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华尔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悟华尔街-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我们看来,股指下跌的深层次原因,与其说是市场对救市方案的信心不足,还不如说是对政府和政党的不够信任。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救市方案千呼万唤始出台,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其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而参众两院在批准救市方案上犹疑不决,更是让人们认清了议员们的取向,在大选时期他们优先考虑的并不是经济问题本身。所以,尽管在危机当头的严峻形势下,国会对救市的反对声音变小了,并终于与布什总统携起手来,但对国会与政府在施行救市方案上是否还会节外生枝,市场不会不存有疑虑。
  而从历史上看,股市表现与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有一定关系。股市走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党获胜的希望较大,因为该党主张为工人们提供较高的小时工资及其他经济援助。相反,股市在选举年走高时,胜利往往属于共和党。比如,1988年道指上涨了11%,当年是共和党人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1996年道指跌了18%,彼时的总统宝座由*党人比尔·克林顿赢得。按照这个规律推断,2008年,牛市如果能在11月取代熊市,麦凯恩和现在把持白宫的共和党更有可能在总统选举中胜出;而如果一“熊”到底,奥巴马和他的*党胜算就会加大。

第一章 8500亿的悬念(5)
但是,种种情况表明,11月很难重现牛市。看来,萎靡不振的股市要为奥巴马增添一份胜算了。
  然而,不论谁当选总统,都将面临棘手的难题。
  曾经身躯伟岸、气吞万里的华尔街,已经像失血过多的巨人一样倒下了。更大的问题在于,华尔街的“黑9月”,8 500亿美元的救赎,以及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破产,就是这场金融风暴的最高潮吗?深陷危机中的华尔街能否走出一段救赎和重生之路?
  就目前而言,美国金融机构即使高危期已过,也已元气大伤。他们不得不面对“楼市未见根本好转”这个残酷现实。2008年第三季度,S&P/Case…Shiller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高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跌幅;OFHEO(美国联邦房地产企业监督办公室)楼价指数2008年第二季度则创下17年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住房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未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住房贷款的坏账比例还在增加。这一切,意味着美国的金融机构未来不得不继续挣扎于那些尚未完全暴露的表内表外有毒资产,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巨额减记的泥淖之中。
  金融机构摆脱困境的另一个必然选择是去杠杆化。他们必须出售和削减资产,逐步降低杠杆率至传统商业银行12%至15%的水平。这个过程不仅对他们本身而言痛苦而漫长,也将在短期内促使信贷继续紧缩,而导致的连锁反应就是实体经济得不到足够的融资支持,延续乃至加剧下滑。
  当然,噩梦终将醒来,华尔街终会复兴,但是这一艰难、漫长的过程又将给世界酿造怎样的恶果?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大萧条的危局虽然有赖罗斯福新政得以扭转,但却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实行严格的贸易管制和资本管制以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使得国际贸易量大幅萎缩。1930年,美国通过《司莫特–郝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其关税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峰。同时,各国纷纷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向国外输出失业。美元对黄金当时的比价由每盎司美元提高到35美元。在那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中,关税飙升、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各类报复性贸易壁垒,换来的是全球经济一再恶化。
  从这次危机来看,救市资金从哪里来和如何偿还,是影响美国经济前景的首要不确定因素。本次美国政府救市承诺资金已经高达万亿美元。虽然实际开支目前并未估算清楚,但不难想象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政府只有依靠三招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第一是增加税收;第二是在国际市场发债;第三是开动印钞机。从第一招来看,在美国经济即将陷入严重衰退之际,提高税率显然不合适。从第二招来看,目前全球外国政府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约为万亿美元,再大额增持实在难以承受。从第三招来看,多发钞技术上容易,却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美元的持续贬值。
  也许,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去向不明的3 500亿
  后来,事实的发展证明人们对美国救市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08年12月1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国会批准的首批3 500亿美元救市资金已经用完—大约1 000亿美元花在了救助AIG和花旗上。但各大银行对于到手的资金如何使用,却颇受猜疑。普遍的看法是,他们要么囤积起来不放贷,要么去买经营状况尚好的银行,或者干脆用来补偿高层管理人员。
  这些看法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据媒体报道,“接受政府注资援助的116家美国银行总共为其高管支出薪水、奖金和其他奖励等近16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其他很多病危机构接收的政府注资总额。原本应该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和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是否最终会落入华尔街金融高管们的口袋?这一报道引发了外界的普遍担心。
  由于政府对救市资金该如何使用并未明确规定或严格过问,在首批3 500亿美元发放两个多月后,接受注资的银行对资金去向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讳莫如深。
