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卫立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将卫立煌-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船工掌着舵说:“有什么好怕的,这黄河就是我的家,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误不了撑船。”说笑声中,人们情绪安定下来。

  半个多小时之后,小船渐渐接近对岸,码头上猛然响起一阵锣鼓声,一队秧歌队穿红挂绿走上码头,待小船接近,“哗啦”一声秧歌队中展开一条横幅,几个大字现入人们的视野。横幅上写着:“欢迎卫立煌将军!”

  还是赵荣声眼明,他从船上站起来,向岸上指惊叫着说:“工作团,是咱们的工作团!”

  卫立煌眼睛一亮也站起来,向工作团的人高兴地挥手致意。

  工作团组成之后,由西安过延安来到延水关,准备过河去和总部会合,由于战事的原因暂时留在这里。

  卫立煌刚走上码头,刘毓珩急步向前敬个军礼说:“报告卫副长官,工作团在这里待命多时了,已经排演了一些节目,若长官今晚住下,工作团作一次汇报演出怎么样?”

  卫立煌听了非常高兴,他看着工作团员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说:“好,今晚不走了,看看你们演戏。”

  为了晚上的演出,工作团加紧了排练。赵荣声看到,这么短的时间工作团就排了七八个节目,一个个精彩逗人,意义深远。正看得出神,一个副官拍拍他的肩头说:“卫副长官有请。”

  赵荣声走进卫立煌的休息室,见到长官面壁而坐,也不知在搞什么名堂。

  卫立煌见赵荣声进门,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不久我们就要到延安了,也不知道我的讲演行不行?你权且当一次观众,挑挑我讲话的毛病。”

  赵荣声笑了,他没想到卫立煌对这次去延安这么重视,对这次讲演这么认真,马上说:“好,你来讲,我听着。”

  卫立煌大将风范,讲话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表演得大气磅礴,语音阴阳顿挫也掌握得恰到好处。讲演稿背得很熟,简直是声情并茂,生动感人。这一点使赵荣声感到吃惊。

  讲演结束,赵荣声惊喜地问:“钧座,你把讲稿全都背熟了?”

  “不背熟咋办?人家延安的文化人多,不能让人家看咱们的笑话。”卫立煌说着又问:“你说说到底都有啥毛病?”

  “毛病嘛?”赵荣声想了想说:“主要毛病是节奏有些快。咱们的安徽口音,说得快了,人家听不清。大会作报告,人越多,节奏就越要慢,这样人家才能听得清,听得懂。”

  “哦——”卫立煌点着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毛泽东设宴
1938年4月16日,西安办事处的车队到达延水关。卫立煌穿上崭新的军服,增加了几分威严的风度。4月17日卫立煌的车队由延水关向延安进发。

  从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车队倒也平常。那时候一行十几辆卡车,以两辆轿车为先导,算得上浩浩荡荡的了。沿途的村民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这支汽车队。车到三十里铺,沿途发现墙上、树上贴着欢迎的标语。越往前行,标语就越多。标语上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欢迎卫立煌将军访问延安!”……

  看见标语,卫立煌心里热乎乎的,他进一步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友好和热情。车队到达延安城门处,早有中央军委参谋长腾代远、第18集团军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交际处处长金城一行在这儿恭候卫立煌。在欢迎人群的簇拥下,卫立煌进了延安城。他不知道延安共有多少人,只见一街两行人头攒动,红旗如林,欢迎的口号声像潮水一浪高过一浪。看到眼前的情景,卫立煌心里很激动,他频频向人群招着手,随同腾代远几个人进入装扮一新的接待处。

  接待处大厅外毛泽东与卫立煌握手问候,然后进入接待室。

  卫立煌一落座便说:“久闻毛先生雄才大略之威名,今日能见到先生,俊如深感荣幸!”

  毛泽东谦虚地说:“俊如将军此言差矣,我毛泽东是个在后方坐享清福的人,无非干些指手画脚的差事,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前线归来的抗日大英雄,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卫立煌脸上红红的,听到毛泽东表扬,他连连摆着手说:“俊如是个败军之将,说甚么大英雄,实在是不敢当,不敢当。”

  “不,不——,事情不能那样讲,起码我毛泽东不那么看。以我的看法,忻口战役你和日本人打的是个平局,韩信岭战役就不同了,你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日本人却死伤两三千人。他们虽说是占了临汾,不过是一座空城。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依我看俊如将军的仗,是越打越巧了。”

  卫立煌说:“不必夸赞,有关抗日大计,请毛先生教我。”

  毛泽东十分健谈,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咱们可以随便谈谈,交流一下思想,好为人师的事,我是干不来的罗!现在国际、国内局势,都相当严峻。国际上英、法、美几个国家在慕尼黑开会,决定牺牲捷克&;#8226;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殴几个小国的利益,想把德国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害怕日本鬼子揍他们的屁股,牺牲中国的利益和日本签定了互不侵犯条

  约。国内的事也很严重,日军进攻开封,陈兵武汉,在南面的广州也做好了准备,这种局面吓坏了一些人。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反对投降主义。一些地方打了败仗,并不可怕,要总结经验再战嘛。可这些败仗在一些人的心里,便成为一块阴影,他们得了恐日病,准备投降、媾和。这种人在国民党上层有,中层有,下层也有。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是极坏的,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我们决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把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有些人只注意军队,不注意民众,这是不行的,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抗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极大的。”

