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 第1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寒露见小寒望向她,连忙替她介绍,“这是鲁炽,你叫他鲁师叔好了,今天我和他斗阵。”

    “师叔?斗阵?”小寒怔了,进村塾后,不按辈分称呼,而按修为,这一常识是爹娘早就提点过了的,既然是师叔,这位就肯定进了金丹期的了,那个修为肯定不是筑基期的大哥比得上的,怎么能放在一齐斗阵呢?难道大哥真的阵法水平高到这种程度了?她望向大哥的眼神可就有点……

    招来大哥在她头上的一拍,寒露又气又好笑,“乱想什么呢!鲁师叔入村塾的专修是炼器,阵法是他的辅修科目。不过现在,应该算是第二专修科目了。”

    “第二专修?”小寒的眼神就投注到这位明显象是三十来岁的鲁师叔身上了,“要怎么才能在村塾修行第二专修?”

    “小寒别急,听鲁师叔慢慢说,”寒露微微摇头向她示意,“惊蛰已经向鲁师叔取过经了。”

    鲁炽向着小寒点头,“别急,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你听我的名字就知道,我在村塾的第一专修是炼器,虽然我也喜欢阵法,但在第一专修没学到再也精进不了的程度,村塾是不会允许哪个学生进行第二专修的,只不过,我在炼器上,真是没法子再进了,修行的增长是有个过程的,但我新设计出来的法器,都至少要有元婴期的修为,才能够炼制出来,以我金丹期的修为,想好了,却没法子实践,为了防止我太钻牛角尖,反生了心魔,村塾才允许我把早在入塾时就很喜欢的阵法,当成第二专修,开始琢磨,所以,我在阵法上的水平还很浅薄,虽然仗着修为高,布出来的阵法会比较难破,可我要破你哥哥设置得极为巧妙的阵法,也是要琢磨很长时间的,所以,你哥哥才能和我这个金丹期的对阵呢。”

    “非得第一专修学到无法再精进,才能开始第二专修?”小寒明白了这个规矩,但是,“为什么?”

    “因为筑基期是有帮限的,万一不在一百二十岁之内晋入金丹期,虽说仍是可以活到二百岁的,但到了那时也就寿数尽了,自然殒落了。”寒露凝视着小寒,表情语气都非常严肃郑重,“村塾所有的科目,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找自己的‘大道’,如果这些科目样样想学,却样样学不到精深,对印证‘大道’没有好处,也会耽误了修为,如果连金丹都突破不了,更别说其他了。”

    鲁炽也补充,“而且,如果真的想学,到元婴期之后,村塾完全不会限制你学几门科目,哪怕你把所有科目都学全呢,只要你晋阶顺利的话,完全有的是时间学。只是筑基金丹这两个阶段,是时限比较短的两个阶段,如果在这两个阶段中,因为所学太杂,悟道不到境界,很容易就因在寿限内不能顺利晋阶而导致魂飞魄散,村塾这个比较强硬的规定,就是为了让学生们避免出现这种无意义的损失,等到了元婴期之后,任谁想学什么,想学多少,都是随意的,毕竟元婴期后的晋阶,不是努力就行的,很讲究机缘,而且,修为到了元婴期后,寿命就增至五千岁了,这五千岁里,任谁想学什么,都能够随心任意地学个够,而且几门科目互相印证之下,对悟道反而更有好处。”

    哦,这意思就是生怕学生太年轻不知道轻重,学得多杂而浅薄,反而误了晋阶,也是,修行晋阶可不光光是吸收了足够灵力就行的,还要“悟道”到一定的境界,而悟道这个过程也不是平白来的,只能是在学习这些科目的过程中慢慢地琢磨出来……

