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朝-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保全功臣的赵匡胤很有好感。
  因为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向石守信等人说过“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乐”的话,后代有不少人就批评他是个享乐主义者,说他提倡享乐,要对宋代后来享乐腐化的社会风气负责。其实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赵匡胤是不是个享乐主义者,不能只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因为他所说的不一定是真心话,有时候会是一种言不由衷的外交辞令)。
  在这些除了带兵别无本领的旧军人一批批退下来的时候,赵匡胤和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部下正在积极筹划如何建立这个新政权。他劝石守信那班人及时行乐,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及时行乐,日子过得还很艰苦。赵匡胤在位的16年间,皇宫里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俭朴。
  赵匡胤从小闯荡江湖,过惯了艰苦的日子,已经养成习惯,他除了上朝要穿锦袍,平时只穿布衣,穿了洗,洗了穿,很少换新。皇宫里的窗帘都是用青布制成的。赵光义觉得太寒酸了,认为有损做皇帝的尊严,他变色质问:“你忘了我们小时候在夹马营里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永康公主有一次穿了一件贴绣铺翠的衣服,匡胤马上加以制止说:“你穿这样一件衣服,要用多少翠鸟的羽毛?如果大家效仿起来,不知道会有多少翠鸟因此丢了性命。不许穿!”公主只好十分委屈地把衣服脱下来。
  公主说他所坐的御辇还是后周王朝时候所用的旧东西,上面的漆都脱落了,劝他刷新一下,用些黄金来作装饰,要显得威风得多。他叹口气说:“别说用黄金来装饰御辇,就是用黄金来修建宫殿,我也办得到。可是黄金是国家的,我要为天下守财,我敢这么乱花吗!”
  宋初的皇宫里非常俭朴,宦官只有五十多人,宫女只有二百多人,有些愿意遣散回到民间去的,赵匡胤还同意让她们回去。他痛恨五代时期统治者那种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决心带头扭转。他非但不是一个提倡享乐的皇帝,恰恰相反,正是一个坚持提倡艰苦朴素的皇帝。皇宫的窗帘用青布,是从古未有的事。
  赵匡胤这种为天下守财的负责精神,使得宋初十多年国家财政收支情况迅速好转。各地从入不敷出先后转变为都有节余。
  我们用不着去查考那些枯燥的数字,只要知道这个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他也不是处处小气,到了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他又抱着为天下用财的态度,非常慷慨,出手大方。为了谋求和平、安定,不论花费多少钱去活动,他都在所不惜。他心中有数,与战争、###、流血牺牲的损失相比,动用一点活动经费,实在微不足道。
  宋初这个新政权确实经历了一段艰苦朴素的生活,不过时间极短,也就是赵匡胤在世的16年,一瞬即逝。赵匡胤被谋害以后,赵光义接手,一切改观。赵匡胤时代的政策,凡是属于文化方面的,完全不动,给人造成一种太祖太宗,一脉相承,萧规曹随,亦步亦趋的好印象。凡是属于经济方面的,完全来个180度大转弯,彻底改变,从艰苦朴素迅速变成铺张浪费。宋初那一段艰苦朴素的生活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只不过在史料中还留下一点零星的记载而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杀兄夺位的惊天大案(1)
公元976年10月19日的深夜,宋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被人谋杀于东京开封府皇宫里的寝殿,这是北宋开国以来第一件惊天大案。这件大案从形式上来说,至今未破,可以说是悬了1000年的千秋悬案;但是从事实上来说,在南宋孝宗时,此案实际上已经破了。孝宗朝的礼部侍郎、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经过认真考证,把此案的作案人赵光义与他的死党程德玄、王继恩两人在当时(10月19日与20日)的活动写得清清楚楚,整个记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全文由宋孝宗亲自审阅一遍,因此可以认为已经得到宋王朝官方的认可,有意让这件大案的真相流传后世。当时为什么没有公开宣布破案,自有不得已的苦衷。请想一想,直到今天,世界上不是还有些大案不能公开解密么!如果把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宣布为非法,那么宋代的历史将如何写法?好在时间已经过去了1000年,皇帝制度在中国早已结束,我们要了解此案案情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各位读者如有兴趣,那就不妨来共同探讨这件大案的真相吧!
