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你的财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保卫你的财富-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正过个一两年再转手就可以大赚一笔。
  那么,银行和房贷公司为什么要放低贷款条件呢,难道它们不怕造成不良资产吗?其实,它们不是不怕,而是利欲熏心,忽视了风险。举个例子:同样是20万美元、期限30年的贷款,如果是优惠级贷款,年利率为7%,贷款者在30年间连本带息付给银行的总额约为50万美元;如果是次级贷款,贷款利率为10%,贷款者在30年间连本带利付给银行的总额接近65万美元。两者相比,银行在次级贷款那里多赚了15万美元。而且,次级贷款的利率是不锁定的,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实际上利息收入会更高。*在《资本论》中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利润,就这样让房贷公司铤而走险。
  在这样一种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各方人士纷纷上台,大施伎俩,由此演变出一条非常复杂的、不断强化的循环金融“食物链”,一般人很难一窥究竟。但是,只有了解了这个链条才能对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我们部分参考屈直言所著《美国次贷危机之通俗演义》一文屈直言。美国次贷危机之通俗意义。中国青年报。2008…2…24。,介绍这条复杂无比的“金融食物链”。具体如图2…1所示:
  图2…1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来一步步地加以具体解释:
  现在,买房人是拿到钱买到房子了,但贷款公司怎么办呢?真金白银,它总得担心钱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为了分担风险,它找到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这些贷款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一种新产品——CDO(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有担保的债券。房贷公司卖掉这些债券,拿到现金,做到了“金蝉脱壳”,而房主可能还不了贷款的风险就这样转嫁到了债券的持有人身上。
  但是,债券也是分好坏的,出售的价格也就不同。为此,投资银行将这些债券分为两部分,一种是那些优惠级房贷组成的债券,这些债券风险小,自然很轻易就卖出去了,当然利率也低;另一种是由次级贷款(也就是那些可能收不回的房贷)组成的债券,简称次贷或次级债,这些债券风险很大,到时放贷不一定能收回来,就没那么容易卖出去了。

美国经济遭危机重创(2)
怎么办呢?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本来干的就是卖空买空、今天暴富明天赤贫的活,只要有利可图,这些风险在它们看来自然是小菜一碟。于是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然后大举买入这种普通的CDO债券。比如,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的贷款利率仅为15%,而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对冲基金一年光利息差就能挣10%以上(在购房者都如期还款的情况下),更别说他们用高杠杆比率借钱炒作挣差价了。我们知道,高杠杆带来高收益,但是同样也会带来巨大亏损。举例如下:自有资金10亿,用20倍的杠杆,即一共投入200亿元;假设挣10%,就是20亿。用挣的20亿除以自有资金10亿,一年收益率高达200%。但是如果亏损10%,即亏20亿元,这样10亿本金没有了,还欠另外的10亿。尽管对冲基金也知道这些风险,但是架不住对市场情况良好、风险暂时还不会发生的盲目乐观,所以对冲基金就将风险抛到脑后去了,先挣钱再说。
  随着低利率和减税措施的一直维持,经济不断走强,这更加刺激老百姓购房的热情。2001年底以来,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随着房价上升,进入房市的人越来越多,非但原来无房的人首次买房,连有房的人也开始买第二套、第三套,甚至第四、五套,反正可以借次级贷款嘛。这样,虚假需求越来越“强劲”,开发商则开足马力造房。像滚雪球一般,美国住房次级贷款额发放逐年大幅增加,到2005年已达6250亿美元之多,比2001年放大了5倍,而到了2007年高峰时已达13万亿美元。这样一来,房子涨价了,大家都有钱了,所以不太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完款后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皆大欢喜。
  在这个过程中,受此高利润诱惑,投行也变得不甘心只赚点手续费,它也得冲到第一线去分一杯羹,于是也开始持有买入这些CDO了。这一下,市场竞争增强了,CDO就变得更火,价格更高了,也更有利可图了。于是更多机构在利润驱使下用更高的杠杆比率借钱追买普通CDO,这进一步推动了CDO价格的高涨。
  但是,因为担心总有一天CDO风险爆发,投行的天才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信用违约交换)。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担心购房者还不了款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给保险公司,条件是一旦将来出了风险,保险公司就得赔我损失。这其实和普通老百姓买意外保险是一个道理。保险公司想,眼下CDO这么赚钱,看来短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很小,自己不费事就有公司送来保费收入,多合算呀。再说,即使有点风险,咱保险公司家大业大,也担当得起。而那些拿着CDO的机构想,花点钱投保后就有保险公司替我承担风险,这下可就高枕无忧了!