  毛泽东是想批判一下单纯的阵地战,而面前的卫立煌也是只知道打阵地战的人,有些话只好泛泛而谈,不能讲得那么具体。

  卫立煌听着毛泽东的谈话,感到很新鲜,尽管有些话他不甚理解,但还是用心听着。

  毛泽东话锋一转,由政治转向军事。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日军的动向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山西的抗战非常重要,日军进攻山西的目的,是想夺取潼关,掐断陇海线,截断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联系,进一步逼迫中国投降,因此我们决不能渡黄河,一定要在山西拖住日军的尾巴……”

  对于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看法,卫立煌一班人十分叹服,末了卫立煌说:“毛先生有什么需要俊如帮忙的吗?”

  毛泽东笑了:“俊如,还真的有件事需要你帮忙的。见到你们那个委员长,请给我捎句话。我们八路军在敌后抗战,困难是很多的,子弹、医药品一直得不到接济,马上就到5月了,八路军战士还是穿着棉衣打仗。总不能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吧?这个事情我一直很生气,也不能跟他发脾气,大敌当前,兄弟阋墙总归不好吧?”

  毛泽东的话谈得很巧妙,明着是向蒋介石要枪、要子弹,暗示着你卫立煌总不能光指挥八路军打仗,而不管八路的给养吧。

  卫立煌听了这些话,有点脸红,他下决心要帮助八路军解决这些问题。

  毛泽东和卫立煌谈话之时,在另一间房中腾代远接见了赵荣声。

  腾代远问:“荣声同志,卫立煌对我们欢迎的形式还满意吧?”

  赵荣声见过几次腾代远,这时已经比较熟悉。他说:“还满意,卫立煌说,‘我不知道延安有多少人,这一次恐怕是倾城而出吧’。”

  “你经常在他的身边,他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要及时告诉我。”

  赵荣声说:“这一次他准备了讲演稿,不知什么时候让他大会讲演?”

  有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来延安大多不愿讲演,因而并没准备大会讲演的事。听了赵荣声的话腾代远说:“这还不好办?下午让他参观抗大,在抗大讲演。还有什么事?”

  赵荣声说:“郭寄峤不光是卫立煌的参谋长,还是第9军的军长,这个人爱面子,要有欢迎他的标语才好。”

  “好的。”

  中午,毛泽东在接待处设宴招待,客人有卫立煌、参谋长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藉、秘书赵荣声,还有一个参谋。毛泽东亲自作陪,腾代远参谋长、肖劲光主任也出席参加。酒席非常丰盛,海参、鱿鱼、鸡、鱼齐全。毛泽东平时不喝酒,为了招待客人他频频举怀劝酒,喝了酒的毛泽东红光满面,谈古论今,纵观天下,讲了许多卫立煌没有听说过的事。他们吃着,喝着,说着,笑着,一顿饭竟吃了两个多小时。

(4)参观抗大
下午的一项议程是参观抗大。抗大原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创建于1936年,主要用于培训红军干部。第一期只有300多人。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有1000余人,第三期2000余人,经过短期的学习和培训都送到了抗日战场。

  卫立煌一行在抗大门口下车,就看见大门两侧贴着花花绿绿的标语,在众多的标语中多了一条内容——“欢迎郭寄峤军长!”赵荣声看着笑了,郭寄峤心里一股暖流涌来。

  腾代远、肖劲光,还有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在门口迎接。在抗大的办公室里,罗瑞卿介绍着抗大的历史:“……现在的学员是第四期,有4000余人,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多数是出身清贫的爱国青年,也有出身富豪之家的少爷、小姐,他们被抗大精神所吸引,抛弃安逸优越的生活,到这里学习……”

  当讲到学员中有小姐、少爷时卫立煌来了兴趣:“找一个这样的人,我们谈谈好吗?”

  “当然可以。”

  罗瑞卿走出办公室时间不长,便带着一个青年人回到这里。罗瑞卿介绍着说:“这是靳怀刚同志,人称靳大少爷。他父亲靳云鹗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院总理,还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

  靳怀刚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细细高高的,很有精神,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新来的客人。卫立煌向他走来,靳怀刚向卫立煌行个军礼说:“长官有什么话尽管问。”

  卫立煌拉着小靳的手问:“在这里习惯不习惯?”

  小靳腼腆地答着:“刚来时不习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刚来时我一顿吃不下二两饭,现在一顿能吃三个馒头,身体胖了,也有劲了。”说完他握着拳头在人前晃了晃,显出很有力气的样子。

  郭寄峤也很有兴趣地问:“你的家庭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受苦?”

  “我那个家呀?”靳怀刚叹了口气说:“有句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我们家里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就知道什么金钱呀,享受呀,真叫人受不了,跟着他们只有当汉奸……”稍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就到这里来了。”

  靳怀刚说的无疑是实情,卫立煌和郭寄峤点点头又摇摇头,对于延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来到教室,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

  罗瑞卿介绍说:“每个学员发几块砖,砌个台子,便是坐位。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