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也是个很重视礼义的人,可是这种政治争斗的关键时候,礼义也只能暂且放在一边,自己也是答不上来管仲的这番话,只好怒斥管仲:“你我各为其主,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咱们各不相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论断:非纠即白(2)
管仲心说好一个不相干,见鲍叔牙要强行前进,自己手下带的兵马也只有五十,对方的兵马却有几百,加上战车,这种形势之下,只能使诈射杀姜小白。
“罢了!”管仲拱手道别,转回马头,大家都以为他要走,就放松了警惕。谁知刚行出去没几步,乘众人不备,管仲拔箭拉弓射向公子小白的心脏部位,众人大惊,只见公子小白顿时口吐鲜血,失神倒下。
这一箭就算定了“非纠即白”的结论,管仲这么想。公子纠有福,管仲策马飞奔回到鲁国报信,一路上他欣喜若狂,作为政治争斗的当事人,自己做的假设,自己命了题,对于玩政治的人该是多么欢快、兴奋和舒畅。
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后世没有人对这个经过表示怀疑!
据管仲自己后来回忆的那段话:“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也。”说明那段时间他的运气实在是不佳,起码在齐桓公即位之前是这样,而齐桓公即位就是他人生大喜大悲的一个转折点。
后来,史书上说这一箭不偏不斜地射在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左传》中没有只字描述这个过程,而《史记》有这样的记载:“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僖立之,是为桓公”。
当时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了自己的舌头,吐血失神,倒下装死来迷惑管仲,让公子纠那边以为自己已经死了,再没有什么障碍。或许这就是政治争斗中常见的不确定因素,连人死没死都很难保证。反过来说,管仲的这一箭成全了未来的齐桓公,也成全了自己,否则,没有未来的齐桓公,也就没有未来的春秋霸业,他的远大抱负恐怕未必能实现。
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立刻换成便装,骑马走小道,以免被人发现他还没有死。这样一来,公子小白在暗,公子纠在明,而且,得知公子小白已死的消息,“鲁送纠者行益迟”,走了六天,直到临近齐国都城才吃了一惊。
先入为主
先说公子小白悄悄潜入城中,直接奔往威望极高的老臣高僖的府门,当初公子小白为什么能和公子纠一样第一时间得到齐国政乱的消息,正是缘于他以前的人缘。公子小白从小没有母亲,国人都很怜悯他,权臣高僖和他关系密切,后来他逃到莒国双方仍保持着沟通,当公孙无知被杀,高僖第一时间暗中派人给公子小白送信。
高僖原以为会发生一场“二公子争位”的大战,当公子小白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惊讶地感叹:“此乃天意!”听完小白一番惊险的讲述,高僖心中已有决定。这夜的星空如此浩渺,而齐国的大地上天意已定。
次日,高僖带着公子小白去朝中见齐国的官员,希望通过多数人拥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众人一开始犹豫不决,鲍叔牙便以公元前700年“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劝说大家:“如果公子纠做了国君,鲁国政府肯定会无休止地向国家索要报酬,齐国永远会受制于人,到时候,损失的是大家,是百姓的利益。我们立独立自主的国君,公子小白能先入城中,这也是一种天意的征兆。”众人心说有理,又见有高僖这样威望极高的老臣做保,基本上都投了公子小白的票。而其实,这是一场公子纠缺席的选举,只有一面之词,是很不公平的,但这就是政治,任何时候都不会给你公平的机会。
公元前695年,《左传》庄公九年传:“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姜小白就这样坐上齐国宝座,开始他的事业,尊号齐桓公。
六天以后当鲁庄公带着公子纠和他的大军正要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被守将告知国中已有国君,阻止大军前行,递上了齐桓公派人发的帖子,通知他齐国已经有国君齐桓公小白,谢谢他护送公子纠,让他可以回去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降在欢喜中的鲁庄公和公子纠脑子里,他们顿时脸色苍白,姜小白不是被射死了吗?所有的目光都射向管仲。管仲此刻就好像一个千古罪人,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的的确确亲手射出去一箭,射中了姜小白,居然没有射死,小白安然无恙还当了国君。现在谁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暂时把他列为叛徒的怀疑对象,虽然他有那五十个骑兵做证,但有没有逢场作戏就不得而知。
鲁庄公大为愤怒,空欢喜一场,有种被耍的感觉,一个国君被这样糊弄,不仅丢了丰厚的利润,他要是这样回去,有多少人会耻笑他,在国际上丢尽脸面。鲁庄公整个人此刻已经陷入愤恨之中,恨不得杀了没用的管仲,杀了齐桓公姜小白,他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招摇着来,现在让他怎么回去?现在,只有攻进城去这一条路可以挽回他的面子,他的面子也就是鲁国政府上下的面子,他丢不起这个人,没有能够为父亲报仇已经失去了一些国民的信任,空手回去,国民肯定对他更加绝望,起码也要打下个一座城,占一块地。
