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篡清(上)-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轿子外面的议论声,自然也传到了轿内。
  徐一凡正在轿子里面大冬天的摇扇子呢。
  他这顶暖轿,是翁老爷子带来的,一早就在会友镖局传了应景儿的旨意。其实他今日引见,也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
  可是这轿子也实在太热了!底下垫的皮子,窗户糊起来了,里面还升着两个钢炭炉子。扶着轿杠的长随还不断的进来给他茶碗里面续水。
  在这个时代,论享受谈不到什么科技便捷,就是拿人堆出来的富贵。
  轿厢子虽然大,可是还是憋得他气闷。摇着四品蓝顶帽子当扇子,今儿他的假辫子可不敢钉在帽子上面儿了,而是戴了一个假头套,为了怕掉下来,里面还粘着。汗在里面冒着,这滋味儿更不好受。
  就为了这个,也得把清朝给推翻了……
  他一边在心里赌咒发誓,一边不住的盼着早些儿到三海。
  走了也不知道有多大功夫,轿班们脚步慢了下来,外面响起了哧哧的喊声,然后就是护军的嗓门:“落轿!”
  徐一凡提着下襟逃也似的冲出了轿子。他一现身,顿时周围就响起了一阵低低的窃窃私语的声音。
  不过他倒没在意,只是抬头打量着这满清当时一位名义上的统治者,一位实际上的统治者驻跸的地方,也是后世他曾经到这儿逛过好些次园子的地方。
  这座园子,曾经被认为吞掉了一整支远洋海军。曾经被认为是输掉国运的耻辱。
  在门口,已经有许多人将好奇的目光投了过来。不少也是等候引见的外官,对京师风云不是很了了。看着大清翁中堂居然陪着一个二十来岁,眉清目秀的青年下来。不摸门儿的不由得都纷纷猜测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翁同龢摸着胡子,看着徐一凡目光略略有点迷惘的看着眼前园林山石。一时也摸不清他在想什么。不过老头子心里可舒适得很,自己借力打力,这下可算是要了老对手李鸿章的好看了。禁卫军真的编练起来,他所在的帝党就算一时还不拿权,但是也慢慢儿的有了进步的余地……
  想到得意处,看着徐一凡这小子的神色都放和蔼了一些。
  两人不过略一停留,园子门口已经快步走出一个红顶子弯腰曲背的老头,看着翁同龢就打招呼:“翁中堂,您可算是来了。皇上等着引见都有点发急了!”
  翁同龢知道光绪那个急性子外加操切的脾气,当下不敢怠慢。朝那朝服红顶的老头介绍道:“这位就是徐道……这位是今日当值的引见大臣额勒和布中堂。徐道,还不见礼?”
  徐一凡转过头来,一听这名字,在心里就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倒不是这位充数的中堂有什么能力名气了,倒是后来甲午之战败后,有人用这位中堂官名嵌了一副对联赠给李鸿章。倒是千古绝对之一。
  上联儿就是“额勒和布”,下联儿是“腰系战裙”
  肚子里面暗笑,面上他却是恭谨得很:“中堂,下官见礼。”
  额勒和布急得一跺脚:“别见礼啦!快引见吧,走快着点儿!”
  ~~~~~~~~~~~~~~~~~~~~~~~~~~~~~~~~~~~~~
  在徐一凡引见的同时,一群青年士子,光头无帽。有的人在冬天还穿得单薄。这些读书种子神情严肃,沿着天街缓缓向前,直奔都察院衙门而去。
  当先一人,目如朗星,身材飞扬。温文中自有一种沉郁倔强之气。
  正是谭嗣同。
                  第四十章 引见
  昨天非常抱歉,事情太多。今天拼命更新,晚上大概还有两章回报。
  第一卷即将结束,徐一凡拨弄京华风云之后。真正的篡清,就要开始。
  ~~~~~~~~~~~~~~~~~~~~~~~~~~~~~~~~~~~
  三海之内,山环水绕。一片肃静。
  徐一凡跟着额勒和布在山石小径当中穿行,到处都是无声疾行的太监宫女。徐一凡也没心思四下张望,这种天家气度,也没什么好希罕的。
  除了富贵,只有一分阴沉。
  不知行了多久,连徐一凡都开始佩服额老爷子腿脚儿的时候。才来到一处建筑之前。他差点儿一个立足不住,撞在额勒和布身上。
  抬头一看,才发现熟悉。这不是颐和园的玉澜堂么?
