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难为+番外(完结至233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帝难为+番外(完结至233章)- 第2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者,单以凤明立的出身,他的亲妈卫氏、亲外公老永宁侯,这都不是好惹的。哪怕凤明立真的想让爵位,卫氏能不能同意?永宁侯府能不能同意?

本身,此事就不是凤明立能做主的。偏偏凤明立就这么直接上书了,这里面的意思可就多了。

明湛板起脸来斥道,“这是什么混帐话,你身为人子,竟要父母和离。亏得你还姓凤呢,这要传出去,凤家人的脸就给你丢尽了!”其实在明湛看来,卫太后也该与凤景南和离,不过,他可没凤明立的胆量,敢说出这样的话。不然,不必凤景南,卫太后都得先打死他。当然不是说卫太后就喜欢凤景南,实在是帝位得来不易,没这么折腾的啊。

回味了一时凤明立的话,明湛转头又骂忠义侯,“你是怎么回事?堂堂侯爷,竟连家事都弄得乱七八糟!爵位传承之大事,究竟你做主,还是你家老太太做主!朕看你们都是给荣华富贵烧的不知道姓谁名谁了!若是嫌爵位烫手,提前跟朕说一声,朕成全你们!”

“好了,退下吧,朕实在没见过你父子这等奇葩!”

忠义侯亦实没料到凤明立有胆色至此。

父子两个出了宣德殿,忠义侯低声斥道,“你这是要做什么?要告我与你祖母的御状?”兀自点了点头,忠义侯冷笑,“你如今有个好外家,当真是出息了?以往我竟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凤明立道,“若是父亲与母亲和离,我不再是嫡子,自然失去了继承爵位的资格。外家再好,我也不姓卫。舅舅年纪比我都小,且与母亲并非一母所出。”

忠义侯顿时哑了口,他不是傻子,如果真闹到和离,永宁侯府再怎么霸道,凤明立也不可能再袭爵的。想到和离之事,忠义侯手心儿开始发痒,恨不能再赏凤明立两记耳光,让他脑袋放清楚些。

凤明立以一种悲凉的眼光望着忠义侯道,“自我记事起,从未见过父亲进母亲的屋子,一次也没有。我是真心希望你们和离,母亲年纪尚轻,有嫁妆傍身。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怎么都能养活家口。父亲,我说的话俱是真心所言。如同父亲事事维护祖母,我也不想看到母亲受委屈。”

忠义侯心烦道,“我与你母亲的事,没有你置喙的地界儿。至于你祖母,老人家这把年纪,哄哄她就好,就当是做儿孙的孝心本份了。你偏要闹到御前,说这些着三不着两的话,你丢不丢人。”忠义侯虽然不大喜欢凤明立,不过,他真没有换人袭爵的意思。

喜欢与现实是两码事,忠义侯这点儿还是能分的清的。永宁侯府其势如此,何况老永宁侯还在呢。虽然如凤明立所说,永宁侯卫颖嘉与卫氏同父异母,可老永宁侯是亲外公哪。

这样的大事,永宁侯府怎会置身事外?

姻亲是用来交往的,可不是用来结仇的。

凤明立如此神来之笔,忠义侯头疼至极,一面走,一面对凤明立低声交待道,“如今老三的差使已是辞了,你想去修书尽可去修。赶明儿就带你母亲回府吧,一点子事儿,闹的天大。”

“父亲不想多看看吗?”凤明立道。

忠义侯一时没明白凤明立的意思,“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丢人还没丢够。”

凤明立嘴角还有块儿浅浅的乌青,不过,并无损于他的风度,“父亲一直以为我与母亲是因为外家势大,故此半分委屈都受不得。父亲看一看,就会明白,其实弟弟们也都长大了。”

忠义侯还在为家事烦恼。

同样身为父亲的镇南王凤景南因明湛的一封信,气的直跳脚,大骂明湛数日不休,倒把凤景乾笑得半死。

明湛的脑袋不知道怎么想,反正他就忠义侯父子之事,非常有感触,遂休书一封予凤景南,以谈心中感想。

初始,凤景南收到明湛的信,还挺高兴。在凤景南看来,这些年,明湛渐渐明理懂事,每次读明湛的信,凤景南都心情不过。

不过,此封信,凤景南一瞧脸就绿了。

信如下:

