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割单引起的资本博弈:大时代之血色交割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交割单引起的资本博弈:大时代之血色交割单-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纷纷倒戈,股价才如水泄一般,资金也哭喊着杀出。
  而临阵脱逃的上海系资金中,泰达证券是其中势头最健的劲旅。
  “伤痕累累”的多头有足够的理由指责泰达证券。多头并不是没有机会,你原先与兄弟在同一战船上,最后时刻甚至还可以胜券在握,唐子风没有理由临时倒戈。而且,也是唐子风率先做多,关键时候反而临阵脱逃,这个唐子风究竟用意何在?
  他继续盯着交割单看—杨帷幄,名单上列的第一个名字。他或许是目前最大的受益者吧,他得到了海元证券,成为新的霸主。
  帝王医药事发不久,就在人们还在讨论海元证券花落谁家的时候,谜底就揭开了。国资委发出股权转让公告,海元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变更为华军资产,占据股份高达51%,第二大股东才是海元证券,仅占8%。公开资料显示,华军资产是一家具有军工背景的国有企业,也就是说,海元证券不仅东家变了,还变性了,原来海元证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券商,现在变成了形同大路货的国家控股的金融机构。
  证监会也正式宣布,海元证券正式并购给杨帷幄,这个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若不是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唐子风原本应该是帝王医药的最大赢家。
  但报纸上的此人看起来有几分仁厚,究竟是城府最深还是无心插柳呢?
  袁得鱼了解到,杨帷幄是重阳证券的创始人,在上海安营扎寨的北派资金中,杨帷幄是领军人物。这种或多或少的官方背景,让他尽管身在上海,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消息资源直接从北京空降而至。
  而帝王医药一役,以杨帷幄为代表的空方认为,尽管上面在酝酿国退民进的方案,但目前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文件对民营企业收购国有公司作出限定。而且,既然当地政府已经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到要进行补贴,理应会言而有信。
  他们赌赢了,但他们一直与不光彩的名声相随。江湖传言,杨帷幄此前曾与上海本地国资委相谈甚欢。据称当地有官员本来就看海元证券不顺眼,但因为海元证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试点券商,很多事情拿它没有办法。上头正好趁着这次并购机会,以同业海元证券的收购作为由头,引入了一家有军工背景的国有公司,作为海元证券的收购股东方。而海元证券本身资金不足,原本作为战略入股的这家公司反而成了大股东,这一切的发展倒也符合上层想把海元证券重新收为国有企业的初衷。
  韩昊。
  袁得鱼从报纸上知道,韩昊是全国鼎鼎大名的江湖第一操盘手。江湖上传言,韩昊是个短线天才,也是敢死队鼻祖。在帝王医药中,他与唐子风一同站在多方阵营,倒戈也是一起倒戈。以他为首的是江浙声势浩大的游资,他们是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浙江敢死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手表的秘密(14)
秦笑。
  名单上的秦笑,在袁得鱼看来,是帝王医药事件的绝对主角。据传,是他挑起的收购。江湖传言,秦笑除了是帝王医药收购方汇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地下赌场的控制人。有人说他是证券界的“春申君”,养了一群人,但也有人说他培养了一批证券黑帮。
  唐焕。
  这个人,袁得鱼无法相信,唐子风的大儿子,自己曾经的好兄弟,为什么也会在上面?
  邵冲。
  这个名字,袁得鱼觉得最为遥远,然而报纸上说,就是他代表证监会宣布的9分钟取消决定,由此也改变了父亲的命运。
  最后一个名字。
  那个模糊的名字,袁得鱼自然是无从知晓。
  他看到报上有人评论,袁观潮之所以会在当天傍晚自杀,一来是因为负债累累,就算用外滩小白楼作为银行抵押凭证,也无法还清;二来,袁观潮不堪忍受重组命运与牢狱之灾,不得已选择了这条路。
  让袁得鱼最为费解的是,交割单分明显示着,与市场上广为猜测的不同,父亲在5月上旬的时候,已经花了3亿元重金用杠杆沽空了该股,就在政府颁布补贴的前一天,袁观潮还追沽了33亿元。就算最后9分钟无效,他也是可以稳赚55亿元,这是多么伟大的对冲。
  这也就意味着,那天是否奋力做多头对父亲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可以说父亲是做空头的,这样明明可以赚取更多资金,而且这也是他原先对市场的判断。
  袁得鱼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父亲在最后关头,不惜铤而走险,一意孤行,非法透支那么多资金,把帝王医药的股价打到天上去?
  还有一点更为奇怪,父亲怎么会追沽33亿元?这钱从哪里来的?他又仔细数了数,没错,后面是8个“0”,就算父亲自营部透支,资金量也远远达不到这个规模。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父亲其实没有非法透支,他用的是这个沽空赚来的钱?但是这33亿元是从哪里来的?现在,这笔资金又去了哪里?
  原本还在账面上浮赢12亿元的海元证券,怎么瞬间就亏损高达5亿元了呢?
  难道真的像很多江湖人士所言,父亲可能受到了政府方面的驱使,故意让市场化的汇星放弃了并购机会。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自杀呢?索性就受人恩惠,很多官方的资本掮客不都远走高飞,去海外逍遥了吗?
  若父亲真与政府联合,那从最后9分钟的废除决定,完全可以看出,政府与父亲站在对立面。也就是说,父亲绝对不是政府的帮佣,这只是父亲死后,别人给他加上的罪名。而且,袁得鱼死也不会相信市场化的父亲会选择这条道路。
  到底谁才是背后的元凶?父亲为什么要临时改变主意,到嵊泗的那两个人究竟是谁?既然没有损失资金,最坏也就是锒铛入狱,父亲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条不归路?
