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延伸的世界- 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的库房,不一会从里面翻出了两把铁锹,一把丢给韩宁,一把自己拿在手里,

    歪倒问道:“房东,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我看了看着地上的蚂蚁,“现在还不能确定,挖出来再说。”

    韩宁也不多问,顺着我指的位置一路挖下去,两人你一锹我一锹,挖了几个小时,地面上出现了一个3米多深的大坑,粗大的树根裸露在一旁。

    此时此刻天已经摸黑,估计一下,应该是七点多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韩宁比我有毅力,也不多问,一直再挖,挖着挖着,铁锹突然遇到了阻力。我心里一激动,将铁锹扔到一边,用手慢慢扒开地上的泥土,紧接着,一个半米见方的木头箱子出现在四个人的视野里。大家互相看了看,觉得不可思议,将箱子周围的泥土挖开,合力将箱子抬出了深坑。

    赵欣兴奋道:“老李,里面装的是什么?”

    我摇了摇头,“不知道,但肯定是父亲留下来的。”从库房里找来撬棍,将封箱子的木条一根一根的撬开,发现里面装的都是稻草,我突然想起了电影里运输军火的情节,心说这里装的不会是火箭筒吧。将稻草扒开,里面是一个黑色的石头盒子,从表面看,盒子属于石头材质,不过有一种金属的厚重感。

    盒子没有上锁,只是简单的咬合结构,将盖子打开,里面是一只实验室试管,里面是墨黑色的液体,试管表面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这样一串英文字母,“rh4&bto”文字的旁边,贴着一个红色的放射性标志。

    韩宁立刻警惕起来让众人退后,他说:“这标签说明试管里的液体是非常剧烈的放射性物质,表面的石头盒子是为了防止放射性射线的外泄。据说放射性射线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对人体的伤害,轻者乏力,不适,食欲减退,重者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

    歪倒皱了皱眉,“阿宁说的不错,不过你们别怕,我可以肯定,这东西在封闭情况下对人没有伤害。这是剧烈放射性物质没错,但是它的放射性还没有被激活,你所看到的试管,相当于一种阻隔剂,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激活这种物质的东西,应该是空气中的一种惰性气体。”

    歪倒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但我这个人想来不会立即相信别人说的话。

    赵欣问他怎么知道的,歪倒摇了摇头,“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了解这种东西,就好像你失忆之后还会做饭炒菜,骑自行车,也许,这种东西我接触过,或者令我印象深刻。”

    “那这试管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赵欣问。

    歪倒指了指盒子里的东西接着说道:“这是一种高能量物质,是用来封堵空间用的。”

    我问:“你说他没有伤害,为什么要放在这么特殊的盒子里?”

    歪倒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是为了防止别人找到它。因为,不同的物质都有不同的脉冲信号,这种盒子恰恰能阻断脉冲信号的外泄。”

    “那现在它已经外泄了,想找它的人应该很快就能发现?”我问道。

    歪倒点了点头,认真道:“不过也没这么悲观,你也说过,凡事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既然让你发现了这种东西,应该就是它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歪倒十分严肃,“另外,我必须要提醒你一句,这是一种放射性武器,毁灭性很大,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使用它,因为一旦触发,你面前的一切,就会成为被遗弃的世界。”

    从家里回到宁堡,我们做出了第二天天亮出发的决定。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种各样的怪事接踵而来,图书馆的地下室,浦三爷爷和李叔交给我的父亲的遗物,两本残卷以及玻璃钟摆,还有那莫名其妙出现在墙壁上的天书文字。所有的这些,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陆家村,而找到陆家村的一个最重要线索,就是伦德水库,越快找到水库,真相就会越快揭晓。

    再次研究水库的地图,我们制订了如下方案:我们需要先到达一个叫‘宝宁寺’的地方,从宝宁寺在倒乘其他交通工具到伦德水库,不过因为地图是市县级别,所以两者之间没有更详细的道路标记,也就是说,从保宁寺开始就需要我们自己摸索前进了。宝宁寺是一个寺庙,也泛指一个地区,我们三个谁也没去过那里,后来经人指点,我们知道乘坐国道上的客车便可到达。一切东西都准备妥当,包括食品和水,帐篷,登山用具以及一些必要的武器;这次探险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一想到就要出发,我的心里莫名的涌起一股兴奋和期待的感觉,但其中又夹杂着一丝担忧,四肢充满了力量的同时,头脑中又增添了几许莫名的恐惧。

    我突然想起了第二本残卷上的内容,为什么那些人游着游着会突然停下来,甘愿死在水里?如果不是水鬼缠身,那一定是受到了某种物质的影响,如果我们抵达了伦德水库,是不是需要下水,那会不会也会遭遇到这样的情景?起身想找一些关于描写湖泊的书籍,可一看到书架,脑子却又想起被偷走的两本书,一本是红皮外文书,另一本,则没有印象,到底这两本书里有什么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呢?
第二十六章 另一只队伍意想不到的人
    一夜无话,上午九点的钟声一响,三人乘上了前往保宁寺的长途汽车,三人尽量轻装上阵,打算到保宁寺在进行相应的补充,所以只带了一些平时很难购买的东西。为了保存体力,我一上车便呼呼大睡起来,根本无暇查看沿途的风景。

