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医师亲授养颜秘方: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中医师亲授养颜秘方: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补阳,女补血”,这是中医保养调理的大法,补血对女人很重要,始终提倡补益的金元名医李东垣自然认同此法。但是,有统计发现,在李东垣的64首妇科方剂所用到的116种药物中,有39首方剂中使用了当归,占;有28首方剂中使用柴胡,占;有24首方剂中使用炙甘草,占,而被现在女人最看重的阿胶并不在其列,为什么?
  就是因为,“气为血之帅”,没有气的统率,补进去的血也是死血,不能为人体所用。从这个原理上也可以看出,单纯地补血,或者是单纯地靠性质滋腻的食物药物去补血,是有可能欲速而不达的。
  胶原蛋白的滋腻性质和阿胶一样,暂且不说能不能直接吃到面部的皮肤上,如果你本身是个湿气很重、胃口很差的人,吃了之后“碍胃”的发生是肯定的,虽然它里面真的含有足量的胶原蛋白,对它的吸收也就可想而知了。凡此种种说明两点:
  1。 胶原蛋白不可能直接作用在面部皮肤。
  2。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胶原蛋白的,吃的前提是:胃口不错,消化能力正常,舌苔很干净,非此,肯定欲速则不达。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果蔬面膜吸收不到脸上
那么,胶原蛋白做成的面膜效果又如何呢?这个结果更令人失望,因为皮肤有个特点,只能透过皮肤吸收一些分子很小的物质,而胶原蛋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分子!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屏障,所以它首要的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屏蔽、阻挡!就是对外来的物质要有选择地吸收,否则,我们去海里游一次泳,就会因为对盐分的吸收产生“爆腌”效果。其一,皮肤不可能让大分子的物质透过皮肤;其二,皮肤能吸收的一般是脂溶性的。这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就算做成面膜贴在脸上,最多能达到的是对皮肤的洁净作用,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因为缺少胶原蛋白而出现的皱纹抚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皮肤根本无法吸收。之所以有的人用了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变年轻变漂亮了,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皮肤被彻底清洁了一次。因为很多微小的皱纹其实是因为角质层堆积造成的,通过面膜,特别是胶原蛋白这种清除能力很强的面膜,能起到的是对角质层的清除作用,细小的皱纹也因此消失了,所以感官上看着有去皱效果。另一个是,美容之后人多少会换一种心境,此时再看镜子里的自己是带着期待的,相对乐观的。所以,这种感觉还来自审视自己的心理角度变化了,就像心情好了之后,看什么都顺眼一样。所以,更加客观地应该说,胶原蛋白面膜其实不是敷在脸上的,而是敷在心里的,其实更多的是种心理安慰。
  皮肤的这个特点同样可以推演到其他面膜,很多人喜欢用黄瓜、苹果之类的做“果蔬面膜”,期待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透过皮肤被吸收。
  还是上面的原则,皮肤能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须是脂溶性的,这种含在水中的营养素不可能被吸收。所以我们用的化妆品一般都是“水包油”或者“油包水”的形式,就是为了使化妆品中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C之类,通过这种脂溶的形式为皮肤吸收。因此,这种果蔬面膜起到的最多是局部保湿、补水效果,而不是营养素的吸收滋润效果。
  其实,生活中最简易又有效的面膜是牛奶,因为牛奶含脂肪,其中含有的维生素可以通过牛奶这种脂溶性的方式透过皮肤被适度吸收,因此,你可以在每天清洁面部或者桑拿之后,将一袋鲜牛奶一点点地涂在面部或者全身。干了以后再涂,使牛奶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尽量延长。
  这个过程中,牛奶中含有的营养素就可以被皮肤吸收了。所以史书中常记载皇后、高官夫人用牛奶洗澡美容,从皮肤生理学上,确实是合理的,至少比吃胶原蛋白和果蔬面膜能使皮肤有更多收益。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把下垂的皮肤刮上去
皮肤下垂是自然衰老的现象,是皮肤失去弹性造成的,这个问题出在了皮肤的真皮层。这一层里包括支撑皮肤使其显得圆润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日积月累的日晒受损并逐渐变薄,功能也随之减退,皮肤因为失去支撑就垂了下来。
  老年人的皮肤会越来越薄,即便是个挺胖的老年人,皮肤也和透明的一样,就是因为他们的真皮萎缩了,即便脂肪还丰富,但最具有弹性的那一层萎缩了。所以用手把皮肤揪起来之后再恢复原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衰老的极致,而真皮层从变薄开始,人就开始出现老态,皮肤变薄、没有弹性乃至下垂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只有你的身体处于一种代谢旺盛的年轻状态,面部的下垂才会缓慢发生,在这个基础上,倒是可以实施一些针对面部的局部手法。
  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经常被介绍到国外,特别是日本,日本对刮痧的推崇远高于国人。我的大学同学在日本讲课,她有个日本学生很用心,自己给自己的面部做实验,一边的面颊每天用刮痧板从下往上刮,另一边不刮,这样坚持了3个月后自己拍了张照片寄给中国的老师,结果非常明显,接受了3个月刮痧的那边面颊明显地紧致、上提,而那边没有实施任何治疗的面颊,就显出了下垂松弛。
