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静 有谁共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夜阑静 有谁共鸣-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词人郑国江先生是Leslie在华星时期的准御用搭档。
  八七年转投新艺宝之后,他们的合作就已经屈指可数了,《月正亮》就是屈指的作品之一。
  它的歌词苍凉而带丝丝苦涩,歌词短的只有几行字,以月正亮的当空,爱意却渐凉来描述伊人离去、独自望星空的凄凉,是《Final Encounter》里难得忧伤的作品之一。
  当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眼前的美景都仿佛会变了颜色,即使璀璨也似在嘲弄人心中的空虚。
  《寂寞夜晚》,细心的人会发现,Leslie和台湾音乐人的合作,从加入新艺宝后就已经逐渐增多,八八年《Virgin Snow》里的《最爱》也是一例。
  听过一些周治平自己的歌以及他为其它歌手作的曲,他的风格是偏向柔情单薄的风格,此歌也不例外。
  Leslie把握类型歌曲的功力还是不容小视的,运用的感情充满柔情但又丝毫不显忸怩作态,他的情深演绎象一波涟漪在湖面泛起了波动,轻轻的,柔柔的。
  要说《WHY?》是首快歌不为过,但是总觉的在形容上缺了点什么。
  因为它和过去华星时期快歌有非常不一样的风格,可能是因为原产地的不同。
  华星的那些,基本都是翻唱自东洋歌,而在投身新艺宝之后,Leslie翻唱的某些快歌则转而向西天取经了,清一色都是欧美人作的。
  这张唱片里,亦有数首是翻唱欧美的歌,甚至达到半数以上。毫不夸张的说,《Final Encounter》就是一张半欧美的专辑。 
  《风再起时》,是Leslie写给自己的旋律,三年前曾说过要告别歌坛,在今年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回头再望某年/
  象失色照片乍现眼前/
  这个茫然困惑少年/
  愿一生以歌投入每天永不变/
  任旧日路上风声取笑我/
  任旧日万念俱灰也经过/
  我最爱的歌最后总算唱过
  毋用再争取更多/
  风再起时默默地这心不再计较与奔驰/
  我纵要依依带泪归去也愿意
  珍贵岁月里寻觅我心中的诗/
  风再起时寂静夜深中想到你对我支持/
  再听见吹呼里在泣诉我谢意/
  虽已告别了仍是有一丝暖意/
  我浮沉了十数年/
  在星空里闪带着惘然/
  请你容我别去前/
  赠出这阙歌来日某天再相见/
  但愿用热烈掌声欢送我/
  在日后淡淡一生也不错/
  那暖暖双手最后可永远伴我/
  何用再得到更多/
  仍没有一丝悔意……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但每当音乐响起,我总会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之外,Leslie为Kitman作过一首曲《一晚》;还有Sandy Lam的《太阳伞下》。
  




