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创业守业感悟:敢为人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家创业守业感悟:敢为人先-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对人的态度、我的思想、我的价值观没有变。”
  自称没有变的潘石屹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富豪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见房地产业机会之多、利润之厚。同样,今年排名第一的房地产巨贾转年可能销声匿迹,甚至锒铛入狱。可见财富的失去和获得一样容易,潘石屹要在这里以不变应万变,谈何容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价格飞涨,于是储备土地囤积居奇,成为许多房地产商暴富的秘诀。与潘石屹同在香港上市、融资规模相当的广东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仅土地储备就超过5 400万平方米,26岁的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因此成为2007年的中国首富。上市前,潘石屹就有他自己的经营原则——第一,不储备土地;第二,只在北京的中心商业区精耕细作。
  第一财经:这个原则如果不改变的话,与你前面讲的话就是一脉相承的。
  “对,一脉相承。”
  第一财经:你前两年不断地说自己比较保守,是好同志,跟着政策走却吃了苦头,而现在你面前有一条快速成长的通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还是会坚持原来的逻辑?
  “我还是原来的思路。”
  第一财经:但你会被资本逼着走,对不对?现在是不是忙着把钱花出去?要把钱花出去,很多原来的原则就会被抛弃掉。
  “基本原则不会变。第一,我们做商业地产这个方向不会变;第二,我们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北京的策略不会变。”
  第一财经:你曾经有过一番言论,认为未来中国商业地产的增长速度会超过住宅。但是过去的三年,住宅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商业地产。有媒体评论说你当年的判断有点失误,这算失误吗?到今天,这个判断还是SOHO中国的坚持点吗?
  “对,中国目前95%以上的开发商都在做住宅。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农村人进不了城,因为他不光要住,还要办公。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可能是20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至少也得10平方米,而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办公面积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我们看到了市场的这个缺口,所以做出这种选择。”

潘石屹:我的心乱过(3)
第一财经:未来还是这样的方向?
  “未来这种趋势会更明显。”
  热爱阳光
  潘石屹愿意在阳光下生存,是因为如果在黑屋子里、在暗箱中交易,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判断,许多人和潘石屹一样乐观。欣欣向荣的中国房地产业,成了淘金者的乐园。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前100名中有36人从事房地产业,其中潘石屹因为成功上市,一举杀入前10名。一方面房地产业成了富豪“梦工厂”,另一方面中国房价不断攀升,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舆论给地产富豪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第一财经:一些很谨慎的媒体和杂志,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半月谈》等都说房地产的暴富已经成了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因素。对此,你怎么看?
  “房地产业出现这么多的富豪,跟土地有很大的关系。圈上一块地,评估完以后,市值就在不断地涨。财富里面有没有水分先不论,重要的是,还没在这块地上面创造任何的价值,付出任何的劳动,土地就成为财富的一部分。”
  第一财经:我听你说过,如果不建“建外SOHO”,地皮放在那儿,赚的钱比建完卖掉所得的钱还要多。这是不是有点荒唐了?
  “并不荒唐。但如果政府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无偿收回,房地产行业中的暴富现象就会得到遏制。”
  第一财经:这个政策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最起码可以把一大半的问题解决了。”
  第一财经:除了地产商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外,地方政府也是一个很大的得利集团。因为我们国家从实行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的税源都是边角料税源,大量的财政收入所得来自土地,于是他们希望价格不断地往上涨,否则哪有钱搞城市建设,所以这不是一个房地产商就能解决的问题。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承认和赋予地方政府一些权力。因为每个地方治理的情况不一样,如果地方政府的权力非常小,甚至在土地上面没有权力,或只有几亩地、十几亩地的权限,它可能就会违规。所以国土资源部一处理案件就是几万起,光土地违法案件就是40000起,这40000起土地违法案件得涉及多少人!”
  第一财经:对,要盖好几座监狱才能把他们装进去。
  “一个案子至少涉及三个人,是吧?40000起案子就涉及十几万人。”
  第一财经:把他们关在一起都成了一个小镇了。
  “所以,我认为应该给予它们适当的权力,在权力之外才是违法,违法都要坚决处理。量太大的话就有点过了。”
  第一财经:会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
  “对。”
  第一财经:据观察,SOHO中国还算是蛮健康的企业,自己弄块地在那儿勤勤恳恳地建,然后光荣纳税,每年纳税在北京都排第一、第二对吧?
