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豆蔻年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豆蔻年华- 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夏这时已经抱着书进了屋子,手里一面翻着书一面去看页面上的字,爱不释手的样子。先是走到霍锦文面前郑重的道了谢,换来他几个浅浅的微笑,又看王爷爷和霍爷爷,刘奶奶和魏奶奶两对老人说话说的热闹,就没往前凑,而是在书架后面找了张凳子,坐在上面看书。
   霍锦文立在她身旁,轻声问道:“你书面阅读不错,口语却有点糟?”
   苏夏疑惑的抬起头,也小声回说:“你听谁说的?”
   霍锦文闻言一笑:“这么说是真的了?”
   苏夏有些窘迫:“从学英语以来就是看的多说的少,能不这样么!再说我已经很认真的在练口语了,每天都有跟着录音机里的英语频道朗诵文章的,就是跟人对话时候紧张些罢了。”
   霍锦文惊讶于苏夏的勤奋,问道:“你准备以后出国么。”
   苏夏认真思考了会儿,说:“不知道。不过无论以后会不会出去留学,我总是要去国外看看的,旅行也好,暂时居住也好……总是呆在国内固步自封,就白瞎了这辈子了。”
   苏夏的额头被弹了一下,霍锦文笑她:“脑袋瓜里装的东西太多,小心爆炸了。”
   苏夏脸一红,恼羞成怒道:“别弹我脑袋!我不是小孩子了!”
   她的语气太羞恼,让霍锦文愣了一下,继而失笑,安抚性的摸了摸她的头发,转身离去了。
   苏夏捂着脑袋,看着霍锦文的背影,不自觉的发起呆来。
   到了晚间,霍家祖孙三人离去。苏夏主动去了厨房,帮刘奶奶整理剩饭剩菜,洗碗打扫,一边好奇的问:“今日来的那位霍爷爷多大年纪了,看面相觉得很老,怎么看精神听声音,却又觉得挺年轻的?不过既然连锦文……哥都是他的孙子,年纪应该超过80了吧?”
   刘奶奶一边刷碗一边跟苏夏解释着,苏夏这才知道那位霍爷爷已经是快要九十的年纪了,霍奶奶也都八十多了。而那位霍爷爷看着就非同凡响,没想到身份更是不得了——苏夏一听刘奶奶说起他名字就立刻恍然大悟了,这不是常常能在书上见到的名人么!什么抗日战争,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什么的……
   回过神来,她就觉得有些眩晕:自己匆匆瞥过几眼的,以为身份比较平凡的普通老人,居然就是常常出现在电视电影中,常常能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这一点,有些超出苏夏接受程度。
   刘奶奶其实也就只是将苏夏当做是了一个倾听者,在讲述人生的反复无常,却不曾想苏夏极其敏锐的,从这其中捕捉到了许多的东西:比如说,能够从抗日战争开始一次次战役都经历下来,却活到现在的骨灰级将领,已经屈指可数了,多数人都埋进黄土堆里了,霍爷爷却成为了最长寿□的一个,只要他不死,霍家就不会倒。再比如说,霍家老人的心志异常坚强,一辈子就生育了一位独子两个女儿,却白发人送黑发人,独子壮年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不过也留下了三个孙子,这三个孙子经由两位老人教导长大,现在混的也都不错……
   一开始听的时候,苏夏只觉得像是在听传奇演义小说,到后来她突然惊悟:原来霍锦文的父亲,竟然早早的就去世了么?他竟然是位遗腹子?还有霍亚宁……没想到他的父亲竟然也是自己常听说的人物……
   霍家霍家,因为霍锦文一直未表露过他的职业的缘故,苏夏只知道自己的继父是给他打工的,所以就理所应当的认为他是名商人,霍家也是经商的。没想到她完全理解错了!这哪儿是经商?分明是
   70、愕然不已 。。。
   从政!
   苏夏惊讶不已心情复杂,她从来没想到,霍家竟然是那个霍家!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71
   71、考前记事 。。。
   98年匆匆的去,99年匆匆的来。
   似乎人的生活一旦平静安宁下来,时间就流逝的特别的快。眨眼间,苏夏已经从一名刚刚升入初一的豆蔻少女,长成明妍娇媚的及笄少女了——当然,这些虽然指的都是皮相,却未免不能说明一点苏夏的心理问题。
   回到过去差不多三年时光,苏夏经历的波折起伏却比前世二十多年时光中历经的还要多了。但是同时又被母亲和诸位长辈当做是真正的少女一样宠爱呵护,一方面心志因为经历世事的多,而变得越发的沧桑沉着,但是另一方面,她也甘愿做小女儿之态,承欢在母亲膝下。苏夏现在反倒不知道自己的心态是越活越老,还是越活越稚嫩了。
   初三的生活的短暂而又快乐的。经历过后世磨人的高考,以及工作之后日复一日沉默又煎熬的工作生活,苏夏并不把中招时候面对的考试压力放在眼里。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她不太担心自己成绩的缘故。虽然京城里面藏龙卧虎,高手确实不少,但是毕竟是初中生的课本,一味的苦学,也不过是门门满分,不如将自己释放一点,趁着年轻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以后再回想起这段岁月,也不会后悔。
   每日认真上课,放学后留在学校将作业写完,或与同学一起回家,或嬉闹一会儿后各自回家。到家后吃晚饭,然后与母亲和继父继姐一起看电视,吃水果,享受家庭的温暖。八点过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或练一会儿书法国画,或自己学着弹拨几下古筝,或打开电脑专心的码字,十点左右就入睡。
   周末的时候,母亲往往会跟继父一起去跟朋友们聚会,都是些大人的活动,要么是饭局,要么是打高尔夫保龄球之类的。施颖也有自己的活动,而苏夏,一般会将自己的时间消磨在王爷爷家里,偶尔的,也会跟同学一起出去逛逛街,玩一玩。
