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战场归来(第三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从战场归来(第三版)-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 坦克,进攻!/147
  在当代陆军中,以色列国防军是唯一百战百胜从未吃过败仗的军队。迄今为止,我是唯一与这支骄傲的部队一起行动过的中国人。
  20。 耶路撒冷/160
  上帝说:“圣地是不卖的。”我有幸成为第一个使用“新华社耶路撒冷”电头发稿的中国记者。
  21。 重返拉纳卡/179
  看着烟波浩淼的地中海,我本想忙里偷闲抒抒情,可刚把自己绑在坐椅上就酣然入梦。一觉醒来,小飞机已像雨打的耗子般降落在拉纳卡。
  22。 “我要上前线”/184
  我最烦等,什么在约旦待命,在哪哪哪待命。我仿佛听见亨利四世的嘲笑声:“上吊去吧!我们已经在郎德勒西打起来了,而你却不在!”
  23。 烙饼/189
  在为约旦和巴格达大使烙了半个月饼后,我发现自己成了双下巴的罗马皇帝。重返巴格达前夜,郑大使揪住我的摄影背心:“鸭子,你哪儿也不像个外交官,倒像个马戏团的。”
  24。 我和河野/194
  河野含泪将一大包美军战地急救品塞给我:“以后就剩你一个了。”
  25。 “死亡之路”/198
  我固然担心会撞上美国人的炸弹,更害怕被共和国卫队识别出来送上绞架。因为我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曝光的中国记者,而今又胆大包天地回到伊拉克。
  26。 我们的家/204
  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院子里也落了一颗炸弹。曼苏尔区的富豪子弟开始学骑自行车。两个神色慌张的人问我支持布什还是萨达姆。
  27。 劫后巴格达/215
  瘦得像眼镜蛇似的斯文男子指挥我拍摄巴格达的废墟。黑市美元一日三变。看着弹坑旁捡木柴的儿童美丽纯洁的大眼睛,我不禁珠泪潸然。
  28。 去南部—什叶派地区烽烟又起/231
  我对安全官员解释说我需要有些活动的人作前景,他强硬地说:“这我不管,但决不许拍军人。”
  29。 去北部—库尔德难民逃难记/243
  诚惶诚恐的库尔德人像惊了枪的兔子。腐烂的尸体引得群蝇乱舞。士兵从齐肩高的车帮向外探着脑袋,像运往菜市场的竹篓里的一群鹅。
  30。 撞车、撞车、再撞车/257
  临行前,一位气功师哥儿们给我占了一卦,说我海湾之行无大凶,但车祸不断……
  31。 海湾战争中的北大人/261
  当我们一行四人聚在曼苏尔附近的一个大弹坑旁时,我猛然想起海明威的一句话:“战争中总有堕落的人,可还有哈佛毕业生。”
  32。 罗伯特·卡帕!/266
  在参加了所有现代战争之后,卡帕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踏响了地雷。就在他的躯体被自下而上地撕成碎片之际,还本能地摁下快门……
  33。 新闻检查/273
  老鲍勃问我为什么来学习,我说是我老板硬逼的。老鲍勃大惑不解,问我想去哪儿,我从牙缝里迸出“Beirut(贝鲁特)”。
  34。 再见巴格达/280
  战争结束了,我们还活着……
  附录一  鸭子这家伙 285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刘忆分
  附录二  中国记者在海湾 292
  《北京青年报》副总编缉  孙伟
  附录三  大街上捡回一个宝—唐师曾一二 295
  新华社摄影部主任 中国照片档案馆馆长  徐佑珠
  附录四  红色在行动—记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 299
  新华社记者  罗更前
  附录五  唐师曾印象 301
  

献辞与目录(3)
中央电视台导演  辛少瑛
  多余的话(代跋) 304
  陆军少将、军事学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许延滨
  唐师曾简历 307
   。 想看书来

1。 从雪山到火海(1)
只有先会飞,才能拥有翱翔的翅膀。
  ——以色列伞兵
  1990年的整个春季夏季,我都在海拔5000米~6000米的世界屋脊探险。与北大师兄、《民族画报》的摄影记者米老鼠凌风同住双人尼龙帐篷,吃军用罐头,喝冰山融水。当时我健壮得像头大牲口,心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我之所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完全是听了北大一位女学生的煽动,她是我初恋的女孩,我一直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学的是科学,我又迷信北大的民主、科学传统。我的朋友、美籍华人作家赵浩生教授教导我,人一生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闹革命,一是谈恋爱,如果两件事搅和到一起,那就是极至人生。我猜我当时五迷三道就是这样。果然,我的老板、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对我当时的乌托邦思想大为不满,而我又是个有恋母情结的乖孩子。既然老板认为我的居京生活到1989年底已至尽头,我便义无反顾地在1990年初离京去了西藏。
  可可西里是蒙古语,藏文叫“措仁狄加”,原意为高山环绕的上百个湖。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新疆、青海、西藏接壤的夷蛮之地。大体位置在青藏公路以西,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在我们进入之前,几乎没有人类痕迹,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块处女地”。
  我们的北京吉普咆哮着冲上封冻的通天河,坚冰在脚下隆隆震响。虽然早已是盛夏,可在平均海拔五六千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还是大雪纷飞。眼前,长江之源各拉丹冬雪峰傲然耸立,铅灰色的冰塔林闪烁着沉重的寒光。脚下,晶莹透明的西金乌兰湖平和如镜,宛若一块蓝色的冰。
  此次探险,我是作为替补司机加入可可西里探险队的。为此,行前特地在警察学院强化训练了三个多月。此时,炽热的阳光穿过吉普车风挡,强烈的紫外线将我的脸剥去了一层皮,用手一碰便纷纷扬扬。由于空气稀薄,一行人全都患了右心室肥大和红细胞增多症。75马力的北京吉普由于缺氧,输出功率竟不足40马力。持续的高寒缺氧加上没有新鲜蔬菜,嘴裂开一道道血口,高高肿起。为止痛,我不时将脸贴到冰凉的相机上,徕卡的冷钢激起我无限的遐想:从“乞力马扎罗的雪”到“走出非洲”。
