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之2 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霸事笔记之2 宋册-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命子鱼为左师是宋襄公塑造霸主和霸业的基础迈出第一步,为什么宋襄公上台的第一步是任命子鱼呢?

  《左传》中做了第一个解释:“以公子目夷为仁”,在宋国,甚至在天下,子鱼仁义的名气都是很大。宋襄公着眼的是天下的霸主,他就需要有一个很坚固、很强大的政府内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这样一个政府内阁就需要那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来组成,人民才会觉得这个政府是体现他们利益,才会支持政府去行动,从而凝聚更多的力量去做霸业,宋襄公任命子鱼首先就是为了获取民心。

  第二,宋襄公不是一个很懂得治理国家经济,他对权力和外交有研究,但是,对于经济农业他可能是一窍不通,说白了,他就是做帝王的料,做不了谋士,所以,他需要子鱼帮他把国家治理强大,子鱼在他看来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第三,可以说是主导的原因,霸业的人员组成基本上是国君和谋士,这是趋势。宋襄公学的是齐桓公,齐桓公一上台就任命自己的仇敌管仲以重任,以仁义的胸怀,屏弃仇恨任用贤能,结果,齐国迅速富强。宋襄公就有点照瓢画葫芦,在他心中子鱼有那么一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子鱼确实是个人才。于是,他就任命子鱼为左师,来体现他的博大胸怀和任用贤能,结果也是有效的,“于是宋治”。

  这里还有一点,左丘明先生认为宋国的富强是因为有子鱼在治理,大家看这个词“于是”,任命了子鱼,“于是”宋国富强,把宋襄公的作用贬低了下去,全是因为子鱼,大多史学家一直以来都不看好宋襄公。

  齐桓公屏弃仇恨,重用管仲,这里面就是称赞齐桓公。但是,宋襄公任用子鱼,称赞的却是子鱼,为什么呢?因为子鱼心里明知被宋襄公戏弄之后,还肯出来帮助宋襄公治理宋国,大人大量,为国家社稷,所以,左丘明先生特意说了一句:“故鱼氏世为左师”。

  而宋襄公呢?总是被批评,他一直以为子鱼不知道他心里的诡计,就好象庸人在戏弄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把话咽在肚子里不想揭穿,给宋襄公留个面子,可是,宋襄公还一直在耍弄,以致于史学家在这件事上感觉他有点傻。而且,子鱼最后因为咽下的话实在太多,捞下了一个毛病,常常在私下里自言自语,把憋着的话说出来。大家看《左传》鲁僖公二十一年传的记载,这个毛病就犯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犯呢?因为他不想去揭穿宋襄公,宋襄公又不听他的,于是,就急了,人一急,潜在的心理毛病就出现症状。宋襄公每做一件不对的事情,他就私下里自言自语地说一句。

  《左传》中这样的记载太多了,就举两个例子:

  “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这里说的是宋襄公要在鹿上这个地方举行盟会,强烈邀请楚国参加,楚国答应。子鱼就私下里说:“小国争着举行盟会,这是灾难。宋国要灭亡了吗?侥幸逃脱,不久也要失败的。”这是公元前637年,一共有三次类似的记载。

  公元前638年,“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这年的夏天,宋襄公一意孤行*郑国。子鱼私下里说:“所说的灾难就在这里啊!”这个时候的子鱼已经被搁在一边,毛病是最严重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了,一面是宋襄公的一意孤行,一面是国家社稷,欲罢不能。

  大家看宋襄公把自己的谋士给憋出毛病来了,这就是他的不对,所以,他从任命子鱼为左师的这天开始,根本就没有真心在任用子鱼,这也是管仲曾经跟齐桓公说的“害霸”的事情之一:“知贤而不用”。这里的“用”不是表面上给个官职就算是“用”了,而是真心地听从贤者的建议,把这个人的智慧用起来。齐桓公就是真心地在“用”管仲,听从他建议,而宋襄公就没有,他只是表面上给个官职,大事上还是自己独断独行,这点和项羽也很像,项羽不能真心任用亚父,不听从亚父的建议杀掉刘邦,导致西楚霸业的覆灭。

  任用子鱼之后,在宋襄公看来他组成霸主的第一个零件终于装上去了,至于零件的作用他知道的很少,就像许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苦苦去求诸葛亮出山,只知道诸葛亮是个不可缺少人物。人才的确很重要,需要到处网罗人才,但是,人才网罗来做什么用呢?许多*者因此养成了一种把人才当作玩具一样收集的习惯,他们不会去真心使用这些人才,很多帝王在这方面都是失败的,不仅仅是宋襄公。

宋襄公的谋士之迷
宋襄公的谋士之迷

  除了子鱼,我们在史料记载中就很难找到宋襄公的内阁组成里有哪些人物,搜罗了许多的相关资料,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份名单:

  子鱼:上面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这个人,但是,这里我要说点别的,关于司马迁先生在记载子鱼上的问题。在《史记》与《左传》的对比中,发现司马迁先生在这部分内容上抄录左丘明先生的《左传》,而且犯了一个把“目夷”和“子鱼”混淆着用的毛病。

  大家看《左传》的记载:“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再看《史记》的记载:“公子目夷谏:‘小国争盟,祸也。’”请注意人名,接着,《左传》的记载:“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史记》的记载:“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史记》的人名还没有换过来,还是“目夷”,然后,到“祸犹未也”就统一了,《史记》和《左传》都用“子鱼”。

