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之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学大师之死-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9年,毛泽东访苏,令毛感到意外的是,斯大林居然突然问起陈寅恪的行踪,原来是他的著作《中国革命问题》中引用了陈寅恪著作中的很多材料。毛泽东答应回国后再查找,后来查知是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便嘱咐广东当局要好好优待。周恩来对陈寅恪也一直照顾有加,解放后不久,专门派人看望他,转达对他的关怀。他的腿跌伤以后,周总理还曾亲自过问医院的治疗方案。陈寅恪晚年深得陶铸的关照,由于陈寅恪残存的视力只能微弱地辨别白色,陶铸就派人在陈宅的院子里修了一条白色甬道,使这位老人在散步时不致跌倒。
  1954年龙潜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在批判胡风的运动中,他点名批判陈寅恪的思想,过后不久他就受到了批判,后来龙潜在检讨时这样表白道:“我对陈寅恪的问题考虑不周,和了他三首诗,在会场上念了两句,后来到了北京,许多领导同志都问到陈寅恪,我才知道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由此可以想见,如果1953年陈寅恪北上的话,他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史学三变
在学术界,陈寅恪是一位传奇人物,其传奇色彩一点不亚于他所推崇的王国维。1919年,在哈佛大学留学时,吴宓和他交谈过后,当即惊为奇才。吴写信给国内的亲友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陈氏子弟家学渊源,藏书丰富,陈寅恪幼时便对经史子集各书均有涉猎。他的侄子曾经回忆说:陈寅恪十几岁以及后来自日本回国期间,终日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佛书中。陈寅恪涉及的范围虽广,但是他兴趣始终偏向史学。曾任台湾“国防部”长的俞大维解释说,陈寅恪治史的主要目的是“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也就是在“在史中求史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历史选择也是乾嘉学派影响的结果。
  陈家虽然是传统世家,但是教育思想并不保守,最明显的是陈三立不要儿子应科举考试,而是要他们接受西式教育。陈寅恪12岁的时候就随兄长去日本留学,1909年又赴欧洲,在柏林大学等学府深造。因此,他在研究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西方治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留学德国的时候,历史语文考证学派正是德国史学的主流。受德国历史语文学派的影响,陈寅恪学习和掌握了多种语言。后在哈佛大学随蓝门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在柏林又随鲁斗继续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留学期间,他掌握了诸多语言,可以直接读原文,在这点上一般传统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1926年,陈寅恪至清华国学院任导师,他由学术的积累期进入了勃发期,开始了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西北史地学的研究,也就是他后来所说的“殊族之文,塞外之史”。究其原因,国势日危直接影响到他的研究方向,“默察当今大势,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倾其全力经营西北”。
  30年代初期,陈氏史学逐渐移向第二阶段,这段时期他放弃了中外关系史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中古文化史。在《寒柳堂集》中他这样表述研究转向的原因:寅恪平生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
  1949年以后,他的史学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陈寅恪最后阶段的两部著作是《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
  

寄“心史”于“红妆”
陈寅恪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颇受人们的关注,研究者认为他是以这两个女子自比。陈寅恪虽然以史家立身,但其“史识”与“史观”却是建立在儒家价值观之上。在文化思想上,陈氏三代均讲究革新,但陈寅恪却自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曾国藩)、南皮(张之洞)之间”。这并不是意味着他认同咸丰时代的保守思想,而是认同咸丰时代变法思想先驱冯桂芬等人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稳健前进的思想。在他看来,如果社会冒进太快,社会、人心、经济、政治等方面反而不进而退。这种观点在他是一贯的,从不曾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做过改变。1961年吴宓去拜访他,事后在日记中写道:寅恪兄之思想及主张毫未改变,即仍遵守昔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在我辈个人如寅恪者,决不从时俗为转移。但时代一直在趋新,不断革命,始终变化,唯有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处,这种巨大的矛盾、反差,怎能不让他叹息呢?
  在两部以才女为研究对象的作品中,陈寅恪运用历史的想象力重建了兴亡的“心史”,在柳如是和陈端生的悲剧中加入了他的人生感慨和文化喟叹,使他的史学境界在最后一个阶段发生了跳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陈寅恪轶事
既非博士,又无著作,如何成导师?
  1925年,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已在清华任教的吴宓向梁启超介绍陈寅恪,梁启超便推荐陈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当时的校长曹云祥还未听说过陈寅恪,问梁:“陈是哪一国博士?”