  因为犯罪者赵光义本人在谋杀了亲兄赵匡胤之后,随即夺得帝位,控制现场,不许立案,不许调查。在他做皇帝的22年中间,更是组织班子,修改史书,制造舆论,吹捧自己,对于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记载,尽力加以销毁,因此当时留下来的史料,已经很少。但是对一位被老百姓所推崇的开国之君的含冤惨死,很多人是不服气的,是寄予同情的。赵光义不可能一手遮尽天下人耳目,有关此案的真相仍在悄悄地流传,赵光义本人又做了许多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事,弄巧成拙,欲盖弥彰,更加引人议论,到了他死后,揭发他的材料、批评他的文章越来越多。积累了1000年,数量不少,要浏览一下这些材料,少说些也得个把月。还要不断地通过分析,归纳,才能理出头绪。为了给读者节省时间,作者愿意多费一些工夫,把经过分析的史料向各位重说一遍,陪你进入1000年前皇宫中的案发现场,回溯一下发案的经过。
  这一年开封冷得很早,到了10月19日,已经北风骤起,大雪纷飞。官家(当时的臣民,特别是宫内的内侍和宫女都习惯称皇帝为官家)当天一个人宿于寝殿,召晋王(当时臣民习惯称赵光义为晋王)入宫一边饮酒,一边商量国家大事。因为谈话的声音很低,门外听不清楚。一会儿,晋王出门,挥手叫几个内侍退出,远立于寝门之外。大家不敢违命,只好远远站着,一声不响,注视那门里的动静。宫内挂着青布制成的门帘窗帘,隔着帘布只看到红烛高烧,看不清两个人有何动作。不久,谈话的声音渐高,好像有所争执。晋王连连起身,似有谦让逊谢的动作。这时烛影摇晃,光线或明或暗,只听到在争执中,官家以柱斧频频戳地,大声对晋王说:你好自为之!声音激越而凄厉。以后即久无声息。晋王离开之后,约在四更时分,内侍入内巡视,发现官家目闭口张,已经辞世。内侍急报宋皇后。宋皇后命内侍王继恩急呼赵德芳(官家少子),但是王继恩不呼赵德芳,却把晋王呼来。宋皇后在寝殿等候,一见王继恩进来,忙问德芳来了没有?王继恩回答:是晋王来了。宋皇后一见晋王,大吃一惊,连忙呼晋王为官家,并且说:“我母子之命,皆托付于官家。”晋王回答:“共保富贵,不必担忧。”
  当时内侍、宫女所见到与所听到的赵匡胤临终时的情况就是如此。为什么会如此,当然不是他们所能了解的。后来有人仔细地记下了这一幕,称之为“烛影斧声”,却也十分贴切。烛影摇晃是他们亲眼所见,柱斧戳地为他们亲耳所闻,足见都是实事求是,并未添油加醋。但是根据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事,案情的框架已经全部说清,犯罪者活动的时间地点已经处处落实,大案已破,只差对外公布而已。现在有些大案都有代号,用“烛影斧声”作为此案的代号也很适宜。“烛”和“斧”都是古代的东西,说明这是一件古代的案子,“烛影斧声”也像一本侦探小说的书名或者一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
  “烛影斧声”案情分析
  根据李焘的记事来说:
  一、在当年10月19日这一夜,皇宫中案发现场,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兄弟关系,不是君臣关系,不是前后任两个皇帝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政治人物之间的政争或者政变的关系,而是一个杀人犯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在作案时,赵光义并不是主使人、指使人,他自己就是凶手。这是因为在作案现场,别人进不去,只能由他亲自动手,除他之外,这个案子没有第二个犯罪嫌疑人。
  如果赵匡胤死于毒酒,他就是亲自下毒药并把毒酒端给被害人的人。
  如果赵匡胤死于传说中的背疽,他就是手持柱斧或别的凶器击打背疽的人。
  如果赵匡胤死于别的任何凶器,他就是手持凶器的人。
  二、赵匡胤的死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饮了毒酒。在各种有关史料中几乎一致记载,赵匡胤是在与赵光义饮酒之后才死去的。在案发现场,能与赵匡胤对饮,能在酒中下毒的只有赵光义一人。
  赵光义用毒酒害死降王降将以及他所不满意的人例子很多,这主要是由医官程德玄向他提供毒药。程德玄与赵光义的特殊关系,《宋史?程德玄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涑水记闻》等书都有记载。
  正因为是程德玄下的毒,赵光义才会预知赵匡胤的死期,才会派他守候宫中来人。在赵匡胤被害的那两天(10月19日至20日),程德玄一直在现场活动。

杀兄夺位的惊天大案(2)
与毒酒相比,用其他方法杀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赵匡胤生背疽一事,只不过民间有此传说,难以落实,柱斧是一种文房用具,杀人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犯罪集团有哪些人?赵光义自从出任开封府尹之后,久已在开封结成一伙死党,程德玄是他的死党之一,并不避讳。内侍王继恩受皇后之命去喊皇子,却敢拒不奉命,反而去喊赵光义,这是很明显的背叛行为。这些人如果不是赵光义的死党,绝不会参与这种罪恶活动。
  三、李焘在记事中,一再在关键时刻记录下赵光义、程德玄、王继恩这三个人的行动与语言。当时王继恩受宋皇后之命去找赵德芳,他却背着宋皇后偷偷地来给赵光义送信。赵光义还在磨磨蹭蹭地和家人商量事情的时候,王继恩很不客气地催促他进宫,说是“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间拖欠了,会给别人得到了!)这里所说的他人,就是赵德芳,这里所说的为他人有,指的就是皇帝位置。除此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别的解释。当时天降大雪,(王继恩)“遂与王于雪中步行至宫”,匆忙的情况可以想见。
  他们三个人走到了宫门前,王继恩还准备先进去通报一声,程德玄立刻催他“便应直前,何待之有?”(赶快进去就是,还有什么好等的!)这就充分说明,赵光义杀兄夺位这件大案当时正按预定计划进行,他们已把宋王朝的皇宫看成了自己的家,随便出入,毫无顾忌。
  宋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还在急切地问:“德芳来了没有?”但她在此时一旦见到了赵光义,不禁“愕然”,就立即明白自己已经完全落在赵光义的圈套之中,只好马上改口,称这个小叔子为“官家”,希望能够保住母子之命。
  皇宫外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似乎平安无事,但是宫里面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宫廷政变,以赵光义为首的犯罪集团正在有计划地进行杀人夺位。皇帝已经被杀,皇后与皇子已被控制,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正在进行谈判。赵光义自己这一集团的人员也在进行串联、组织,占据要害部门。只要这时的工作进行顺利,可以先行登位,还有许多问题,不妨等到登位以后再说。
  根据《宋史》与宋代不少史书的记载,赵匡胤与赵光义两人手足情深,极为友爱。赵氏家族内部早有协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