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宜霖杂文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钟宜霖杂文选-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脸。

  至于卫慧,可以说卫慧主要也是受了棉棉的影响才大穿中国民俗的,当然她比棉棉又发展得更加恶俗了一些:比如她在成都拍照时";最钟爱的";粉红色肚兜,签名售书时露出";两点";的劣质黑色网眼外套,以及在北京接受采访时所穿的粉红色高跟拖鞋……这已经不是什么品味的问题了,整个一个钱钟书所说的“小镇里的摩登”###,已经比一切艳俗的形容词都更让人震惊,吓得人说不出话。

  再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张爱玲,她的装扮虽然在当时惊人地夸张,以致于她路过的整个工厂厂房的工人都停了工,只为眼睁睁地看她华服而过,但她怎么也比现在的这些恶俗摩登让人感觉舒服一点。不过看她当年的照片,这个自恋且自我感觉良好的女作家对于自己的打扮也没好到哪儿去。衣服我就不说了,毕竟我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怎么说都没理,但是你只要去看看她那几张没穿衣服";###";照片就知道这个女人的品位了。……更何况她还颇有些得意地在照片下注解说这是别人认为她最###的照片,但就算是###,也有美丽的###(如钟楚红),###的###(如玛当娜),天然的###(如梦露),和矫情的###,恶俗的###,让人反胃的###。至于张女士到底属于哪一种###,我作为女人恐怕无权评说,免得惹人说我是出于同###之嫉妒,还是请各位男士自行去评说吧。 

  
  
  2001.9.3.北京

出名的悲剧
(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现在这些80后都还没出来呢,现在看到郭韩什么的那么火,真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

  
  “出名须趁早”这句话最早出自张爱玲,她自己就是一个成名甚早的典型,然而却不幸应证了傅雷的预言:“天才与奇迹在中国并不罕见,只是往往到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傅雷的话听上去很悲观也很荒诞,既然是天才,那应该都是众人敬仰的,怎么还会没个好结果呢?然而这正是中国人的习惯。如果一个人本来是个天才,然后又很顺利地很早就出了名,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好事,事实却是这样往往会毁了他。近的就不说了,捡一个远的说,那个叫仲永的,五岁成名,应该是成名趁早的了吧?后来又怎么样了呢?——“泯然众人矣。”

  所以我一直认为,出名早非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一桩大忌。虽然每个人都渴望出名,每个人也都想出名要趁早,趁着年轻,但是这样的急功近利往往毁了很多人。“我只要出名就好”,已经有很多想出名想昏了头的人毁在了这面大旗下,比如卫慧,倒的确是出了大名,只可惜是臭名昭著。再比如韩寒,我倒是很希望他成为一个天才,怕就怕又出来一个新仲永。

  年轻的时候出名,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女人的虚荣心,以及男人的成名立业的功利心,但人在出名后容易变质,或者在名利下眩晕不知所向,这种情况自古不乏。道理其实很简单:出名以后,所有的事情就都不是由你可以控制的了,你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容易发生本质的变化。

  现在的社会比从前更浮躁了,也更加考验一个人对功利心的抵抗程度,或者说是自身的定力。当然我不是说就一定不要出名,出名是社会对你的一种肯定和褒奖,当然是好事,我说的是“出名须趁早”绝不是那么简单。相对而言,我一向很欣赏古人“淡薄名利”的胸怀。其实出名和成为天才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想到自己能出名反而名垂千古,这样的例子多了,像梵高,还有曹雪芹,都是一辈子也没出名,穷困潦倒。所以与其“出名须趁早”,倒不如“###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来得真切。

  不是我的悲观,在这个功名浮躁的社会里,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来说,出名其实往往是一个悲剧。说到这个问题,我倒是很欣赏李书磊说过的一句话:“世人往往崇拜着死去的天才,而忽视活着的天才。人们都说自己是天才的崇拜者,要把孩子也要培养成未来的天才,然而事实却经常是:人们干掉天才,然后把孩子教育成我们自己的样子。”

  
  
  北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色相与思想
现在“美女作家”这个词已经彻底地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你想要骂谁,就可以说:“这是一美女作家!”按我理解这就是骂人呢。其实要说本来,美女是一个褒义词,作家也是一个褒义词,怎么这俩放一块儿现在就成了这种骂人的效应呢?——还不都是那些既非美女也非作家的“美女作家”惹的祸! 

  问题是也不知是招谁惹谁了,就因为我是一女的,也写点东西,前不久我就被人这么着“骂”了。可能是人家觉得这词挺好的,也不知道文坛这些乱七八糟的忌讳,生在一篇捧我的文章里把我说成是美女作家。好嘛,这下热闹了,弄得我百口莫辩,好长时间不敢见人。更有电话飞快地打来:“哟,你怎么都成美女作家了?那可是一条大棒啊!”后来在王府井书店签名售书,人家来了也是第一句话就问:“谁是美女作家?”吓得我半天不敢说话,说了,人家说你这不是自己承认了吗?可要不说呢,明明是在那里卖书来着,我在那儿干吗呢我?闹得我这叫一个不自在!