  梁启超回答说:“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
  “也没有著作。”梁答。
  “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
  梁启超大为生气,于是回答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
  曹云祥听后决定聘请陈到清华来担任导师。于是,没有什么学位文凭,也没有什么著作的陈寅恪,凭着广博的学识,成为了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夜成名的“顾老板”
与“大器晚成”相反,少年暴得大名者,后半生多无所成。对于这个常见的现象,人们往往以“江郎才尽”加以解释,但是阅读顾颉刚的一生可以发现,在巨大反差的命运转折中,性格起了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顾颉刚学术上的黄金时期。1926年《古史辨》出版,盛名从天而降,“顾颉刚”三个字一跃而起。当时的知名学者纷纷给予这个无名后辈的著作以极高的评价。远在德国的傅斯年致信顾颉刚,认为当今“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顾的老师胡适也拱手把他让到了古史学第一把交椅上去:“在中国古史学上,崔述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不须辩护的事实。”
  《古史辨》的成功,一下子引来了几十位学者加入到了古史学的研究潮流。当年7月,林语堂应厦门大学之邀担任文科主任,聘任顾颉刚为国文系教授。顾颉刚抵达厦门后,林语堂又让他去换聘书,改为“研究教授”,原因是在《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的短短两个月内,顾颉刚的“学术地位突高”,“故而称谓亦须改变”。当时,顾颉刚仅是北大的助理教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研究教授”,比教授还高了一级,与沈兼士、鲁迅等知名教授同室办公。这在当时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恐怖的家庭教育(1)
顾颉刚少年博得的大名一直“红”了30年,但之后的30年,顾颉刚在学术上基本属于停滞阶段。
  少年暴得大名,与老来几无所成,固然与时代环境变迁有关,但个人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更值得注意。性格有强弱,强度不同,取舍不同,得失各异。
  一个人性格中的“内核”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顾颉刚的“十分柔和卑下”,来自于极其严厉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子虬公长年在外,母亲性格异常,对顾颉刚严厉无比,动辄就打,“我一讨饶,她就打得越凶,说‘这孩子没志气,没出息’。”3岁的时候,顾颉刚半夜尿了床,母亲就把他从床上扔了下去,疼得他痛哭不止。从那以后,顾颉刚就和他的祖母一床睡觉,直到18岁结婚。所以在顾颉刚幼小的心目中,母亲不是“母亲”,而是一个“身材高高而精神非常严峻的年青奶奶”。
  7岁时,母亲因患肺结核去世。生活照顾和家庭教育就由祖母承担起来。
  祖母对顾颉刚有慈爱的一面,但严厉时和母亲一样。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亲戚,用点心招待客人时,客人就分了一块点心给顾颉刚,祖母当时不作声,待客人离去后,就关起房门把顾颉刚痛打一顿,直打得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看人家吃东西。
  顾颉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蓑「账担骸拔业囊簧⑸叵底蠲芮械氖俏业淖婺浮<蛑笨梢运担抑晕遥俏业淖婺甘肿运苤囊痪咭帐跗贰!薄耙帐跗贰敝担匀话宰婺复劝囊幻娴谋ù鸶屑ぶ椋灿纱丝梢钥闯觯侠鞯募彝ソ逃怨蓑「崭鲂缘男纬捎凶偶羁痰挠跋臁?/p》顾颉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蓑「账担骸拔业囊簧⑸叵底蠲芮械氖俏业淖婺浮<蛑笨梢运担抑晕遥俏业淖婺甘肿运苤囊痪咭帐跗贰!薄耙帐跗贰敝担匀话宰婺复劝囊幻娴谋ù鸶屑ぶ椋灿纱丝梢钥闯觯侠鞯募彝ソ逃怨蓑「崭鲂缘男纬捎凶偶羁痰挠跋臁?/p》顾颉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蓑「账担骸拔业囊簧⑸叵底蠲芮械氖俏业淖婺浮<蛑笨梢运担抑晕遥俏业淖婺甘肿运苤囊痪咭帐跗贰!薄耙帐跗贰敝担匀话宰婺复劝囊幻娴谋ù鸶屑ぶ椋灿纱丝梢钥闯觯侠鞯募彝ソ逃怨蓑「崭鲂缘男纬捎凶偶羁痰挠跋臁?/p》颉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账担骸拔业囊簧⑸叵底蠲芮械氖俏业淖婺浮<蛑笨梢运担抑晕遥俏业淖婺甘肿运苤囊痪咭帐跗贰!薄耙帐跗贰敝担匀话宰婺复劝囊幻娴谋ù鸶屑ぶ椋灿纱丝梢钥闯觯侠鞯募彝ソ逃怨蓑「崭鲂缘男纬捎凶偶羁痰挠跋臁?/p》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