    小寒明白了,反倒因为之前自己觉得这个规矩太不近人情而羞愧,如果不是对学生有好处,这个规矩想来也不可能在村塾里流传下来。

    “好啦,这些你知道一下,”寒露领着小寒向前走,“我带你去村塾大堂,向老祖报个道,老祖自然会带你去本命塔点起元魂灯,点元魂灯里,老祖会用秘法削出你一缕元神,你有个心理准备,放心吧,不会很痛的,只是要恢复,差不多就要半年,这半年时间正好用来在书阁里看书。也不知道今天是哪位老祖当值。”

    “我之前看到,好象张老祖和孙老祖都在的。”鲁炽跟在他们兄妹身后,一齐向里走去。

    寒露向他抱歉地一笑,“鲁师叔稍等,我把小寒带到大堂,咱们就去对阵室。”

    随着寒露的话语,小寒也向他感激地笑,“鲁师叔,多谢你指点我,否则我还不知道其中深意呢。”

    “这也不算什么,”鲁炽摇头,依旧走在他们身后,“村塾里人人都知道的。”

    “偏是鲁师叔替我分说的,也是缘份呢。”小寒瞄了眼广场,“广场上每天都那么多人的?”

    “嗯,都是在等着对炼或搭伙做活的,”寒露向外瞟了一眼,“因为村塾里科目比较多,有些人呢喜欢约在广场上碰头,有些人呢,会约在他们科目的研究室前碰头,象我,虽然广场上那么多人,我认识的却不多。”

    作者有话要说:啧,前半章明明写得很顺的,后半章码的时候,外面开始打冲击钻,烦得写得不如意……

    希望明天不会烦到码不出来……

    bxzw。

正文 点元魂灯

    (bxzw。)“是,”鲁炽接下去替小寒解释,“就象我们阵法研究室里,水平差不多的会在一齐讨论辩驳,但水平高出我们太多的,就会占据另一间研究室,不会与我们这些水平低的经常呆在一起,所以,就算是同修一门的,也未必都认识,基本上村塾里的学生,最熟悉的,就是同修一门中水平相差无几的那些同学。bxzw。”

    “还有就是最初半年里,在书阁中认识的朋友了。”寒露象是想到了谁一样,补充说明,随后,不待小寒追问,手一引,“大堂到了,张老祖和孙老祖都在呢?”后半句是恭恭敬敬地向着坐在大堂的桌案后的两位老祖说的。

    “小寒来了?”微笑着站起来的是张老祖,孙老祖只是略向着他们一笑,打了招呼后,就又回到手中的玉简中去了。

    “张老祖,”在村塾能被称为老祖的,都是分神期以上的,寿命已达八千年的,再晋一阶就要渡劫者,也只有这阶段的村人,会被分派着轮流空出个一二百年,花在村塾事务上,“我带小寒来报道了。”寒露很是恭敬。

    “张老祖。”小寒也恭敬行礼。

    “行了行了,”张老祖手一拦,“入了村塾,先道家揖手礼就好,不用行师礼,既然踏上修行之路,我们都只是求道者,区别只在于踏上这条路的先后而已。”

    小寒乖乖揖手,“我记住了。”

    “来吧,”张老祖身形不动,已来到了小寒的身边,“我带你去本命塔点元魂灯,”向着寒露挥了挥手,“你们去吧。”

    寒露给了小寒一个眼色,让她一切听老祖吩咐,乖乖地退下,随着鲁炽向着另一边走去。

    小寒看下张老祖,还没等她再有第二个反应,就觉得脚下有什么把她托起来了,注意之下,才发现自己已站在张老祖身边,被祥云托着向后面飞去。

    祥云飞得不高,不过也让小寒有了疑惑,之前在飞行器上,她没看到现在看到的这些,塔啊观啊,建筑群啊,之前只有氤氲的雾气,只疑惑了一刹,小寒就明白了,估计那就是护山大阵的功效了。

    象是明白她在想什么,张老祖轻声开言,“在山上这片是不能用飞行器的,只有分神期以上的,可以凭自己的修为驾祥云飞,也只有飞得低,才能看清这整片的景色,以后你就知道了。bxzw。”

    “那学生们,如果要到那片,”小寒一指那肯定是修炼室的建筑群,“全要靠跑的?”