    我们要去的保宁寺并不是一座简单的寺庙,保宁寺代表着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县城。

    毕竟我们第一次来,所以赵欣经常问司机在什么地方下车合适,按照平日里,司机遇到有人跟他说话,早就不耐烦了,这次竟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甚至还给我们当起了向导,在司机大哥的帮忙之下,我们对这个地方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司机大哥没有听说过伦德水库,不过附近有个上英水库,规模比较大,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要去上英水库,可以先到西沟村,比从保宁寺下车要近些,不过可惜这车不到西沟村,只能在前面山口的中转站下车,找一个拉脚的师傅,载我们去西沟村。

    几个小时的颠簸中我睡的格外香甜,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站,也不知道如何下的车,我只记得是被人从车上抬了下来,迷迷糊糊的还没站稳,旁边凑过来一个小车夫,头上系着一条白手巾,晃晃悠悠,一口浓重的东北话问道:“三位帅哥美女,城里来的吧,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看这穿着打扮,来旅游的吧!嘿嘿,我是本地人,打小就在这生活,对周边都熟悉,要去什么地方,保准不多要。”

    我说道:“附近是不是有一座水库?”

    小车夫听了之后,愁眉苦脸道:“你们说的是上英水库吗?去那破地方干啥,贼荒凉。”

    “有没有一座叫伦德水库的地方?”赵欣不经意的打听。

    小车夫想了想,连忙摆手道:“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听过什么轮水库。”

    我看了看二人,心说难道真是来错地方了?赵欣担心是地图标记的问题,她坚信水库一定在这里,也许伦德水库太过古老,没人知道也说不定。”

    三人正犹豫不决,就小车夫自言自语:“你们城里人也忒奇怪了,昨天也有一伙人去水库的,我就不明白了,周围这么多好山好水的,为什么都要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呢!”

    我为之一震,赶忙问小车夫:“你刚刚说还有别人来,是些什么人?”

    小车夫上一眼下一眼打量我们,像是打量坏人一般,“你们认识?”

    我知道自己有些失态,赶忙编了个理由:“我们是城里美术机构的学员,想去写生,这不,笔墨纸砚都带来了,要是遇到同行,也好有些交流。”说着我指了指身后的背包,但其实里面装的东西跟写生画画没有半点关系。

    “你们搞艺术的我也不懂,不过那些人没坐我的车,自己开车去的,只是打听了去水库的路?”小车夫叹道。

    “那些人什么特征?”我追问道,“我的意思是,想知道会不会也是搞艺术的。”

    小车夫想也没想边回答道:“两女三男,车上拉着一堆东西,不像搞艺术的,倒是像偷猎的,有个胖子的贼横,连人话都不会说。”

    我心里一喜,另一伙人到底是谁我不知道,不过看样子的确是冲着水库来的。

    “脚夫大哥,坐你的车去,多少钱啊,我们可都是穷人,给不了太多。”

    小车夫苦笑道:“水库那里去不了,最多只能到西沟村,然后你们就得步行了。”

    赵欣是个急性子,不耐烦道:“那就去西沟村啊!”

    小车夫叹了口气,样子很无辜:“去是可以去,不过那山里面七拐八拐的,弄不好就会迷路。”

    我见小车夫说话时眼睛不停的闪烁,知道他一定是想借机多要些钱,心说这小子怎么没去拍电影,没准能得个影帝回来。我满不在乎的说道“你就说说你要多少钱吧!我们看着合适就去,不合适就找别人,反正这里这么多车呢。”

    小车夫见我们不是愣头青,于是嬉皮笑脸道:“我也不多要,就三块钱,坐我车绝对没错。”说完朝我这边凑了凑道:“你别看这里车多,这些人都不是善茬,弄不好你们会被抢的,另外,我刚好住上英水库附近西沟村的村民,可以给你介绍村长认识,倒时候你们还落得有地方住,这多好?”

    我撇了撇小车夫和他头上的白手巾,刚想拒绝,转身看了看周围,发现这个地方的确挺荒凉,看看天色,再过几个小时就黑天了。再者说了,这人还能帮忙找住处,贵就贵点吧,于是点了点头道:“我们几个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没什么钱,主要还是冲着你帮忙找地方住,才坐你的车的,你说话要算话。”

    小车夫见我们答应,拍了拍胸脯道:“你打听打听,我赵二柏说话什么时候不算数,到了村里你就知道了,一提我准行。”

    赵欣特别看不惯这样的人的语言和行为,嘴上能说,事儿不见得能办,朝我使了使眼色,示意我别再废话,赶路要紧。

    没走多远我有些后悔,这破车颠来颠去的,五脏六腑都换了地方,再加上一股子柴油味,早上和昨天晚上吃的都吐了出来。车子颠簸在山岗上,速度很慢,我靠着车边,一边捂着难受的肚子,一边看着沿途的路况,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道路两边的丛林里多了几个普通农民,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其中两个人身上背着搞头,另外一个肩上扛着扁担,扁担两端各有一个大竹筐,里面满满登登的不知道装的什么,看样子分量不轻。

    这几个人直勾勾的盯着我们,对我们冷目观望,丝毫没有老百姓朴素纯洁的样子,我心中纳闷,有点不知所措,身边的韩宁和赵欣似乎也有同感。

    我有心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