82

82、82音乐电影 。。。 
 
 
  从“音乐”电影到音乐“电影”。
  巴黎,美丽而浪漫的都市,适合邂逅爱情的地方。
  Leslie选择这个地方,来拍摄他的音乐电影,演绎一个关于缘起缘灭的爱情故事。
  Leslie拍摄音乐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
  一九八五年,在香港电视台播放歌曲时还只有简单音画对位MV的时候,是他率先提出创意,以自己的几首流行金曲为线索,拍摄了一部有人物有情节的音乐电影《惊情》,女主角是Loretta Lee。
  《惊情》讲述的是香港青年Leslie拾到一件神奇的旧西装,从而穿梭时空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与少女小蝶相恋,却因为战乱而不得不分开;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Leslie遇到酷似小蝶的少女,两人坠入爱河之后,Leslie才发现她就是小蝶的女儿……
  《惊情》全长四十多分钟,其中一大半时间是在演绎歌曲,剧情铺陈并不多,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音乐”电影。
  这部华语乐坛首创的音乐电影,在电视台播放时受到空前欢迎,一举打破收视记录,从而引发了歌手们竞相拍摄音乐电影的热潮。
  Leslie本人也曾经为老友Anita Mui客串过一部《梦里风情》,扮演Anita Mui的爱人,一位旧时代的书生。
  在即将告别乐坛时,Leslie决定拍摄他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音乐电影《日落巴黎》。
  这个时候的Leslie已经不仅仅是一名乐坛巨星,他的电影事业卓有成就,并且热切地盼望有机会成为一名导演;
  所以《日落巴黎》与其他歌手的音乐电影乃至Leslie本人的旧作《惊情》都颇有不同,七十分钟的影片中只收录了八首歌曲,而且淡化了歌手个人,更多地强调了“电影”的一面,大篇幅地刻画人物,展现剧情,突出演技。
  Leslie对这部影片非常投入,亲自邀请到合作甚笃的著名导演John Woo和当红影星Maggie Cheung、Cheire Chung同赴巴黎进行拍摄,亲自设计情节,亲自参与编剧、选景等多项工作——如果说一部电影只可以用导演的名字冠名为“某某某作品”的话,那么《日落巴黎》差不多可以当作半部“Leslie作品”来看。
  故事大概讲述Leslie跟Maggie Cheung本是一对情侣,为了实践理想Leslie远赴巴黎学习戏剧;;
  之后Maggie到巴黎探访,无意中发觉原来自己的男朋友已经移情别恋,她伤心得以自杀来结束这段关系;
  陷入三角苦恋之下,作为第三者的Cheire Chung决定离开Leslie……
  世外桃源中的爱情童话。
  《日落巴黎》收录了八首Leslie当年新歌:《别话》、《想你》、《偏心》、《无需要太多》、《烈火灯蛾》、《情感的刺》、《最爱》、《由零开始》,其中三首是由他亲自作曲,四首是拿过金曲奖的名作。
  歌曲的顺序大致展示了剧情:离别后的思念——不该发生的感情——不顾后果的热恋——冲突和困扰——选择和决定——一切重新开始。
  Leslie扮演的男主角Leslie,是事业有成、爱情幸福的戏剧导演,却在去法国深造时爱上了邂逅的流浪画师,被闻讯赶来的未婚妻设计拆散,最终真相大白,Leslie孑身离去。
  “恨事遗留始终不朽,千金一笑潇洒依旧,对对错错千般恩怨像湖水吹皱,曾被爱过痛过的我,曾被爱过痛过的你,原为了要我与你遇见再度分开……”Leslie在他的歌中,已经唱尽爱情的无奈。
  Leslie在香港的时候,以为Maggie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命运又让他遇到了更可爱更具默契的Sherry,他是否还要忠于尚未与Maggie确定的终身?
  爱上这个俊逸的男子,并不是Sherry的错,面对Maggie的要挟,她是否有权利坚持?
  Maggie将Leslie视为自己的全部,不惜一切代价要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又是否值得同情?
  ……情感去留,原无定数,太多合适的人相遇在不合适的时机,而在合适的时机遇到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生命中那个人。
  这三个人的一场相遇,或许只是命运的一个玩笑,如何能区分孰对孰错,留下的只有面对无常世事的一声叹息。
  扮演流浪画师Sherry的Cheire Chung当时二十四岁,芳华正盛,美艳无匹,那种耀目的风情任何人都无法漠视,Leslie的一见钟情也就显得极其顺理成章。
  片中她留一头如云卷发,时而散落,时而挽起,时而配一袭简单长裙,时而着一身正式晚装……无论是在电话亭里的展颜一笑,还是清晨起身后的惘然四顾,都有各各不同的美丽。
  Maggie Cheung这一年二十三岁,正在由花瓶向演技派明星转变,在片中扮演Leslie的未婚妻Maggie,大概是她从影多年唯一一个带点负面色彩的角色。
  两位女主角都是秀外慧中的一线明星,在片中几场对手戏都非常精彩,反倒是客串Maggie舅舅的John Woo大人,导演水平震惊中外,演起戏来呢,还真是乏善可陈。
  Leslie这一年三十三岁,历经演艺圈十三年的风雨洗礼,神情带点沧桑,容颜依然纯净,那个由他自己设计、风靡粤港地区的“鸭尾”发型使他平添几分大男孩的稚气,但是气质中的优雅淡定已经逐渐发散出来。
  他在片中扮演的Leslie是一个俗语所说的“负心汉”,始终处在自我挣扎之中,几处重要的情感转折表演精细颇有好戏可看,与女友分手后憔悴中不乏坚忍的形象是在他以往的正式电影中也未曾得见的。
  优美的音乐,华丽的背景,英俊的青年和温婉的女郎,这样的故事实在不应该以悲剧结尾呀,看着Leslie最后在日落时分的铁塔下黯然回眸,相信许多观众都在想:是不是到下一个街角的转弯处,他就会重逢那个深爱着的人呢?
  




83

83、83日落巴黎 。。。 
 
 
  巴黎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许多层面都代表着欧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在描绘爱情故事的同时,《日落巴黎》还在音乐的衬托下花大量笔墨渲染了巴黎的美景,不妨作为花都巴黎的风光游览片来看看。
  片中出现最多的景点是巴黎的地标埃菲尔铁塔,这座以设计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铁塔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产业革命期间建成的,与巴黎众多传统建筑不同,它以七千吨钢铁焊接而成,但是精巧的设计使塔身优美细致,气势冲天,全无赘重之感。
  作为发生在巴黎的故事,《日落巴黎》岂可错失这个景观,Leslie刚到巴黎时就亲临现场,后来陪同Maggie游玩时也曾经过,全片最后一幕亦是在铁塔之下。
  凯旋门也是巴黎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Leslie在市内漫游时曾经在这里驻足良久。
  这座壮丽的建筑是为了纪念法国大军而在拿破仑的命令下建成,每一面都有精美的浮雕,其中纪念义勇军出征的《马赛曲》名扬四海。
  凯旋门的周围有十二条大道,正对面的香榭里舍大道一度是巴黎的贵族居住区,直到现在仍是全世界的时尚中心,建有众多的名牌商店、老字号饭店和剧院、咖啡馆等,片中的Leslie曾经到其中的一个咖啡馆光顾。
  Leslie与Sherry的初相会,是在流浪画家的聚集地——小丘广场,Sherry一出场就跟人吵架,因为对方侵占了她占好的位置。
  在这个广场上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画家和摆满整条街的画作,可以随时坐下来请一位画家帮你画一张肖像……
  或许这些画家并没有什么名气,画作也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卖者和买者们共有的热爱艺术的心思使这个广场充满活力,使众多不太留心艺术的游客也流连忘返。
  Leslie与Sherry的第一次交谈拍得颇为有趣:先是一个大型建筑的外景,那是巴黎歌剧院;然后镜头推向Leslie,他却是坐在位于阿尔市场区的无罪者喷泉旁边。
  对面的Sherry就坐在喷泉之下,她为Leslie画素描时我们可以看到她身后的泉水沿阶流淌,如一串串美丽的珠链铺陈。
  话说Sherry画的素描也很有趣:片中她为Leslie画的素描其实全都不是依照他本人而画,知情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那几幅都是在临摹Leslie1988年出版的写真集。
  与Sherry熟识后一起漫游时,两人坐着看报纸的场地是金字塔广场,周围三面带柱廊的大楼和镜头中没有摄入的圣女贞德像是这个小广场的特色。
  Maggie来到巴黎后,Leslie带她游玩的则是塞纳河沿岸,他们坐着巴黎风味的游船经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