  前面说了,面部皮肤的保养是以全身肌肤的良好状态为基础的。保证身体整体的血液循环通畅,营养物质输送正常也自然是美容护肤的大前提。因此,这种刮痧最好能结合运动一起进行,这样可以使旺盛的血液更好地上荣面部。
  比如每天早上慢跑20~30分钟,让心率增加40%。也就是说,如果你原来是每分钟80次心跳的话,慢跑之后最好能提高到110次,这个运动量对女性逐渐地改善体质比较合适。
  此时,身体的活力已经被唤起,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全身的新陈代谢开始了,你自己也会觉得脸上发红发热。这个时候,正好趁热刮痧,将正要上荣于面的气血直接导引到面部皮肤,等于在刚织好的锦上添了一朵花,这样每周保持三四次,面部皮肤的下垂问题会明显好转。
  

“黄脸婆”多是血虚的女人
“男补阳,女补阴”、“男精女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这是 一般的认识,所谓阴其实就是阴血。肝主藏血,“以肝为先天”,也就是以血为养生之本。所以,很多人一说到女人补养,就首先提到能补血的阿胶,吃着阿胶似乎就能想象出自己逐渐变得红润的面容,这确实合乎中医原理,因为血虚的女人一般都有“黄脸婆”的嫌疑。
  “黄脸婆”除了气色不好之外,还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即便刚刚30岁,但很容易疲劳,特别是下午容易没精神,如果赶上开会,室内空气不好,又要头痛、疲惫了。头痛之所以容易发生在下午,就与她们的气血虚弱有关。
  中医有个理论,“烦劳则张”,意思是,劳累之后症状加重。很多女人累了之后疲惫、头痛,甚至发低烧,都符合这个理论,都提示她们的体质虚弱,而且主要是气血虚。这种人的美容护肤是要从身体抓起的,否则只是表面文章,具体说就是要补血。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人,疲劳、面色不好,从颜色到肤质都不好,而且显得比同龄人憔悴。她的护肤品一年四季都用油脂的,就是平常人用了之后抱怨太油腻、泛油光的那种,为的是使自己没有光泽的皮肤显得润泽一点。但即便如此,到了下午,护肤品中的油脂所剩不多时,她就又变得像枯萎的“黄脸婆”了。去看中医,每次诊断一般是血虚,但去查血,并没有明显的贫血指标,血红蛋白不低,她就问我:“既然不贫血,还用补血吗?”
  我告诉她,要补。因为中医的“血”包含的意义,比西医的“血”要广泛得多,其中首先包含了“气”。
  “气”,是中医独有的概念,西医里面有血,有水液,但唯独没有“气”。中医所说的“气”,简单地概括就是功能和能量的意思。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死了,俗话会说“没气了”,而不会说“没形了”,因为死人是可以身体完好的,五脏俱全,但功能却完全丧失了。所以,人可以“瘦得脱形”,但和“没气了”比起来,还是后者更严重。这就是说,对生命来说,功能、能量比形态、结构更重要,因此补血离不开补气。
  如果一个人气虚,即便他的红细胞正常,查不出贫血,但那些血细胞、血红蛋白也仍旧是死血,不能发挥功能。大约5年前,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和专家一起会诊一个因为脑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那病人做了开颅手术,已经把脑子里出的血取了出来,但始终昏迷高热,神志不清。我们去的时候,他手术刀口的血迹还在,但翻在缝合线外的皮肤却干枯了,变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伤疤。去会诊的中医专家看了看病人状况,不乐观地摇头说:“元气不行了,没火力了,气血双虚呀。”
  陪他一起会诊病人的是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他有些不解地说:“这个病人刚化验的指标都还正常,并没有贫血的迹象。”中医专家指着病人的刀口说:“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体不能用,你看这里,都干了……”就在那次会诊后的第三天,那个病人带着一个都没有少的血细胞去世了。
  可见,即便血细胞一个都不少,血红蛋白充足,从指标上看不出贫血,但只要没有“气”,指标合格的血仍旧不能被利用,仍旧是死血。
  因为中医认为 “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使全身的血动起来,由死血变成活血,一定要有足够的气,就是说,器官脏腑的功能要强,才能推动血液。
  “黄脸婆”这个审美概念是中国独有的,因为气色不好、面色发黄的女人太常见了。黄色也是中国女人的“国色”,特别是当她们开始衰老,开始脾气虚,发黄的气色就更常见,这是中国人身体上的薄弱环节。为此,中医在创始之初就特意强调“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职称”之高,仅次于“先天之本”的肾,所以补血,改善“黄脸婆”的状态,一定要兼顾到补气,特别是补脾气。
  如果你是个血虚的人,找到的是个水平足够的正经中医,他肯定不会单开补血药,也绝对不会让你只吃阿胶、大枣、龙眼肉,他更是绝对不会相信单纯的补铁,比如吃“硫酸亚铁”,因为那只解决了血这个“母”的问题,还需要有个使血动起来的“气”。
  因为单纯的补血药物也好,食物也罢,有时候只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指标达标,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你可以有并不异常的指标,但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有点像“有米无炊”或者“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属于中医的血虚,仍旧需要补血,而且一定要在补血药,比如阿胶、生地黄、龙眼肉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否则,就算是血细胞不少,但仍旧怠工或者不能负力,人也依旧会觉得疲倦,面色难看。
  具体到这些“黄脸婆”,除了用阿胶之类的经典补血药,药店里就能买到的“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也是她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