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再创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让思维再创新-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创新的风险这么大,为什么人们还非常执著地去创新呢?人们为什么还趋之若鹜呢?创新的风险虽然很大,但是,一旦创新成功,收益也是很大的。
  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
  有钱存银行,可得一些利息,虽然不多,收益不大,没有什么风险;如果是投资股市、期货、外汇等虚拟经济,投资实业,风险就很大,但是,一旦成功,收益也是特别大的。
  “风险越高,利润越大,利从险中求”,这是市场经济铁的规律,也是创新的规律。
  其实,不少人创新,特别是一些科学家创新,他们往往不是太在意创新后的收益有多大,而是在创新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丹纳在《艺术的哲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希腊人喜欢智慧就像喜欢打猎,不在于打猎的收获;喜欢旅游而不在于终点在哪里。
  许多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钓鱼的过程享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吃鱼。
  创新发明者,使用其成果的并不多,但创新过程中的乐趣,特别是苦苦思索不得其果,经过百思不得其解,豁然开朗,那过程,特别是那一瞬间,会给人无比的快乐。
  一些演讲者也有这样的体会,演讲后得一些比较高的报酬固然也高兴,但是,更愉快的莫过于演讲中大家专心听,而且大家报以多次掌声,听完后,许多人给你打电话、发短信、电子信件谈收获,那才是其乐无穷的!独创性或新颖性创新的内生性特点在于独创和新颖,咀嚼人家吃过的馍没有味道,一个好的主意、见解、建议、点子,独创性就很新颖,就很有价值,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
  每逢过节,我们都会收到很多问候的短信,一些公司专门请人创作短信,有的是很新颖的。
  但是,人们在相互问候时,独创的、新颖的就不多,见到一条好的信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一开始看了觉得新鲜,多传几次,看都不想看了。
  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不妨自己原创一些,哪怕只是一条,发给你的朋友,就很有意思,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位学者谈到经济发展中的这个问题,很有见地:“比如说中外合资,怎么合资?这个合资的过程当中,性质在不断变化。

二、创新之意(7)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西方合作是猪与鸡的合资。
  鸡说,我出几个蛋。
  猪说,那好,我出一块肉。
  第二年,鸡再出几个蛋,猪再割一块肉。
  第三年,鸡再给几个蛋,猪再割一块肉。
  鸡的蛋可以不断地生,它的发明创新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也不断地改造、更新换代。
  那么猪呢,肉一块一块被割掉了,割到最后,你还有吗?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没有?你的地皮价格优势还有没有?你最后拿什么去与人家合作?”竞争靠实力,合作也要靠实力!这叫珍珠换玛瑙。
  “如果你的核心技术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你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出现,你凭什么活下去啊?”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但不是设计中心,创新的核心技术不在中国,附加值基本不在中国。
  没有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它们主要是靠创新!所以,胡总书记非常强调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所以,本书非常强调再创新,不断创新,可持续创新!灵活性创新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有了框框,有了太多框框,有了太固定的模式,创新就会受到限制,在一定框框下的创新,其新颖的程度会降低。
  所以有人说,创新是自由绽放的绚丽花朵。
  创新可以有一定的规范,但绝对要灵活。
  有人讲,在创新、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上,要作逍遥游,鲲鹏展翅,直上云霄九万里。
  艺术性和非拟性创新是一门艺术,艺术更是要创新。
  方法和艺术有很大的区别。
  方法是法子、方式与手段,过河的桥或船。
  你的这个方法,可能是一个新方法,也可能是一个老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而且,你拥有这个方法,我可以学,可以用了后一模一样照着做,具有可拟性,可克隆、COPY。
  但艺术就不同,它是开放的和多变的,不可能照搬照抄,具有很强的非拟性。
  所以,艺术的东西讲原创,临摹的东西,就不能称作艺术了。
  潜在性每个人都有创新、创造的潜能,很多是尚未被人们发现,自己也没有发现。
  它有如海水淹没了的冰山,露出海水平面的冰山是少量的,大量的冰山在海平面下面呢。
  被人们发现的、发挥作用的创新思维、创造力,是极少数。
  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创造力的开发,空间很大。
  进步性我们需要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必须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我们用近2 000万人生命的代价认识了他“创新的行为”,他是反动的、毁灭人类的“创新”!不能借创新之名,干损人之事,行反动之实。
  就一般意义上讲,创新要注意的是:第一,符合社会理性。
  主要是和谐社会美和人性美,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
  学者张晓芒举了2004年夏天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例子:有几张像棺材样的休闲椅,被安置在这个城市的一条道路的人行道上,虽然艺术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创新的意思,但这种作品在公共场所,大多数人接受不了。