  如果说我没用身体写作,那是假的。因为写作总是要用到手吧,谁说手不是身体的一部分呢? 

  不过我要说的是,写作这个东西,别管你是用哪儿写的,也别管你是男是女,是丑是美,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都不在这里,而是你写出来的东西好,还是不好。如果好,哪怕你是用脚写出来的都没有关系,人家照买照看不误。如果不好,就算你跳上跳下地炒作多少条新闻、摆多少pose、拍多少美女照美男照甚至是###照也没用。 

  一切都无法改变作品本身的质地。 

  所以我希望文坛靠卖色相出书成名的人越少越好,别一只耗子坏了一锅汤,让人觉得现在的文坛文风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但我希望文坛靠卖思想出书成名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才是我们看书的目的和文学真正的力量。 

  至于美女也好,作家也罢,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北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断代的民族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泱泱地流传了几千年,传到我们这里突然断了代。可能是应了鲁迅说的那句话:中国的书,青年人一本也不要看。结果弄得现在大家都只知道上帝电脑英特网,只顾了“拿来”,却把自己的根儿都忘了,连过节也要过圣玛丁节过圣诞。

  这些似乎和我要说的德育问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质上却是我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也许太注重学习别人,太急着现代化了,却忽略了一个民族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文明、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思想,总之,儒学家派也好,道家文化也好,在现在的青年一代当中,不要说继承,恐怕就连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都已经很少了。

  这样说话,我可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个满脑子封建糟粕的老头老太太,但事实上,在这里我必须说明自己出生于七十年代。之所以我这样出来说话,正是因为我实在惊诧于现行社会和现行教育下成长着的青年人——在他们身上,可以被称作民族优良传统或者美德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几乎可以说看不见。

  美德的沦丧直接导致了公共道德在公众中普遍的淡漠。君不见,公共汽车上没人给老头让座,在食堂买饭连排队都成了困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已经见怪不怪,在公共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也随处可见,交通有了红绿灯还需要人工维持指挥,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大有人在;君不见,国家文物在出土前被人哄抢一空,包头工偷梁换柱用劣质材料以致桥塌路陷,拾金不昧但也需“必有重谢”,伪装成辍学大学生当街乞讨,###公然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笑贫不笑娼,为民者乐于占小便宜为官者涉嫌贪污巨额,更有吸毒贩毒、走私诈骗……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一切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都是道德上的失误,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就是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准已经失去禁忌,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滑坡到了###的边缘。而最令人痛心的却是我们的麻木,和熟视无睹,甚至习以为常。可怕的并不是道德的衰亡,真正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意识上的整体衰亡。而这正是我们不得不目睹和正视的残酷:一个曾经以数千年源源流长的东方文明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国、礼仪之帮的民族正在现代文明的掩盖下逐渐消逝,沦为在起码的伦理边缘和道德极限徘徊的人民。物质生活的高速发展并不能阻止一个民族内在的贫血。

  而那些传统的民族美德呢?你是否还记得这些词语:勤劳、正义、勇敢、善良、高尚、孝顺、诚实……还有那些尊老爱幼、路不拾遗、唯有读书高等等的传统,都到哪儿去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好笑:都什么年月了,马上就是新世纪新千年,你还谈这些古董,但在什么时候,我们把这一切美德都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也许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时代,我还在这里呼吁重塑民族、重塑美德显得实在有些可笑,但倘若鲁迅在世,看到今天,他还会只说“拿来”么?该拿来的全都拿来了,失去了数千年文化根基的人们——他们也许是真的连一本中国的书都没有看过了。

  
  
  
  凌晨04:30,北京

在这个个性消失的年代
中国人一直缺乏个###,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早些年的时候还有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什么的,孔子这样的私生子都还可以著书立说成大气,可后来自打一修长城,再焚了书坑了儒,个###?老百姓连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谁还敢知道啥叫个###?

  现在当然是改革开放了,香港电影里的一句";有个###,我喜欢";不知迷倒了多少人,终于大家也明白个###是一种魅力,有个###是一件好事情,而且时尚,甚至酷,于是大家也纷纷开始塑造自己的个###。

  可什么是个###呢?王朔骂金庸是个###吗?###骂余秋雨是个###吗?还是棉棉骂卫慧是个###?恐怕都不是吧,那是###格,是他们的###格都比较火爆,敢写敢骂,算不上个###。

  那个###又是什么呢?是满大街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染了红的绿的头发?是男的留长发女的剪板寸穿肚兜吊带露脐装韩国裤子厚底鞋?是开敞蓬吉普抽英国雪茄外穿美式内衣骂人用英语";Shit";?还是吃汉堡喝可乐嚼着泡泡糖看所谓的另类小说或者所谓的先锋话剧?你觉得这样Cool吗?你觉得这样是很有个###吗?错了。这不是个###,这是共###,而且是更大的极尽媚俗的共###。

  当然,媚俗并不是群众的错,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轮番出现辅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街头广告网络广告们的错,当然更不是花钱的商家和收钱的传媒的错,谁都没错,错就错在我们生活在现在。

  我们不可选择时间,我们不可选择地点,如同我们也不可选择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