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使劲地摇了起来,一边摇一边小声说:“总算是把你抢下来了!”说完又向后面的队伍看了一眼,问到:“大家都还好吗?”

  一阵沉默,黄可明在许为新难过的目光里看出,还是有人遭遇了不幸。他小声问道:

  “谁?”

  “沈新明!”

  沈新明是八班长,一个老实能干的小伙子,黄可明也认识。他叹了一口气:

  “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了!他排在第一个,他刚倒下命令就到了!”

  许为新摇了摇头,他的在庆幸自己和其他人获救的同时,痛苦地回味着刚刚经历的恐怖和绝望。但他还是感激地拍了拍黄可明肩膀:

  “亏你救了我们!……”他的话被黄可明打断,黄可明急切地问道:“现在怎么办?部队还都在等着,我们怎么向同志们交待?”

  许为新犹豫了一下,谨慎地说:“黄政委,我只能提些参考意见,……”

  “你可以下命令!”秦浩突然打断了许为新,“我带来了陈政委签署的命令,任命你为二十九师参谋长。”说完他从随身的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封信打开后念道:

  “现任命许为新同志为二十九师参谋长,请尽快报到就职。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

  在场的红军干部一起向许为新立正敬礼,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许为新向大家还礼后说道,“张团长、黄政委,立即将部队按原部署带回各自的驻地,对于刚才受到惊吓的同志要做些思想工作。要宣传木门会议精神,开展起大规模的练兵,准备接受新任务。”许为新的眼睛里迸射出火焰一样的光彩,这是他情绪激昂时特有的神情。他疾步走到九连队前,团长张宗玉和政委黄可明紧随其后。九连的官兵用掌声欢迎他。他简短地说:“大家都看到了,组织上是相信我们的。我们要永远团结战斗,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忠诚的红军战士”。

  许为新回过身对张宗玉和黄可明说:“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接任九连长!”

  “是!”

  许为新走到八班队前,八班的战士都用悲切的目光看着他。许为新沉痛地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革命还是要干下去的!”他的声音突然又变得激昂:“谁要是觉得害怕了,可以现在就退出。我批准!”他停下来,目光扫过每一个战士。

  八班的战士都是些孩子。他们最大的不过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当他们的眼光与许为新相对时,许为新在他们的眼光中看到了惊悸、疑虑、震惊和慌乱。但他们都选择了站在队列中一动不动。他们当中的一人说:“参谋长,我们都不走,我们就是来当红军的,没有红军我们都根本没活路!我们跟着你。”

  许为新盯着说话的人,他突然发令:

  “李正荣,出列!”

  李正荣向队伍侧面迈出一步,走到许为新面前立定。他在班里的小战士中虽然年纪不是最大,但身材却显得稍高些。他将步枪交到左手,向许为新敬礼。许为新一双如炬的目光一直上下打量着他:

  “李正荣,就由你担任八班的副班长,代行班长职责!”

  李正荣吃了一惊:“参谋长,我刚到部队,是新同志,什么也不懂!不会当班长。”

  许为新摆摆手:“谁也不能一开始就会,不会就学!你在地方时管着一百多人呢,这八班里一大半人原来就是你的‘部下’,现在还归你管! 想着你的老班长怎么做,你学着就是了,懂了吗?”

  李正荣立正敬礼:“是!懂了。”然后返身回到了队中。

  这一天是一九三三年八月十日,距李正荣十三岁的生日还有十天。

  九连回到了驻地已经是下午了,新的连长已经临时指定,由师政治部保卫处干部秦浩担任。这是许为新参谋长临走前安排的,秦浩曾要求下连队,领导上也曾原则上同意了,但还要许为新去师部后与军政治部协调后再正式任命。连排干部们召开会议,其他的人安排休息和整理内务。

  八班全体住在一家农户的厢房。此时所有人都盯着李正荣——现在的班领导,李正荣似乎还没有适应刚刚发生的所有改变。李思贵见李正荣有些发呆,就凑到他跟前问:

  “李副班长,我们干什么。”

  李正荣有些慌乱地说:“自由活动,可以擦擦枪,再休息一下!”然后悄悄对李芳武说:“我的枪你帮我擦擦!”说完独自走向门外,向北是一座小山坡,李正荣独自走上山坡,他想一个人静一静。

