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我国已经进入了半殖民地的时期,清廷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病人,再猛烈的药,对于她来说,已经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也只能是不理智的幻想而已。
如此,在这儿自欺欺人,不愿觉醒,只能是徒劳的嚎叫,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最终必然死去的结局。
死去是痛苦的,正如四十岁的老鹰,欲火中的凤凰,若不拿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四十岁的老鹰,就不可能有重飞蓝天的矫健,欲火中的凤凰,也不可能有凤凰涅磐的悲壮!
只有勇敢的死去,才能够真正的活来。
可是,怎么和这位马骢说呢,也许这还要一个时间的过程,那就慢慢来吧。
于是,陈中岔开话题说:“马骢先生,你的想法也不无道理,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不过,这个问题,我们有机会再聊吧。我们还是来谈谈佛。
马先生你看,佛前供奉的清水,佛祖想告诉我们什么一个思想呢?
佛祖是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这个世界,能像这清清的水一样,自由平等,那才是这个世界的大成。
从个人角度来讲,一个人只有像这清水一样,清净、平等的放空心里原来固有的陈念,你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你才能找到,那个真正的道理。
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关于当前的时局问题,你若放下原来固有的清廷皇族的概念,去从国家民族和民生的角度去想,你才能真正的看到一个真实的答案。”
马骢听到陈中的话,眼前一亮,似乎有所顿悟,然后点点头问:“再敢问先生一句,我佛慈悲,从不崇尚杀戮,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军人怎样去理解呢?”
“问的好!马骢先生,我佛慈悲,不愿杀生。这是世上所有善良人的心愿,可是,这个世界总会有黑天和白昼。
这是我们阻止不了的。正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秉承善良的传统,但是,列强的屠刀在我们的头上挥舞,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句慈悲为怀,去阻止了这场杀戮了吗?不可能!
因为,这些强盗的逻辑只有抢夺和侵略。我们拿起武器去杀掉这些强盗,从佛祖的角度说,就是给善良的人放生!如果,我们任这些强盗滥杀无辜,那么,我们就是对恶人的纵容,是对佛祖的大不敬!这当然也是,佛祖所不愿看到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佛法无边
“杀掉强盗就是给善良的人放生。好精彩绝伦的解读!我真是太佩服先生的高妙见解了!”马骢听到陈中对于佛法的解读,惊奇眼前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见解。
从马骢的角度看来,虽然眼前的年轻人,年龄只有二十岁左右,但是,从此人的眼睛中却似乎能够感觉到,这位年轻人阅历非凡,而且,在这人的身上似乎总能感觉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这位究竟是何方高人?
马骢心里产生了很多的疑惑,不过,从此人的言谈举止来看,在英武和睿智的眉宇间,总能感受到一种正气与和善。想问问此人底细,却又感觉不太礼貌。
于是,马骢便想与之多交流一会,听听此人的高明见解,也好拓宽自己对于时局的更多了解和判断。
马骢说:“在先生看来,所有的现实都可以在佛法当中找到答案喽?难道真如佛曰——佛法无边?”
“马先生,难道忘记了这寺庙的名称?”
“当然不会了,此寺庙不是叫圆通寺吗?”
“进门有两幅对联:【观以无心何来何去何自在,音非法相是空是色是圆通。圆满十方现千手眼而济渡,通达三世具大慈悲以舟航。】这个世界是一个圆通的世界,只是,你是否放弃心中固有的陈念,让你的世界通达起来,不要太执着于一个早已经成为障碍的点上。否则你就会固步自封,永远无法迈出那崭新的一步!
因此,佛法无边,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给自己设置限制,否则,你会在自己画的圈圈里无法自拔。就比如你之前所说的,你很倾向于梁启超先生所倡导的温和性改良来救国,可是,这些改良的方法,改革的良策,却要在清廷那帮腐朽的太后王爷们那里得到批准,然后,再经过各个已经腐朽到骨头里官僚手中商讨后,才能执行。
暂且不说,能不能批准,就是批准了,又有谁能知道还能执行下去了呢?这只不过是那些精力旺盛的学者文人们,一个自说自话的游戏罢了。到头来,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改变不了什么。
我浅显的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执政的团体亦是如此。清廷的失败,败在其性格上,对外软弱,对内强悍,崇洋媚外,却不珍惜自己的子民和祖宗的基业,这种奴才式的性格是任何的改良之策也无法改变的。
所以,要想改变我中华的破败现状,就要像四大天王中的南方增长天王一样,手持慧剑斩断过去,勇敢的迎接未来。
都说,佛法无边,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是,多数人不愿意,在这无边的佛法里真正的去运用这个真理,而宁愿像鸵鸟一样,将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肚子里,不敢去正视残酷却很美的现实。”
马骢几乎是听呆了,这么犀利的言辞,虽然有些棱角,但是说的的确事实,但是,马骢还是隐隐觉得自己无法说服自己,难道只有用最极端的手段才能救国救民吗?
