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东方不只可以帮你到“他方”,它更给你“新东方精神”。用经营一个教条或主义的方式从事品牌推广,新东方可以说是到了极致。在北京,没有人不知道新东方的,他几乎是所有英语培训的代名词。提起新东方的创办人俞敏洪,更是已经到了被“神话”的地步。请大家看一看这一段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文章:
  俞敏洪站在垃圾桶上。
  寒冷的风从近千人的头上吹过,俞敏洪感到的却是一股热浪。他大声讲着,也可以说是大声喊叫着,重复着一个哲人的话语:“Hewing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我和你,我们选定了目标,可是没有人能给我们铺好捷径,因为成功者告诉我们,只有“God only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摘自《中国青年》《新东方魅力——关于一种年轻组合的报告》
  站在垃圾桶上的英语培训教父,来自农村,苦读三年考进北大,放弃留学的梦想,只是为了帮助更广大的中国学生们更有自信地走向未来。这个故事从1999年新东方学校创立,而且获得巨大的成功以来,就不断地在报纸上、网络上还有各种媒体上被流传着,而俞敏洪这个人,也几乎变成了“北京奇迹”的代言人。
  新东方的魅力,让许多违背教育理念的教学也让学生们甘之如饴。你可以想象所谓“口语强化”的课程一个班有三百多人吗?现今北京所有的英语培训班级只要强调“口语训练”的,没有一个班敢超过十五个人。小班教学是已经变成大家的mon sense,但是大家还是愿意如此的包容新东方,维护着新东方的品牌。这样“一心一德”的训练,让每个从新东方出来的学子总是不由自主的以“新东方”为荣,新东方变成一个图腾,一个象征,它变成了所有中国学生迈向未来的希望。
  昨天,一个行销专员又来跟我辞职。我看见他手上,依然是“新东方”的报名单……
  

49 奥运并发症
The Olympic Syndrome
  文尹川
  图何经泰·王建秋·廖伟棠
  小时候每个小学生都被老师问过同样的话:算一算2000年你们有多大?我和我的同辈们不无骄傲地扯着那时稚嫩的嗓门喊:26,27,28……然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是呀,等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侯,你们就是国家的栋梁啦,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做好当栋梁的准备……
  这样的对白听上去有点酸,但当年这老师的话未必不是真心的——二十年前,我们确实对二十年后抱有幻想,以为一切会变魔术,现代化突然就实现,幸福降临,我们正值年轻有为……
  这般算计人生的方法,实际上是官方“文革”式集体主义造梦法的延续,加上中国父母的传统教育思维:孩子们被教导要学会等待,“过年就会有压岁钱和新衣裳……”,前提是:“如果你乖……”之后的人生被分为几件大事,求学、功名、婚姻、育子……每件事都按照预想的顺序,被希望着发生;其实发生了也不过如此,中间的过程才是最根本的——为了达到目标,必须听话、努力、团结……如此国泰民安。
  我们的国家机构从来就有担当全民家长的积习,对这一套“人生大事计”的治民方案一贯搞得清清楚楚。记得是从1997香港回归开始,不知哪位领导秘书提议了“倒计时”方案,到处可见荧光大屏幕,标明此刻的年月日和距离香港回归的时间。而人的记忆经常被无端霸占,再不关心国家时事的人,那些日子也不得不终日惦记着香港早日回归。
  在北京这一切更加鲜明突出,或者说,被无限放大。一项具体的体育事件被上升为政治事件,成为抽象的“国家大事”,国家大事又在精心策划下被具体化,深入到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样一来,成人被当作孩子,而有时竟不自知。
  我大三那年,赶上中国第一次申请举办奥运会。众学生们聚在大教室里看电视,当中国送展片(拍的是北京天安门天坛市民晨练等景象)播放时,我说了句:拍得真不怎么样。同寝室某女生狠狠瞪了我一眼;及至一小时后,奥会宣布悉尼胜出之时,全场先是静默,然后是叹息,还响起一种奇怪的声响——那女生和不少女生一样,哭了。这景象我记得十分清晰,我自然是不敢出声不敢发表意见,怕被人怒骂。
  我确实没有宏大的头脑,想不到奥运会有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形象之功用,但我本是小民一个,就应该享受小民的任性的权利。可惜在北京,这权利享受起来有点麻烦。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不停地被装扮被改造被调整,市民的情绪随之一次又一次地被鼓动被统一被团结。
  1997香港回归之后是1999澳门回归,之后是国庆五十年大庆,很是热闹花费了一番,之后是千禧年之后是申奥成功之后是国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全北京都被国旗染红了……
  因了奥运之故,如今的北京,许多的街被拆,许多的楼在建,许多的纪念品被生产,许多的城市丑陋被藏起来,许多的学生恶补英文,许多的职位等着人争取,许多的油水等着被捞,许多的商人在跟政府搞关系,许多的运动员开始做黄金梦,许多的人家因为修建奥运村而被迫毁房举家搬迁……
  不管怎样,如果奥运会能让北京城变得更美而又不劳民伤财,当然是一件幸事。而为了实现这两点,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