  “全国排在前几名。”
  第一财经:对,全国排在前几名。
  “过去几年在北京,我们都是第一名。”
  第一财经:另外我想你敢于这么大声说话,是因为你是一个阳光的人,SOHO中国是一个很阳光的企业,但很不幸的是你们处在一个很不健康的行业里。
  “你不能说房地产业是不健康的行业,我还是相信它是阳光的。我记得四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记者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你们的纳税额是全中国的第二名,即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二。他说你怎么会缴这么多的税呢?作为记者他觉得很惊讶,因为从开发规模等各方面来讲,我们还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公司。”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潘石屹:我的心乱过(4)
第一财经:对,所以那时候大家都叫你小潘,是吧?
  “对。那个记者还说得写写关于按章纳税的报道。”
  第一财经:很反常的事就是新闻。
  “接完电话,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给政府缴的税都是我应该缴的,要写什么报道呢?我觉得,外界的人,包括你可能认为这个行业是不健康的行业。”
  第一财经:你有这么良好的心态是不是因为你本身的利润还比较好?
  “绝大多数开发商都希望在阳光下生存。面对金钱、权力、诱惑,我们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拉到阳光下。放在媒体下就是公开透明,媒体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阳光。有媒体报道,我们就不敢偷偷摸摸去搞猫腻。我愿意在阳光下生存,是因为如果在黑屋子里面、在暗箱中交易,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圆梦感悟
  一个人要幸福、要快乐,钱的多少、财富的多少、长得好看不好看都不重要,最关键是自己的心。
  自称热爱阳光的潘石屹,来自甘肃天水山区里的一个贫苦农家,他常戏称自己是个真正的“土老冒儿”。有趣的是,这个“土老冒儿”居然娶到了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洋海归”做妻子,正是这对“土鳖”与“海归”的携手奋斗,使他们最终成为“中国梦”的典型代表。 “圆梦”后的潘石屹,在蓦然回首中感慨万千。
  第一财经:我认为你身上真的有“中国梦”这种东西。从一个很穷的懵懵懂懂的小孩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到获得那么大的成功。你的成功背后,你太太演绎了很重要的角色,是吧?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山沟里面。我们村的人说,在辛亥革命发生5年后,给我们村送食盐的骆驼队才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了,皇帝没有了。当见到我太太时,我发现她是一个跟我完全不一样的人,包括她的生活背景、知识面等等,所以她对我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一财经:后来你有没有问过她,你吸引她的是什么东西呢?
  “我吸引她的就是——”
  第一财经:淳朴?
  “我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她的地方。”
  第一财经:依照你的经验,你认为夫妻档要结合得好的话,哪方面是最关键的?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意识。”
  第一财经:意识?
  “也就是态度。”
  第一财经:夫妻之间会有很多矛盾,怎样才能团结互助呢?
  “态度决定一切。你真想团结、想合作,其他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有有了团结,有了平等看待对方的态度,才会走到一起。走到了一起,释放出来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第一财经:看了那本杂志关于你的报道,还有封面照片,我很感慨,它其实是一个梦,一个“中国梦”。如果你不是这样努力,如果没有这个时代,你可能还是一个生活在甘肃的普通人。
  “尽管我的照片在上面,其实我的心还是在甘肃,我跟他们是一样的。”
  第一财经:如果你有机会对还在天水边远山区的那些有梦想的边城小孩讲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在中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平等的。一个人要幸福、要快乐,钱的多少、财富的多少、长得好看不好看都不重要,最关键是自己的心。对年轻人来说,教育是最重要的。”
  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创意创造生意,有创意的生意和没有创意的生意,最后的投资回报率相差非常远。
  ——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南春
  

江南春:以分聚众(1)
江南春: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才读大三的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2003年5月,创立分众传媒,担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创建于2003年。2005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纪录;2006年1月,合并中国楼宇视频媒体第二大运营商聚众传媒(Target Media),巩固了其在户外楼宇视频市场的领先地位;2007年12月24日,成为第一个被计入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中国广告传媒股。目前所经营的媒体网已经覆盖100余个城市、数以10万计的终端场所,日覆盖超过2亿的都市主流消费人群,成为中国都市最主流的传媒平台之一。 “做中国最大的生活圈媒体群。”
  广告经验丰富的江南春在2002年发现了一个新的广告市场,凭借商业楼宇电梯门外小小的电视屏,他迅速开启了一个新的广告空间。别人眼中一个既没技术含量,又没经营诀窍的市场空白,被他紧紧抓住了。
  2005年,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2月份又完成了对处于同一市场居第二位的聚众传媒的合并,使他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多。
  抓住市场空白点
  和传统媒体还需要投入高额成本制作节目相比,江南春的生财之道,仅仅是在电梯旁挂几块电视屏这么简单。
  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到3亿美元鲸吞老对手聚众传媒,并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电视广告网络运营商,江南春不断制造轰动的财富新闻。和传统媒体还需要投入高额成本制作节目相比,江南春的生财之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