    “是啊,每天都要爬爬山,也是煅炼身体嘛。”张老祖笑微微,“你哥可能没来得及和交待,食堂就在广场旁边,每天至少要跑一次山路的来回,因为早上食堂是不开的,要到中午和晚上,才会有卖饭菜,那些早餐吃的包子饺子粥之类的,都是晚上才有卖的,倒是可以买了放进储物袋里,留到隔天早上吃。”

    “呃,”小寒明白了,这路可不短,村塾建造在神栖山的由山脚向上五分之三处,建筑群在五分之四处,再向上,山顶上就是拜祖师时去的那个崇真观,当时她就觉得观后那座塔有点突兀,“本命塔就在崇真观后面?”

    “是啊。”张老祖点头,他是故意放慢速度,好让小寒看清楚。

    原来那是本命塔,怪不得呢,村塾里的修为比较高深的,会每天派两人驻守呢,看来不光是为了打扫崇真观,更是为了巡视本命塔里的元魂灯有没有变化。

    果然,他们刚一降落到塔前,两位师叔就从塔门迎了出来,“见过张老祖。”

    “有新人入塾,我带她来点元魂灯。”张老祖很是和气。

    小寒微笑着以目示意,向两位老祖明显不打算介绍给她的师叔打招呼。

    随即,两道神识扫过她,一道凌厉如寒冰,一道是柔柔的,象棉花糖。

    两位师叔在“看”过她之后,脸上都有一时的诧异,但并没有说什么,侧向一站,伸手向里一引,“老祖请自便。”

    张老祖带着小寒走到塔底层的中间厅堂里,而那两位师叔也并不理会他们,径自向塔上走去。

    “他们要巡塔,”张老祖对目露疑色的小寒这么解说了一句,“不用理会,现在重要的是你。”他一边说着,手一挥,边上小寒以为是墙壁的地方开出了一道橱门,门里面排列着一个个灯台似的器具,就是那种古装戏里经常出现的,放在桌案上,里面点着短粗烛,烛火外罩着个圆球状玻璃罩的那种。bxzw。

    小寒不由好奇地仔细观察,说起来,小寒还是第一次看到灯台,家里日常所用的,是叫作“莹光石”的石头,只要白天放在太阳下晒,到了天黑时就会发出白光来,柔和不刺眼,虽然小块的莹光石散发出的光线稍嫌黯淡,但大点的石头,四寸见方的样子,几乎能媲美前世的白炽灯,所以,小寒到目前为止,在小田村里,还没看到过灯台呢。

    没有太阳的时候?向莹光石里注入点灵力,也是一样用,还能亮得更长久呢。

    所以,这十六年来,小寒还真是第一次看到灯台。

    而且这个灯台,非常之奇怪,怎么说呢,下半部分由金属制成的托架,非常粗陋,非常之“庄户人家的手艺”,而上面那个圆形的白水晶质地似的圆球型灯罩却精致得象是由最好的珠宝巧匠缕刻出来的,那优美的刻在内壁上的纹路,真真精美到无以伦比。

    这也太违和了吧?就不能把下面的托架弄得好看点?

    等张老祖将一个灯台拎到她面前,仔细定睛看去,才发现,下面的托架质材也很差,就是最粗的铁,而且乍眼看是庄户人家的手艺,但现在细看,又不是了,倒象是小孩子玩泥巴时不停地修修补补,捏出来的东西。

    张老祖看小寒直盯着铁托架看,笑了,“这是鲁家的孩子们炼器时第一件炼手的东西,鲁家的孩子到筑基期就能发出灵火,随后就会每人给一坨铁矿石,要用灵火从中将铁质淬炼出来,炼去杂质,随后,得到的净铁,就得做出这么一个灯台出来,你不知道,炼器的塑形,是要用神识的,而那些孩子只得筑基期,哪能将神识运用自如呢?只能将灵火裹在手上,一点一点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