  1983年大学毕业时,我曾找到燕山脚下“万岁军”坦克6师申请当装甲兵,可他们硬说我是近视眼,在给了我两个包子一碗鸡蛋汤之后,礼貌而坚决地把我送出了兵营,使我这个胖乎乎的自由主义分子终生失去了参加陆军的机会,只能远远羡慕那些因战斗致残的英雄。我龟缩在中国政法大学讲授了近四年的战争史,终于在1987年通过新华社摄影部招聘考试,被当做“大街上捡回来的”孩子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我崇拜富于冒险精神的悲剧式英雄,恺撒、隆美尔、巴顿和踩上地雷还要再摁一下快门的卡帕。我生性执著地追求亲身体会,为了获得某种体验而不惜冒险,以此显示自己的勇气。
  18岁时,我读到以色列伞兵202旅的一句格言,这句话印在绿身红翅的飞蛇军徽上:“只有先会飞,才能拥有翱翔的翅膀。”(Before you can earn your wings; you must learn how to fly!)人生就是如此,直到我30岁从海湾归来,受聘装甲兵工程学院上校研究员时,才有资格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装甲兵。
  几天前,派我来世界屋脊玩命的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林川,托补充给养的油罐车给我带来一箱胶卷,想不到中间还夹带着一台松下RF-10短波收音机。8月3日,我和《民族画报》摄影记者凌风正缩在帐篷里听新闻,“###”干瘪的声音播送了一条令我灵魂出壳的消息:1990年8月2日中东时间凌晨1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3个师越过边境,仅有万人的科威特军队稍作抵抗即全军崩溃,仅有5000名散兵撤至沙特,全军覆没。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我屏气凝神生怕漏掉半个字,直到转播《时事经纬》,我才一个猫跳钻出帐篷,在雪地上连打三个滚儿,面对雪山长跪不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 从雪山到火海(2)
新华社社长穆老头把“摄影”比作新华社的一个翅膀,我做梦都想当翅膀上的硬羽毛。缩在鸭绒睡袋中,我打着手电起草去海湾的申请。
  尊敬的部领导社领导:
  新华社正在步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中东是最好的突破口。中东位于三洲交会、五海包围之地,集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矛盾于一身。古老的大河文明、金字塔、巴比伦与石油命脉纠缠一处。帝国主义殖民经济不得人心,白面孔的美联、路透在阿拉伯世界不如中国受欢迎。
  我八三年毕业于北大国际政治系,曾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大战史”近四年,并获讲师职称;八八年毕业于新华社汤姆森国际新闻培训中心;九○年毕业于警察学院驾驶学校。身体健康曾达北大锻炼标准。盛夏走过长城,严冬爬过雪山抓熊猫,世界屋脊探过险,在摄影部新闻中心从事突发事件报道三年半,有丰富的“闪击”经验。无妻儿、恋人拖累,最适合飞往中东采访战争。我决心为新华社争光,报答人民哺育之恩。
  就是这篇用军用“小八一”电台发出的明码电报,日后竟被嗜血的人传为血书。其实我这个人最怕见血,更何况在海拔6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腹地、6860米的布喀达坂峰脚下,连氧气、淡水都不够,哪挤得出多余的鲜血。
  我又连夜起草了两封电报。一封请新华社军分社王建民帮我准备防弹背心;另一封让技术局传真员袁满到北大国际政治系预借有关海湾危机的书籍。
  熬过一个不眠的寒夜,我仿佛已飞过寒光闪烁的布喀达坂雪山,来到炽热的中东沙漠。
  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把由近而远的东方各地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这一政治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东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指以西亚为主,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
  这一片辽阔富饶的土地约740万平方公里,是东西方交通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2/3,故有“石油海洋”之称。
  美国总统五星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直言不讳地宣称:“仅仅从地理学上讲,整个世界战略没有比中东更重要的地区。”而海湾又是中东的核心。
  海湾位于西亚南部,是印度洋伸入阿拉伯半岛与伊朗高原之间的陆间海。伊朗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称它为阿拉伯湾,统称海湾。海湾地区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八个国家,通称海湾国家,总面积4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
  海湾地区处中东中部,北扼高加索山、黑海,南濒阿拉伯海,东临南亚次大陆,西接红海,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要道。此外,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优质的石油,埋藏浅、产量高、油质好、储量大。已探明储量6517亿桶,占全球储量65%。中东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均在海湾。
  中东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一直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规模较大的武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