  不管怎样,对于跟奥运会没有实际利益关系的人们,我以为还是不要用倒计时的方法来对待2008。要知道,倒计时会让时间过得更快,而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事要忙。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50 样板房不求样板只要房
The Model Apartments
  We Want the Apartments;Not the Models
  文邵懿德
  图何经泰·鞠保华
  在中国还闹腾革命的年代,《白毛女》是人尽皆知的样板戏,“雷锋”则是如雷贯耳的样板人物,他因为助人为乐的事迹而被称为楷模。近几年发动全国学习的样板是“李素”,这位女士原是北京公交车的随车服务员,由于表现认真,热心助人,被称誉为楷模。这正说明了中国已进入提倡服务意识的年代,做好服务工作不但能挣钱,还能受表扬,更有机会成为样板。
  不过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著名的摇滚歌手何勇首次踏上了首都体育场演出,这对当年政府尚未开放摇滚乐的封闭情势来说,真是件大事。表现激动的何勇,在台上大唱成名曲《姑娘漂亮》,间奏时这位仁兄问台下观众:“李素漂亮吗?”并大声说:“我爱李素。”接着把吉他给砸了。从此何勇就被封杀了,他的表现被认为是对样板不敬,邀请他上台的领导写了检查,他自己则成了倒大霉的样板。
  中国人对样板,实在再熟悉不过了。今天的样板依然存在,只是老百姓不再关心雷锋、李素、白毛女、何勇这些样板了,现在他们关注的是“样板房”。
  在北京逛“样板房”绝对是一件大事。想想,买房可是毕生的积蓄,往后几十年的生活形态,活得像个人样的机会,北京人对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想象。为了满足这一群人,北京开始长高长胖了,原来三环边还能瞧见农地,现在早被各种塔楼、板楼给填满了,而且延伸到五环去了。再说,不逛“样板房”,你连别人的话都搭不上,这事太大了。
  干大事当然要讲究步骤。先从朋友处打听哪儿的房好,接着就直奔售楼处亲身体验这房好在哪里。迎面而来的售楼小姐,早已见惯各式刁钻的生张熟魏,不温不火地向你介绍自家楼盘的优势。区位、地段、环境均为上乘,交通便捷、名校医院就在附近,仅剩二套大、小户型,问你要大要小,自住还是投资?你想深入再问究竟,伊人早已揣着老兄来到灯火阑珊处,先穿上鞋套,瞧瞧户型装修再说。
  这一瞧可不得了。极简风格、欧陆风情、中西双拼应有尽有。卫浴科勒、汉斯格雅名师打造,厨具西班牙、意大利原装进口,地板、空调、落地玻璃无可挑剔,只要准备家具及首付款即可入住,小订两千,大订三万,七日换签,这房你买不?To Buy or Not to Buy,当你还在琢磨的当头,好的楼层没了,要的户型没了,挤上来看房的人又多了,价格又要再往上调了,你还有辙没辙?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进另一套“样板房”,同样的情景回放一遍,不过多了新概念,我们拒绝商住,我们告别冷暖空调,我们CBD首席豪宅,新激情新想象又重新燃起,真不愧新北京,申办下来了新奥运。
  “样板房”就这样成为京城百姓周末的生活重心。鞋套可以一换再换,样板房可以一看再看,但决定买下房可不能一改再改。有经验的购房朋友一定会警告你,千万不能相信样板房,因为最后交付到你手上的成品与样板房差距太大,原先的激情与想象,换来的是自责与失望,样板房转眼间成为坑人房。
  北京坑人的样板房的确不少,但样板称之为样板,还是吸引了前仆后继的购房者,咒骂者有之、欣赏者有之,最后决定胜负的主角,终究还是样板房。
  记得下回看样板房,绝对叫上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1 到宜家学品位
IKEA;s Home Goods:Who Are They Good For?
  文尹丽川
  图廖伟棠·何经泰
  从前有部电影有这样的台词,“穷人的手和富人的手是握不到一起的”,说完这句话,贫困的革命的农民的儿子就毅然决然跟地主的女儿分了手。他们本是一对恋人。他们这么做,以前从阶级的立场看是有道理的;如今从品位的立场看也是有道理的。好比同学聚会上,刚下岗的倒霉蛋儿需强装笑颜听温饱有余的白领宣扬宜家家居,另一位跑遍欧美的领导级人物则忍不住打断白领的话:国贸新开的意大利真皮手工家具店,比宜家有品位多啦,你们真该去瞧瞧……
  大部分时候,我们对朋友的选择是建立在“物以类聚”的基础上的。这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避免嫉恨,并迅速建立一针见血的交流。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周围都是些小资模样的朋友,虽然薪水达不到国际小资的标准,但具备足够的小资品位,在时尚杂志的精心煽动下,终日谈论村上春树、王家卫、莒哈丝、爵士乐、GUCCI皮包、红酒和宜家……
  瑞典宜家(IKEA)在国外多设在郊外以降低成本,在北京的分店却敢开在繁华的三环路上,大概是摸准了中国人的心思,直捣小资的命门:贵是贵一点,但只要做足了品位,贵一点又算什么呢?贵一点甚至是必须的,更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睡一张欧洲制造的床和睡一张同质量河北制造的床有何分别?只有价钱的差异才能体现品位的不同,更何况所谓的欧洲制造仅仅是贴上欧洲制造的标签。
  标签就是品位。品位就是钱。所以宜家暂时宜小资的家。所以小资津津乐道小资的品位,内心向往中产;中产津津乐道中产的品位,内心渴望贵族。可中产离贵族的距离要比小资离中产的距离远得多。多少知识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