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型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π型人-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域享有盛名。
  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希望自己成功的人,应依照七大准则:
  主动积极——要主动积极地攫取成果,而非停滞不前地等待成果。
  以终为始——要设定终极目标,再全力冲刺,而非盲目地埋头苦干。
  要事为先——应先区分轻重缓急,再集中精力处理要事,而非事事均全力以赴。
  双赢思考——努力营造双赢的局面,而非仅注重一己之私利。
  知己知彼——要考量对方立场,寻求相互理解及体谅,而非一味陈述己方意见。
  综合成效——从不同角度探究事理,以产生跨领域、跨思维的综合成效,而非仅由单一角度及论点去思考。
  精益求精——持续寻求进步的渠道,让自己得以不断成长,而非自满于目前的能力及知识水平。
  这七大准则的最后两项“综合成效”及“精益求精”,正符合π型人的基本精神。
  π型人横跨双领域,拥有双专长,可以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事理,可以更开阔的胸襟待人处事。π型人也不会因为拥有单一专长就感到自满,会持续努力精进第二专长,让自己的智慧及实力与时俱进。
  格鲁夫的化工专业
  即使你没看过芯片,相信在许多报纸杂志的广告上,也曾见过“intel inside”这句响亮的口号。
  “intel inside”的标志是为了突显产品的可靠性,代表使用英特尔芯片能确保电脑正常运行。英特尔芯片与电脑的搭配,带给使用者高度信赖感及尊荣的价值感。
  可与英特尔这三个字画上等号的人,就是格鲁夫。
  他是英特尔三大创办人之一,曾历任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长等重要职位,让原本一家小型半导体实验室,成功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及电脑CPU制造商。
  格鲁夫出生于匈牙利,是犹太后裔,幼时曾罹患猩红热,导致听力严重受损,必须终生佩戴助听器。受到纳粹的*后,他以难民身份逃至美国。
  在美国呼吸到自由空气的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化工系就读,总是紧紧把握每一分钟的学习机会,最大的奢侈是在地铁站享用一杯可口可乐。他认真研读化工系的每一门基础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奖学金,并以第一名的骄人佳绩从化工系毕业。
  之后他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化工博士,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完成学术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格鲁夫在工程领域的化工学位,为他建立起π型人坚实的第一只脚。
  格鲁夫的管理专业
  毕业后,格鲁夫经过反复思考及评估,决定放弃进入贝尔实验室的机会,选择进入快捷半导体公司任职,成为这家小公司的第三号员工。因一号及二号员工只懂得研发工作,他便一肩扛起经营公司的重任,开始接触企管事务。
  当时兴起一阵半导体的淘金热,新创的小型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些公司拥有优秀的科学家与科技人才,以及卓越的技术,但在草创初期,大多欠缺完善的管理制度。

成功就业的两大工作支柱(2)
聪慧过人的格鲁夫在短时间内,就注意到三个潜在的管理问题。
  员工向心力不足——硅谷众多的外在诱因使得年轻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往往无法长期专心在一家公司工作。人才过度的频繁异动,造成管理上的严重困扰。
  欠缺管理制度——工程人员在实验室内可天马行空地尽情发挥创意,但在实际生产线上必须讲求纪律与秩序。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公司成败取决于管理——制程良率会影响产品的成本,产品的品质会影响公司的信誉。一家管理不善的公司,绝对无法永续经营。
  因原有公司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他便另起炉灶,与诺宜斯及大名鼎鼎的摩尔,共同创立了一家新公司——英特尔。
  格鲁夫了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后,开始自我充电,每周研读一本与管理相关的书籍,自学重要的管理理念及策略,并以严格的纪律,自我要求执行既定的学习计划,并在工作中实践这些管理理念与方法。
  他最喜爱的一本书是彼得·德鲁克所写的《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由书中清楚勾勒出的高级管理者理想模式,他明白最佳的管理者应是三位一体,将旁观者、思想者与行动者合而为一。在三位英特尔创办人中,刚好诺宜斯是旁观者,摩尔是思想者,而他本身则是行动者,三人相辅相成、通力合作,共创半导体的黄金帝国。
  格鲁夫认为管理是在受到上级主管指派任务后,将任务分割成小块,再将各小块分派给下级干部,让各级干部各司其职,最后再行整合,完成交付之使命。
  他以化工的流程图理念,帮助自己思考新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归纳笔记的技巧,系统地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
  为了降低半导体元件的生产成本,格鲁夫采用化工标准作业流程的理念,鼓励员工撰写工作手册,巨细靡遗地记录各项工程细节。他将这些手册称为“英特尔汉堡”,如同麦当劳全世界各分店皆遵循一定的标准作业流程,以同样的方法制造口味一致的汉堡,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格鲁夫在公司内部积极实践各项管理策略,也提出独到的“策略转折点”、“建设性的冲突”、“高杠杆效率”等重要理念。