  这样,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华尔街天才们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那就是用CDS的保费收入做保证金发行新基金,专门投资买入CDS。大体原理是这样的,假设已有CDS保费收入20亿,再募集20亿资金,这样基金总共有40亿的盘子。如果这个基金投资CDS发生亏损,那么先用前20亿元垫付,只有这20亿元亏完了,后来募集的20亿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投资者是可以随时提前赎回的。也就是说,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5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美国经济遭危机重创(3)
因为风险低,这种基金自然抢手得很,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2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就谁也不好控制了。我们假设募集了180亿,这样总基金的规模就有200亿。如此一来,20亿的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0元时,投资人才不会亏钱了。可见,基金规模早已被“偷梁换柱”了。
  于是市场继续火热,世界一片凯歌之声,人人皆大欢喜。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五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房价开始下跌。这样,这条食物链存在的前提就不复存在了,终于开始断裂。房价持续下跌,再加上优惠贷款利率期一过,许多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于是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等,接着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由此进入了一个加速的恶性循环……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因为CDS是在所谓OTC (over the counter) 市场买卖; 只有买卖双方参与这笔交易,可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所以,就出现了在众多机构倒闭后许多黑幕和亏损被掩盖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整条资本链条中,贷款者想尽办法伪造信用,投资银行为了佣金帮助造假,贷款公司大方地放出贷款,大型金融机构买进所有贷款用来证券化,评级机构为了挣服务费用在评级中放水……在这一长长的链条中,每一个缺乏监管的环节都会导致市场的崩溃。而使这个链条的问题更加突出的,恰恰是对于证券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出于对利润的非理性渴望,而非规避风险。于是,崩溃便在所难免。
  2。第二步:金融海啸摧枯拉朽
  我们看到,次贷危机不仅仅限于房地产,因为诸多金融机构的参与,这把火也把华尔街给烧得一塌糊涂了。危机大体是按照以下几波展开的:
  第一波,房价下跌,房主停止还贷款,由此引发第二波——放贷机构收回房产,而这进一步导致房价下跌,同时许多投资与次贷相关产品的金融机构纷纷承受大亏损,随之被要求追加资本金,这些机构只有卖出各种资产,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各种资产价格的下跌,由此又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此机构转型或破产。第三波,因为次贷相关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其他各种资产的价格都开始下跌,投资者纷纷远离有风险的资产,这进一步导致了整体资产价格的下跌,从而带动更多、更大市场的下跌,于是更多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先后落马。最后到达第四波,美国及其他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经济步入衰退。
  总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涵盖了全球央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股市等金融领域,最终演变成经济危机。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看看次贷是如何导致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的:
  图2…2金融机构破产路线图
  其中最关键的,是因为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各种资产缩水,由此导致资本金不足,达不到政府监管的比率。没办法,这些机构只有通过变卖甚至甩卖已有的各种资产,或者指望政府和其他机构来援救了。
  美国华尔街问世以来,曾经历过无数次危机,但大家普遍认为这次华尔街所经历的是其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再加上2008年3月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顷刻间遭受重挫。这不仅仅标志着华尔街固有金融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同时也意味着华尔街金融神话的破灭。

美国经济遭危机重创(4)
其中,雷曼兄弟的破产值得一说。这家有着158年历史、曾被纽约大学金融教授罗伊?史密斯形容为“有19条命的猫”的公司,最终倒
  在了自己对次贷危机的误判上。早在1999年,雷曼就用账面资产做抵押大量借贷,再将借来的资金贷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者购买房贷资产,再打包发行给投资者,在此过程中将杠杆机制不断发挥到极致。从2003年到2007年,雷曼的利润达到了160亿美元,次贷危机爆发前,雷曼成为华尔街打包发行房贷债券最多的投行,自身也积累了850亿美元的房贷资产,比摩根士丹利高出44%。
  然而,这些“财富”在次贷危机出现后就成为雷曼手中的烫手山芋。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雷曼受到重创。2007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一季度,雷曼的减计资产高达100亿美元,这迫使雷曼开始自救。在2008年雷曼第一财季中,雷曼充分表现了赌徒的风格,卖掉了五分之一的杠杆贷款,同时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希望豪赌一把摆脱险境。然而,美国房产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得这一努力不但没有改善雷曼的状况,反而雪上加霜。最终,由于美国政府的不救助政策,雷曼无奈破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