可是,再想想这些新派的变法者们,却都在清廷的淫威之下,早早的就夭折了,真如这位年轻人所说,所有的变革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可悲可笑的闹剧罢了。满目疮痍的山河,依旧还在风雨飘摇中战栗发抖。
陈中看着马骢因此而沉默,他知道,这个马骢一定是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选而不择是一件比选择还要痛苦百倍的事。
于是,陈中想启发一下还再犹豫徘徊的马骢,就继续说:“先生,你看大殿中的四大天王,我刚才讲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手拿慧剑,是要斩断烦恼,斩断过往,认真的活在眼前的世界里,不要总是纠缠在乱如破麻的旧观念里。
你再看看,这位东方持国天王,他的手中拿着一尊琵琶。这个天王的尊像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说一个人对待自己的世界,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驰。就像持国天王手中的这尊琵琶上的琴弦,太紧了就容易折断,太松了就弹不出美妙的旋律。
从眼前的时局来讲,就是说,你太过于执拗的纠缠在固有的圈圈里,给自己强加一个太过执着的坚持,却不能理智的分析时局,那么,这个人就会一直的痛苦于此,最终,那根调整太紧的琴弦被拉断了,一段原本可以弹奏出美好旋律的琵琶,就此糟蹋了,还谈什么救国救民?
马先生,你再看这个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着变化多端的蛇,一手拿着一个璀璨的宝珠。他是想告诉世人,在这个万千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就是那个宝珠的含义。
他手中的蛇,就代表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变通和转换思维。
中医上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人的思想也是这样,你痛苦是因为你的思路堵塞了,当你学会了变通的想问题,多换几个角度考虑问题,你就会思想通达,心情舒畅,一切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正如马先生现在痛苦的,是因为你没有换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是,一直固有的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换个角度去想想,你这样坚持是为了清廷他们皇家的个体利益,还是真正的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从我角度看,那些温和派的思想和行为不是真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的个体利益而已!
所以,温和的改良派,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如果,一个真正为国家和民族谋福泽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个形式的,而是,看他所从事活动的结果,是谁获得了利益。
我想,马先生你想不通的不是救国的手段问题,而是,你是在为谁的利益而努力的问题!
我想,说到这里,马先生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像西方广目天王那样,换个角度去想想这个问题,这样,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想通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佛法无边!”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你惹不起
陈中看着还在沉思的马骢,说:“马先生,我们要走了,很高兴认识你,如果你有兴趣,就去海南找海南王吧,见到他,我想你一定不会后悔的。再见了,希望在海南能够见到你!”
“等等,今天承蒙先生点悟,马骢似乎眼界开阔不少。说到现在,还不知道先生的尊姓大名呢,能否告知一声,以后再见,也好称呼。”马骢急忙拦住了陈中。
陈中笑了笑,说:“我叫陈中,你到海南就会见到我的,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说完,拉着张雅茹就离开了圆通寺。
马骢还没有反应过来,陈中和张雅茹就已经走远了。这时,马骢才恍然大悟,海南王不也叫陈中吗?莫非此人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大英雄?马骢真后悔没有及早的询问!
于是,马骢立刻追出了寺庙,却看见陈中一队人马飞奔而去。
陈中的一行人正向前赶路,远远看见一群围观的百姓挡在了大路的中间。
陈中一行走近一看,人群中一位少年拦住了六个法国人,地上倒下了一个中年男子,浑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了。
就听见那个少年说:“你们不能就这样走了,我要报官府!”
其中一个法国人说:“可怜的中国人,你太天真了,我们在追捕逃犯,是这个人挡在了路中间,所以,我们撞翻了他,是他自己找死!你让开,如果不让开,我们连你也打!”
说完,举起拳头就打向了那个少年。那少年虽然不算魁梧,但是,却异常的灵活,那个高大的法国人居然没有打中他。
这一下,这个法国人感觉丢面了子,开始连住的捶打那少年,可是,这个法国人无论怎么追打,却总是无法打中那少年。
就在这个法国人怎么也无法打中少年时,只见那少年一个秋风扫落叶,这个笨重的法国人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这一下,站在一旁笑嘻嘻的观看,他们的同伙在和这少年打斗的另外几个法国人,见自己高大的同伙,居然被一个瘦瘦的中国少年打翻在地上,立刻收敛了笑容。
另外,五个法国人一起围了过来,围观的人群发出了愤愤不平的声音:“五六个人打一个孩子,太丢人了!”
“这个少年一定会吃亏的,这几个洋人太欺负人了!”
“小伙子,快跑吧!”
……
这五个法国人一起开始围攻那少年,燕侠刚要伸手相助,陈中说:“等等,这少年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