亲爱的父王:(关于明湛总是用这样肉麻的开头儿,凤景南已经开始习惯,并且慢慢的开始觉得受用了。)

突如其来的给您写信,其实您不要太吃惊。实在是因为我是遇到了一件极不可思议之事,再由此事伤怀己身,感叹不已。且因此事,我发现原来父王您真不算世上最差的老爹。今日,我认识了一个奇葩,他做爹做的简直是比你还不如。

(只看这三行字,凤景南已气的吹胡子瞪眼,这混账又开始乱放臭屁了!这叫什么狗屁话!他很差吗?明明是那小混账自己奇怪。像这样的信,拿出去就够给那混帐安个不孝的罪名儿了!当然了,以明湛现在的身份,凤景南也没那个本事去给明湛定罪了。不过,凤景南很不爽就是了。接下来的内容,让凤景南愈发不爽。)

明湛先是将忠义侯家的事儿简单的说了一说,继续写道:

忠义侯家的事跟咱家的事儿真像哪,不过,在最初阶段儿,我觉得您比忠义侯还不地道呢。想当年,我初初二五妙龄,您竟然狠心的将我送到帝都为质,何其狠心哦。但是,我认为皇祖母倒是比忠义侯的妈要仁义的多。虽然皇祖母也偏心,不过也从没要求我把好东西让给明礼他们。当然,如果皇祖母真有此要求,我也不会照作的。(天生反骨的小子。)

我这样说,父王您肯定不高兴了。可是,这有什么法子呢。以往我在书上看到,说人在幼年时间留下的创伤,往往会伴随一辈子呢。(凤景南忍不住撇嘴,斗大的字儿不认识一升,你看过屁的书就来跟老子发神经。自小就奸,装傻充愣的装小傻子玩儿,都是自找的怪得谁哦。)

父王您对我幼时的冷淡让我对父爱充满了渴望与恐惧,而后,在我渐渐长大时,您又一直对我的种种作为存有偏见,或许这样复杂的感情或许将影响我的一生吧。不知不觉,竟然将我脆弱的内心在父王面前剖白了一番。不知父王您有什么感想没?(老子有屁的感想,老子的感想就是怎么没趁你未登基时好好给你松松皮,如今倒有胆子给老子寄这种书信来!天生欠捶的混球儿!)

不过,父王您也不必愧疚了。谁叫我天生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样样俱全,天生的大孝子呢。我已将父王对我的坏写到了沙滩上,潮起潮落,则无影踪;而将父王对我的好刻到了石头上,永世铭记。(凤景南可不认为自己有丝毫可愧疚的地方,他也自认为对明湛没有半分不好的地方,若没有他的英明教导,小子哪儿有今日呢。倒是明湛,愈发的会恶心人了!)

其实凤景南倒真心佩服明湛自恋的本事,每次来信都能自我吹嘘一番,也不知道像谁呢。老凤家可没这丢脸的家风,就是明湛的亲妈也是特要面子一人呢,怎么就养出明湛这样的怪胎来呢。凤景南忍耐着呕吐继续往下看,明湛已写到:

还有一事想与父王商议,薛少凉已去追捕逃犯,请父王代为发出假消息,就说皇伯父忽然要回帝都来,一并安排车驾,由郑开浚带着仪仗折返帝都。

此事事关机密,恕我不能与父王详谈了。当然,如果父王愿意与我交流云贵之事,帝都之事,我也愿意与父王商议的。

信的最后,明湛画了个圆头圆脸吐舌头的鬼脸儿,落款:依旧爱你的明湛。

凤景南对于明湛的恶趣味已经无语了。还天天爱不爱的,恶心死个人好不好。怪胎怪胎,他怎么生出这样的怪胎来!

切,还跟他装神弄鬼呢,什么狗屁机密,无非是这小子要发坏水儿了呢!