  光绪就在这儿引见他?
  翁同龢促驾,额勒和布当引见大臣,光绪独自亲见。这场面,给一个小臣,如果自己真是一个热血狂生的话。那效死的心情就该蓬勃迸发了。
  可惜自己不是……
  帝党办事儿,也一如既往的这么操切。
  额勒和布瞪了他一眼,低声嘱咐:“仔细失仪!”说着守在玉澜堂门口,垂首站着的太监。轻声发出斥忽的声音。一个青金石顶子,穿着首领太监服色的老公儿挑开玉澜堂垂珠挂玉的帘子。踮着脚尖走了出来,朝额勒和布轻轻一点头。额军机已经肃容一打马蹄袖,双手瘪在身子后面走了进去。
  徐一凡想要跟,那太监已经压着公鸭嗓门喊了:“在这儿等着!没个眼力价儿的!”
  他声音还没落,就听见院子里面传来额勒和布唱名的声音:“臣额勒和布,带道员徐一凡引见,恭请圣上天语垂询……”
  玉澜堂内传来的声音,连徐一凡这儿都听得到:“快传!快传!”
  是一个年轻而急切的声音,只是怎么听起来,怎么中气不足的样子。光绪这么急着见他,倒也是意料当中的事情。
  那首领太监换了脸色,朝徐一凡打了一个千儿:“徐大人,您请。”
  徐一凡提溜着又笨又麻烦的朝服,走进院子。那太监穿在他前面,抢先打帘子。徐一凡朝光线不好的屋子里面看了一眼。
  一百多年前,这个屋子主人曾经经历的这个垂死帝国的一切,似乎就这样弥漫在他全身。
  自己一番搅动跳荡,难道真的就在这活生生的历史面前了?
  心神恍惚之下,连额勒和布在背后的轻声儿提醒都没怎么留意了:“多碰头,少说话,仔细失仪!没你错的!”
  当徐一凡走进玉澜堂宽敞的屋子里面,正正和光绪的目光撞上。
  他就看见一个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端坐在书桌后面,戴着一顶明黄色暖帽。瘦得有点儿脱形,脸色又青又白。只是这么定定的瞧着他。
  这就是皇帝老子?
  两个年轻人就这么面对面的望着。一个神色当中是好奇兼着品评,一个却是想着两年后的甲午,五年后的戊戌,还有十年的瀛台岁月,这个皇上,到底是怎样度过?直到后面的太监低低咳嗽一声儿,徐一凡才反应过来。额头上可顿时就见了汗。
  真的要磕头?还是把头碰得咣咣响那种?
  ~~~~~~~~~~~~~~~~~~~~~~~~~~~~~~~~~~~~~
  “王爷,徐道已经在翁中堂额中堂领着下引见去了。”
  一个家人悄没声的出现,回了一句话儿,又悄没声儿的下去。
  恭亲王奕䜣捏着一枚黑子儿,凝在半空中。就是不朝棋盘上投。坐在他对面的人笑道:“六爷爷,您干嘛不下子儿呢?”
  和恭亲王奕䜣这宗室第一的老王爷对坐儿的,却是一个如花旗装少女。眉弯唇淡,肤色莹白如玉。眼睛细细长长的,说话间眼波流转,自有一种风韵。
  给徐一凡惦记很久的双胞胎姐妹花儿,也伺立在她身后。一个偷偷的看着棋盘,一个捧着个银瓶,里面飘出的是清茶的香气。
  奕䜣捏着棋子儿敲敲棋盘:“眼瞅着子儿都快落下了,我心里却在发紧。下不出手儿了。人老了,这胆子就小。没法子……”
  少女微笑:“六爷爷,您前面走的可都是些好招儿呢!”