  袁得鱼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平静地去回忆这些事情。然而,每每拼接起记忆中的所有过程,他都觉得现实是如此残破不堪,胸口感觉到阵阵窒息。
  袁得鱼有种强烈的感觉,或许,从嵊泗出来,父亲就已经认定,前方是一条不归路了。
  袁得鱼想起,有一天,跟爸爸在铁轨散步,当时,爸爸出神地看着延伸的铁轨,口里飘出一句:“每辆火车都装满了罪恶的货物。”
  袁得鱼当时听爸爸说完这句话,眼前仿佛出现了一辆破旧不堪的火车,冒着滚滚黑烟,“隆隆”地碾过钢轨,呼啸着钻进一座黑暗的山洞。他猜想,在那个无人抵达的深处,是否铺着满地的黄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手表的秘密(15)
袁得鱼凭直觉意识到这张交割单无比重要。他又将交割单折好,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
  七
  1995年6月9日。袁得鱼发誓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葬礼上扭曲的脸。
  这天一早,袁得鱼像往常一样,走出巨鹿路别墅,一道日光正好照在他尚充满稚气的脸上。他用手轻轻遮挡了一下,在手指的夹缝中,有一个巨大的橙色太阳。
  他钻入一辆守候在门前的黑色加长型林肯,这是父亲平日里最心爱的座驾。车窗不知什么时候贴上了深茶色的玻璃膜,一坐进去光线就暗了下来。
  车子缓缓前行,袁得鱼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今天是他爸爸袁观潮的葬礼,他比以往任何一天都显得平静。
  上一次失去至亲的切肤之痛,恍若就在昨日。袁得鱼记得那次他哭得暗无天日,他抓着病床上母亲冰冷的手,一路随着病床跑着,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推进了阴暗的太平间,记忆中还残留着空气中甲醛的味道。
  车子开进了龙华殡仪馆,继续前行,他们的目的地是路尽头的大厅,从殡仪馆大门到尽头,不过50米的距离,但在今天仿佛无比漫长。
  一个戴着黑孝的行人的声音飘进车来:“袁家是谁?那么大的排场。”
  车子抵达尽头大厅,这是一个恢宏的送别大厅,大门前还有一个空旷的广场。
  袁得鱼一下车,就惊讶于眼前震撼的景象—几十个身着黑色西装的男子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大厅两侧,像诺曼底登陆战时黑压压的中盟军团。他们不言不语,却制造出难以言状的肃穆的逼人气势,一靠近他们,就仿佛被扔进了一个战后还未打扫的战场,沉浸于证券历史上无以复加的集体伤痛。
  袁得鱼认识他们,他们都是父亲在海元证券的旧部。这三天,他们一直陪在父亲身边,自发地成立了丧葬委员会。
  这番场景,这些熟识的面孔,与过往的一幅场景是如此相似,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袁得鱼记得,差不多就在半年多前,同样还是这些面孔,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
  那是上海滩金融界一场欢庆的盛典,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海元证券创立五周年纪念仪式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所有人脸上都写着“狂欢”,他们都虔诚地期待去开创一个神奇而伟大的时代。
  那一天,政府官员们一一亮相,上海滩不少知名的作家也亲临会场,他们之前一同为海元证券歌功颂德,推出了一本书,叫做《海元大业》,不少人现场题词。有个海派学者洋洋洒洒地大笔一挥,“海元帝国,千秋万代”……盛典里最风光的人物莫过于袁观潮,他站在人群中间,就像是站在全世界的中心,欣喜地回敬着前来敬酒的宾客,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满面红光,意气风发。
  “股神!股神!股神!”人们振臂欢呼。
  狂欢声仿佛还近在耳边。一个幽怨的哭泣声将袁得鱼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送别大厅很宽敞,大堂前方,挂着“沉痛悼念袁观潮先生”白底黑字的横幅。一副对联挂在遗照两旁,笔法潇洒恣意,上联是“牧野厚物流金岁月携安绝尘而去”,下联是“少年才俊证券英雄望君乘愿归来”。横幅下是一张巨大的遗照,照片是彩色的。袁观潮站立在花丛中,笑得一脸灿烂。
  袁得鱼记得,这是前不久父子俩去广西旅游时拍的,他无法想象,就在3个月后,活生生的父亲就……
  距离9点吊唁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但整个广场上,已经渐渐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们,他们手上都拿着丧葬委员会散发的悼念册,名字叫做《传奇一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手表的秘密(16)
“他是一个为证券市场而生的人。”《传奇一生》上的悼念书满怀深情地写道,“海元证券从1 000多万元注册资金壮大到20多亿元,只花了短短不到5年时间。袁观潮自1990年担纲海元证券总裁,一路发展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经纪和证券研究业务。无论是市场低迷,还是景气高涨,袁观潮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在他的带领下,海元证券迅速成长为业内翘楚,创造了许多投资神话和经典传奇……”
  旧部们都记得,袁观潮一心想把海元打造成金融帝国。而只要是当年身处金融圈的人,谁都忘不了海元的鼎盛时光。他们纷纷议论着—
  “海元的招股说明书,可是业内的范本。当年,1/3的招股说明书都是出自海元。”
  “全国当时有上千个营业部,海元证券的经纪业务占到全国的70%,现在的老大连10%都没到。”
  “当年做债券业务就可以做到一年赢利一两个亿。”
  “坐庄的人都打着海元的旗号,很多都是冒名顶替的。”
  海元旧部回忆起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