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华尔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悟华尔街-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客户选择招商银行”
  话题接着转到了纽约分行开业。我说:“在这样一个严寒时期,我们选择在美国华尔街开业,是不是会有特殊的意义?”
  基辛格博士赞许地说:“是的。我完全赞同你的说法。”
  其实,我们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登陆世界金融风暴中心,表明的是招商银行的信心—我们对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充满信心;对定位于服务中美经贸合作的纽约分行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基辛格博士似乎体会到了我们的信心,特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客户会选择招商银行,而不是其他银行,比如上海的银行或香港的银行呢?请恕我冒昧,可是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我见过的每一个银行家,即便是我见到汇丰银行的高管,我也会这么问他们。”
  我答道:“简单一句话,客户觉得我们的服务好。不仅仅是微笑,还包括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正像纽约第五大道那些品牌专卖店一样,如果没有最新的款式和设计,客户是不会光顾的。我们是商业机构,只有为客户提供最新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盈利。”
  与基辛格办公室所在的公园大道毗邻的第五大道,在世界上向来以时尚著称,大型的豪华商场、品牌专卖店林立。听我这么说,他点点头:“对,这正是取得成功的真谛。”
  我想到2007年10月10日,也是在这间办公室,我与他畅谈。那时正值纽约分行审批的瓶颈期,我与他的会晤多少也带着“请教”的意味。告别时他送我到电梯口,说了一句给我莫大启发和鼓舞的话—“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想象力。”
  我将这个故事告诉了他:“我觉得招商银行取得今天的成绩,印证了您讲过的一句话: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想象力。我上次和您见面之后,回去向招商银行的员工转达了这句话。”
  他问:“你们有多少员工?”
  得知我们有3万多员工时,他赞叹:“中国真是一个奇妙的国家。我曾随口问一个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有多少中国人观看,回答居然是5?000万人。在美国,即便是最受欢迎的美式橄榄球职业联赛决赛,观看的人数也不过600万。美国总统竞选答辩电视直播,观众也只有600万左右!”
  基辛格对中国的感情称得上诚挚深厚。他到过中国许多地方,对所经之处的评价往往妙语如珠,信手拈来,却又那么生动贴切,毫不牵强。他参观北京时说:“虽然我也去过别的国家,但我对中国怀有更高的敬意和感情,这不仅因为我欣赏中国的文化,两国人民之间存有亲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一直以战略眼光看待问题,令我印象深刻。”他游览河南登封时说:“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省,必有光辉灿烂的未来。”他在敦煌题词:“中国总是不断地使我感到惊奇和鼓励。”

第四章 又见基辛格(4)
我笑着对他说:“中国至少有2亿人收看了您8月份在北京和*总理会见的电视新闻。”
  他也笑:“对!我在北京看完奥运会之后,游览中国各地,所到之处,大家都对我说在电视上看到我。”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又补充道:“中国有几亿人知道您的名字。”
  他说:“中国的奥运会是我看到的奥运会中最好的。在现场看完奥运会开幕式,散场出去的时候我见到伦敦奥委会主席,我问他准备如何超越北京,他回答说,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祈祷让伦敦到时下一场大雾!”
  漫不经心的幽默又引起大家一阵大笑。
  “我只是历史的参与者”
  每次见基辛格,我总试图让他史海钩沉—因为那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辉煌履历。从“破冰之旅”到相约奥运,这位老人是中美建交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是一个符号和象征。我谈起了基辛格为进行中美建交谈判而访华的经历,诚恳地对他说道:“招商银行3万多人都很感谢您,如果不是您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们不可能在纽约开设分行!”
  他马上回答说:“打开大门靠的是两方面的力量,中国领导人非常富有远见卓识。”
  我说:“中国人认为,是您秘密从巴基斯坦飞往中国的行动促成中美两国元首首次会谈的。”
  1971年4月27日,中国通过巴基斯坦渠道正式送交美国一份照会。照会说:“中国政府重申它愿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总统本人,以便直接进行会晤和讨论。”第二天,尼克松就将秘密访问中国的任务交给了基辛格。
  1971年7月8日凌晨3点半,当时的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率领唐闻生、王海容、唐龙彬等人在南苑机场悄悄登上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专机,秘密飞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1971年7月9日凌晨4点,巴基斯坦首都*堡,基辛格出现在中国外交官面前,并且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
  基辛格对我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虽然事隔多年,仿佛仍历历在目。“当飞机飞越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的时候,旭日东升,格外壮观迷人。中国这个对我来说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就在眼前。我既感觉肩负重任,又觉得结果不可预测……”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总理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在北京逗留仅仅48个小时,而同周总理的会谈就持续了17个小时。在世人的眼里,基辛格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使者。但此刻,我对面这位老人却虚怀若谷地告诉我:“我只是非常幸运地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
  在这样一位智慧的长者面前,我发现自己的好奇心突然增长,很想听他回忆辉煌的历史。我试着问他:“您见过毛泽东主席几次?”