  奕䜣一笑:“怎么好了?我怎么没见着?”
  少女伸出腕子,接过侍女捧过来的一杯茶。杯子是玉杯,和她的手真分不出来谁更白一些儿。
  “……练旗兵,设禁卫军。这是说到哪儿都没人反驳的道理。练兵处设立了。您又压着翁中堂他们不替皇上争这个权。老佛爷也放心,事情也就办下来了。
  练禁卫军,调走北洋李鸿章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老佛爷布置的各地督抚互相制衡维持局面的大景儿就松动了一些个。只要现在的局面松动一些,再缓着来,还怕皇上以后拿不到权么?谁都知道这设立禁卫军,到底是谁的功劳!还不是皇上他们这里主持的?谁替旗人着想,王公大臣们也不是不念着。
  浸润如雨,这不过是其来也渐的事情,六爷爷,您为咱们旗人打算,用心也深哪。”
  奕䜣微笑:“还不是因为冒出了徐一凡那个小子?秀啊,这次也听了你不少主意……要不是拿着旗人根本这个幌子压下去,老佛爷也不能捏着鼻子认了。”
  叫做秀的少女笑颦如花,看来也很是得意。转眼又收敛了:“六爷爷,现在还不能松手儿,一定要压着翁中堂他们猫着。千万别争这个权!不然李鸿章也走不了,练兵也就真成了幌子。咱们争的是长远,不是一时的事儿。”
  奕䜣摸着胡子,将棋子儿丢进了篓子里:“秀啊,可惜你不是个男人……只是不知道,这样一手儿,能给咱们旗人气数延长几年来着?”
  一句话让叫做秀的少女蹙起了眉毛,半晌才轻叹一声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是旗人汉人的纠缠不清爽……我也只能帮着六爷爷看着咱们旗人老小儿的了。至于怎么强这个国……天下有这样大见识的人物么?如果有,我倒真的想见见……”
  ~~~~~~~~~~~~~~~~~~~~~~~~~~~~~~~~~~~~~
  “臣候补道徐一凡,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最后,徐一凡还是一咬牙齿,跪了下来。就当老子拜死人了。
  光绪轻轻摸着案头一柄玉如意,说话的声音看不出喜怒:“起来吧,坐下。”
  徐一凡顿时就爬了起来,在旁边的锦墩上,屁股坐了个满满当当的。
  光绪瞅他一眼:“嗯,徐道还很年轻。朕是早已听见你的名声儿了。引见之后,就要外放。你大概也是知道,朕是要用你去练兵的。”
  引见的时候,按规矩只有听训的份儿,皇帝老子不叫你回话。那你就别开口。这点规矩,翁老爷子和额勒和布都交代了。
  徐一凡只是垂着头,坐得端端正正的。听光绪训话。心思却飘到了另外一处。
  谭嗣同,现在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第四十一章 读书种子
  “光绪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午时初正。
  来年公车举人齐集于都察院。
  监生谭嗣同,举人林锐,监生黄有容,湖北乡试解元刘容击登闻鼓。上《请皇上亲掌禁卫军及停三海工充饷折》。
  集于都察院凡监廪附各生,及各省举子,无虑五六百之数。
  谭生气概昂然,都察院堂官询之曰,此谁人主持上书。谭生曰,实某一人。激于胸中浩然之气,不得不上折以闻,以干天听。
  都察院堂官以壮士目之。
  折上,各生归寓。京中风潮,随之一变。”
  ~~~~~~~~~~~~~~~~~~~~~~~~~~~~~~~~~~~~~~~
  玉澜堂的召见请训还在娓娓的进行着。
  光绪今日似乎再没有了他一直以来操切急躁的情绪。只是轻轻的嘱咐徐一凡:“你马上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