  裸奔,这种“创新性”的行为,在不少国度还不被人们接受。
  如果在我国的公众场合出现,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不理性的。
  第二,不能违背社会公德。
  比如,取人名、地名、店名、企业名、产品名,都应该有文明的要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创新之意(8)
某餐馆用妇女的*作为餐具,上面摆满了饭菜,供人们就餐,这是一个创意,但它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过分的话,也是触动法律的。
  有人要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希特勒”的名字,是创新吗?会有什么后果?第三,不违反法律法规。
  据报载,沿海地区有家浴室,为了防滑,竟然将5分硬币密密麻麻地镶嵌在瓷砖的接缝处。
  这也许属于综合发散思维之作,好看、防滑、吸引顾客,但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近几年,有的人在牛奶中掺三聚氰胺,虽然有增白、增浓的作用,但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对企业、对国家的影响都特别恶劣,也是违法的“创意”。
  类似这种创意,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中,也是花样翻新存在的。
  第四,不能太俗。
  俗,有通俗和庸俗之分。
  通俗可以,雅俗共赏,可以提倡;但是,不能低俗、庸俗、媚俗、恶俗。
  有的舞台文艺表演、有的网站的图文,就有这种倾向。
  这种所谓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第五,符合情理。
  有的东西,也可能有一定的创新的意味,也不能说它有多不对,但是,总让人感到怪怪的,让人难受,于情理不太符合,可能给别人造成麻烦、不便。
  据说,一位先生给自己的孩子取了一个有很多字的名字:“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姓“王”,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样的姓名,就给户籍管理、填表、叫名等都带来麻烦,据说,与户籍管理的同志几经商量,就改为“王以来”。
  最难办的一件事,就是创新的成果谁也不能保证都会用来造福人类,或者说不能保证都不会用来损害人类。
  炸药、武器,是人类创新的成果,谁能保证它不会用来搞恐怖主义?三聚氰胺的发明,是一项创新成果,但谁能料想有人竟丧心病狂地把它放在牛奶中增白、增浓坑人呢?有的人创新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思想深处的东西不对,也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的故乡,共产党执政了76年,生产力也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但是,“登上山顶艰难,滚下山来容易”,建立帝国艰难,瓦解帝国容易。
  原因很多很多,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对外的“新思维”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对内的改革“新思维”方面,就更加错误。
  “公开化、*化”,“毫无保留、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最终使苏联的共产党失去执政权力,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不复存在。
  教训非常深刻!对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性质及其导致的严重政治后果,布热津斯基早在苏联解体前就作了透彻的分析。
  他在当时发表的文章和1989年4月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已逐渐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苏联正在放弃的不仅是斯大林主义,还有列宁主义,两年内苏联将不再存在一个共产党组织,5~10年内苏联将不复存在。
  ”实践的发展基本上被他言中了,并且进展的速度比他预测的还要快。
  所以,创新、创新思维当然好,但是,我们要深思的是:这是什么样的创新和新思维!创新有这样一些特性、特色、特征,其实,形成某种特色也是一种创新。

二、创新之意(9)
比如,就讲课而言,有的人故弄玄虚,一定要把简单的东西讲得玄之又玄,让人听不懂,才觉得是自己有水平;而不少大演讲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高深的道理简单化,让人清楚明了,其实,这种讲课方法,就有特色,就是一种创新。
  有的人演讲,以哲理性见长;有的人则以幽默风趣见长;有的人以说理性见长;有的人则以充满激情见长;有的人以很有文采见长;有的人则是这几个方面都比较好,形成了自己的演讲风格,深受欢迎,这也是一种创新,是教学方法、演讲艺术的创新。
  毛泽东的演讲具有以上多方面的特点,演讲中经常让听众“笑”、“大笑”,掌声不断。
  据说,有一次在延安给抗大的学员演讲时,毛主席问学员们:“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政治?”学员们面面相觑,都觉得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有的说:“主席,我们下来引经据典,下次再回答。
  ”毛主席说:“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战争,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我们搞得多多的。
  ”这就是毛主席的演讲特色,显然,是创新、创造的演讲艺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我们也有这样的话:关键要形成自己产品的特色。
  一些国家的企业,在做产品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德国人在一个“精”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
  比如精密仪器制造业,德国是世界的首位;德国的汽车“奔驰”,世界顶极汽车品牌,它当然有很多很多项技术创新,但在“奔驰”这个汽车制造企业,就形成了浓浓的以“精”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它的广告词有这样的话:跑30万公里不用螺丝刀,换个发动机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