,利润累加起来就已非常可观。拿下当地所有的大中户人家,那是个什么概念?那得多大的能耐?

好儿微笑道:“别家店能做到,我相信,你们一起努力,也一定能做到,说不定还能领先他们。大家都清楚,员工的月钱、福利跟成绩挂钩,只要你们肯努力,到年底,一定或获得大收获。但是,”

说到这里,好儿原本的盈盈笑意化为严肃之情,透澈的眼睛如同甘冽泉冰,散发凌冽气息,“我仍是重申当初录用的那句话,品行永远排在第一,能力排在第二。我不希望听到、看到你们用不正当手段去谋获成绩,来获取丰厚回报。巧味道的口碑和信誉,要靠你们认真经营,用心维护,如此才能长久、生旺不息。”

苏掌柜等人在心头一震,再不敢把好儿当做一个啥也不懂的小丫头。苏掌柜在心里隐隐预感,小姐将来长大,必定远胜其母,大放异彩。

从巧味道出来,好儿要带明笙儿主仆步行,逛着过去。林小当便随车先行一步去了火锅城。

北封县城虽远不及彭城,自有小城的独特与风味。明笙儿和依春边走边张望,异乡的一切,对于初来者,总是充满新鲜好奇,令人心情愉悦轻快。

“前面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当看到前方街角围了一堆人,阻拦了街面来往,三个小姑娘都被勾起了好奇心,手牵手地快步往人堆走去。

三人刚走近,又听前头有人喊道:“大伙让开让开下。”

“啊,是胡家的车!”

“胡老爷一定在车上,快向胡老爷求助吧!”

众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动分开一条道,里面躺着一个白发老人,妇人带着孩子跪在身边哭泣。在他们前面不远,停了一辆外表普通的宽长马车。

好儿的注意力,便转向那辆马车,胡大善人的名声,是她来北封县听到最多的,却一直未见其人,她的心里充满了好奇。

那妇人似乎不是本地人,听众人说胡老爷是大善人,走到马车前双膝跪下磕头,流泪求道:“民妇文氏,求胡老爷救救家父!”

从马车内下来一个中年男子,打量妇人问道:“发生了什么事?”话语简洁,语气颇是温和。

妇人跪地上道:“民妇文氏,去年亡夫,被婆家以未给生养儿子为由,驱赶出门。民妇无处可去,回了娘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