  他还将个人的管理心得撰写成书,出版了《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游向彼岸》等管理类畅销书,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大师。
  他曾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美国之梦的标杆,被沃顿商学院选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亦被美国管理学会选为“年度卓越经营者”。  格鲁夫在管理领域的丰富知识与卓越能力,为他树立起扎实的π型人的第二只脚。
  π型人的胜出机会
  格鲁夫的事业殿堂来自于两大支柱。化工领域的知识为他打造出第一根支柱,让他对生产流程、工程设计、原材料输送、合格率管控等,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在管理领域的知识则为他架构起第二根支柱,帮助他从经营者的角度,通盘思考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重要课题。
  “化工专业”及“管理技能”两大支柱,合力撑起他庞大的半导体事业。若他当初没有即时建立起这两大支柱,英特尔公司可能早就宣布破产倒闭,更遑论成为今日雄霸半导体界的科技巨擘。
  读了格鲁夫的传记,得知他是化工界的前辈,我深感荣幸,因为自己大学也是毕业于化工系。到国外就读研究所时,我转为攻读无机材料,获得材料领域的学位。返台后,又回到化工系任教。
  由于我熟悉化工及材料的知识与技能,也专精于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无意之中,我也成了π型人。时常有学生问我,化工与材料的区别何在?我告诉他们:化工重视的是系统概念,材料重视的是物质概念。两者各有专精,亦各有不足。化工专长者容易“见林不见树”,而材料专长者容易“见树不见林”。希望“见林又见树”,必须融合两个领域,取长补短,才能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化工的训练,让我具备了一般材料专家少有的整体系统概念;对材料的钻研,则让我具备了一般化工专家忽视的材料分析能力。
  格鲁夫的杰出成就,绝对是化工人最大的骄傲。
  或许你我在事业上的表现无法与他相提并论,但是他的双柱并立理念,可适用于各行各业,值得大家参考及效法。
  多一根柱子,成功的机会将比别人高出一倍。
  多一根柱子,找到工作的机会也会高出一倍。
   。。

提升价值的自我成长规划(1)
——前台大校长陈维昭最有价值的投资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德川家康
  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凡
  遭遇经济低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不景气中,我们不能自怨自艾。做好自我成长的规划,才能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低迷的经济环境。
  能成为台大医院的主治医师非常不简单,要成为台大校长更是难上加难。
  以分割忠仁、忠义这对连体婴儿而享誉国际的前台大校长陈维昭,大学时攻读的是医学系。
  天资聪颖的他参加完台湾的大*考后,就兴高采烈地与家人一同到埔里山上度假,玩到甚至忘记何时放榜。尽兴游玩了许多天,在埔里准备搭火车返家时,才在商店摆放的旧报纸上,看到放榜名单——他考上了第一志愿台大医科。
  完成医学系的7年教育后,他继续留在台大医院服务,再赴日本东北大学深造。一开始,指导教授并未指派明确的研究课题,仅要求他不断替病人抽血及化验。
  陈维昭在赴日进修前,已升任总医师的职位,具有相当的资历与经验。然而到了日本后,竟然只从事技术员层级的工作,没有进行任何高深的医学研究,让他深感无奈。
  “教授为什么要让我做这么无聊的工作呢?”他有些抱怨,但并未亲自向教授表达不满。
  他仍天天忙着帮病患抽血及分析,在经过一段长期的化验工作后,他注意到一个奇特又有趣的现象。
  他发现有的病人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极低,甚至低到让人怀疑是否分析错误。但反复检验后,确认结果是正确无误的。
  他经过一番细心观察及审慎评估后,推导出如果给予患者较高的热量,会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使得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随之降低。
  虽然他的判断言之有理,但仍欠缺强有力的证据。他为了验证上述推论,便进行动物试验,在狗身上打点滴。“狗会乱跑乱动,如何帮它打点滴呢?”这个问题让聪明的他伤透脑筋。
  最后他想到让狗穿上一件特制的“狗背心”,再将点滴固定在背心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动物试验的结果证实上述推论完全正确,于是他顺利完成论文,取得博士学位,为自己站立起π型人的第一只脚。
  最有价值的投资
  带着烫金的博士毕业证书,陈维昭返台继续在台大医院服务。
  台大医院人才济济,汇集全台湾最顶尖的医疗精英,但因当时制度未臻完善,社会上一直存有“一流人才、三流管理”的议论。为了大幅改革管理体制,院方选派陈维昭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院管理。
  “到底要不要出国呢?”他考虑良久,最后毅然决然做了决定。
  他第二次出国进修时,已将近50岁。
  年近半百才攻读第二学位,其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陈维昭并没有以年龄作为借口,仍与年轻学生一样拼命苦读,全力以赴,部分科目甚至还拿到全班最高分。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终于顺利取得医院管理学位,为自己站立起π型人的第二只脚。
  因为他具有双学位、双专长,加上过去在院内表现杰出,二度返台就职的陈维昭成功获选为台大医学院院长。
  接着他又因管理医学院的绩效卓越,当选为台大校长,为台湾的大学教育开创一个崭新的格局。
  他曾提到,管理大学与管理医学院其实存有异曲同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