凤景南哼一声,将信收回信封,并且密密藏好,万不能给兄长瞧见,不然定要给人笑话一通呢。凤景南这样要面子的人,心里再不爽,也不能给人知道呢。

不过,第二日凤景南就发现,他不但生了个贼心眼儿的儿子,还有个贼心眼儿的兄长,也不知道凤景乾从哪儿知晓明湛来信,死活要看,并且坚持那信是明湛给他的,是凤景南私藏了信件。凤景南被纠缠不过,只得给凤景乾瞧了。

凤景乾阅过后,一直就此事笑话了凤景南大半月。

178、更新 。。。

方慎行与宋珠玉运气不大好;摊上了郭家的案子;但是;哪怕明湛也没有料到;这么件小小的案子竟然演变成湖广淮扬商场之争来。

郭氏兄弟闹上公堂,谁是谁非暂且不论;前面说过,郭耀宗的药材是淮扬善仁堂的药材供应商之一。因郭家暴出这样有伤风化的案子;淮扬善仁堂厌恶他们这等家风,遂取消了郭耀宗的供应商资格,选择了另一家程氏药行。

程氏药行并非淮扬本土商号;而是湖广有名的大商家程家投资的买卖。原本程家主要生意是粮铺、丝绸啥的,因善仁堂开张,程家家主眼明手快看到这里头的商机,遂下手进入药材行当,准备分一杯羹。

不过,事情马上就来了,你湖广的商人跑淮扬来发财,淮扬本地也不是没有药材供应商啊,凭什么把发财的机会给了外地人哪。

淮扬的药行商会对于善仁堂此举就不大痛快。

这年头儿,商人们地位低,如此,这就更需要他们凡事抱团儿,想法子,众志成城方能解决。总之,程氏药行顶替郭氏药行成为淮扬善仁堂的供应商,这另淮扬药商颇多不满。

他们有钱,与当地的官员们关系不赖。但凡修桥铺路的也愿意捐银子博个美名儿,顺便在诸位大人跟前儿留下个好印象。

故而,商人们商量出个章程,就托人找上了扬州的新知府,小范大人,范维。

若是换个人,不一定理会商人们这些事儿。

仕农工商,商人为末。这个年代,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人都不会去经商,不过,由于江南富庶,经商的人也多,故此,此观稍淡。

而范维又是自幼陪在明湛身边儿的,明湛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再者,明湛也没特别就看不起商人,明湛的银子,大多是从商人身上弄出来的。范维耳濡目染,再者云贵民风开放,故此,范维对商贾的态度儿较一般人要亲切许多。

仔细听了药商仁会会长江天的来意,范维温声道,“善仁堂是如何选的程家药行,总是有些道理的。若是你们的药材不比人家,善仁堂择优入药,也无可厚非。”

江天显然是有备而来,恭谨道,“若是果真如此,草民的药比不得人家,也无话可说。不过,据草民所知,以往善仁堂选择药商,皆是公开招标,如此大家都服气。但此次,既然善仁堂要重选药商,自然要遵从以前的规则方是公道。再者,先前善仁堂开张,因是太后所建善堂,惠泽于民,草民们也都捐了银子。如今每月都有善仁堂的账单送到草民等家中,上面太后娘娘也说了,欢迎百姓监督。所以,草民听到此许风声,不敢不报,否则即是违了太后娘娘的旨意呢。”

善仁堂开张,虽然对于医馆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对于药行绝对是再好不过的消息。所以,这些商人商会的也捐了不少银子。不过,让他们最为信服的一点儿是,捐大笔银子的人每月都能收到善仁堂的账单信息,用了多少银子,都用在哪儿,一清二楚。

他们的银子虽捐出去,但不是给人贪了,也不是给谁养了小老婆,是用在那些百姓身上,这对于捐银子的商人心里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抚慰作用。

看江天把话都扯到了太后头上,范维笑一笑,“行了,江会长有话就说吧,你们是本土商人,本官身为扬州城的父母官儿,自然是偏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