  坐在一棵香樟树的树荫下,李正荣回想起上午惊心动魄的经历。他想起再也看不到老班长沈新明了,不知不觉泪水流满了脸颊。忍不住思绪翻腾,回到了半年多以前那场翻天履地的变故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绝望的岁月(1)
都说巴中县来龙乡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李家村就座落在这青山秀水之间。但李芳文从出生就没有心情感受风景。他时时感觉到的只是饥饿的肠胃在翻腾着告诉他需要填些东西进去,但可以填胃口的东西却总是不足。从李芳文记事起,就只记着父母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劳作的身影。很早的事情他记得不太清了,但被他从小抱着哄着的妹妹那呆滞的眼神却总是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妹妹很乖,从不大哭大闹,也许她从来都没有大哭大闹的力气。她从没吃饱过,这也和李芳文一样。但自从李芳文能够自己跑到山坡上,他就可以独自在野外找到些美味食物。妹妹做不到这些,因为她直到四岁才能走稳。每当李芳文从外边回到家,总是将在外面找到的一点儿吃的东西带给妹妹。这可能是一只烤熟的大蚂蚱,也有时是一条烤熟的小鱼。只有当李芳文将这点食物递到妹妹手中时,他就会看到妹妹那呆滞的眼神出现灵动的光彩。她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将食物放进嘴里,那急速蠕动的小嘴和伴随着的急促呼吸立刻就表现出了她对于这一点点食物的无限渴望。很快地食物随着她的呑咽消失在她的小嘴中,但眼睛中的光彩仍然闪动着,带着无限的期望在李芳文的脸上寻找着可能。但当她看到了李芳文那空空的双手后,她的眼睛会慢慢停止闪动光彩,然后回到了呆滞的神情。这时李芳文总是惭愧,他不只一次地下决心下次要再多带些吃的给妹妹,但不是自己忍不住多吃了一口,就是让自己的那些小兄弟抢走吃掉,因为他们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终于有一天,也许是饿的,也许是由于太衰弱。妹妹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脓包,脓包慢慢变大,开始流出白色和黄色的脓。脓包又慢慢开始扩展,从脖子向胸口漫延。妹妹一直没怎么哭,倒是李芳文自己几次哭着要父母找大夫给妹妹看看病,父母能够回答他的却只是沉重的叹息和绝望:“么妹得了老鼠疮,这病是治不好的!有钱人得了都治不好,别说我们了。”李芳文追问为什么没见到有钱人得这病,父亲只是简单地说:“要是能吃饱饭,就能少生病!”李芳文发疯一样的跑出家,从地里摘来未成熟的包谷穗穗,从河里抓来巴掌长的小鱼,从树上掏来带有斑点的鸟蛋,他把这些都烤熟了捧到妹妹眼前。但妹妹呆滞的目光已经永远不会闪动了,她还是那样乖,用小小的声音说:“三哥吃吧!”说完,她的眼睛就轻轻合上了。李芳文抱起她拼命地摇着她,他感觉妹妹的身体几乎完全失去了重量。最后,父亲用了一张旧草席将妹妹包裹后埋葬了。李芳文最后看到的是那张草席上的几个从鸡蛋到拳头大小的破洞,透过破洞他看到了妹妹褴褛的衣衫。

  后面的日子还是一天天地来了。大哥和二哥小小年纪就跟人去外乡做工,父亲还是每天在家里的几十挑土地上劳作。母亲后来又生下了一个弟弟,李芳文似乎习惯了自己的义务,他主动地对母亲说:“我来抱弟弟!”看到弟弟脸上刚出生尚未展开的皱纹,听见他的哭泣,李芳文感到家里好象多了一份生气。晚上放猪回来,他匆匆忙忙地将猪赶进各自主人的圈里,急急地赶回家。今天他想方设法将小伙伴们抓到的一条最大的鱼要了下来,打算给母亲熬鱼汤,父亲说母亲喝了鱼汤才会有奶喂弟弟。当他回到家中,听到的是母亲的抽泣声和父亲无奈的劝慰。弟弟被送走了,他甚至还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眼他诞生在的这个家。看到李芳文拿回的鱼,父亲和母亲都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无力地抚着李芳文的头:“芳文,快点长大吧,以后这个家只能靠你了!”

  李芳文还没来得及长大,生活却变得越来越艰难了。这一年的春荒,所有的农家都断了粮,乡亲们一开始还你借我我借你,三升两斗地加上些糠菜来维持,但后来似乎每家都拿不出一粒粮来了。李芳文记得去年秋天是个好收成,交完地主的田租后家里的余粮还比往年要多,只是保长、团丁领着些大兵隔三岔五地来征粮,先说是政府要打仗,预征下一年的税赋,然后又说前方战事吃紧,要预征再下年的税,几番征税后家里就没有存粮了。李芳文的父亲是个老实人,粮食都放在家中,来了征税的官府人员跟来了土匪结果是一样的,见着了粮就剩不下。一家人靠刨剩在地里的少量红薯,掺着红薯叶吃着渡过了冬天。到了春荒季节,连地里的野菜都被挖光了,而李芳文的母亲怀孕又面临分娩了。李芳文白天忍着饥饿去地里干活,晚上回到家中,却看到父亲和母亲守着刚生下的弟弟在流泪。那个初生的孩子只有微弱的力气轻声地哭泣,而母亲根本没有一滴奶来喂他。父亲和母亲显然已经商量了一段时间了,只见父亲目光呆滞地站起身,出去用家里的大木盆打满了水,然后到母亲身边抱起了刚出生的弟弟。李芳文突然明白了父亲的意图,其实在历年春荒的时光,这种事情不知在村里重复了多少次,只是今天亲眼看到发生在自己家中。李芳文感到他的心已经麻木了,他一声不吭地看着父亲亲手将那个刚来到人间的弟弟放到了大木盆里,这苦命的孩子甚至根本没发出一点声音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母亲的痛哭和父亲的无奈,让李芳文麻木了的心充满了绝望,他实在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学着象父亲一样地眉头紧锁地咬紧牙关。

  在这种苦难的岁月中,李芳文竟然一天天长到了十二岁。他的身材甚至比村里同龄的孩子都还要高些,村里的乡亲都说他命硬。在一群放猪的孩子中,他俨然是一个小头领,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每天他都与一些孩子结伴去放猪。在巴中的村庄里,孩子能走出门就要放猪了。这些猪有的是自己家的,也有的是东家的或是邻居的。猪在家需要喂,放在外面就能省去饲料。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绝望的岁月(2)
这是一个日色明媚的秋日,对于这些放猪娃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田野里有许多收获后遗留的包谷粒,地里也会有被农民百般搜索后仍漏网的红薯,即使是路边的青草,也挂满了肥硕的草籽。对于在野地里放养惯了的猪群,找到这些可吃的食物是轻车熟路,根本不用放猪娃们费心。只要将猪群带到山坡上,用不了多久,猪群很快就自己吃的肚子滚圆,自己找个地方睡觉晒太阳。放猪的孩子们可以闲下来在一起玩儿。他们会翻跟头,拿大顶,抓蚂蚱,还可以在地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