   这一年的生活过的简单而规律,健康而令人满足。苏夏的学习成绩依旧维持在全年级第一的位置上,哦,除了偶尔有一次被后来的选手超越过——不得不说,少年们的学习劲头真的特别的足。虽然大城市推行素质教育都很彻底,并不强制要求学生们考特别高的分数,但是往往状元们就出在大城市的好中学里面。在这里讨生活,如果属于特别在意成绩地位的那种人,活的肯定特别累。
   沈素梅在A市的生意越发的红火了,分店开了七八家,几乎上A市的网吧生意都要被她给垄断了。而且自从她听了苏夏的一些建议,专门投资建立了设施更高档,服务更完善,配置也更多样化,当然价钱也更昂贵的休闲网吧之后,更是走在了绝大多数A市生意人的前面。
   现在的A市人只要在外面上网,几乎上都会选择超时空网吧。在沈素梅开的将近十家店中,有照顾到各个消费档次的人群:有不断更新电脑配置,网速一流,环境也比较舒适的一般网吧,价位跟其他网吧价钱相同。有全是被淘汰下来的一代电脑,网速一般,但是价钱特别便宜只有普通上网费用一半的“平民网吧。”也有有咖啡台,零食区,饮品柜,桌球区,KTV包间,上网区域等等娱乐设施为一体的休闲会所,价格就相对高端了点——但总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样划分明显的三个层次,将A市所有喜爱上网的市民的心都给笼络住了,现在哪怕十家店面都扩充到了非常巨大的规模,一家店里都有几百台电脑设施,还是生意火爆的很。
   不过沈素梅却没想过继续扩张生意,她觉得在A市的生意已经做的够大了,足够了。再扩张下去会影响到自己在北京的家庭生活,所以她不顾娘家人的反对,将“超时空网吧”在除A市以外地区,就是五县四区的冠名权给卖了出去,那些人给她抽红,用超时空网吧的名号做生意,对外说是分店。也是一家红百家红的意思。
   苏夏也衡量过这件事,最后的决定是:支持母亲的做法。
   虽然她也很想母亲将生意做大,但是经过长久的思考之后,她也明白,现在许多的女人是很独立自强,因为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一些女子有了钱和权之后,婚姻生活都不再重要了。但是,母亲毕竟不是新时代的女子,她的成长环境教给她的,还是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平安喜乐的活着这样一种观念,所以对于母亲来说,金钱和权势都不是她想要的东西,平淡宁静的家庭生活才是她的追求。
   A市的生意就这么维持着也好,毕竟A市生意做大了,就必须要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那边,这不是沈素梅所希望的。而且,她在北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初到北京买的那几个店面所在的商业区已经升值了,现在的商铺市场价已经是当初购买的三倍之多了,就连房租,也比一年前长了有块一倍。沈素梅尝到了做房地产的甜头,也看好北京未来的发展潜力,就将A市经商赚到的钱,留下一部分当扩充店面的流动资金后,其他的都套了现,在北京各大商业圈买店铺。
   施兴中和苏夏对于沈素梅的这种狂热的好像要把自己变成新时代包租婆一样的劲头感觉到好笑加无语,不过这时候房地产业刚刚兴起没多久,一个是目光长远看得清楚以后的局势,一个是本来就从未来回来的知道现在无论买什么都不会赔,所以两人也乐得看沈素梅忙前忙后的跑。
   除了乐滋滋的到处看商铺准备盘下来彻底做个包租婆,沈素梅也在尝试着学习炒股,因为她平日里在家闲着无事,又因为做过生意也清闲不下来了,就像学点东西充实下自己。因为苏夏之前买股票狠狠发过一笔,所以一开始都是苏夏在教导母亲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后来当苏夏知道继父施兴中其实是个玩股票的高手之后,就彻底退位让贤,将讲师的位置让了出来,还经常性的跟在两人屁股后面听他们谈话,伺机偷师。总的来说,日子过的是平静而惬意。
   ……除了,某些小小的不愉快。
   既然是组合家庭,又是之前完全陌生的,甚至生活档次都不在一个界面上的组合家庭,那么生活之中是肯定会有摩擦的。比如说,衣食住行的花钱问题。或许是不差钱的缘故,施兴中和施颖花钱的习惯都有些大手大脚的,沈素梅和苏夏花钱就比较精打细算,倒不是奢侈浪费和抠门的意思,只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了施家两人的“不看重小钱”的习惯,和沈素梅母女的“不习惯浪费”的性格。
   蜜月期过后的那两三个月,家庭之间产生的差异确实挺明显的,甚至一度差点引发矛盾。但是好在一家四口三个人都是喜欢息事宁人的性格,所以矛盾很快被消除,并且双方人都在互相试着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并且开始慢慢的改变自己。
   比如说沈素梅自己仍然不习惯给自己买大价钱的化妆品和衣服,但是却很乐于给全家人买衣服护肤品,也很照顾他们的交际圈所适宜的价位,给苏夏买的衣服价位档次都是她的那些同学们常穿的牌子,既不会太贵了,也不会寒酸的无法见人。施兴中以往穿的衣服牌子都是奢侈品牌,贵的很,要是放在以前,沈素梅对买件衣服花这么些个钱,肯定是要感觉到别扭和不理解的。但是她也知道施兴中是要出去应酬的,穿衣打扮上一点花销都不能节省,所以就试着了解这些奢侈品的牌子,一边心疼肉疼的逛百货商店,一边尽量争取着让自己适应价格牌上的数字们。锻炼了一段时间之后,她也就产生了免疫感,现在已经着手打理施兴中的衣柜了,而且不是夸的,沈素梅每天早上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