  他回答:“一共5次。”
  “第一次的情况您还记得吗?”
  基辛格调整了一下坐姿,语调开始放缓,仿佛走入了久远的历史:“他住在一个非常简单的房子里,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居所。他身旁的茶几上也堆着书。”
  “我们一进入房间,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他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两位曾经隔绝对峙了20多年互不来往的、各自秉持着对立信仰的伟人,那一刻紧紧地握手了。四只手相叠在一起握了好一会儿,大大超过了正常礼节的握手时间。”
  “毛泽东还和我握手,上下打量我,还点了点头,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又见基辛格(5)
我一边感慨一边问:“您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和您预想的他有没有区别?”
  基辛格摇摇头,说:“说实在的,你很难做出什么预想,他是如此特别,超出概念之外,很难想象。我见过很多共产*家的领导人,他是非常有智慧和远见的一个。”
  这次历史性会晤进行了30分钟左右,深深铭刻在基辛格的记忆里,后来被他比喻为“瓦格纳歌剧的序曲”,意思是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它们的含义。他眼里的毛泽东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永远是谈话的中心。在他的引导下,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的重要会晤,是在一种戏谑、玩笑的气氛中进行的,轻松的俏皮话使人觉得那是几个经常来往的熟人在聊天,严肃重大的原则性主题在诙谐随意的谈吐中被提出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事件越发显示出其所包含的超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当时历史与现实因素的意义与价值。
  开放、理解、沟通、发展,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尽管人类的价值观不尽相同,不同的价值观不一定会相互认同,但完全可以相互认识,人类将从相互了解中获得共同生活的智慧与力量。中美这两个曾经比日月星辰还更遥远的国度,不可思议地走到一起,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双方都从中受益,不正开创了这样一个范例吗?
  我禁不住再次对老人说:“中国人都感谢您为中美建交打破坚冰。招商银行也非常感谢您,因为我们今天在纽约开了分行。”
  他微笑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经历,你们能够在纽约开分行也是中美之间有意义的一件事。”
  “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什么做得好”
  基辛格现在是运通的董事。与Visa、MasterCard并称为三大国际卡组织的美国运通,一向都剑走偏锋,将特约商户集中在旅游、餐饮和娱乐领域,目光紧紧瞄准高端客户,是业内著名的“富人卡”。由此创下了以不到10%的发卡量,占据信用卡消费市场超过20%份额的业界传奇。
  可是,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卡组织,运通在中国市场上却一直业绩不尽如人意。
  2007年10月,我在纽约拜会基辛格的时候,他就曾问我:“为什么运通在中国市场上的信用卡业务做得不够好,而你们却能做得好?”我当时这样回答他,“很简单啊,因为我们更熟悉中国市场,熟悉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话说得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其间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1999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紧接着,以麦肯锡为首的几家跨国咨询公司受外资银行的委托,对中国信用卡市场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即将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对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信用卡市场有着高度的期待。
  这使我们发展自己的信用卡的梦想开始萌芽。
  当时招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已崭露头角,“一卡通”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品牌。但是,1999年的信用卡市场堪称“冷寂”,真正意义上的贷记卡几乎还是一块处女地。
  利用“一卡通”积累的良好的客户基础、丰富的营销经验、优质的品牌形象来发展信用卡,顺理成章地成为招商银行新世纪布局的重要一步。
  但也并不是没有顾虑。国内还没有形成借贷消费的习惯,个人资信体系尚未建立,在中国发展信用卡面临着不少难题,不仅市场培育时间难以估量,而且风险控制也难以把握。最终,招商银行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促使我们下定了决心。

第四章 又见基辛格(6)
正当我们开始谋划涉足信用卡领域时,一家国际知名的大银行主动伸出橄榄枝,提出与招商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这位大银行的主席也是我最尊崇的银行家。他亲自到北京见我,也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做客。但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还是婉拒了这家银行的建议。
  我们认为,这里是我们的市场,我们有优势。而且,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品牌。“我们不想让别的银行的名字出现在我们的信用卡上”。但是,我们对信用卡并不熟悉。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借助外力。
  2001年年中,我们找到了合作伙伴—在台湾信用卡市场颇有实力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成为了我们的顾问。
  2002年8月28日,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派出了几十人的顾问团队。在此后的两年中,我们和这个“神秘团队”并肩作战,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在2002年12月1日,正式向社会推出了国内第一张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
  如今,6年多过去了,招商银行信用卡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