所以,《左传》庄公九年传说:“夏,公伐齐,纳子纠”。
鲁庄公的上万兵马战车闯进了齐国境内,向国都进发,鉴于管仲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鲁庄公让他远远地跟在后面,管理后营的粮草。可是,管仲不放心,鲁庄公这个人没打过什么仗,《左传》庄公五年经:“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伐卫”,六年经:“公至自伐卫”,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战绩的战役,况且他不了解齐国的地形和政府,所以,管仲还是要去见鲁庄公。
对决——乾时之战
王权保卫战
齐国国都里,齐桓公临时重组了内阁,大部分的朝臣没有换,因为大战在即,要先稳住人心。虽然此时朝中仍有些其他势力的大臣称病不来,处于观望状态,还有一些公子纠和叛军的党羽,但这些暂时都无关紧要。
年轻气盛的齐桓公明白,既然得到了第一步的胜利,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守住,绝不能轻言放弃。现在的问题是朝野人心未定,国人对这个刚刚组建的政府内阁和首脑还不了解,从而也没有多大的信任度,甚至有的人不知晓他是谁。另一面,鲁国的大军在逼向国都。
这个时候,需要宣传政策,提高知名度。历史上凡是夺取政权的新君都要宣传一番,大赦天下,稳定民心。
齐桓公的宣传方式:“七月丁酉,葬齐襄公”,见《左传》庄公九年经。
举办隆重的葬礼,告诉国人刚上任的国君是名正言顺继承上任国君的,上任国君是他的哥哥,自己是打败叛军、保护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君,并且出榜安民。
但这些还不足以收拢人心,稳定朝政。现在需要一个胜利来证明给国人看,这个新建的政府有能力有实力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稳定,国人才会因此自豪,同时对政府增加信任感。就像齐襄公当年为了平息国人的怨言和骚乱,打了两场胜战,使自己在国际上的威望大增,国内的怨言和骚乱才平息一些,由此可见,胜利对于不安的政局是多么需要。
内患未安,外患又来。鲁庄公的大军即将抵达城下,但这却又不失为一个时机,正如暴风雨来临有可能淹没庄稼,也可能滋养土地。齐国政府正需要这样一个胜利,一个保卫国家领土、抵御外来侵略的胜利。
幸好原来齐襄公手下能打仗的几个将领都拥护齐桓公,齐桓公立刻点了兵马,任命王子成父为右军将军,宁越为副将,任命东郭牙为左军将军,仲孙湫为副将,自己和鲍叔牙率领中军,曾经刺杀公孙无知有功的雍廪为先锋,也摆出左青龙右*,前朱雀后玄武,中间招摇星的阵势,这是春秋惯用的作战阵形。这里没有做接应和粮草的后军,因为这是城下的自卫战,后军就是国都的城墙。
管仲陪着公子纠在鲁国军队阵形的后军,与前军相距几十里地。他整个内心很压抑,感到无法面对公子纠和召忽,虽然他没有撒谎,也不是什么间谍,可是,是他的失手使原本处在优势的地位突然间转为了极其不利的劣势,近在眼前的果实就这么丢了,甚至苦苦等待多年的梦想即将破灭,包括他远大的抱负。但事情总归还没有彻底失败,时机不佳,他早已经深深体会到那句话,也是他生命中的格言:“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只要不放弃努力。
到这种地步,他依然没有灰心,从后营出来,跑到鲁庄公那里建议迅速进兵。乘齐桓公刚上任国内不稳,一旦攻打,其他势力必然有接应。而且鲍叔牙曾经讨教过他类似的问题,像新君即位怎么稳定政局,怎么防御对抗外敌侵犯,管仲都一一回答过。现在这样一个局面,城内齐桓公势必会听从鲍叔牙的安排,鲍叔牙没有什么军事才能,肯定会根据他讲述的思路布兵作战,况且兵法上说:“乘其不备而攻之”,管仲从后营跑到前营就是因为他了解整个战局的攻略,这场战争就像他和以前的自己在对决,胜算不可谓不大。
可是,鲁庄公见到他就破口大骂:“汉奸!间谍!”他射杀姜小白的事情说不清之前,没有人会相信他。他从前营无奈地被赶了出来,这样的驱赶不是第一次,早在十几年前他就被听不进他说一个字的齐僖公赶出来过好几回,习惯了。
他马上回到后营跟公子纠说:“准备接应。”意思就是说鲁庄公要被打败,公子纠和召忽还是相信他的,在一起谋事这么些年,是不是自己人自然清楚。
鲁军的溃败
鲁庄公不听管仲对目前战役的建议,驻扎在乾时这个地方,摆出强大的阵容。鲁庄公以为自己的军事力量是很强大的,况且本国重要的将领曹沫、秦子、梁子都在身边,而对方只是刚坐了一个月不到的毛头小子,说不定连人马都招集不起来,更别说打仗。
齐桓公这边部队早就布置完毕,也有上万兵马。这场战役是自卫战,地形比较有利于他们,左军将军东郭牙建议在水草茂盛的乾时设伏兵,诱敌深入来取胜,这种计谋在春秋时期已经广泛使用。于是,左路军和右路军奉命各出一队兵马埋伏在乾时左右,前锋将军雍廪率兵前去诱敌。
鲁庄公在中军阵列中看见齐国军队的旗帜,战车人马很少,还威风凛凛地来迎战,就命令把齐军杀个片甲不留,再攻进城擒了齐桓公。左右军将领秦子、梁子奉命前去交战,春秋时候,周礼尚未完全崩毁,战场上对阵经常要先责其义,如果能说降就说降,不能降的再战,尽量避免兵力的损失。经过一番责义,雍廪表面上装得哑口无言,理亏被激怒似的交战,打了一阵就装作不敌,要逃跑。
鲁庄公就命曹沫乘胜追击,直捣齐都,结果前面的军队深入,中了埋伏,整个军队被从中间截断开,相互接应不及,鲁国全军溃败。大司马王子成父带领齐兵直接杀入中军,要擒鲁庄公。鲁庄公做了一回“后世的曹操”,丢盔解甲,坐着别的战车,在秦子的掩护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