  什么问题呢?仔细的读者可以把《史记》中关于宋襄公的那段历史读一下就不难发现,司马迁先生把“目夷”和“子鱼”混用,并且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这两个词指是同一人,给我们读下来之后造成了一种“目夷”和“子鱼”并非同一人的假象,如果是同一人,那么,为什么要在连贯的记载中忽然要换成另一个名字呢?以致于我们甚至相信“目夷亭”的故事是真实的,宋襄公的哥哥目夷早已经离开宋国宫廷,隐居起来,而后来的子鱼并非宋襄公的哥哥,而是另外一个人。庆幸的是,《左传》关于宋襄公让位的那段记载告诉我们“目夷”就是“子鱼”,当时,宋襄公要让位给目夷,他的父亲把子鱼叫过来,子鱼说了一句推辞的话,在这个内容里,我们知道宋襄公嘴里的目夷就是子鱼。

  公孙固:职位是司马,掌管军队。这个人在宋襄公时期的记载中出现的很少,属于比较中立的人,可能因为他的职位关系,只针对战争。但是,他的意见偏向子鱼一边,野史里大多描述他比较善战,是一个带兵的能人,这点在《左传》中倒是可以看出来,宋襄公除了泓水那一仗一意孤行,其他没打过什么败仗。《史记》和《左传》中都有关于他最后的结局的记载,他死在宋成公弟弟篡位的事件中,《史记》中记载:“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可想公孙固是一个重臣,从宋襄公到宋成公两代的老臣,那时候,子鱼应该早已经老死了,从年纪上来推断,公孙固跟随宋襄公的时候应该是很年轻,十七年后,自然老了跑不动了,就被乱军所杀。

  公子荡:这是一个很有疑问的人物,《左传》到了宋襄公死后十七年,也就公元前620年才有他的记载,“公子荡为司城”,他是宋桓公第三个儿子,宋襄公的弟弟。

  《东周列国志》中拿这个人来和子鱼唱反调,同时,文中出现了一个错误:描述了公子荡死于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可是,他却在十八年后出现在《左传》的记载中,难道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人在宋襄公时期到底称不称得上是宋襄公的谋士未可知,但是,倒说明了一点:宋襄公的内阁组成里必然有支持或者怂恿宋襄公、与子鱼意见相左的谋士,具体是什么人还不清楚,可能真的是公子荡,但是,公子荡这个时候应该比宋襄公还年轻,没有太高的谋略。

  弦高:在许多关于宋襄公的谋士的文章中,都毫无疑问地把一个叫弦高的人放在宋襄公的内阁组成的首位,网络上只要提到“东宫图治”的内容就一定有这个人,很奇怪!这个人跟宋国没有什么瓜葛,为什么要编上去误导大家呢?而且那么坚定。在关于宋襄公的记载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怎么会变成他的首席谋士呢?

  弦高这个人是存在,而且很有名,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弦高智退秦师”,但他是一个郑国的商人,《左传》中明确记载:“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在滑这个地方,郑国商人弦高在前往周贩牛的途中,遇到来偷袭郑国的秦国军队,为了救自己的祖国,弦高冒充郑国使臣,谎称自己用来贩卖的牛是郑国国君特意犒劳秦国军队的,因此,弦高救了郑国免受这场战争。这是公元前627年的事情,宋襄公死掉已经十年了。所以,当再看到这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关于宋襄公的内容里,就千万不要相信,那是假的,除非弦高在宋襄公那里做过一个小小的官,然后,隐退去做商人,如果不是这样编的话,根本就无法把这个人说圆滑。

  还有其他一些在关于宋襄公的文章中出现的谋士,在这里也一一肃清一下:

  华元:这个人物有点本事,在公元前607年左右,是宋国重要的大臣,非常活跃,但那已经是宋襄公死后三十年了。公元前620年的记载:“华御事为司寇”。华御事是华元的父亲,宋襄公死后十七年,他的父亲才做了一个掌管全国刑事的大臣,更别说华元到底有没有从娘胎里出来。至于华椒,那更是宋襄公死后四十年才出现的人物。不过,有一个可能的事情,宋襄公的内阁里应该有和他们相关的“华某”,掌管的是国内的事物,因为华氏家族的人在宋国后期的政治中有非常多的人物出现。

  乐祁:这个人大约是在宋襄公死后八十多年做了司城,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宋襄公时期,同样是公元前620年的记载:“乐豫为司马”。乐豫是宋戴公的玄孙,是宋襄公的亲戚,所以,乐氏家族也应该有人在宋襄公的内阁中任职。

  宋襄公即位后手底下的人其实“潜力”都是非常大的,为宋国后期繁殖了不少人才,但是,对于当时的宋襄公,真正能起到大作用的谋士也只不过是二、三个而已,许多东西都是凭他自己一个人干,足可见宋襄公的能力。

自我霸主形象的塑造
学习经验

  内阁组成之后,接下来,他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向齐桓公学习经验,学习霸主是怎么做事,怎么驾御去驰骋天下,一旦宋国这辆车有足够的油可以开了,他就要坐上去当司机。所以,他就想要先学“开车”。

  以前,宋襄公只是从他父亲口中听说一些霸主齐桓公怎么做事,做些什么事,但彼此没有接触过,只有理论,没有经验。现在他马上就跑到齐桓公的麾下,像他父亲一样为齐桓公卖力,但我们前面说了他不是去当打手,他是有抱负的,他是去偷学经验,因为是偷学所以没有人知道,包括管仲到死还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