  由于第一批救市资金的使用状况已然引发参众两院诸多不满,原本一直要求国会拨出第二批3 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财长保尔森,停止了拨款请求。他担心遭到国会的否决,更担心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新一轮大恐慌。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危机中起步(1)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趋势;而跟随企业客户走出去,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也是国内银行必须考虑的问题。况且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放,别人进来,我们不可能不出去。
  位于西海岸的洛杉矶一年里雨水不多,10月5日却下起了小雨。在中国民间,雨和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带着这个好兆头,我们去了永隆银行的洛杉矶分行。
  惊奇:小也能好
  永隆银行洛杉矶分行是一个很小的分行,但拥有一座独立的小楼。小楼面积不大,共3层,设计、装修颇为简洁但不乏韵味。分行负责人告诉我们,永隆银行洛杉矶分行的办公大楼于2006年落成启用,还获得过洛杉矶*罕市政局颁发的建筑设计奖。
  在二楼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里,分行主要岗位的几位同事向我这个“新老板”汇报了相关情况。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家只有12名员工的分行,在美国各大金融机构连连告急、爆出巨亏的形势下却盈利200多万美元,且几乎没有不良资产。
  我询问了一下分行的具体业务情况。他们主要靠放贷盈利,侧重贸易融资押汇服务,还着重拓展包括公司贷款、房屋贷款及私人贷款在内的业务,并有少量的汇款业务。
  洛杉矶分行的状况,也折射了永隆银行的经营理念。永隆银行是十分强调财务与经营稳健的,当期盈亏平衡是决定启动一个项目的通用原则,而其信贷业务也主要面向知根知底的老客户,以此来防范信用风险。
  在美国,关于银行规模的大小一直有“大即好”和“小即好”两种声音。作为美国中小银行代表的社区银行,在与大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寻找生存空间,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发展。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从市场定位看,与大银行有明显的区隔,主要满足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于对客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能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贷款也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美国的社区银行作为大银行的有益补充,具有相对发展优势,并在美国经济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看了永隆银行洛杉矶分行之后,我尽管不会因此赞成或否定哪种观点,但也确实体会到,只要经营得法,小也能好。
  告别前,我对分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和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进展情况,勉励大家为永隆银行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看到我们要离开了,分行的同事显得有些恋恋不舍。分行负责人赶忙叫来了所有能走得开的同事,在一楼合影留念。
  考量:战略并购
  挥手作别了永隆银行洛杉矶分行那些质朴的同事,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这桩并购的种种议论上来。
  9月30日的交割仪式上,当我从永隆银行原董事长伍步高博士手中接过将伍氏家族持有的永隆银行的股权转让给招商银行的受让文件时,招商银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在那一刻尘埃落定。
  此时,我特别感激董事会尤其是秦晓董事长高瞻远瞩的果断决策。最开始对于这桩并购,我有些犹豫。尽管永隆是一家在香港有75年历史的银行;尽管它的财务指标看起来都不错;尽管它在香港市民中有良好的口碑;尽管香港金管局对永隆银行评价不错,但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家很优秀且进取心很强的银行。它的客户结构趋于老化,新客户开发能力不足。此外,我们决定并购时处于卖方市场,交易信息并不完全透明。为此,我们的项目小组在尽职调查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又对收购的方式、收购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二章 危机中起步(2)
秦晓董事长一直坚定地支持我们并购永隆。他专门致电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汇报了此事。不久后,2008年5月的一天,刘主席特别召开了一个电话会议,与秦晓董事长和我讨论此次并购。在听取我们对永隆银行概况、交易结构、收购对招商银行的战略意义、并购的主要风险、尽职调查后对净资产的调整情况、估值情况、并购对我们主要指标的影响、目前的法律地位及提请审批事项等情况的汇报后,刘主席对我们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指示我们说,招商银行在完成并购之后,应该集中力量经营主业,至于永隆原有的保险业务,妥善处置就行了,不一定要接手。同时,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油价高企,对香港经济影响会很大,对香港房地产影响也很大,而永隆银行的贷款又以房地产业务为主,因而对永隆银行的负面影响是综合性的,永隆银行未来经营环境并不理想,所以招商银行买下永隆银行后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刘主席还表示,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之事目前还未正式披露,等到披露后,业界会有很多评价,招商银行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招商银行自己对此事的评价不能太乐观,也不能太悲观。要准备好合适的整合计划,对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业务、人员要有安排,要找得力的人来管理银行。
  正因为有了监管机构和董事会的大力支持,我们这桩并购才得以圆满收官。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这样评述: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对中国其他同业来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5月底,我们完成并购的意向签约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机构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场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价格出现了一些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